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篇就接待少数民族客人的礼节问题,展开辩论。贤良认为“王者崇礼施德,上仁义而贱怪力”。“喻德示威,惟贤臣良相,不在犬马珍怪”。大夫以为“列羽旄,陈戌马,所以示威武;奇虫珍怪,所以示怀广远、明盛德,远国莫不至”。

大夫曰:饰几杖,修樽俎,为宾,非为主也。炫耀奇怪,所以陈四夷,非为民也。夫家人有客,尚有倡优奇变之乐,而况县官乎?故列羽旄,陈戎马,所以示威武;奇虫珍怪,所以示怀广远、明盛德,远国莫不至也。

【注释】

几杖:古时敬老的物品。几,凭依的小桌;杖,拐杖。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陈四夷:即摆给四方少数民族的人看。陈,摆列。

倡优:这里指音乐戏剧。奇变:即今天的杂技魔术。

羽:雉鸡尾。古代用它装饰旌旗。羽旄,这里指仪仗。

“所”字原无,今据上下文例补。

【译文】

大夫说:装饰几杖,摆设樽俎,是为了招待宾客,而不是为了主人。炫耀奇珍异宝,是摆给四方民族看的,不是为了自己的百姓。百姓家里来了客人,还用音乐戏剧和杂技魔术来招待,何况朝廷呢?所以,摆列出仪杖,陈列军马,是为了显示威武;展出奇兽珍禽,是表示朝廷关怀远方的部族,表明朝廷的英明德政,以致远方的国家都来朝拜。

贤良曰:王者崇礼施德,上仁义而贱怪力,故圣人绝而不言(1)。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不可弃也(2)。”今万方绝国之君奉贽献者(3),怀天子之盛德,而欲观中国之礼仪。故设明堂、辟雍以示之(4),杨干戚(5),昭雅、颂以风之(6)。今乃以玩好不用之器(7),奇虫不畜之兽,角抵诸戏(8),炫耀之物陈夸之,殆与周公之待远方殊(9)。昔周公处谦以卑士,执礼以治天下(10),辞越裳之贽(11),见恭让之礼也(12);既,与入文王之庙,是见大孝之礼也。目睹威仪干戚之容,耳听清歌雅、颂之声,心充至德,欣然以归。此四夷所以慕义内附,非重译狄鞮来观猛兽熊罴也(13)。夫犀象兕虎,南夷之所多也;骡驴馲驼,北狄之常畜也。中国所鲜,外国贱之。南越以孔雀珥门户(14),昆山之旁,以玉璞抵乌鹊。今贵人之所贱,珍人之所饶,非所以厚中国,明盛德也。隋、和,世之名宝也(15),而不能安危存亡。故喻德示威,惟贤臣良相,不在犬马珍怪。是以圣王以贤为宝,不以珠玉为宝。昔晏子修之樽俎之间,而折冲乎千里;不能者,虽隋、和满箧无益于存亡。

【注释】

(1)《论语述而篇》:“子不语:怪、力、乱、神。”绝而不言:就是不语的意思。

(2)《论语卫灵公篇》:“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又《子路篇》:“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这里是把两处文字合并引用。

