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本跋(萧跋)

刊本序(一)

刊本序(二)

刊本跋

钞本跋(萧跋)

田间先生所著「诗学」、「易学」、「庄屈合诂」及「诗集」二十八卷、「文集」三十卷,均康熙二、三十年间昆山徐氏助资雕版苏州,先生躬自督工雠校,皆行于世。惟「藏山阁集」二十卷,据先生与廖明府书,亦曾付梓;然未见人间藏有印本。惟二十年前,于先生族裔香圃茂才家见之,乃其大父白渠先生手钞也。前十四卷为古今体诗,内分「过江集」二卷、「生还集七卷」、「行朝集三卷」、「失路吟」「行脚诗」各一卷;起崇祯十一年(戊寅)、迄顺治八年(辛卯),凡一千零五十六首。卷十五至二十为书、疏、议、论及纪事、杂文,共二十五首(今刻「文存」,另分六卷)。是集诸诗,皆纪出处时事,无意求工;而声调流美、词采焕发,自中绳墨。虞山钱宗伯撰「吾炙集」,特多著录。先生「生还集」自叙云:『所拟乐府以新事谐古调,本诸弇州新乐府,自谓过之。五言诗,远宗汉、魏,近间有取乎沈、谢,誓不作陈、隋一语;唐则惟杜陵耳。七言诗及诸近体篇章尤富,皆欲出入于初、盛之间;间有为中、晚者,亦断非长庆以下比:此生平诗学之大概也』。其书、疏、议、论、书牍,皆论明季时政;杂文,皆纪南渡时事:皆有关于文献。生平经世之略,亦可于此见矣。

光绪己丑三月,桐城萧穆。

刊本序(一)

「藏山阁文存」六卷、「诗存」十四卷、「田间尺牍」三卷,桐城钱饮光先生遗着,同邑萧氏所庋之钞本也。犹忆幼时读方望溪文集,即稔先生为胜朝耆旧,与杜于皇辈同以诗名。其后复于国初诸家集中,杂触杂受,以得先生之言行。已而于吴中获见先生「易学」,知其演倪、黄绪余,为治「易」者别宗。先生暮年,尝躬至吴会刊所著诗文全集,鬻诸市以自供;故其致王节安书,有「拙作付坊间,何法得推行」等语。然则此椠当为先生刻全集时所自芟存之别本。盖其中多据事直书,且有忌讳语,易罹文网故也。

先生少有声闻,为当时江表诸布衣之一,与方密之诸人友善。明都既覆,福王由崧为马士英拥立于南京;阮大铖以阉党久锢之余,竟援马起用,挟「南都防乱檄」之憾,修怨东林,党祸甚炽;羼先生名于党籍,名捕四出;先生乃亡命三吴,幸免。俄而南京破,福王被执,先生因佐嘉善钱■〈扌秉〉起义兵。■〈扌秉〉,故南京吏部文选司郎中也;顾不崇朝,遇战即败死,先生又幸免。会闽中立唐王聿键,间关赴之。至则早为黄漳浦所荐;谒选,授推官,得吉安。值疆臣已前举人题补矣,乃改授延平。未几闽破,粤中立桂王由榔,先生复度岭走粤。连上二疏,请急经营江西以图恢复中原,引两汉关中、河内为喻。其言咸中历物之意,关于当时存亡大计至切;顾竟不见用。会集投奔诸臣廷试,先生得庶吉士、翰林院教习。居粤二年,亲见武夫悍恣、纲纪陵夷,大势已去,不可复为;重以孙可望挟封事起,内溃之势尤岌。先生乃引归,遂以文学著述终老,克享大年:此其生平之大略也。

尝谓明室之亡,讵非人谋之不臧耶?怀宗旧劳于外,习知天下险易、民生息耗,又复怀澄清之志,宜有拨乱反正之功矣。然因偏愎自用、好行小慧,以操切之术行政,遂为温、周诸奸所挟持,终其身末由觉悟;而当时贤人君子,则被杀逐、遭廷杖者接踵不绝,求跂息之安而不得。迨至国破之余,诸王踵起,救死不暇;犹搧党锢之余波,弃大谋而安晏毒。其时朝臣、镇将,又颠倒于恩雠我尔之痼见。弘光短祚,仅为宵人傀儡;其余小腆残腊,且蹙蹙于悍将骄卒之手,生息于其肘腋,虽欲蕲存,抑胡可得!顾今夷考其世,当时牧相百僚,实多贞干练事之人,皆中屏藩之选;下至里闬之士,怀忠信、笃道义,匹夫匹妇临危不改而致命遂志者项背相续,绝非历代末叶所及。本朝入关定鼎,其风流余韵犹能泽及百年,何其盛也!夫以如是之人材而终不获致安危扶倾之效,明室之亡,转如拉枯摧朽。此其原因虽甚驳杂,今为简语以明之:则从来专制之朝皆行迫狭酷烈之法,始也虽能凭假天然之力以振一旦,既也天然之力浸穷,乃至无复相假,朽索驭马,其势终必逸去而无幸。当此之时,虽有善者亦无如何。此里俗所以有「一姓不再兴」之谚,殆为专制言也。乌乎!世之君子观于明亡受祸之惨与夫今日大势之所向,而犹欲守一覕之见,师其成心以断制天下,斯非所谓「大惑不解、大愚不灵之至」者耶!

