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  州  府  一

       秦

召  平

召平,广陵人。秦二年,为陈胜率兵徇广陵,未下。闻陈胜败走,秦将章邯且至,乃渡江矫陈王令,拜项梁为楚上柱国。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遂灭秦。

(江都县志)

       汉

陈婴  宁君

陈婴,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秦二世二年正月,东阳少年杀其令,相聚数千人,欲置长,无适用,乃请陈婴。婴谢不能,遂强立婴为长,县中从者得二万人。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陈婴母谓婴曰:自我为汝家妇,未尝闻汝先世之有贵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时,项梁举吴中兵八千人渡江而西,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婴乃不敢为王。谓军吏曰:项氏世世将家,有名于楚。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于是众从其言,以兵属项梁。

六月,项梁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都盱台。七月,婴为楚上柱国,封五县。

汉元年十二月,项羽佯尊怀王为义帝,乃使使徙帝长沙郴县,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婴定豫章、浙江,都渐。定自立为王之壮息。五年,项王死。六年十二月甲申,封婴堂邑侯,千八百户。复相楚元王十二年。高后四年薨。

五年,共侯禄嗣,孝文二年薨。三年,夷侯午嗣,尚馆陶公主,元光五年薨。六年,侯季须嗣。元鼎元年,坐母长公主薨未除服,奸兄弟争财当死,自杀,国除。先是,孝景中五年,融以长公主子封隆虑侯,万五千户,至是坐母薨未除服奸自杀。元康四年,婴元孙之中霸陵公士尊诏复家。

初,陈婴下东阳,东阳宁君、广陵人秦嘉立景驹为楚王,军鼓城东,欲距项梁。梁进兵击秦嘉,秦嘉军败走,嘉死军降,景驹走死梁地。是时,秦将章邯北定楚地,屠相至砀。东阳宁君、沛公引兵西,与战萧西,不利,还,收兵聚留。引兵攻砀三日,乃取砀。因收砀兵,得五六千人,攻下邑,拔之,还军丰。其后宁君不知所终。    

(宝应县志)

刘  熊

刘熊,字孟阳,广陵海西人。仕为酸枣令。按金石古文称:熊,光武皇帝曾孙,广陵王之孙,俞乡平侯之季子。守约履勤,睿敦五经。既练州郡,赏善砺顽,勤恤民隐,贪冗革情,清修勤慕,吏民爱之若慈母,畏之如神明,相与采摭谣言,刊之碑石焉。

(江南通志)

       三国  魏

陈  矫

陈矫,字季弼,广陵东阳人。避乱江东及东城,辞孙策、袁术之命,还本郡。太守陈登请为功曹,使矫诣许,谓曰:许下论议,待吾不足;足下相为观察,还以见诲。矫还曰:闻远近之论,颇谓明府骄而自矜。登曰:夫闺门雍穆,有德有行,吾敬陈元方;渊清玉洁,有礼有法,吾敬华子鱼;清修疾恶,有识有义,吾敬赵元达;博闻强记,奇逸卓荦,吾敬孔文举;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所敬如此,何骄之有!余子琐琐,亦焉足录哉?登雅意如此,而深敬友矫。

郡为孙权所围于匡奇,登令矫求救于太祖。矫说太祖曰:鄙郡虽小,形便之国也。若蒙救援,使为外藩,则吴人剉谋,徐方永安,武声远震,仁爱滂流,未从之国,望风景附,崇德养威,此王业也!太祖奇矫,欲留之。矫辞曰:本国倒悬,本奔走告急,纵无申胥之效,敢忘弘演之义乎?太祖乃遣赴救。吴军既退,登多设间伏,勒兵追奔,大破之。

