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1134~1229),原名葛长庚,乳名石蜍,字白臾、如晦、以阅、众甫,号海琼子、云外子、海南翁、武夷翁,又称琼琯、琼山道人、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紫清真人。原籍福建闽清,祖父董教琼州,落籍琼山。他于南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3月15日生于琼山县五原都显屋村(今琼山县美安镇典读村)。六岁丧父,母亲改嫁澄迈县城东郊白家,改姓名为白玉蟾。
白玉蟾天资聪慧,七八岁即能背诵九经,12岁应童子科,主考官命赋《织机诗》,即应而赋曰: “大地山河作织机,百花如锦柳如丝,虚空白处作一匹,日月如梭天外飞。”主考官认为他太骄狂,未录取。
考场失败对他刺激很大,因此“厌秽风尘,臊膻名利,慕长生久视之道,喜神通变化之术。”16岁离家云游寻师,曾赋《少年行》一诗曰:“寸心铁石壮,一面冰霜寒。落笔鬼神哭,出言风雨翻。气呵泰山倒,眼吸沧海干。怒立大鹏背,醉冲九虎关。飘然乘云气,俯首视世寰。散发抱素月,天人咸仰观。”他认为“功名不值一杯水,富贵于我如浮云”,“富贵非足羡,贫贱非足羞。”开始养真于儋州松林岭,21岁与紫元书信往还。23岁后只身渡海到大陆求师,历尽千辛万苦。身上带的钱花完了,就典当衣裳; 无笠无蓑,雨天冒雨而走; 炎夏赤脚而行; 大雪天衣衫破碎,冻得皮迸血; 晚宿村舍茅檐下; 欲餐无粮,欲饮无水; 曾入寺院捐身为仆,又在街头伸手行乞。就这样,他从广东到江西,转福建,去江浙,上湖广,入四川,返广西,再到福建。遍游罗浮、武夷、天台、武当、庐山、黄山等名山,拜紫阳、陈泥丸为师。从游历中他深深感到“人情不似吴笺厚,世事常如蜀道难”。最后住武夷山止止庵,“结庵居深山,静中观万物。”他多次到当时京城临安 (杭州),皇帝召他进宫,“对御称旨,命馆太乙宫,诏封海琼紫清明道真人”。他是道教南宗第五世祖。因此,明清广东的通志和县志、州志、府志都把他列入“仙释”人物。从现存资料看,他在学道过程中,掌握了多种气功,能长时间潜在水下,能长时间 “蔬肠绝粒” (即辟谷)。他有关道教养生学的论著历来都受重视,当代研究道教养生学的无不提及。他自称自己 “非道非释亦非儒,读尽人间不读书; 非凡非圣亦非士,识破世上不识事。”他的思想是复杂的,他修仙谈道,自称是神府雷霆吏,却怀疑仙景和事世,说 “万事到头都是梦”,“神仙渺茫不可见,桑田沧海几迁变”,“有人问着长生事,默默无言指落花”。绍定二年 (1229年) 冬解化于盱江(即江西临川江),享年96岁。
白玉蟾的成就在于书法、绘画和诗词,注释《道德经》也很出名。他的 “草字,视之若龙蛇飞动,兼善篆隶”。《宋白真人全集》尚存他的墨宝4件。他的画精于梅竹和人物肖像,“相传鄂州 (今湖北武昌) 城隍庙壁竹林,是其真迹。” 他“自写其容,数笔立就,工画者不能及。” 当今出版的 《中国画家大辞典》有他的传。他的 “诗则有唐音,有宋体。其恺挚和厚味无极者,唐音也;其清新颖异出奇无穷者,宋体也,要皆不失为大著作手。”他“已把功名等风絮”,“只贪饮酒与吟诗”。他颇似诗仙李白,《醉吟》一诗曰: “松风吹我飞,手搦空中月”,“醉掬山先走,行呼月后随”。《酌月亭》诗曰:“夜深花前月落酒,花前举酒月在手”,“一杯咽下月一团,并把青天都吸了”。《题倏然轩》诗曰:“清宵甕下酒中圣,白昼笔头诗里神”。他的诗也有似陶渊明、王维的,风格多样。著名的 《千家诗》一书也选入他的诗。他“天才横溢,慧悟超绝,平生博览群经,无书不读,为文制艺,无所不能”。他“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写下数千万言诗文,所传仅数十万言。他的《道德经章句注》一卷,“文简辞古,玄奥绝伦,乃为千金之注,千古来唯此注堪与王弼本比伦。”有元大书法家赵孟颊书写本,已收入《四库全书》。他的诗文全集自宋端平丙申(1236年)至1969年的733年间,先后刻印6次。现存《宋白真人玉蟾全集》共10卷,另附录、补遗1卷。精装本1册共781页。
他的著作很多,生前有《玉隆集》、 《上清集》、《武夷集》行世,死后由其弟子门人编有《海琼问道集》、《海琼白真人语录》等,收存于《道藏》之中。其他著作有《海琼集》、《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罗浮山志》、《海琼白玉蟾先生文集》等。
道士文集。南宋白玉蟾著。6卷。收入《修真十书》卷三十一至三十六。前2卷为诗文,多记江西各地道教宫观及其殿堂亭阁。中2卷为净明道祖师许逊传记及历代崇拜许真君之史实。后2卷为神仙传记,即《逍遥山群仙传》与《诸仙传》。此集主要内容多与江西道教及净明道有关,净明道本山为南昌西山玉隆万寿宫,故以名集。 查看详情>>
