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杲[gǎo] (1180年-1251)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字明之,号东垣,真定(今河北正定)人。二十岁时,母死庸医之手,遂立志学医。闻张元素以医名天下,“损千金从之学”,经数年,尽得其位。他在张元素脏腑议病的启示下,深刻地研讨了《内经》、《难经》等医学精典,创立了重视调理脾胃的补土理论。其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伤寒会要》、《用药法相》等。他独创性的见解是“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其中心思想是:“元气”是人的生命与力量之本,元气充足与否决定了人体健康与疾病,而脾胃则能为元气提供能量“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如果“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
刘完素(1110—1200)金代著名医家。字守真,号河间居士,又号通玄处士、宗真子、高尚先生。河北河间人。少聪敏,博学多识。无意于仕途,章宗皇帝三聘而不起。一生耽嗜医书,尤刻意研究《黄帝内经》,深探其奥旨,对其运气学说的研究和火热病机的阐发有独到见解。指出研究运气学说应当着眼于风、寒、暑、湿、燥、火对疾病发生和发展之影响,并创用五运六气作为疾病分类纲领。阐发《素问》病机十九条,强调火热致病,反对套用古方,力排《局方》用药躁热之偏,善用寒凉药,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治火热证,临证多有奇验,医名远播四方,为“河间学派”之开山,被后世称为寒凉派的代表人物,“金元四大家”之一。著作甚多,计有《素问玄
张从正(公元1156年—公元1228年)金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攻下派”代表人物。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今河南睢县、兰考)人。久居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好读书赋诗。先世尝授以医方,后游学于刘从益之门。精医术,名擅中州。兴定(1217—1221)年间召入太医院,不久即告去,日与麻知几、常仲明游水之上,讲明奥义,辨析玄理。耽嗜医经五十余年。学宗刘完素,用药偏寒凉,然起疾救死多取效。其时医生好用温补,张氏则力矫时弊,谓外邪伤正,以热证、实证为多,“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主张祛邪以扶正,邪去则正自安。分疾病为风、寒、暑、湿、燥、火六门,治之以汗、吐、下三法(即“三法六门”)。运
朱震亨(1281~1358年)元著名医学家。字彦修。义乌(今属浙江)人。世居丹溪,人称丹溪先生。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代表人物。初业儒,从许谦习性理之学。三十岁时因母病脾,众医束手,遂志于医。研读《素问》,后治愈母病,但仍研求医理不辍。其时《和剂局方》盛行,滥用温热香燥。乃四处求学,以订正其说。后游江、浙、皖等地,皆不能得。复返杭州,访知罗知悌曾得刘完素之学,遂登门拜师,备竭虔诚。罗知悌为言学医之要。自此得见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王好古等金元大家之书,体会湿热相火,为病最多。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谓相火虽为人生之动气,然易于妄动,煎熬真阴,且变化莫测。主张节饮食、戒色欲,使阴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