太祖辟矫为司空掾属,除相令,征南长史,彭城、乐陵太守,魏郡西都部尉。曲周民父病,以牛祷,县结正弃市。矫曰:此孝子也!表赦之。迁魏郡太守。时系囚千数,至有历年,悉自览罪,一时论决。大军东征,入为丞相长史。军还,复为魏郡,转西曹属。从征汉中,还为尚书。行前未到邺,太祖崩洛阳,群臣拘常,以为太子即位,当须诏命。矫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即具官备礼,一日皆办。明旦,以王后令,策太子即位,大赦荡然。文帝曰:陈季弼临大节明,略过人,信一时之俊杰也!帝既践祚,整署吏部,封高陵亭侯,迁尚书令。明帝即位,进爵东乡侯,邑六百户。车驾尝卒至尚书门,矫跪问帝曰:陛下欲何之?帝曰:欲案行文书耳。矫曰:此自臣职分,非陛下所宜临也。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陛下宜还。帝惭,回车而返。其亮直如此。加侍中光禄大夫,迁司徒。

景初元年薨,谥贞侯。子本嗣。

(杨州府志)

蒋  济

蒋济,字子通,平阿人。与刘华、胡质、陈矫、徐宣,知名一时,号为扬州五士。仕郡计吏、州别驾。孙权围合肥,将军张喜帅千骑解围,济为喜作伪书自刺史,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闻之,遽烧围走。魏王操欲徙淮南民,济曰:昔徙白马,以兵弱敌强,恐不徙则失之也。今明公威振天下,民无他志,安土惮迁,徙之惧不安。操不听,后十余万户皆惊走吴。操悔不用济言,拜济丹阳太守。旋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益亲信之。

曹丕称帝,为散骑常侍。与大司马曹仁征吴,知仁必败。征为尚书。曹睿立,赐爵关内侯,迁护军将军,后拜太尉。

济才兼文武,佐魏功绩茂著。每军国大事,辄有奏议。忠诚奋发,历朝降敕褒美,位望尊重,一时无比。侍中高堂隆论郊祀,以魏为舜后,欲推舜配天。济以为舜本姓妫,其苗曰田,非曹之先也。又尝言中书专任之失,征役宫室之害。曹爽专政,丁谧、邓飚等轻改法度,会日食,济皆上疏极言之。其不阿如此。后随司马懿屯洛水,诛曹爽等,封都乡侯。济固辞,不许。薨,谥景侯。

子秀,嗣爵。

(高邮州志)

陈  本

陈本,广陵人。历位郡守、九卿。所在操纲领,举大体,能使群下自尽。有统御之才,不亲小事,不读法律而得廷尉之称,优于司马岐等,精练文理。迁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薨,子粲嗣。

本弟骞,咸熙中为车骑将军。

(扬州府志)

       三国  吴

吴  硕

吴硕,广陵人。征虏将军孙皎督夏口,委以军旅。皎卒,孙奂代统其众。黄武五年,权攻石阳,奂自帅吴硕等为军前锋,降高城,赐爵关内侯。

(扬州府志)

陈  骞

陈骞,临淮东阳人。父矫,魏司徒,本广陵刘氏,为外祖陈氏所养,因而改焉。骞尚少,为夏侯玄所侮,意色自若,玄以此异之。

起家尚书郎,迁中山、安平太守,并著称绩。征为相国司马、长史、御史中丞,迁尚书,封安国亭侯。蜀贼寇陇右,以尚书持节行征蜀将军,破贼而还。会诸葛诞之乱,复以尚书行安东将军。寿春平。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车骑将军,封高平郡公,迁侍中、大将军,出为都督扬州诸军事,假黄钺。攻拔吴枳里城,破涂中屯戍,赐骞兄子悝爵关中侯。

咸宁初,迁太尉,转大司马。骞因入朝,言于帝曰:胡烈、牵弘皆勇而无谋,强于自用,非绥边之材,将为国耻。愿陛下详之。时弘为扬州刺史,不承顺骞命。帝以为不协相构,于是征宏。既至,寻以为凉州刺史。骞窃叹息,以为必败。二人后果失羌戎之和,皆被寇丧没。征讨连岁,仅而得定,帝乃悔之。

