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系医学理论著作。3卷。金·李杲撰。约成书于1249年。作者在著成《内外伤伤惑论》之后,犹恐世医对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不能明辨,又著《脾胃论》。因当时兵祸频仍,百姓为饮食劳役所伤,胃气亏乏,调治失宜,脾胃之为病甚多。李杲认为土为万物之母,人以胃气为本,假如胃气本弱,脾胃气伤,则元气不能充,产生诸病。书中卷上讨论了脾胃虚实传变、脾胃胜衰、肺之脾胃虚等,并述君臣佐使法,分经随病制方用药宜禁。其论以《内经》、仲景之说为本。卷中及卷下叙述脾胃虚弱所致诸病及处方用药法。书中列有李杲自制的补中益气汤,创“甘温除热法”。《脾胃论》所阐内伤诸证,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中“脾病则下流乘肾,令人骨乏无力……足不能履地,是阴气重迭,此阴盛阳虚之证”,对王海藏著的《阴证论》很有启示。该书所说:“湿能滋养于胃,胃湿有余,当泻湿之太过。胃之不足,惟湿物能滋养”。这一论点,又启示了清代叶天士,成为叶氏“养胃阴”一说的理论依据。该书刊行以来,版本很多,主要的版本有明·吴勉学的《医统正脉》校刊本及近代文盛书局、大东书局、受古书局石印本。建国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曾先后出版影印本及注释本。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