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春部杂录

公羊传·王正月疏》:凡草物皆十三月萌芽,始出而首黑。

王者应以十三月为正,则命以黑瑞。

《易飞候》:正月有偃月,必有嘉王。

易通卦验》:正月中,猛风至。〈注〉猛风动摇树木,有声者。《春秋·感精符》:月建寅,物生之端,谓之人统,夏以为正。《管子·菁茅谋》:孟春,且至沟渎,阮而不遂,溪谷报上之,水不安于藏,内毁室屋,坏墙垣,外伤田野,残禾稼。故君谨守泉金之谢,物且为之举。

正月之朝,谷始也。

《轻重甲篇》:孟春既至,农事且起,大夫无得缮冢墓,理宫室,立台榭,筑墙垣。北海之众,无得聚庸而煮盐。师旷《占五谷》:正月甲戌日,大风东来,折树者,谷熟甲。寅日大风西北来者,贵。庚寅日,风从西来者,皆贵。《陶朱公书》:雨水后,阴多,主少水,高下大熟。雷多,主人民不安,月蚀,粟贱。虹见,主七月谷贵。

十六日谓之落灯。夜晴,主高低皆熟,东南风,水乡好。西北风,主旱。

正月上旬,称水卜十二月之水旱:初一日起,用一瓦瓶,每朝取水,称之重,则雨多,轻则雨少。初一占正月,初二占二月。馀仿此。

占桑叶贵贱,只看正月上旬,木在一日,则为蚕食一叶,为甚贵。木在九日,则为蚕食九叶,为甚贱。

尚书》:大传,以正月朝迎日于东郊,所以为万物先,而尊事天也。

史记·天官书》:摄提格岁,岁阴左行在寅,岁星右转居丑。正月,与斗,牵牛晨出东方,名曰监德。色苍苍有光,其失次。有应见柳,岁早,水。晚,旱。

白帝行德,以正月二十日二十一日,月晕围,常大赦载,谓有太阳也。

汉书·律历志》:正月乾之九三,万物棣通,族出于寅,八奉而成之仁,以养之义,以行之令,事物各得其理,寅木也,为仁其声,商也。为义,故太簇为人统。〈注〉孟康曰:棣谓通意也。

淮南子·天文训》:天一元始正月,建寅日月,俱入营室,五度天一,以始建七十六岁,日月复以正月,入营室,五度无馀分,名曰一纪。

斗杓为小岁,正月建寅月,从左行。〈注〉第五至第七,为杓。

春秋繁露·阳尊阴卑篇》:阳气,以正月始出于地,生育长,养于上。

《四祭篇》:春曰祠。祠者,以正月始食韭也。

《大戴礼记·盛德篇》:古者,天子孟春论吏德行能理功。能德法者,为有德。能行德法者,为有行。能理德法者,为有能。能成德法者,为有功。故论吏而法行,事治而功成。

《诰志篇》:虞夏之历正,建于孟春,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瑞雉无释,物乃岁。俱生于东,以顺四时。

《博雅》:正月有微霜,八月浮云不归。

后汉书·郎顗传》:正月三日至乎九日,三公卦。〈注〉凡卦法,一为元士,二为大夫,三为三公,四为诸侯,五为王位,六为宗庙。音义云:分卦直日之法,爻主一日,即三日九日,并为三公之日也。

正月者,岁之始也,王者,则天之象,因时之序,宜开发德号,爵贤命士,流宽大之泽,垂仁厚之德,顺助元气,含养庶类。

东方朔占书》:上旬三日得甲,为上岁,四日中岁,五日下岁。月内有甲寅,米贱。

上旬一日得辛,旱二日,小收。三四日主水,麦半收。五六日小旱,七分收。八日岁稔,一云春旱不收。又上旬一日辛,麦收十分。二日禾蚕收。三日四日田蚕全收。五日六日,麻粟麦蚕半收。七日八日早禾麻麦粟少收,丝贵。