骞少有度量,含垢匿瑕,所在有绩。与贾充、石苞、裴秀等俱为心膂,而骞智度过之,充等亦自以为不及也。

累处方任,为士庶所怀。既位极人臣,年逾致仕,思欲退身。咸宁三年,求入朝,因乞骸骨。赐衮冕之服,诏听留京城,以前太尉府为大司马府,增置祭酒二人,帐下司马、官骑、大车、鼓吹皆如前,亲兵百人,厨田十顷,厨园五十亩,厨士十人,器物经用皆留给焉。又给乘舆辇,出入殿中,加鼓吹,如汉萧何故事。骞累称疾辞位。诏又遣侍中敦谕。固请,许之,位同保傅,在三司之上,赐以几杖,不朝,安车驷马,以高平公还第。又以骞有疾,听乘舆上殿。

元康二年薨,年八十一。加以衮敛,赠太傅,谥曰武。

子舆嗣爵。

(扬州府志)

刘  颂

刘颂,字子雅,广陵人。汉广陵厉王胥之后也。父观,平阳太守。颂少能辨物理,为时人所称。察孝廉,举秀才,皆不就。文帝辟为相府掾,奉使于蜀。时蜀新平,人饥土荒,颂表求振贷,不待报而行,由是除名。

武帝践祚,拜尚书三公郎,典科律,申冤讼。累迁中书侍郎。咸宁中,诏颂与散骑郎白袤巡抚荆扬,以奉使称旨,转黄门郎。迁议郎,守廷尉。时尚书令史扈寅非罪下狱,诏使考竟,颂执据无罪,寅遂得免,时人以颂比张释之。在职六年,号为详平。会灭吴,诸将争功,遣颂校其事,以王浑为上功,王浚为中功。帝以颂持法失礼,左迁京兆太守,不行,转任河内。临发,上便宜,多所纳用。郡界多公主水碓,遏塞流水,转为浸害,颂表罢之,百姓获其便利。寻以母忧去职。服阕,除淮南相。在官严整,甚有政绩。旧修芍陂,年用数万人,豪强兼并,孤贫失业,颂使大小戮力,计功受分,百姓歌其平惠。

颂在郡上疏:

  自吴平以来,东南大州将士,更守江表,此时之至患也!又内兵外守,吴人有不自信之心,宜得壮主以镇抚之,使内外各安其旧。又孙氏为国,文武众职,数拟天朝,一旦堙替,同于编户。不识所蒙更生之恩,而灾困逼身,自谓失地,用怀不靖。今得长王以临其国,随才授任,文武并叙,士卒百役不出其乡,求富贵者取之于国。内兵得散,新邦义安,两获其所,于事为宜。宜取同姓诸王年二十以上人才高者,分王吴、蜀。以其去近就远,割裂土宇,令倍于旧。以徙封故地,用王幼稚,须皇子长乃遣君之,于是无晚也。急所须地,交得长主,此事宜也。

  古者封国,大者不过土方百里,然后人数殷众,境内必盈其力,足以备充制度。今虽一国周环,近将千里,然力实寡,不足以奉国典。所遇不同,故当因时制宜,以尽事适今。宜令诸王国容少而军容多,然于古典所应有者,悉立其制,然非急所须,渐而备之,不得顿设也。须车甲器械既具,群臣乃服彩章;仓廪已实,乃营宫室;百姓已足,乃备官司;境内充实,乃作礼乐。惟宗庙社稷,则先建之。至于境内之政,官人用才,自非内史、国相命于天子,其余众职,及死生之断、谷帛资实、庆赏刑威、非封爵者,悉得专之。

  天下至大,万物至众,人君至少,同于天日,故非垂听所得周览。是以圣王之化,执要而已,委务于下,而不以事自婴也。分职既定,无所与焉,非惮日昃之勤,而牵于逸豫之虞,诚以政体宜然,事势致之也。何则?夫造创谋始,逆暗是非,以别能否,甚难察也。既以施行,因其成败,以分功罪,甚易识也。易识在考终,难察在造始。故人君恒居其易则安,人臣不处其难则乱。今陛下每精事始,而略于考终,故群吏虑事,怀成败之惧轻,饰文采以避目下之谴重,此政功所以未善也。臣之愚虑,窃以为今欲尽善,故宜考终。何则?精始难校故也。又群官多不胜任,亦宜委务,使能者得以成功,不能者得以著败。败著可得而废,功成可得遂任,然后贤能常居位以善事,暗劣不得以尸禄害政。如此不已,则胜任者渐多,经年少久,即群司徧得其人矣。此校才考实,政之至务也。