道家养生学著作。宋代白玉蟾辑。全书论述养真修道、丹法功诀,凡六十七则。字字珠玑,语语金石,不但为玄宗要籍,且亦为三家之上乘宝典,向为养生者奉为圭臬。有上海明善书局印本,另载《道藏精华》 第二集。 查看详情>>
题“海琼白真人注,祖天师张真君解义,五雷使者张天君释, 纯阳子孚佑帝君讚。”注者为白玉蟾,较为可信,后三人盖伪托。 注义、释文多释专门词语,敷衍经义。卷后附《圆满吉祥灵章》、 《符篆》及十五种鬼名。又附三十九代天师太玄子(张嗣成)至顺 癸酉(1333年)跋,称玄阳子得经,方将梓而广之。该经盖玄阳子所刊。 查看详情>>
静余玄问,南宋白玉蟾撰述,弟子彭耜等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为白玉蟾与其弟子彭耜、留元长等人论道语录,内容庞杂。大致有以下几类:第一论修道,认为修道者「其迹同于人,其心异于人」,应和光同尘,不必自异于人。又称「先学无心,次学忘形」;「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后魂昌」。 第二论金丹,认为修丹口诀第一是要聚气凝神,「常常握固即聚气,念念守嘿即凝神」。又称「万神常凝谓之灵,一气不散谓之宝」;「金丹即灵宝,灵宝即金丹」。 第三论述嘉定六年翠虚子陈楠入水尸解之事。第四辨证经典术语,如认为三界应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或指天界、地界、空界,不应以上、中、下或天、地、水为三界。 查看详情>>
一卷。宋葛长庚(1194—1229)撰。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又号海南翁、琼山道人等。琼州(今海南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人。过继为白氏子,改名白玉蟾。隐于武夷,拜陈楠为师,着道装,浪游华南各地,收彭耜、留元长、赵汝渠、叶古熙等人为弟子。又化名兰元白,居白鹤洞天,号养素真人。诏封紫清真人,世称紫清先生,全真教尊为南五祖之一。撰有 《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问道集》、《道德宝章》、《海琼传道集》等。《道德宝章》又称《蟾仙解老》。宋人注解《道德经》多立新意,或以儒、道家言释经,或倡三教同源,葛长庚赞同后者。其书随文标注,不训诂字句,也不旁征博引。所注少于本经,语意近于禅说偈颂,以示佛、老同源。元代赵孟頫手书钩摹雕板印此书,使其得以流传于世。明代陈继儒将此书汇入《宝颜堂秘笈》,题为《蟾仙解老》,有失其书原貌,并且于书前有二跋,有疑此书为伪书之意,但所引称唐人张道相未曾提及,更是不确,因唐人绝不可能论及宋人之书。后世学者对葛长庚其人,曾多有非议。世传葛长庚为神仙,而刘克庄集有王隐居《六学九书》,其书序称“所见丹家四人,邹子益不登七十,曾景建、黄天谷仅六十,白玉蟾夭死。”因白玉蟾曾任侠杀人,逃亡在南疆,所以陈振孙称其“得罪亡命,盖奸妄流也。”尽管有此议论,学者对其所著《道德宝章》一书,还是肯定的,认为有可取之处。现存清《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海琼问道集,南宋白玉蟾撰,弟子留元长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是白玉蟾于嘉定十年(1217)传授留元长。全书收录白氏散文和诗赋八篇。其中《龙虎赋》、《乌兔经》、《玄关显秘论》、《金液大还丹赋》、《金液大还丹诗》、《道阃元枢歌》等篇,分别阐述修炼内丹之理论和功法要诀。《海琼君隐山文》、《常寂光国记》二篇。前者阐述隐居山林逸趣,后者记述游历「大慧明天常寂光国」之经历与见闻感受。常寂光国是作者虚构之理想国境。 查看详情>>
诗文集。南宋白玉蟾著。8卷。收入《修真十书》卷四十五至五十二,一部分为诗文,内容同《上清集》,一部分为道教应用文辞,如上章文词、法术咒语、历代天师赞(至三十二代天师张守真)。最后有崇安县尉赵汝渠一首七言诗为跋语,认为得此集,即是“半语轻逢至人授”。 查看详情>>
白玉蟾,祖籍福建,生于琼州(今海南岛境)。字紫清,号海琼子、海山翁、琼山道人、武夷散人等。师事陈楠泥真人九年,始得其道。著述甚丰,有《海琼传道集》、《上清集》、《玉隆集》、《海琼白真人语录》等。此选的《吕祖〈指玄篇〉注》可见其内炼学说之一班。 查看详情>>
宋白玉蟾分章正误,王元晖注。王,元末人。据卷末王大叙 识,他曾得“紫阳白真人分章证误,司马子微(承祯)解注之本。” 这大概是本书的底本。大叙恐怕就是王元晖,元皇庆间 (1312— 1313年)初刻此本。多引诸书为注,述先天大道、造化自然、全 神合道、贤愚见识、应现无方。倡遣欲和北宗内丹。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