上旬一日得卯,主禾十分收。二日低田半收。三四日大水。五日六日半收。七日八日春涝,全收。

上旬一日得辰,雨多。二日风多,先旱半熟,低田全收。七月雨多,麻豆全收。三日雨晴匀。四日收七分。五日岁稔。六日大稔。七日水损田,荞麦收。八日先旱后涝。九日大麦收,仲夏水灾。十日旱,禾半收。十一日五谷不收,冬大雪。十二日冬大雪,五谷收。

上旬一日二日得酉,大丰。三日四日民安。五日至十日,中岁,民不安。十一日十二日,岁大熟。

月内有三子,叶少,蚕多。无三子,则叶多蚕少。

月内有三卯,宜豆。无则早种禾。

《白虎通·五行篇》:正月,律谓之太簇。何太,亦大也。簇者,凑也。言万物始大,凑地而出也。

《三正篇·礼三正记》曰:正朔三而改文质,再而复也。三微者,何谓也,阳气始施黄泉,万物动微而未著也。十一月之时,阳气始养根株,黄泉之下,万物皆赤。赤者,盛阳之气也。故周为天正,色尚赤也。十二月之时,万物始牙而白。白者,阴气。故殷为地正,色尚白也。十三月之时,万物始达,孚甲而出,皆黑,人得加功。故夏为人正,色尚黑。《尚书大传》曰:夏以孟春月为正,殷以季冬月为正,周以仲冬月为正。夏以十三月为正,色尚黑,以平旦为朔。殷以十二月为正,色尚白,以鸡鸣为朔。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不以二月后为正者,万物不齐,莫适所统,故必以三微之月也。《绋冕篇》:谓之收者,十三月之时气,收本举生万物,而达出之,故谓之收。

《士冠经》曰:毋追,夏后氏之道。夏统十三月为正,其饰最大,故曰毋追。毋追者,言其追大也。

论衡·雷虚篇》:正月阳动,故正月始雷。

《说文》: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十三簧象凤之身。《四民月令》:正月地气上腾,土长冒橛陈根可拔,急菑强土黑垆之田。

正月粪畴,畴麻田也。

正月可种瓜、瓠、葵、芥䪥、大小葱、蒜、苜蓿及杂蒜亦种。正月可作诸酱、肉酱、清酱。

正月自朔暨晦,可移诸树、竹、漆、桐梓、松柏、杂木,唯有果实者,及望而止,过十五日则果少实。

正月上辛日,扫去韭畦中枯叶。

《独断》:夏以十三月为正,律中太簇。言万物始苏而生,故以为正也。

《帝王世纪》:连山易,其卦以纯艮为首艮,为山,山上山下,是名连山。云气出内于山,夏以十三月为正,人统艮渐正月,故以艮为首。

三礼义宗》:五行之官木正,曰:勾芒者,物始生,皆勾屈而芒角,因用为官名也。

魏书·律历志》:次卦正月小过,蒙益渐泰。

齐民要术》:桑柘熟时,收黑鲁椹,即日以水淘,取子,晒燥,仍畦种,常薅,令净。明年正月移栽之,率五尺一根,其下常斸掘,种菉豆,小豆。栽后二年,慎勿采,沐大如臂许,正月中移之,率十步一树,行欲小掎角,不用正相当,须取栽者。正月二月中,以钩弋压下枝,令著地,条叶生高数寸,仍以燥土壅之。明年正月中截取,而种之。