  夫大奸犯政而乱兆庶之罪者,类出富强。而豪富者,其力足惮,其货足欲,是以官长顾势而顿笔。下吏纵奸,惧所司之不举,则谨密网以罗微罪。使奏劾相接,状似尽公,而挠法不亮,固已在其中矣。非徒无益于政体,清议乃由此而益伤。

  圣人深识人情而达政体,故其称曰:不以一眚掩大德。又曰:赦小过,举贤才。又曰:无求备于一人。故冕而前旒,充纩塞耳,意在善恶之报,必取其尤,然后简而不漏,大罪必诛,法禁易全也。何则?害法在犯尤,而谨搜微过,何异放兕豹于公路,而禁鼠盗于隅隙。古人有言:铁钺不用,而刀锯日弊,不可以为政。此言大事缓而小事急也。时政所失,少有此类,陛下宜反而求之,乃得所务也。

  平吴之日,天下怀静,而东南二方,六州郡兵,将士武吏,戍守江表,或给京城运漕,父南子北,室家分离,咸更不宁。又不习水土,运役动瘁,并有死亡之患,势不可久。此宜大见处分,以副人望。魏氏错役,亦应改旧。

又论肉刑,见刑法志。诏答曰:得表陈封国之制,宜如古典,任刑齐法,宜复肉刑,及六州将士之役,居职之宜,诸所陈闻,具知卿之乃心为国也。动静数以闻。

元康初,从淮南王允入朝。会诛杨骏,颂屯卫殿中,其夜,诏以颂为三公尚书。又上疏论律令事,为时论所美。久之,转吏部尚书,建九班之制。及赵王伦之害张华也,颂哭之甚恸。闻华子得逃,喜曰:茂先,卿尚有种也!伦党张林闻之,大怒,惮颂持正而不能害也。张林积忿不已,以颂为张华之党,将害之。孙秀曰:诛张、斐已伤时望,不可复诛颂。林乃止。于是以颂为光禄大夫,门施行马。

寻病卒,使使者吊祭,赐钱二十万,朝服一具。谥曰贞。中书侍郎刘沈议,颂当时少辈,应赠开府。孙秀恨之,不听。颂无子,养弟和子雍,早卒,更以雍弟诩子隔为适孙,袭封。

(扬州府志)

盛  彦

盛彦,字翁子,广陵人。少有异才。八岁谒太尉戴昌,赠以诗,彦于坐上口答之,词气慷慨。母王氏因疾失明,彦不应辟召,躬自侍养。母食,必自哺之。母既病久,婢使数见篁挞。婢忿恨,伺彦暂出,取蛴螬炙饲之,母食以为美,然疑其异,密藏以示彦。彦见,箠之,抱母恸哭,绝而复苏,母目豁然复明。

彦仕吴至中书侍郎。吴平,本邑大中正刘颂举彦为小中正。太康中卒。

(江都县志)

高嵩  高悝

高嵩,字茂琰,广陵人。父悝,少孤,事母以孝闻。年十三,值岁饥,悝蔬菜不餍,每致甘肥于母。抚幼弟以孝爱称。寓居江州,刺史华轶辟为西曹书佐。及轶败,悝藏匿轶子经年,会赦乃出。元帝嘉而宥之,以为参军,遂历显位。至丹阳尹、光禄大夫,封建昌伯。

嵩,少好学,善书史。总角时,司空何充称其明惠。充为扬州,引嵩为主簿,益相钦重。转骠骑主簿。举州秀才,除太学博士。父艰去职。

初,悝以纳妾致讼被黜,及终,嵩乃自系廷尉讼冤,遂停丧五年不葬。表疏数十上,帝哀之,乃下诏德传侯爵,由是见称。

拜中书郎,黄门侍郎。简文帝辅政,引为抚军司马。时桓温擅威,率众北伐,军次武昌,简文患之。嵩曰:宜致书喻以祸福。便于坐为简文书草。温得书,还镇。嵩累迁侍中。后以公事免,卒于家。

