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休文
  • 朝代:南朝
  • 出生地: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 出生日期:441
  • 逝世日期:513年

沈约(441~513年)南朝史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出身仕官之家,历仕宋、齐、梁三代。刘宋时起家奉朝请,累迁尚书度支郎。入齐,官至五兵尚书、国子祭酒。在齐梁易代之际,力劝萧衍称帝,故入梁后封建昌县侯,官至尚书令。沈约自幼笃志好学,博通群籍,齐梁时为文坛领袖,创立了以“四声” “八病”为基本内容的声律论。在史学上也很有造诣,著有《晋书》120卷、 《宋书》100卷、 《齐纪》20卷、《高祖纪》14卷,现仅存《宋书》。《宋书》记事,上自杀晋安帝义熙初年(公元405年)刘裕实际掌管东晋军政大权起,下至宋顺帝升明三年(公元479年)亡国止,首尾75年。沈约写作是书,抱有“作鉴于后”的目的,他在《上宋书表》中表白,刘宋“英主启基,名臣建绩,拯世夷难之功,配天光宅之运,亦足以勒名钟鼎,昭被方策。及虐后暴朝,前王罕二,国衅家祸,旷古未书,又可以式规万叶,作鉴于后。”为了起到劝戒的作用,他很注意历史的真实性,他总结此前写成的刘宋一代史书说,“且事属当时,多非实录,又立传之方,取舍乖衷,进由时旨,退傍世情,垂之方来,难以取信。”(《宋书·自序》)和同时代的史学家相比,他对“志”的编写格外重视,鉴于《三国志》无“志”,刘宋又大多因袭晋朝制度,他的“律历”等八志不拘泥于断代史的界线,而从魏朝开始叙述,使魏晋到刘宋一代的典章制度源流分明。列传的编写,内容上吹捧高门士族,王、谢两大姓入传的就有30人之多;喜爱选录文章,凡诏诰、符檄、奏章、辞赋,几乎备载全文。在叙事方法上,采用带叙的形式比较多,即对没有设专传的人物,在他人列传中往往将其简历、事迹也附带写出。沈约的史学思想也存在明显的问题,由于他是有神论者,书中宣扬天命论、宿命论的篇幅很大;此外,对晋宋、宋齐之际的史事多有回护,未能完全实践他自己史书应当成为“实录”的思想。

沈约作品

宋书 [ 沈约 ]

中国古代纪传体南朝宋史。沈约撰。主要版本有宋元明三朝递修本、明北监本、毛氏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商务印书馆影印三朝本等,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的点校本是最好的本子。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时期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西)人。史学家、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宋时官至尚书度支郎,齐时任五兵尚书、国子祭酒等,梁时官至尚书令。齐永明五年(487)春奉命修撰《宋书》,根据何承天、山谦之、苏宝生、徐爱等人所编国史,补充修订,于次年二月完成纪传70卷,后来又续成志30卷,全书最后定稿当在齐末梁初。传世著作还有文集9卷。本书共100卷,约140万字。包括本纪10卷,志30卷,列传60卷。自永初元年(420)起,到升明三年(479)止,记载南朝宋一代60年的历史。本纪分述宋武帝至顺帝共8章的生平要事。列传所载人物多达400人以上,其中收录的许多奏议、书札和文章,是了解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重要资料。在类传中,新设了《恩幸传》,记述出身寒门得到皇帝信用而掌机要居高位的人物,反映了时代特点。志的篇幅约占全书一半,不仅记载南朝宋一代制度,于魏晋制度也极详细,可补《三国志》之缺。其中《律历志》收录的杨伟《景初历》、何承天《元嘉历》、祖冲之《大明历》全文,《州郡志》详细记载了南方地区的地理沿革及侨州郡的分布与户口,《乐志》保存了许多汉魏乐府诗,都有很高价值。本书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南朝宋史专著,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南朝宋一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但本书传至北宋时,已有散失,后人取李延寿《南史》等书补足卷数,仍非原貌。书中叙事多所忌讳,时有曲笔,又无食货、刑法等志,均为明显之缺点。 查看详情>>

俗说 [ 沈约 ]

轶事小说集。南朝梁沈约作。原三卷。已佚。今存佚文五十余条,记东晋宋齐名人遗闻轶事。沈氏《俗说》主要记东晋和南朝宋社会上层人物佚闻杂事,内容相当杂繁琐碎。有的写妒妇美妾的新奇轶事,有的写士人之间的调笑戏谑和庸俗无聊的日常生活,只为博得读者一笑而已,其思想价值和史料价值相对较小。大约成书于南朝齐、梁年间。当时以此名书的有两种。《隋书·经籍志》子部杂家类著录: “《俗说》三卷,沈约撰,梁五卷。”又小说家类《世说》刘孝标注本下附注: “梁有《俗说》一卷,亡。”清马国翰据此以为后者为刘著。两书均已散佚。今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一卷,题沈约撰。鲁迅《古小说钩沉》本,不分卷,不题撰人,然《中国小说史略》以其佚文属沈约。两辑本均为五十二条,其中只有四条互异。 查看详情>>

白话宋书 [ 沈约 ]

《宋书》记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南朝梁沈约撰。一百卷。分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记载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至宋顺帝升明三年(479年)六十年间历史。其八志上溯三代秦汉,尤详于魏晋,可补《三国志》之缺。此为《宋书》白话文。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