欲知岁所宜,以布囊盛粟等诸物种平量之,埋阴地。冬至后五十日,发取量之,息最多者,岁所宜也。嫁李法:正月一日,或十五日,以砖著李树岐中,令实繁。

种瓜法:冬天以瓜子数枚,内热牛粪中,冻即拾聚,置之阴地。正月地释,即耕逐场,布之率方,一步下一斗粪耕土覆之,肥茂早熟。

粟米酒惟正月得作,馀月悉不成,用笨曲,不用神曲。粟米皆得作酒,然青谷米最佳。治曲淘米必须细净。以正月一日,日未出前取水,日出即晒曲。至正月十五日,捣曲作末,即浸之。大率曲末一斗,堆量之。水八斗,杀米一石,米平量之。随瓮大小,率以此加,以向满为度。随米多少,皆平分为四分,从初至熟,四炊而已。预前经宿浸米令液,以正月晦日,向暮,炊酿正作饙耳,不为再馏饭。欲熟时,预前作泥置瓮边饙熟,即举甑就瓮下之,速以酒杷就瓮中,搅作两三遍,即以盆合瓮口,泥密封,勿令漏气,看有裂处,更泥封。七日一酘,皆如初法。四酘毕,四七二十八日,酒熟。此酒须用夜,不得白日,四度酘者,及初押酒时,皆回身映火,勿使烛明,及度酒熟,便堪饮。

春候地气始通,椓橛木长尺二寸,埋尺,见其二寸。立春后,土块散,上没橛,陈根可拔。此时二十日以后,和气即土刚。以此时耕一而当四,和气去耕四不当一。种苜蓿法:正月烧去枯叶。

作春酒法:治曲欲净,剉曲欲细,曝曲欲乾。其法以正月晦日,多收河水,大率一斗曲杀米七斗,用水四斗。种冬瓜,傍墙阴地,作区圆二尺,深五寸,以熟粪及土相和,正月晦日种。既生,以柴木倚墙,令其缘上,旱则浇之。

陆玑诗:疏蒌蒿好生水边。及泽中,正月根芽生,旁茎正白,生食之,香而脆美,其叶可蒸为茹。

《千金月令》:正月宜服桑枝汤,取桑枝如箭干大者,细挫三升,熬,令微黄,以水六升,煎三升,去滓,重汤煎二升,下白蜜三合,黄明胶一两,炙作末,煎成,以不津器贮之。

《六典》:膳部节日食料,有晦日膏糜。

宋史·乐志》:太簇之律,生气凑达,万物于三统,为人正于四时,为孟春,故元会用之。

《宋景文公笔记》:宦者,宫人言:正月,与上讳同音,故共易为初月。王圭为修起居注颇熟其文,因上言:秦始皇帝,名政,改正,〈音政〉月为端月,以正〈音政〉为正〈音征〉,令乞废正征音,一字不用,遂下两制议,两制共是其请表,去其字。曾公亮疑而问予,予曰:不宜废,且月外尚有射正诗曰:不出正兮,不止正月矣。曾悟,密语相府,罢之。《懒真子录》:仆仕于关中,于士人王毖君求家,见一古物,似玉,长短广狭正如中指,上有四字,非篆非隶,上二字乃正月也,下二字不可认。问之君求,云:前汉刚卯字也,汉人以正月,卯日,作佩之名,其一面,曰:正月刚卯,乃知今人立春,或戴春,胜春。幡,亦古制也。盖刚者强也,卯者,刘也,正月佩之,尊国姓也,与陈汤,所谓强汉者,同义。

云笈七签》:正月二日,取商陆根三十斤,净洗,粗切,长一寸许,勿令中风,绢囊盛尽,悬屋北六十日,阴燥,为末,以方寸匕水服,旦先食服,八十日见千里,百日登风履云,久服成仙。

梦溪笔谈》:正月阳气始建兆乎万物,故曰登明。《稿简赘笔》:正月十六日,古谓之耗磨日,张说《耗日饮》诗云:耗磨传兹日,纵横道未宜。但令不忌醉,翻是乐无为。又云:上月今朝减,流传耗磨辰。还将不事事,同醉俗中人。饮酒,如今之社日,此日但谓之耗日,官司不开仓库而已。

二老堂诗话》杜诗云: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盖此七日之间,须有三两日阴,不必皆晴。疑子美纪实耳。洪兴祖引《东方朔占书》谓:岁后八日,一鸡,二犬,三豕,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其日晴,则所主物育,阴则灾。天宝之乱,人物俱灾。故子美云:尔信如此说,谷乃一岁之本,何略之也。

