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春秋后期晋国的宫廷乐师,名旷字子野,生卒年不详,春秋末鲁国平阳人(今山东新泰人),出仕晋国为乐师,又称太师,官至晋平公少傅,根据《左传·襄公十四年传》和《左传·昭公九年传》的有关记载,大致可以推定出师旷主要生活在晋悼公和晋平公时期(大致公元前572-公元前532)。师旷是一位盲人,相传其为了精善音乐不受外界缤纷所惑,自熏双目,故自称“暝臣”、“盲臣”。师旷音乐才华极其精湛,他通晓古典音律,善于演奏各种乐器。《韩非子·十过》记载有他的故事。公元前534年,卫灵公访问晋国,师旷演奏了高难度的琴曲“清徵”和“清角”。卫国乐师师涓也弹奏了琴曲“清商”。师涓的琴曲“清商”弹奏了一半,师旷即截断师涓的演奏,指出这首琴曲乃是商纣王的乐师师延所作的“靡靡之乐”,乃属于“亡国之音”;并指出师涓的这首曲子乃是闻之于濮水之上,使师涓服帖得五体投地。师旷虽然目盲,但是精于审音调律,因此汉以前的文献常把他作为对音特别敏感的代表人物。例如《淮南子·氾论训》说:“譬犹师旷之施瑟柱也,所推移上下者,无尺寸之度,而靡不中音。”我国古代的瑟,瑟下的琴马叫“柱”,瑟是靠将柱上下移动而改变弦的长度来定音的。由于瑟上没有尺度,定音比较难,可师旷为瑟定音,没有一根弦的音是不准的。据《吕氏春秋》的记载说,晋平公铸了口大钟,乐工们都说钟音的音高“调”,即符合音律要求,只有师旷说“不调”,后来师涓也说不调。这件事不仅反映了师旷精于审音的才能,也说明他的为人正直而不虚假。《左传》襄公十八年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当楚国派兵要打晋国时,远处在晋国的师旷,却能从吹响律管,听律声而知“楚必无功”。这后一记载显然近于传说,师旷早已为人们所神化了,由此也可以想见他所具有精于审音的特长。明、清琴谱中的《阳春》、《白雪》、《玄默》等琴谱,都是伪托师旷所作,可见后世对他的推崇。

师旷作品

禽经 [ 师旷 ]

《禽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鸟类文献。旧题春秋时师旷著,晋张华注。但《七略》、《隋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宋《崇文总目》皆不见载。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始列其目,称晋张华注。《文献通考》沿袭其说,显系宋人托名之作。今本《禽经》也非原来完本。北宋陆佃《埤雅》、南宋罗愿《尔雅翼》援引条目,均未见载于今本。今传主要版本有,左圭《百川学海》本,《四库全书》本。书内精要列述约近40种以上鸟类,首说神鸟凤凰:以下叙及乌、鵰、雉、雁、鹤、鹊、鸥、鸢、鸠、鹬、杜鹃、黄鹂、布谷、鹧鸪、白鹭、鹇鹭,等等,分别指出各鸟不同特征、形状、毛色、生活习性、饮食、繁殖生育、鸣叫特点。兼及异名、彩羽用途。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