子耆,官至散骑侍郎。

(扬州府志)

       南朝  宋

江  夷

江夷,字茂远,济阳考城人。祖晋护军将军。父敞,骠骑谘议参军。夷少自藻丽,为后进之美。补主簿。预讨桓玄功,封南郡州陵县五等侯。历迁本州大中正。高祖受命,大司马府、琅邪国事,一以委焉。宋台初建,为五兵尚书。转掌度支,出为义兴太守。寻拜吏部尚书,加散骑常侍,迁右仆射。历任以和简著称。出为湘州刺史,未之职,病卒,时年四十八。遗命薄敛蔬奠,务存俭约。追赠前将军,本官如故。

子湛。

 

(扬州府志)

陈  宪

陈宪,广陵人。元嘉二十七年,魏侵宋,围悬孤,宪以参军行汝南郡事。城中战士不满千人,魏人昼夜急攻,作高楼,临城以射,矢下如雨。又施大钩于冲车之端,以牵楼堞,坏其南城。宪内设女墙,外立木栅以拒之。魏人填堑登城,宪督将士苦战,短兵相接,锐气愈奋。魏人引兵还,文帝以宪为龙骧将军。

(江都县志)

梁  旷

梁旷,广陵人。山阳内史诞执其妻、子,遣使要旷,旷斩使拒之。诞怒,灭其家。沈庆之率军进攻,追及诞,杀之。嘉梁旷诚节,擢为后将军。

(扬州府志)

     南齐

荀伯玉

荀伯玉,字弄璋,广陵人。祖永,南谯太守。父阐之,给事中。

太祖镇淮阴,伯玉归身结事,为冠军刑狱参军。太祖为明帝所疑,及征为黄门郎,深怀忧虑。伯玉劝太祖遣数十骑入虏界,安置标榜,于是虏游骑数百,履行界上。太祖以闻,果复本任,由是见亲待。从太祖还都,除奉朝请。太祖为南衮州,伯玉转为上镇军中兵参军,带广陵令。

升明初,仍带济阳太守,中兵如故。霸业既建,伯玉忠勤尽心,常卫左右。建元元年,封南封县子。历转豫章王司空咨议。

世祖在东宫,专断用事,颇不如法。任左右张景真使领东宫,内外祗惧,莫敢有言。伯玉谓亲人曰:太子所为,官终不知,岂得顾死,蔽官耳目?因世祖拜陵后,密启之。

上大怒,检校东宫,收景真杀之。上嘉伯玉尽心,愈见亲信,军国密事多委使之。时人为之语曰:十敕五令,不如荀伯玉命。世祖深怨伯玉,以其与垣崇祖善,虑相扇为乱。永明元年,垣崇祖诛,伯玉并伏法。

初,善相墓者见伯玉家墓,谓其父曰:当出暴贵而不久也。伯玉后闻之,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死时年五十。

(扬州府志)

吕安国

吕安国,广陵人。宋大明末,以将领见任,隐重有干局,为刘勔所称。泰始二年,勔征殷琰于寿春,安国以建威将军为勔军副。抄断贼粮道,烧其运车,多所伤杀。琰众奔退,安国追之至寿春。琰闭门自守,安国与辅国将军垣闳屯据城南,众军继至。安国勋第一,封钟武县男,累至宁朔将军、义阳太守。四年,又改封湘县男。司州失守,以安国为督司州诸军事。元徽二年,为晋熙王征虏司马。三年,出为持节、都督青、兖、冀三州缘淮前锋诸军事,兖州刺史。明年,进冠军将军。

沈攸之事起,太祖以安国为湘州刺史,进号前将军。建元元年,转右卫将军,加给事中。二年,虏寇边,上遣安国出司州,安集民户,以本官使持节、总荆、郢诸军北讨事,屯义阳西关。虏未至,安国移屯沔口,以俟应接。世祖即位,授使持节、散骑常侍、平西将军、司州刺史,领义阳太守。永明二年,徙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仍为都督湘州刺史。四年,湘州蛮动,安国督州兵讨之。