《周益公日记》:正月逢三亥,桑田变成海。是岁,壬辰正月初六丁亥,十八己亥,三十辛亥,岁有年癸巳,正月亦三亥,则立春在逢亥之后,是岁大水。

齐东野语》:秦始皇讳政,乃呼正月为征月,史记年表作端月。

王羲之父讳正,故每书正月,为初月,或作一月。癸辛杂识种葡萄法:于正月之末,取葡萄嫩枝,长四五尺者,捲为小围,令紧。先治地,土松而沃之,以肥种之。止留二节在外。异时,春气发动,众萌竞吐,而土中之节,不能条达,则尽萃花于出土之二节,不二年成。大棚其实大如枣,而且多液,此亦奇法也。

折梅花插盐中,花开酷有肥态,试之良然,已与家仲。乙未正月十四日,舟过钟贾山,大雪探梅,僧院僧出酒相饷,因论前事,僧言以腌豕滚汁热贮瓶,梅却能放叶结子,余始知古人盐梅和羹,故自同调。

山家清供》:梅落英,净洗,用雪水煮,候白粥熟同煮。杨诚斋诗云:才看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作雪飘。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

王氏谈录》:茶品高而多年者,必稍陈。遇有茶处春初,取新芽,轻炙,杂而烹之,气味复在。

《通考》:正月邀客饮春酒,为履端之会。

正月己丑日,白鸡祀灶宜蚕。种靛:正月中,以布袋盛子,浸之芽出,撒地上,用灰粪覆盖,待放叶,浇水粪,长二寸许分栽。俟叶厚,方割,将叶浸水缸内一昼夜,滤净,每缸内用矿灰八两,以木扒打转,澄清去水,是谓头靛。二靛、三靛,法亦如之。种黄麻:古云十耕萝卜,九耕麻,地宜肥熟,须残年垦,俟冻过,则土酥,至春锄成行垄,正月半前下种,种子取斑黑者为上。

正月夜欲卧,荡热盐汤一盆,从膝下,洗至足,方卧,以通泄风毒脚气,勿令壅滞。

治果木蠹虫:正月削杉木,作钉塞其穴,则虫立死。《便民图纂》:种茄匏、冬瓜、葫芦、黄瓜、菜瓜,正月预先以粪和灰土,或盆,或桶,盛贮,候发热过,以子插灰中,常以水洒之,日间朝日影,夜间收于灶侧暖处,候生,甲时分种于肥地。

正月诸色果木树芽未生之时,于根旁掘土,宽、深,将根截去,留四边乱根,勿动,用土覆盖,筑令坚实,则结果肥大,胜插接者,谓之骟树。

正月取弱柳枝,大如臂,长一尺半,烧下头二三寸,埋之,用杵打实,常以水浇之,必数枝俱生。留三四条,茂者削去枝梢,其枝必茂。或栽插者,长五六尺,亦得。正月修桑,削去枯枝,及低小乱枝,条根旁开掘,用粪土培壅,此月不修理,则叶生迟而薄。

视听抄吴谚曰:正月逢三亥,湖田变成海,谓水大也。壬辰年正月初六日己亥,十八日辛亥,三十日癸亥,是葳大涝,湖田颗粒不收,癸巳正月亦有三亥,然一亥在立春前,是岁无水灾。

研北杂志》:世谓正月三日为田本命,浙西人谓之夏正三,言夏正之三日,俗以是日称水,以重为上有年,极验。

《丹铅续录》:吴下田家以正月八日夜,立一竿于平地,月初出,有影即量之,据其长短,移于水面,就桥柱画痕记之,梅雨水涨,必到所记之处。

瓶史月表》:正月花盟主,梅花,宝珠,茶花,客卿,山茶,铁干,海棠花,使令瑞香,报香,木瓜。

《花历》:正月蕙兰芳瑞香烈,樱桃始葩,径草绿,望春初放,百花萌动。

《月令演》:正月天腊〈岁旦〉油卜,〈人日〉金吾弛禁,〈十五〉耗磨日,〈十六〉买两夜灯,〈十七十八〉补天穿,〈十九〉送穷。〈二十九〉《田家五行》:正月十六日喜西南风,为入门风,主低田大熟。

