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平叔
  • 性别:
  • 朝代:宋代
  • 出生地:天台(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984年

张伯端(984年~1082年)北宋道士。道教内丹派南宗开山祖师。字平叔,后改名用成,号“紫阳山人”,故后世又称为张紫阳。天台(今属浙江)人。自少好学,广涉儒、道、佛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数、医药、 卜筮、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等方术,无不留心详究。曾为府吏数十年,后来忽悟“一家温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看破功名利禄,心向蓬莱仙路,便纵火把案上文书全部烧毁,以“火烧文书”罪,被发配岭南。宋英宗治平(1064—1067年)中,陆诜镇守桂林,召置帐下,掌管机要。熙宁二年(1069年),随陆诜转至成都,遇真人授以金丹药物火候之诀,“指流知源,语一悟百”。元丰五年(1082年)逝世,留《尸解颂》云: “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圆通。”所著《悟真篇》一书,宣扬道教内丹修炼理论, “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遗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将儒家的“穷理尽性”,佛教的“顿悟圆通”引入道教的内丹炼养,认为“教虽分三,道乃归一“,主张融合三教,以明大丹玄旨。他指责“后世黄缁之流,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致使三家宗要,迷没邪歧,不能混一而同归”,颇有识见。他主张“性命双修”,先修命,后修性,与北宗王重阳主张的“先性后命”不同。该书后世注解者甚多,是继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以后的重要炼丹著作。他的思想对后世道教影响很大,被奉为南宗五祖之首,称为“紫阳真人”。《道藏》中还收有《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三卷和《金丹四百字》一卷,题名为张伯端所撰,但后者一般认为是伪托。

张伯端作品

悟真篇 [ 张伯端 ]

道教论著。张伯端撰。《正统道藏》收入注本数种。张伯端(984—1082),字平叔,号紫阳,浙江天台人。中国北宋道士,炼丹家。自幼好学,通天文地理,医药书算,精于吉凶占卜之术。宋英宗治平年间(1064—1067)随龙图阁学士陆诜入蜀。据说神宗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遇真人,授以金丹药物火候之诀,遂改名用诚。熙宁八年撰《悟真篇》,论述道教内丹修炼之道。后被尊为全真道南宗开派祖师之一。为宋以来道教南宗的重要著作。以诗词体裁论述修炼内丹的要求和方法。提倡内丹而排斥外丹,提出“取将坎位心中实,点化离宫腹内阴”的观点,即将坎中的阳气点化离中的阴精,乾健纯阳之体还,则人之修炼造化毕。收入《道藏》第一二六、一二七册。 查看详情>>

青华秘文 [ 张伯端 ]

全称《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简称《青华秘文》。北宋张伯端撰,门人王邦叔辑录。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编首有表奏,自称以青华真人所授内炼丹诀撰为图论,直泄金丹秘旨。全书分二十四节,有图有论说,有诗有口诀,叙述内丹理论和功法,较《悟真篇》更为明晰畅达。大略以精、气、神为纲,强调必用元精、元气、元神为金丹大药,以元神为炼丹主宰。又谓心为神之舍,为万化纲维枢纽,性命皆在乎是。故学道先须了心见性,认识真心元神之性。去除欲神气质之性,气质之性尽而本元之性始见。了心见性之道唯在于静,收视反听,心静神定,静极生动,则自然气服其窍。又称炼丹下手功夫,以闭息为先。用神凝于精气,俟精、气、神合一而产元神。此乃始于有为而及乎无为,即先以命取性,后以性安命。性命双修者,此之谓也。故此书丹法虽曰先命后性,而所重实在于性。有人怀疑此书为明代道士李朴野所著,而托名张伯端。 查看详情>>

金丹四百字 [ 张伯端 ]

内丹歌诀。北宋张伯端撰。全篇正文四百字,五字为句,四句一韵,可分为二十首五言绝句,但内容上前后连贯,一气呵成。文字凝练简要,寓意深刻,高度概括了张氏内丹学说。作为内丹修炼的入门读物,历来很受丹家重视。篇前有序,凡一千三百余字,综述全丹修炼要义,对内丹术的术语和基本原理作了概括性阐明,与正文相辅相成,有助于加深对正文的理解。后人注说颇多,有宋代黄自如,明代彭好古、陆西星、李文烛、王一清以及清代刘一明等家。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