有疾,征为光禄大夫。六年,迁领军将军。安国累居将率,在朝以宿旧见遇。寻迁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

八年,卒,年六十四。赠使持节、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谥肃侯。

(扬州府志)

孙谦  孙廉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宋江夏王义恭闻之,引为行参军。历仕大司马、太宰二府。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

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谕而谴,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视事三年,征还为抚军中兵参军。

元徽初,迁梁州刺史,辞不赴职。迁越骑校尉、征北司马府主簿。建平王将称兵,患谦强直,托事遣使京师,然后作乱。及建平诛,迁左军将军。

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遗,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永明初,为冠军长史、江夏太守,坐被代辄去郡,系尚方,顷之免,免为中散大夫。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仗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

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年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复出害居民。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十四年,诏曰:光禄大夫孙谦,清慎有闻,白首不怠,高年旧齿,宜加优秩。可给亲信二十人,并给扶。

谦自少至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床施蘧蒢屏风,冬则布被莞席,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力于仁义,行己过人。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谒。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举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

十五年,卒于官,时年九十二。诏赙钱三万,布五十匹。高祖为举哀,甚悼惜之。

谦从子廉,便辟巧宦。齐时,已历大县、尚书右丞。天监初,沈约范云当朝用事,廉倾意奉之;及中书舍人黄睦之等,亦尤所结纳。凡贵要每食,廉必日进滋旨,皆手自煎调,不辞勤剧,遂得为列卿,御史中丞,晋陵、吴兴太守。时广陵高爽有险薄才,客于廉,廉委以文记,爽尝有求,不称意,乃为屐谜,以喻廉曰:刺鼻不知嚏,蹋面不知嗔,智齿作步数,持此得胜人。讥其不计耻辱,以此取名位。然处官平直,遂以善政称。武帝尝曰:东莞二孙,谦、廉而已。

(宝应县志)

     梁

吕僧珍

吕僧珍,字元瑜,广陵人。童时具封侯相。

齐建武二年,魏大举南侵,长沙王懿为梁州刺史,被围累月。武帝时为黄门侍郎,率师援义阳,间谍不通,欲遣使至梁州,众皆惮,莫敢往。僧珍从在军中,请充使,单骑就道。至襄阳,督遣援军,且获长沙王书而返,武帝甚嘉之。事宁,补羽林监。

后为中兵参军,委以心膂。义兵起,夜召僧珍及张弘策定议。以僧珍为辅国将军,步兵校尉。郢州平,进前锋大将军。大军次江宁,东昏将李居士与众来战,僧珍等要击,大破之。乃进军白板桥。居士觇知众少,率锐卒万人薄垒。僧珍谓将士曰:今力不敌,不可与战;须至堑里,当并力破之。俄而皆越堑拔栅,僧珍分人上城,矢右俱发,自率马步三百人出其后,守隅者复逾城而下,内外齐击。居士奔散,获其器甲,不可胜计。东昏大将王珍国列车为营,背淮而阵,僧珍纵火焚其营,即日瓦解。

建康城平,武帝命僧珍率所镇先入清宫。帝既受禅,以为冠军将军、前军司马,封平固县侯。寻授使持节、平北将军。

僧珍以去家久,表求拜墓,武帝欲荣之,即授本籍南兖州刺史。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从子宏,以贩葱为业,欲弃业求官,僧珍曰: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返葱肆耳!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人劝徙廨益其宅。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耶?姊适于氏,在市西,小屋,且列肆杂处,僧珍时过其宅,不以为耻。

僧珍有大勋,恩遇隆密。性恭谨,当直禁中,盛暑不敢解衣。卒,赠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忠敬。

(江都县志)

臧盾  臧厥  臧严

臧盾,字宣卿,东莞莒人。高祖焘,宋左光禄大夫。祖谭之,左民尚书。父未甄,博涉文史,有才干。丁母忧,三年庐于墓侧。历官至江夏太守。

盾幼从征士琅邪诸葛璩受五经,璩学徒数十百人,盾处其间,无所狎比。璩异之,叹曰:此生重器,王佐才也!初为抚军行参军,迁尚书中兵郎。盾美丰仪,善举止。高祖尝招延后进二十余人,置酒赋诗,盾以诗不成,罚酒一斗,盾饮尽,颜色不变,言笑自若。时兰陵萧介,染翰便成,高祖两美之,曰:臧盾之饮,萧介之文,即席之美也。