农政全书》:金樱子取其刺,可却奸。取其花,香味可玩。取其子,可作药,正月插。

五加皮取其干,可作骨,取其刺,可却奸,取其芽,可食。取其根皮作药,作酒,正月插。

山东种薯法:沙地深耕,起土坑,深二尺,用粪和土,各半填入坑中,足践实。正月中畦,种薯苗长,又加土壅之。

《居家必用》:正月丁卯、甲辰、丙辰、丁未、己未、乙酉、丁酉造面酱酒醋吉。上春嫩茶芽每五百钱重,以绿豆一升,去壳,蒸焙山药,十两一处,细磨,别以脑麝各半钱重,入盘同研,约二千杵,罐内密封窨三日后,可以烹点,愈久香味愈佳。

遵生八笺》:立春后庚子日,宜温蔓菁汁,合家并服,不拘多少,可除瘟疫。

本草纲目》:神桃是桃实著树经冬不落者,正月采之,中实者良。

苦菜即苦荬也,春初生苗,有赤茎,白茎,二种。卢都子,树高六七尺,其叶微似棠梨,春前生花,朵如丁香,蒂极细倒垂,正月乃敷白花。

灵雀者,小鸟也。一名蜜母,黑色,正月至岩石间,寻求安处,群蜂随之也,南方有之。

白英俗名排风子,正月生苗,白色可食。

韭正月分莳,宜肥壤,数枝一本,则茂而根大。

《岩栖幽事》:戊戌春正三日,夜大雪,余偶戏云:雪者,洗欲戒之龌龊,洒火坑之烦恼,填世路之坎坷,唤夜气之清晓。客曰:此便可作雪赞。

《续文献通考》:黄河自立春后,东风解冻,河边人候水,凡一寸,则夏秋当至一尺。颇为信验,谓之信水。《山居要录》:正月种芋秧,先锄地一遍,以新黄土覆在锄过地上,将芋芽向上密排,种之。用草覆盖,候发三四叶,约四五寸高,于三月间移栽之。

种大葫芦,正月中掘地作坑,方四五尺,深如之实,填油麻菉豆䕸及烂草等,一重粪土,一重草,如此四五重,向上一尺馀,著粪土,种十馀颗子,待生后,拣取四茎肥好者,每两茎相著一处,以竹刀子刮去半皮,以物缠之,以牛粪黄泥封之,一如接树法,裹之待相著活,后各除一头。又取此两茎相著,如前法治,待得活后,惟留一茎,四茎合为一本,待著子拣取两个,周正好大者,馀旋除之。如是旧是一斗可容一石也。若须为器,以模盛之,随人所好。

《燕都游览记》:灯市在东华门,王府街东,崇文街西,亘二里许,自正月初八日起,至十八日而罢。

孟春部外编

蠡海集》:玉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原始要终也。

《白衣经》:正月八日,南无华严,众意甘露,苦王观世音,菩萨示现。

《佛书》:正月初六日,江州武平南安白花岩,定光佛生。《道书》:正月初四日,太上大道玉晨君,登玉霄琳房,四盼天下有志节远游之心者。

正月三日,北斗翼圣真君降。《三元延寿书》:正月初三日,万神都会。

《云笈七签》:正月九日,朝太素三元君。

《集仙录》:嗣天师张衡,字子平,与妻卢氏,汉灵帝光和二年,正月二十三日,于阳平山白日飞升。

《高僧传》:释道安,常山人,形甚陋。寓襄阳宣法寺,注经乃誓曰:若所注不远,愿见瑞相。夜梦宾头,卢曰:君所注殊合理。至秦建元正月二十七日,有异僧,形亦甚陋,来寺寄宿讲堂。直殿者夜见异僧,从窗出入。安起礼之,问可度脱否。云:至某月日,方可度耳。卒如其言。《史纂左编》:马钰号丹阳子,全真祖师,命钰锁庵,时隆冬风雪四入。庵之所有,惟笔砚、枕席、布衾,草履而已。然形神冲畅,如在春风和气中。正月十一日,锁启,师谓钰曰:从我归去。居昆崙烟霞洞。

