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即魏文帝。 字子桓。沛国谯(今安徽毫县) 人。曹操妻卞氏所生长子。少有逸才,6岁知射,8岁能属文。 少诵诗论,博通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又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217),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220)嗣曹操位为丞相、魏王,接着取汉自立,改元黄初,国号魏,都洛阳。他效法汉文帝施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立“九品中正法”,并两次亲征孙吴,不果而还。黄初七年(226)病卒。
曹丕青年时代在邺下文人集团中度过,是邺下文人集团的实际领袖。刘勰说他:“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文心雕龙·时序》),道出了他的重要地位。“建安七子”都是他的文学好友,同他一起“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文心雕龙·明诗》),甚相契合。他的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都对建安文学有较大影响。
曹丕的文学观念集中体现在《典论·论文》当中。他针对视文学创作为“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的传统观念,光扬“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提出“文以气为主”的命题,强调文学创作要体现作者的个性,抒发作者的感情,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建安文学干预现实,突出抒情的主导倾向和基本特征。他还批评了“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的陋习,逐个品评“建安七子”的得失,首开文学批评的风气。对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观念和批评,都有较大影响。
曹丕诗歌今存约40首,其创作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多以下层人民的生活为题材,尤其擅长描写男女恋情和游子思妇的情愫。如《清河作》写对深挚爱情的向往,《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写新婚离别的痛苦,《杂诗》写游子思乡,《燕歌行》写思妇怀人,率皆细腻委婉、凄婉动人。而那些描写优游宴乐、诗酒流连的作品,如《芙蓉池作》、《夏日诗》等,倒显得极为一般。二是形式多样化,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诗,无所不有。尤以五言和七言成就较高。《燕歌行》是中国诗史上最早出现的完整、成熟的七言诗,历来受到重视。总起来看,曹丕诗歌受汉乐府民歌影响较深,语言朴素,风格清绮,颇具民歌风味。
《隋书·经籍志》著录曹丕有文集23卷,《典论》5卷,《列异传》3卷等,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魏文帝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近人黄节有《魏武魏文帝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是迄今为止曹丕诗歌的最完整的注本。
三国魏曹丕撰。曹丕,即魏文帝,字子桓,沛郡谯(今安徽亳县)人。建安二十五年代汉即帝位。曹丕在政治上继承曹操,利用吴蜀的矛盾和互相攻伐,使魏获得暂时安定。对于发展农业生产,也比较重视,所以郭沫若说他是“一位旧式明君的典型”。曹丕在文学上也是曹操的继承人。他的诗歌,形式多取材于乐府,与曹操相同;内容偏重抒情,写得缠绵悱恻,深婉动人,则与曹操有别。他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而且完整的七言诗,《与朝歌令吴质书》、《与吴质书》是文笔优美的抒情散文,《典论·论文》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奠基的作用。因此,曹丕是建安时期有影响的文学家。《隋书·经籍志》载有《典论》5卷,《列异传》3卷,文集23卷,已散佚。现今流传的《魏文帝集》是后人辑录的,收辞赋散文约30篇,诗歌约40首。有明张燮所编《七十二家集》本,张溥所辑刻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近人丁福保所辑《汉魏六朝名家集》本等。世传《魏文帝集》,有《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二卷本,《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六卷本。 查看详情>>
笔记小说。魏曹丕撰。一卷。丕有《魏文帝集》已著录。此集旧题魏文帝(曹丕)撰。《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三卷。《旧唐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卷数同,而撰人则改题张华。《新唐书·艺文志》小说家类,撰人同《旧唐书》,而卷数则减为一卷,或已有阙失。宋以后未见著录。原书已佚,而晋唐人著述颇引用。鲁迅辑入《古小说钩沉》五十则。今人辑本增《韩凭夫妇》一条,而去其窜入甘露、开始年间曹丕身后事五条,存四十六条。《新唐志》作一卷。宋时亡佚。因书中有记正始、甘露年间事,故宋以后人多以为晋张华撰,然初盛唐人皆不云张华。清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云: “意张华续文帝书,而后人合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于两说间不作抉择,惟据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后魏郦道元《水经注》皆有征引,定其为“魏晋人作无疑也。” 查看详情>>
文论。三国魏曹丕(187—226)撰。一卷。丕有《魏文帝集》已著录。据《三国志·文帝纪》称:“帝好文学,以著述为务,自所勒成垂百篇。”裴松之注曰:“故论撰所著《典论》、诗赋,盖百余篇。”明帝四年(230)春二月戊子“诏太傅三公,以文帝《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文选》六臣注吕向:“文帝《典论》二十篇,兼论古者经典文事。”全书至宋佚散。曹丕为太子时的著作汇集,内容包括政治、伦理、生活、文化等。原文凡五卷,二十篇,曾刊刻于都城洛阳太学内。后因石碑毁废,仅存《自叙》和《论文》两篇。其中《论文》分析文人相轻原因,评价“建安七子”之作,强调文章应以“气”为主,认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肯定文学作品的价值与功能。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