入兼中书通事舍人,除安右录事参军,舍人如故。盾有孝性,尝入宿直于廷尉,母刘氏夜暴亡,盾左中指忽痛,不得寝,及晓,果报凶问。服未终,父又卒。居丧五年,不出庐户,形骸枯悴,家人不复识。乡人王端以状闻,高祖嘉之,敕累遣抑譬。

服阕,除丹阳尹丞,转中书郎,复兼中书舍人,迁尚书左丞,为东中郎武陵王长史,行府州国事,领会稽郡丞,还除少府卿,领步兵校尉,迁御史中丞。

大通五年,诏加散骑常侍,兼领军,常侍如故。大同二年,迁中领军。领军管天下兵要,监局事多。盾为人敏赡,有风力,长于拨繁,职事甚理。

五年,出为仁威将军、吴郡太守,视事未期,以疾陈解。拜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七年,疾愈,复为领军将军。九年,卒,时年六十六。即日有诏举哀。赠侍中,领军如故,给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布各有差。谥曰忠。

子长博,字孟弘,桂阳内史。次仲博,曲阿令。

盾弟厥,字献卿,亦以干局称。初为西中郎行参军,尚书主客郎。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正员郎,鸿胪卿,舍人如故。迁尚书右丞,未拜,出为晋安太守。郡居山海,常结聚逋逃,前二千石虽募讨捕,而寇盗不止。厥下车,宣风化,凡诸凶党,皆襁负而出,居民复业,商旅流通。然为政严酷少恩,吏民细事,必加杖罚,百姓谓之臧虎。还除骠骑庐陵王谘议参军,复兼舍人。迁员外散骑常侍,兼司农卿,舍人如故。大同八年,卒于官,时年四十八。

厥前后居职,所掌之局大事及兰台廷尉所不能决者,敕并付厥。厥辨断精详,咸得其理。厥卒后,有挝登闻鼓诉者,求付清直舍人。高祖曰:臧厥既亡,此事便无可付。其见知如此。

子操,尚书三公郎。

又臧严,字彦威,盾从父兄弟也。曾祖焘,宋左光禄。祖凝,齐尚书右丞。父棱,后军参军。

严幼有孝性,居父丧,以毁闻。孤贫勤学,行止书卷不离于手。任昉见其词赋,极称之。初为安成王侍郎,转常侍。

性孤介,于人间鲜所造请。仆射徐勉欲识之,严终不诣。迁冠军行参军,侍湘东王读。累迁王宣惠轻车府参军,兼记室。王知严博洽,尝自执书目以试之,严自甲至丁卷中各对一事,并作者姓名,略无遗失。王迁荆州,随府转西中郎安西录事参军,历监义阳、武宁郡。累任皆蛮左,前郡守常选武人以兵镇之,严独以数门生单车入境,群蛮悦服,遂绝寇盗。王入为石头戍军事,除安右录事。王迁江州,为镇南咨议参军。卒官。文集十卷,今亡。

(宝应县志)

     陈

杜僧明

杜僧明,字弘照,广陵人。形貌眇小,有勇力,善骑射。高祖引为主帅。征交阯,讨元景仲,并有功。侯景之乱,随高祖入援京师。高祖于始兴破兰裕,僧明为前锋,擒裕,斩之。又与蔡路养战于南野,马被伤,高祖驰往救之,以所乘马授僧明。复进,大败路养。高州刺史李迁仕据大皋,入赣石,以逼高祖,僧明击走之。迁仕与宁都人刘孝尚并力并袭南康,高祖又令僧明等拒之。连战百余日,卒擒迁仕。及高祖下南康,留僧明顿西昌,督安成、庐陵二郡军事。元帝承制,授假节、清野将军、新州刺史。

