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彦修
  • 性别:
  • 朝代:元代
  • 出生地:义乌(今属浙江)人
  • 出生日期:1281

朱震亨(1281~1358年)元著名医学家。字彦修。义乌(今属浙江)人。世居丹溪,人称丹溪先生。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代表人物。初业儒,从许谦习性理之学。三十岁时因母病脾,众医束手,遂志于医。研读《素问》,后治愈母病,但仍研求医理不辍。其时《和剂局方》盛行,滥用温热香燥。乃四处求学,以订正其说。后游江、浙、皖等地,皆不能得。复返杭州,访知罗知悌曾得刘完素之学,遂登门拜师,备竭虔诚。罗知悌为言学医之要。自此得见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王好古等金元大家之书,体会湿热相火,为病最多。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谓相火虽为人生之动气,然易于妄动,煎熬真阴,且变化莫测。主张节饮食、戒色欲,使阴平阳秘,益于养生。善用滋阴降火法,创大补阴丸、琼玉膏、越鞠丸等,自成一家之说,后世或称其学术派别为滋阴派(养阴派)。所撰《局方发挥》,意在纠当时滥用香燥药之偏。著述甚富,有《格致余论》、《本草衍义补遗》各一卷。另有《素问纠略》、《外科精要新论》、《伤寒辨疑》、《宋论》、《风水问答》等,均佚。由其门人整理而成之医著有《丹溪心法》(或分作五卷)、《丹溪手镜》、《金匮钩玄》(即《平治荟萃》)各三卷等。书目著录时题为朱丹溪撰之医籍尚有《脉因证治》两卷、《丹溪先生治法心要》八卷、《怪疴单》一卷、《丹溪医案》一卷、《产宝百问》五卷、《胎产秘书》三卷(以上存)、《伤寒论辨》、《丹溪本草》各一卷、《丹溪脉法》一卷、《丹溪脉诀》一卷、《伤寒发挥》、《丹溪医论》两卷、《朱氏传方》一卷、《丹溪随身略用经验良方》两卷、《丹溪集》两卷、《外科精要发挥》、《丹溪活幼心方》、《治痘要法》等(以上未见传世)。另有《医学发明》、《脉诀指掌式图说》、《活法机要》各一卷,原署李东垣撰,然亦有称为丹溪撰者。傅绍章有托名之作《丹溪幼科全书》四卷。门人甚众,以赵道震、赵以德、戴思恭、王履等著称。子嗣汜,亦传其学。朱氏之学,流传日本后影响甚大。

朱震亨作品

格致余论 [ 朱震亨 ]

中医理论著作。一卷。元朱震亨撰。另有《丹溪心法》已著录。成书于至元七年(1347)。本书有医论41篇,阐述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提出内伤阴虚火热的病机;相火妄动、阴精亏损是导致各种疾病的关键;认为抑制相火、养阴是养生及治疗的关键,并拟定滋阴降火、和血疏血、导痰引滞等治疗方法。作者反对滥用辛燥之剂。该书对后世医家影响很大。有元刻本、明正德间刻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查看详情>>

局方发挥 [ 朱震亨 ]

一卷。元朱震亨撰。此书成于至元七年 (1347),约一万字。朱氏鉴于宋代编修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所载,均以成药治病,不论病源,只于各方下条列证候,立法简便,只记用于所患证候,各药主治范围也有夸大之处,方中药物配伍也多于制方之法不合,而且多重用温补燥热之剂,失之过偏,因而根据该书中所存的重要问题列举三十一条,并逐一进行论述、解答,反对泥守旧说,提倡养阴、戒燥热的观点。指出 “病者一身血气有深浅,体段有上下,脏腑有内外,时月有久近,形态有苦乐,肌肤有厚薄,能毒有可否,标本有先后,年有老弱,治有五方,令有四时。某药治某病,某经用某药,孰为正治反治,孰为君臣佐使,合是数者,计较分毫,议方治疗,贵在适中”。必须辨证施治。其所论述,多结合其学术见解及临床治验案例加以发挥,着重阐发了作者主张滋阴降火法则的具体运用,是丹溪学派的一部重要理论著作,对后世影响颇著。有 《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京师医局修补江阴朱元震刻本重印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丹溪心法 [ 朱震亨 ]

中医综合类著作。5卷。元朱震亨(1282~1358)撰。朱震亨,字彦修,人称丹溪先生、丹溪翁。义乌(今属浙江)人。金元四大家之一。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成为“滋阴派”代表人物。师事罗知悌,得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等人的理论学说。本书主要是朱氏门人整理而成,明程充校订。成书于1347年。《丹溪心法》全面地、系统地反映朱震亨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相火论”等学术思想。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妇、儿各科病症,约一百余种。每一病症,先记朱氏原论,次述他的弟子戴元礼论述及方药。书末附有明宋濂《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及戴良的《丹溪翁传》。该书是一部研究内科杂病和朱氏学说的重要参考书。有明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年刻本、明成化十八年壬寅(1482)程充校刊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查看详情>>

