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澄之(1612年5月29日—1693年9月30日)清代文学家。原名秉镫,字幼光。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明末诸生。早年曾参加复社,名重一时。弘光中,因马士英、阮大铖迫害复社党人,至吴江躲避。不久,弘光朝灭亡,与钱铖一起在吴江起兵抗清。失败后入闽,投奔唐王,授彰州府推官。唐王政权覆灭后,又入粤投奔桂王,授礼部仪制司主事,考授翰林院庶吉士,知制诰。广州、桂林相继陷落,为避祸,他一度削发为僧,改名幻光。之后,历尽艰辛,于顺治八年(1651)返回故乡。从此,改名澄之,字饮光,号田间,务农自给达四十余年。
澄之学识广博,富于才情,无论诗、文均深有造诣,而尤以诗著称。由于他身处易代之际,饱经沧桑,备经忧患,所以其作品题材宽广、内容深厚。他的创作以归隐故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大多取材于明末清初的政治大事,展现出一代兴亡,具有明显的史诗特色。如《长干行》摄取弘光朝大选淑女入宫及清军渡江之后淑女沦落的史实,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弘光政权短命的原因,《悲愤诗》和《三吴兵起纪事答友人问》记录吴江抗清义军举事的本末,倾诉了他的妻子儿女兵败后沉江而死的巨大哀痛;《虔州行》、《悲湘潭》、《悲南昌》等历述各军事要地的陷落,揭露清军野蛮屠杀的暴行,同时也透露出南明军队内部的矛盾和将领的无能。后期诗歌则大多取材于下层人民和他个人的生活,写出了民生疾苦,抒发了他对新朝统治者的强烈愤慨。如《获稻词》和《催粮行》,描绘了农民在横征暴敛下的凄惨处境;《水夫谣》诉说了拖挽兵船的役夫横遭凌辱的痛苦命运,在清兵眼中,他们的生命,“贱同豕狗”,动辄便被摧残致死;《捕匠行》刻画了为官府造船的工匠所受到的非人待遇,他们因被迫终日在水中干活,竟使得“自腰以下尽生蛆”!至于诗人个人生活,通过《田间杂诗》、《田家苦》等作品可以看出,也一样贫困不堪。这些诗,一字一泪,震撼人心。由于对现实的不满,更加深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湖孰种菜歌》、《延平感怀》、《金陵即事》都倾吐了内心的忧思和隐痛。
前人认为,澄之的诗“五言似陶公”(沈德潜《明诗别裁集》),“七古拟张、王乐府,亦近香山”(陈田《明诗纪事》)。其实,他是博采众家而又能词必己出,独抒性情的。诗风冲和淡雅,却又深沉精粹,骏快可喜。
澄之的古文也堪称不俗,吐辞明白宣畅,气势浩然充沛。《伯夷论》、《三国论》、《答池州喻太守书》均可见出其特点。
著有《田间诗集》30卷、《田间文集》28卷,康熙间斟雉堂初刊,宣统二年重刊。《藏山阁集》诗14卷,文6卷,收入崇祯十一年至顺治九年作品,有海盐朱氏本、桐城萧氏本、光绪龙潭室印本。此外,还著有《田间易学》12卷、《田间诗学》12卷、《庄屈合诂》1卷。
诗经注本。十二卷。清钱澄之撰。此书大旨以《诗序》首句为主,所采诸家论说,自《毛诗正义》、《诗集传》以外,以宋人之说为多,有十五六家,元代未引,明代仅及四家。所引诸家之中,王安石、杨时、范祖禹、谢枋得四家,今无传本,盖采于他书,陆佃、罗愿二家本无《诗》注,盖草木鸟兽之名,引其《埤雅》、《尔雅翼》而已。钱氏自称毛、郑、孔三家之书,录者十之二,《集传》录者十之三,诸家各本录者十之四。书成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其时官学仍恪宗《集传》,然此书已不墨守朱熹一家,显露出倾向汉学之端倪。论者以为其书持论颇为精核,而于名物训诂、山川地理,言之尤详。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又有安徽桐城刊本。 查看详情>>
清钱澄之撰。十二卷。《四库全书》本。钱氏家世学《易》,又曾问《易》于黄道周。初撰《易见》一书,因避兵闽地而失其本,又追忆原意而撰《易火传》;乱定归里,复得《易见》旧稿,乃合并二编,删其重复,增益诸家之说,勒为此书。全书用孔颖达《周易注疏》本,其说颇取《易》数,兼求义理,而大旨以朱熹之说为归。《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其学初从京房、邵康节入,故言数颇详,盖黄道周之余绪也。后乃兼求义理,参取王弼《注》、孔颖达《疏》、程子《传》、朱子《本义》,而大旨以朱子为宗。其说不废图,而以陈抟先天图及河、洛二图皆因《易》而生,非《易》果因此而作;图中奇偶之数,乃揲蓍之法,非画卦之本。持论平允,与元钱义方之论合,而义尤明畅。故卷首《图象》虽繁,而不涉支离附会之弊。独其《周易杂考》一条,既深慨今本非朱子之旧,而徒以《彖传》、《象传》篇首之注推其说,竟不能更其次第,以复古本。盖刘㝐旧刻,国初尚未得见,故知其误而不能改,仍用《注疏》本也。”按,《桐城钱饮光先生全书》刊入此书不分卷,可资参考。 查看详情>>
明末清初钱澄之撰。六卷。记述唐、桂二王史事,编年体。永历十五年(1661)撰成,计《隆武纪年》一卷,《永历纪年》三卷,《南渡三疑案》、《阮大铖本末小纪》二卷。作者曾历仕唐、桂二王,所记系据其闻见,并参阅邸抄野乘,颇为可信。 查看详情>>
本书(二册一九四面一一六、四○○字)分「藏山阁文存」与「藏山阁诗选」两部,钱秉镫撰。秉镫尝改名澄之,里居、阅历见第八六种「所知录」篇。其所著「藏山阁集」,晚年曾一再致意刊行而未果;迄至清光绪末年,始由龙潭室主、璱楼居士依桐城萧氏所藏钞本付印问世。原集分为「藏山阁文存」六卷、「诗存」十四卷、另加「田间尺牍」四卷;本书所辑,计分两部分:一为「文存」全帙,二为节编「诗存」为「诗选」。盖文取其全,因统属南明史料;诗在著者有杜陵「诗史」之自拟,乃选其「纪事之大者」。至其「日间尺牍」纯为晚年之作,无与史事,未加选录。此书之辑,足补前刊「荆驼逸史」本「所知录」之不足(请参阅第八六种「所知录」篇);除时篇不及列举外,见于「文存」之「南渡三疑案」与「皖髯事实」(即「阮大铖本末小纪」)即为前刊本所遗。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