歙县汪德渊。

刊本序(二)

明政失纲,海内鼎沸,流贼陷京师,怀宗殉国;诸王拥行朝虚号,播越于江、浙、闽、粤间,卒以覆亡。呜呼!明之自蹙其国也。廷臣构于上,奄臣乱于中;贪鄙鲜耻之夫盈天下,泰然居民上,日从事脧削,民无以遂其生。及根本动摇、大命将去,虽有英君哲相起而图之,然亦无可为救。国家之民气,百年养之而不足,一朝丧之而有余;呜呼!此岂独有明一代然哉!

明之亡也,在下者颇多忠义奋发之士,其民气似非无一可用者。士或效力行阵,奔窜颠越,不易其志;穷阴闭结之气郁而无所发,或托之文字,摅其忠爱之念。当中原板荡,不能拨乱世反之正,行道于当时;穷愁著书,传之来祀,使天下正义不绝如缕,如梨洲、亭林、船山、二曲诸先生者,足以风矣。田间先生,胜国逸老之一也;学既宏富,又负经世之略。所著「诗学」、「易学」、「庄屈合诂」及「诗集」、「文集」已梓行矣,惟「藏山阁集」以多忌讳语,未能付剞劂;其已行之诗、文集,亦列入四库「违碍书目」,版籍不存:识者憾焉!

龙潭室主曰:昔孔子生周之世,阐扬殷之三仁;汉室文网疏阔,司马迁乃成「史记」。韩昌黎谓:「诛奸谀于既死,发潜德之幽光」。以朝代兴革之故,霸者虽能取夺于一时,而公理如日月之经天、江河之行地,盖自有未能湮废者也。予读兹集,可以观明代兴亡之理由,天地之气之所以赋畀于吾民者,犹于是乎!故课之璱楼,毅然印行之,俾广其传。田间学业已自不朽,名以久而弥彰;而又何待予之喋喋耶!

是书校刊之役,阅时凡三月。于其发行也,爰为之序,以谂来者。

戊申十一月,龙潭室主。

刊本跋

丁未冬十二月,遇桐城萧君幼孚于皖垣。幼孚为敬孚先生哲嗣,藏书甚富。间有精本、钞本,皆手自记跋,具见先生所著「类稿」中。幼孚贤而好士,余因得纵观先生之藏书;然其精本、钞本,以初交故,不敢请也。一日,过幼孚案头,见「藏山阁」钞本,亟请授读;幼孚并检先生跋语示之,惊喜过望。田间为胜国遗老,且受知遇于行朝;黍蝇麦蕲之思,比亭林、南雷而尤为幽深挚切。故其所著书,语多忌讳,不能推行;康熙二、三十年间徐氏助资雕板之田间诗、文集亦复毁去,名列「违碍书目」中,可覆按也。又按幼孚所藏钞本「违碍书目」有「藏山阁集」名(刻本无),则先生跋语所云「亦曾付梓」,或可信也。幼孚又出示「田间尺牍」钞本四卷,皆肫肫于丐资刻集。前辈疾没世而名不称,何如是之结心而刻骨耶!其与姜奉世书云:『藏山阁乞序,能为拈笔否?但得数百字略述本末,以弁于端,足矣;书固未能行世也』。玩此语,又似此集未经梓行者。然窥此老专一不忘身后之名,而此集所咏歌、所记载皆足以资胜国之文献,隐然自托于杜陵诗史之林;于故君故国,惓惓然有余恸焉,则又安肯藏之名山,托空言以自慰!其为刊后被毁无疑;故世间无印本也。

此钞本仅有先生一跋,朱墨圈点皆先生所加。幼孚云:先生久欲校刊行世,以补正史之阙疑。余悲田间之志而与先生保存文献有同心,遂将此集暨「尺牍」缮留副本,就商于龙潭室主校付铅印,以广其传。

戊申十一月,璱楼居士。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