丹溪治法心要 [ 朱震亨 ]

综合类著作。元朱震亨撰,明高宾校。八卷。震亨有《格致余论》已著录。此书原为朱氏门人整理而成,嘉靖二十二年(1543)高氏校正重刊。约十六万四千字。卷一至卷六第九十,为内科诸疾。卷六第九十一至第百二十一,为目眼、口齿、痈疽、疮疡等诸疾。卷七,为妇人科。自经病至妇人杂病共十一条。卷八,为小儿科,自初生至杂方共二十四条。另附医案拾遗。共载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证百五十六种。每一病证皆标以序号,一条一病或一证,对每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理论根据,诊治大法,立方遣药等,均指明要点,要言不繁。在病因病机方面,认为多种病证与气、血、痰、郁有关。选方用药则先确立主方,而后视病因不同,分别予以加减。在治法上,提出很多带有规律性的方法及独特见解。病证后多附有验案以证之。书中所论体现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观点,对临床颇有实用价值。高氏云:“《心法》言心而不言要,《医要》言要而不言心。此则曰心又曰要焉,虽一家之言互相出入,而此书之视二书,则尤精备焉”。故宜与《丹溪心法》、《脉因证治》等书互参。有宣统元年(1909)武林肖氏依明版铅印本,一九八五年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金匮钩玄 [ 朱震亨 ]

综合性医书,三卷。元·朱震亨撰。明·戴元礼校补。卷一~二以内科杂病为主,兼述喉症及外科一些病证;卷三为妇人、小儿病证。分证论治,条理赅括,词旨简明。朱氏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治法以补阴为宗,复长于治郁,书中较充分地反映了朱氏这方面的学术经验。内容收入内科病症87种,喉科、外科病症12种,妇科病症16种,儿科病症22种,共计137种。每病症均简要地论述病因病机、治疗方药,并贯穿气血痰郁的辨证纲领,充分体现了丹溪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运用。书后所附的“六篇大论”,是戴氏对丹溪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挥。因此,本书成为代表丹溪学术思想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我们今天学习丹溪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文献。 查看详情>>

脉因证治 [ 朱震亨 ]

综合性医书。二卷(一作四卷)。旧题元·朱丹溪撰。本书刊于至正十八年 (1358)。共十万余字。记各科病证六十三种。卷上二十七证; 卷下三十六证,又医论六篇。因论述各证以论脉诊、病因、证候、治法为序,故名。本书系采集《丹溪心法》、《活法机要》、《格致余论》等书的有关内容编辑而成,而非朱氏之作。现存最早为清乾隆年间刻本。 查看详情>>

丹溪手镜 [ 朱震亨 ]

综合性医书。3卷。旧题元朱震亨(丹溪)撰,明吴尚默校辑。全书160篇,以“阳有余,阴不足”学术思想为中心,论述气、血、痰、郁诸般杂病特点。并依据《伤寒》、《金匮》,明辨类证。上卷首载评脉、审视、五脏、汗吐下温水火刺灸八法等八篇,继列伤寒、时行疫疠等六十七种病证; 中卷首列伤寒方论、发明五味阴阳寒热、伤寒汤丸药性、杂病分气血阴阳三篇,继列恶寒、发热等四十九种病证; 下卷列咳嗽逆痰、积聚、消渴等三十二种病证和脏腑病及各部所属药性、音释二篇。计有论述十三篇,一百四十八种病证。从基础到临床无不赅备。体现了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思想及以气血痰郁论治杂病的特点。陈乾阳评论:“其文简而旨奥衍……非《素问》弗道也”。可供研究朱氏学术思想及临证参考。一说为二卷。有天启元年刊本。 查看详情>>

活法机要 [ 朱震亨 ]

综合类著作。元朱震亨撰。一卷。震亨有《格致余论》已著录。此书载有泄泻、厉风、破伤风、头风、雷头风、胎产、大头风、疟、热、眼、消渴、肿胀、疮疡、瘰疬、咳嗽、虚损、吐、心痛、疝等十九证,百十一方。以内科病证为主,兼有外、妇、眼科病证。每病前有简论,以述证治机理,次则视病因病机不同,而提出不同治法,选用相剂。如泄应方泻证,先分证候阴阳寒热,继则提出“宜补、宜泄、宜止、宜和”的治疗原则,后列不同方剂之组成、主治、用法。除选录前人常用方剂外,间有自制之方,方随证变,灵活变通。其论多宗刘完素火热为病居多的观点,故用药多主寒凉。持论言简意赅,方论皆备,对临床运用颇有参考价值。其撰者,有人持异议,认为非朱氏之作。有至大元年(1308)《济生拔粹》本,万历二十九年(1601)吴勉学校刻《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