《遵生八笺》:唐有虚耗小鬼,空中窃取人物。终南山进士钟馗,能捉之,以刳其目,劈而啖之,故当正月图之以厌鬼。

《楚通志》:何许陈三女相约入山修真,大中元年正月初五日,雷雨作仙乐,隐隐云雾中遥见三女,忽不知所在,马蹄鞋迹俱留山上。

《广异志》:南方赤帝女,学道得仙,居高阳崿山桑树上。正月一日,衔柴作巢,至十五日成或作白鹊,或作女人。赤帝焚之,女即升天,因名帝女桑。今人至十五日焚鹊巢,作灰汁,浴蚕子,指丝象此也。

西溪丛语·灵奇秘要辟兵法》:正月上寅日,禹步取寄生木三咒,曰:喏皋敢告日月震雷,令人无敢见我,我为大帝使者。乃断取五寸,阴乾。百日为簪,二七循头上,居众人中,人不见。

立春部汇考一

天子以立春日,帅公卿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

按《礼记·月令》:孟春之月, 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齐。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毋有不当。

〈陈注〉迎春东郊,祭太皞,勾芒也。

后汉

后汉以立春日,京师百官及郡国,皆以青衣迎春于东郊。始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下宽大之诏。

按《后汉书·礼仪志》: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唯武官不。立春之日,下宽大书曰:制诏三公,方春东作,敬始慎微,动作从之。罪非殊死,且勿案验,皆须麦秋。退贪残,进柔良,下当用者,如故事。

〈注〉献帝起居注曰:建安二十二年二月壬申,诏书绝立春宽缓,诏书不复行。

按《祭祀志》: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祭青帝勾芒。车旗服饰皆青,歌青阳,八佾舞,云翘之舞。及因赐文官太傅司徒以下,缣各有差。

〈注〉《月令章句》曰:东郊去邑八里,因木数也。 皇览曰:距冬至日四十六日,则天子迎春于东堂,距邦八里,堂高八尺,堂阶三等,青税八乘,旗旄尚青,田车载矛,号曰:助天生。唱之以角,舞之以羽,翟此迎春之乐也。

又按志悬邑立春之日,皆青幡帻迎春于东郭外,令一童男冒青巾,衣青衣,先在东郭外野中迎春。至者自野中出,则迎者拜之而还。弗祭三时不迎。

北魏

魏以立春日,遣有司,迎春于东郊。

按《魏书·礼志》:立春之日,遣有司迎春于东郊祭,用酒酺枣栗,无牲币。

北齐

北齐以立春日,受朝三公读,令赐酒,有司迎春于东郊。

按《隋书·礼仪志》:后齐立春日,皇帝服通天冠,青介帻,青纱袌,佩苍玉青带,青裤,青袜舄,而受朝于太极殿,尚书令等坐定,三公郎中诣席,跪读时令,讫典御酌酒卮置郎中前,郎中拜,还席伏饮,礼成而出。 又按志:立春前五日,于州大门外之东,造青牛两头,耕夫犁具,立春有司迎春于东郊,登青幡于青牛之傍焉。

唐以立春日,祀青帝。

按《唐书·礼乐志》:立春祀青帝,以太皞氏配岁星三辰,在坛下之东北,七宿在西北,勾芒在东南。

元宗开元二十五年,制以立春日,迎春东郊。

按《唐书·元宗本纪》:开元二十五年制,自今后立春之日,朕当率公卿,亲迎春东郊。

肃宗乾元元年立春日,御宣政殿,读时令。

按《唐书·肃宗本纪》:乾元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丙寅立春,御宣政殿,令太常卿于休烈读时令。