侯景遣于庆等寇南江,高祖顿豫章,令僧明为前驱,所向克捷。表为长史,仍随东讨。军至蔡州,僧明率麾下烧贼水门大舰。及景平,以功除南兖州刺史,进爵为侯。承圣二年,北围广陵,加使持节、平北将军。荆州陷,高祖使僧明率吴明彻等随侯填西援,于江州病卒,时年四十六。赠散骑常侍,谥曰威。天嘉二年,配享高祖庙。子晋嗣。

(扬州府志)

吴明彻  吴超

吴明彻,字通炤,广陵人。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封塞不具,乃竭力耕种。适天旱苗稿,明彻哀愤,之田中大哭,仰天自诉。居数日,苗乃更生,遂有秋,克充葬费。父树,为梁右军将军。

明彻起家梁东宫。值侯景寇京师,民大饥,明彻有粟三千斛,乃白诸兄弟曰:方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党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存济甚众,群盗闻之避去。

及高祖镇京口,彻诣之,高祖降阶执手,与论当世之务。明彻知天文、孤虚、旺相、奇门遁甲诸术,颇自负,高祖深奇之。承圣三年,授戎昭将军、安州刺史。绍泰初,随周文育讨平杜龛、张彪等,授散骑常侍、安东将军、南兖州刺史,封安吴县侯。高祖受禅,拜安南将军,与侯安都、周文育将兵讨王琳。

世祖即位,诏加右卫将军。琳败,授安西将军、武州刺史。周遣贺若敦率万余人军武陵,明彻众寡不敌,还军巴陵,仍破周别军于双林。天嘉三年,周迪反,诏以明彻为安南将军、江州刺史,领豫州太守,总督众军讨迪。寻迁吴兴太守,引辞之郡。世祖谓之曰:吴兴虽郡,帝乡之重,故以相授,幸勉之。后湘州刺史华皎有异志,诏明彻都督湘、桂、武三州诸军事,安南将军、湘州刺史,给鼓吹一部,与淳量等率兵讨皎,遂平之。进爵为公。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

五年,诏加侍中、都督征讨诸军事,仍赐女乐一部。明彻总众十余万,发京师,沿江城镇,相续降款。至秦郡,克其水栅,破其援兵,斩获不可胜计,秦郡降。高宗以秦郡明彻旧邑,诏具太牢祠冢墓,文武羽仪甚盛,乡里荣之。进克仁州。进爵平南郡公,增邑并前二千五百户。次平硖、石岸二城,逼寿阳,齐遣王琳将兵拒守。明彻修治攻具,遏淝水以灌城,城中死者十六七。齐又遣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春三十里,顿兵不进。诸将咸以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为虑。明彻曰:兵贵神速,彼结营不进,其不敢战明矣!乃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生擒七将,送京师。景和遁。遂收其驼马辎重,追杀王琳,传其首。诏进都督豫、合、建、光、朔北、徐六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豫州刺史,增封并前三千五百户。遣谒者萧淳就寿阳城南设坛,士卒二十万,陈旗鼓戈甲册之。明彻登坛拜受,成礼而退,士卒莫不踊跃。初,秦郡属南兖州,后隶谯州,至是诏还属南兖州,以明彻故也。

六年,自寿阳入朝,舆驾幸其第,赐钟磬一部,米一万斛,绢布二千疋。七年,进攻彭城,至吕梁,齐援兵至者数万,明彻又大破之。八年,进位司空,诏给司空大都督铁钺、龙麾。寻授都督南、北兖、南、北、青、谯五州诸军事,南兖州刺史。

会周氏灭齐,高宗将事徐、兖。九年,诏明彻将军北伐,令其世子惠觉戎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摄行州事。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拒战,明彻屡破之。乃退兵守城,不敢复出。明彻仍迮清水灌其城,遂失算,穷蹙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年六十七。至德元年,诏复爵土,追封邵陵县开国侯,食邑千户。以子惠觉嗣,历官黄门侍郎。

兄子超,少倜傥,以干略知名。随彻征伐有功,官至忠毅将军,封汝南侯,食邑一千户。卒谥曰节。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