白玉蟾(1134~1229),原名葛长庚,乳名石蜍,字白臾、如晦、以阅、众甫,号海琼子、云外子、海南翁、武夷翁,又称琼琯、琼山道人、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原籍福建闽清,祖父董教琼州,落籍琼山。他于南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3月15日生于琼山县五原都显屋村(今琼山县美安镇典读村)。六岁丧父,母亲改嫁澄迈县城东郊白家,改姓名为白玉蟾。 白玉蟾天资聪慧,七八岁即能背诵九经,12岁应童子科,主考官命赋《织机诗》,即应而赋曰: “大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作一匹,日月如梭天外飞。”主考官认为他太骄狂,未录取。 考场失败对他刺激很大,因此“厌秽风尘,臊膻名利,慕长
陈楠(公元?--1213),宋代道士。道教内丹派南宗五祖之一。字南木,号翠虚。白玉蟾师傅,惠州博罗县(今广东惠阳东)白水岩人。平时以盘栊箍桶为生,悟性超人。相传他在黎姥山遇神人得景霄大雷琅书(即道士设坛关请雷神驱邪诛妖的雷法秘书),南宗从陈楠开始,就兼传雷法。后来从师薛道光,受太乙刀圭金丹法诀,修习清修丹道,常以土掺符水,捏成小丸,治病救人,无不灵验,人称“陈泥丸”。平时衣衫褴褛,尘垢满身,终日烂醉,莫测所思。后来定居长沙,随口吟诗,皆成文理,但世人多不解其义。后来把他的丹法传授给琼山白玉蟾。著有《翠虚篇》,继承南宗传统,反对房中御女术,主张独身清修。 嘉定五年(1212年),陈楠作
石泰,生卒年月不详,宋代道士。道教内丹派南宗五祖之一。字得之,号杏林,又号翠玄子。常州(今属江苏)人。相传张伯端得罪凤州太守,被坐黥窜,经过邠境时,在酒肆中遇石泰,由石泰之力,终得赦免,于是将平生所得金丹秘诀,尽授石泰。从此以后,石泰苦志修炼,颇见成效,经常行医救人,不受答谢,只愿受治者植杏树一枝,时久遂成林。后传道于阆州薛道光。一百三十六岁时逝世。著有《还源篇》,阐述丹道修炼思想。
薛道光(公元1078 - 1191) ,宋代道士。道教内丹派南宗五祖之一。名式,又名道源,字太原。阆州(今四川阆中县)人,或说为陕府鸡足山人。内丹名家,石泰嫡传弟子,为道教南宗第三代传人,道教称为“紫贤真人”,南五祖之三。他原来出家为僧,法号“紫贤”,又号毗陵禅师。相传他曾云游长安,在开福寺修习禅法,顿悟“无上圆明真实法要”。同时又对道教的金丹炼养感兴趣。宋徽宗崇守五年(1106年)寓居郿县青镇,遇道人石泰,稽首皈依,弃僧从道,受金丹口诀真要,潜心炼养,享高寿而逝。著作有《还丹复命篇》、 《悟真篇注》,分别收入《道藏·太玄部》和《道藏·洞真部》。或云后者非薛道光所注,实为无名子注文,欲取信
张伯端(984年~1082年)北宋道士。道教内丹派南宗开山祖师。字平叔,后改名用成,号“紫阳山人”,故后世又称为张紫阳。天台(今属浙江)人。自少好学,广涉儒、道、佛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数、医药、 卜筮、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等方术,无不留心详究。曾为府吏数十年,后来忽悟“一家温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看破功名利禄,心向蓬莱仙路,便纵火把案上文书全部烧毁,以“火烧文书”罪,被发配岭南。宋英宗治平(1064—1067年)中,陆诜镇守桂林,召置帐下,掌管机要。熙宁二年(1069年),随陆诜转至成都,遇真人授以金丹药物火候之诀,“指流知源,语一悟百”。元丰五年(1082年)逝世,留《尸解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