辽以立春日皇帝御殿进酒,戴胜,始亲执杖鞭土牛,赐百官茶酒。

按《辽史·礼志》:立春仪,皇帝出就内殿,拜先帝,御容北南臣僚,丹墀内合班,再拜,可矮以上,入殿赐坐。帝进,御容酒陪位,并侍立,皆再拜。一进酒,臣僚下殿,左右相向立,皇帝戴幡胜等,第赐幡胜。臣僚簪毕,皇帝于土牛前上香,三奠酒,不拜,教坊动乐,侍仪使跪进綵杖,皇帝鞭土牛,可矮以上,北南臣僚,丹墀内,合班跪左膝,受綵杖,直起再拜,赞各祗候,司辰报春至。鞭土牛三匝,矮鞭止,引节度使以上,上殿撒谷豆,击土牛,撒谷豆许,众夺之。臣僚依位坐,酒两行,春盘入酒三行。毕,行茶,皆起,礼毕。

宋以立春日,祀青帝,及岳渎之神。

按《宋史·礼志》:立春祀青帝,以帝太昊配勾芒,岁星三辰七宿从祀。 又按志立春祀东岳、岱山于兖州,东镇沂山于沂州,东海于莱州,淮渎于唐州。

仁宗景祐元年,始颁土牛经于天下。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玉海》:景祐元年,司天监校土牛经,去其复重,释牛色等四篇,为农事之占。十月己巳,命知制诰,丁度序之,颁天下,其牛色及执策者衣,并以岁月支干,纳音相配。

按《宋向孟土牛经》:释春牛颜色第一,常以岁于为头色,从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甲乙木其色青,丙丁火其色赤,戊己土其色黄,庚辛金其色白,壬癸水其色黑。馀仿此支,为身色。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寅卯木其色青,巳午火其色赤,申酉金其色白,子亥水其色黑,辰戌丑未土其色黄。馀皆仿此。纳音为腹,从金木水火土为纳音。金白、木青、水黑、火赤、土黄。以此五色言之立春日。干色为角耳,尾支色为胫,脡纳音色为蹄。假令甲子岁立春,甲为干,其色青,用青为牛头。子为支,其色黑,黑为身。纳音金,其色白,白为腹。丙寅日,立春丙为干,其色赤,用赤为角耳尾。寅为支,其色青,用青为胫脡。纳音是火,其色赤,用赤为蹄。 释策牛人衣服第二,以立春日,干为衣色,支为勒帛色,纳音为衬服色。假令戊子日立春,戊为干,当用黄衣。子为支,当用黑,为勒帛。纳音是火,当用赤,为衬服。其策牛人头、屦,鞭策,各随时候之宜是也。用红紫头须之类。 释策牛人前后第三,凡春在岁前,则人在牛后。若春在岁后,则人在牛前。春与岁齐,则人牛并立。假令立春在十二月内,则是春在岁前,即人在牛后。立春在正月内,则是春在岁后,即人在牛前。若立春在岁日同,即是春与岁齐,人牛并立。阳岁人居左,阴岁人居右,寅辰午申戌子为阳岁,卯巳未酉亥丑为阴岁。 释笼头缰索第四,孟年以麻为之,寅申巳亥为孟年。仲年以草为之,子午卯酉为仲年。季年以丝为之,辰戌丑未为季年。凡缰索长七尺二寸,像七十二候。凡秦者,乃牛鼻中环木也,亦名曰:拘拘秦者。牛鼻中木也,以桑柘木为之,即以每年正月中,宫色为之。假令寅申巳亥年,正月中宫二黑,用黑色拘秦。子午卯酉年正月,中宫八白,用白色拘秦。辰戌丑未年正月,中宫五黄,用黄色拘秦。

孝宗淳熙二年冬十二月以立春日,为太上皇帝,行庆寿礼。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淳熙二年十一月诏太上皇帝圣寿无疆,新岁七十。以十二月十七日立春,行庆寿礼。是日早,文武百僚并簪花,赴文德殿。立班听宣,庆寿赦,宣赦讫,从驾至德寿宫,行庆寿礼,致词曰:皇帝,臣某言,天祐君亲,锡兹难老,惟春之吉年,德加新臣,某与群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馀与前上寿仪注同。礼毕,从驾官应奉宫禁卫等,并簪花从驾,还内文武百僚,文德殿,拜表称贺。

淳熙十年十二月以太上皇后,新年七十,诏以立春日,行庆贺之礼。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云云。

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定有司进春之仪。

按《明会典》:凡进春,先期数日奏闻。钦天监遣官至顺天府候气。届期,奏进旧仪与见行,微有不同,备列于左。洪武二十六年定,是日早,文武百官各具朝服,于丹墀北向立,应天府官置春案于丹墀中道之东,引礼引府县官就拜位,赞,鞠躬,乐作。四拜平身,乐止,典仪唱进,春引府县官,举春案,乐作,由东阶升,跪置于丹墀中道,俯伏兴平身,乐作,又四拜。礼毕,鸣赞唱排班,引礼引文武官北向立,赞班齐致词。官诣中道之东跪,奏云:新春吉辰,礼当庆贺,赞,鞠躬,乐作,赞,五拜三叩头,讫,乐止。仪礼司奏礼毕。

成祖永乐 年改定鞭春之仪。

按《明会典》:有司鞭春,永乐中,定每岁有司预期塑造春牛并芒神。立春前一日,各官常服舆迎至府州县门外,土牛南向,芒神在东,西向,至日清晨,陈设香烛酒果,各官俱朝服,赞,排班,班齐赞,鞠躬,四拜,兴平身。班首诣前跪,众官皆跪,赞,奠酒三奠。酒讫,赞,俯伏兴复位,又四拜。毕,各官执綵杖,排立于土牛两傍,赞。长官击鼓三声,擂鼓赞,鞭春,各官环击土牛者,三赞礼毕。 又按《会典》:凡每岁立春前期五日,钦天监官面奏差官二员,往顺天府,候气至之日,回监具,呈依书占奏。 又按《会典》:凡立春前期候气官,同顺天府官,赴东直门外,导迎芒神、春牛至府。

神宗万历八年,又定进春之仪。

按《明会典》:万历八年定,先一日,鸿胪寺执事官设春案一张,于皇极殿外,东王门檐下。是日,文武百官各具朝服,侍班执事官先诣中极殿,行礼如常仪。鸿胪寺堂,上官跪奏,请升殿导驾,官前导,教坊司乐作,上御皇极殿,升座,乐止。锦衣卫传鸣鞭,引人序班,引顺天府等官,先就拜位,鸣赞,赞鞠躬,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内赞立于东王门外,赞进春引人序班,引顺天府府尹至东王门外,鸿胪寺堂,上官招呼起案,乐作,抬案,序班举春案至正门外,檐下置定,乐止,引人序班,引府尹至案前立,内赞,随至檐下立,赞跪,鸿胪寺堂上官,传跪,外赞亦赞跪。内赞赞进春,府尹奏臣某等,谨进某年春,又奏皇太后陛下春中宫殿,下春某王殿,下春俱在午门外,伺候请,命司礼监官捧进,请旨承旨毕,内赞赞俯伏鸿胪寺,堂上官传俯伏外赞,亦赞俯伏,乐作,兴平身,乐止,引人序班,将府尹引下鸿胪寺。堂上官招呼起案,抬案,序班举春案,至原处。置定府尹仍入原班立,外赞赞鞠躬,乐作,四拜兴平身,乐止,顺天府等官退下,侍立。对赞赞排班,班齐,文武百官入班,立定,鸣赞赞,跪鸿胪寺。堂上官一员,于丹陛中道,跪致词,云:新春吉辰,礼当庆贺,致毕,起身一躬,由东边门入殿,内侍立鸣赞赞俯伏,乐作,兴五拜,叩头,兴平身,乐止,鸿胪寺堂上官,殿内跪奏,礼毕,传赞礼毕,鸣鞭驾兴百官退,进春乐,与朝贺同。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