(3)万方:多方,表示众多。绝国:极远的国家。贽(zh@):古代外国君长初次朝见本国君长所送的礼物。奉贽献,就是进贡的意思。

(4)明堂:古代天子朝见诸侯的地方。也可以用来举行颁奖、养老、教学、选士等之用。辟雍:周代设立的高等学府的名称。后来做为高等学府的称呼。

(5)扬干戚:古代一种手拿兵器的舞蹈。扬,飞扬,引申为舞。干,盾。戚,斧。

(6)风:教化,感化。

(7)“乃”下原无“以”字,今据《治要》引补。

(8)角抵:古代二人互相角斗的技艺。

(9)殆:句首语气词。大概、恐怕的意思。

(10)此句原作“执礼以治下天下”。卢文弨曰:“上‘下’字衍。”今据卢说删上“下”字。

(11)越裳:古国名,故地在今越南南方。周成王时,越裳国曾派使者来中国。

(12)“也”字原无。今据王先谦说订补。

(13)狄鞮(d9):古代对翻译西方民族语言人的称呼。见《礼记王制篇》。

(14)珥(7r):本指古代女子耳朵上的玉制装饰品,这里是装饰的意思。

(15)“世”字原无。今据王先谦说校补。

【译文】

贤良说:治理国家的人应该崇尚礼义,施行恩德,重视仁义而鄙视怪异、暴力,所以孔子从来不谈这些。孔子说:“说话要诚实信用,行动要庄重严肃,即使到蛮、貊那样的地方,也是不能丢弃的。”现在四面八方很偏远的地区的君主都带着礼物来进贡,是被皇上的圣德所感动,而想看看我们的礼仪。所以应该设置明堂、辟雍给他们看,跳起干戚舞蹈,演唱雅、颂歌曲来感化他们。今天却拿那些只供玩赏、没有实用的东西,奇异而不易喂养的动物,摔跤之类的游戏和光彩夺目的物品,陈列出来夸耀自己,这恐怕和周公对待远方客人的方式不一样。过去周公谦虚地对待地位低下的人,用周礼来治理天下,自己不收越裳的进见礼,表现出恭让的礼仪;行礼完毕后,将礼品供献到文王的祠堂里,这是要他们见到大孝的礼节啊。来宾亲眼看到干戚舞的盛容,耳听清新的雅、颂歌声,心中充满了圣德,高高兴兴地回去了。这就是四方的民族之所以仰慕仁义而亲近归附的原因,并不是经过反复翻译来看猛鲁熊罴的。犀牛、大象和老虎,南方多的是;骡、驴、骆驼,是北方常见的牲畜。内地很稀罕,而外族人却认为很平常。两广人用孔雀的翠羽来装饰门户,昆仑山附近的人,用玉石来投掷乌鸦、喜鹊。现在看重人家不稀罕的东西,把别人平常的东西当作宝贝,这不是热爱汉朝以表明朝廷的盛德。隋侯之珠、和氏之璧,都是世间有名的宝贝,但对国家的安危存亡没有什么帮助。所以,要想显示国家的盛德和威望,只有贤臣良相,并不在于狗马之类的珍禽异兽。因之圣明的帝王把贤人作为宝贝,不把珠玉当宝贝。过去晏子在宴会上讲究礼义,使千里之外的晋军退却;没有能耐的人,就是有满箱子隋侯珠、和氏璧,对国家的存亡也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大夫曰:晏子相齐三君,崔、庆无道,劫其君,乱其国,灵公国围;庄公弑死;景公之时,晋人来改,取垂都,举临淄,边邑削,城郭焚,宫室隳,宝器尽,何冲之所能折乎?由此观之,贤良所言,贤人为宝,则损益无轻重也。

【注释】

三君;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

崔、庆:即崔杼、庆封。见《殊路篇》注释。

国,原误作“同”,今据张敦仁、杨沂孙说校改,灵公国围:公元前555年,晋国大将中行献子伐齐,占领齐国大片领土,齐灵公被围困在国都临淄。

庄公弑死:此处指崔杼杀齐庄公。

景公之时,晋人来攻:齐景公在位时,公元前548年,晋国派兵伐齐,打到高唐(今山东省禹城县西南部)。

垂都:边境的城市。

宝器:国家珍贵的东西。

【译文】

大夫说:晏子曾经辅助了齐国的三个君主,可是崔杼、庆封作乱,劫持了君主,搅乱了国家,齐灵公执政时,国都被晋军包围;齐庄公被臣子杀了;景公即位后,晋军又来攻打,边境的城镇被夺走,临淄被攻入,疆土被削割,城市被烧毁,宫室遭破坏,珍宝被掠空,晏子又能抵御什么敌人呢?由此看来,你们所说的只有贤人是宝贝,其实对国家的损益是无足轻重的了。

贤良曰:管仲去鲁入齐,齐霸鲁削,非持其众而归齐也。伍子胥挟弓干阖闾,破楚入郢,非负其兵而适吴也。故贤者所在国重,所去国轻。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侧席;虞有宫之奇,晋献不寐。夫贤臣所在,辟除开塞者亦远矣。故《春秋》曰:“山有虎豹,葵藿为之不采;国有贤士,边境为之不害”也。

【注释】

管仲去鲁入齐事,见《复古篇》注释。

“持”原作“恃”,今据明初本、华氏活字本、撄宁斋钞本校改。

公羊传定公四年》:“伍子胥父诛乎楚,挟弓而去楚,以干阖闾。”干,求助。子玉:又叫“得臣”,春秋时楚国的名将。侧席:忧虑不安。

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夫。《说苑尊贤篇》:“虞有宫之奇,晋献公为之终夜不寐;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为之侧席而坐。远乎贤者之厌难折冲也。”

“臣”上原脱“贤”字,今据王先谦说校补。

辟除开塞:解除灾难,开辟疆土。

淮南子说山篇》:“山有猛兽,林木为之不斩;园有螫虫,藜藿为之不采。”《汉书盖宽饶传》:“郑昌上书颂宽饶曰:‘山有猛兽,藜藿为之不采;国有忠臣,奸邪为之不起。’”这里说出自《春秋》,当是今文家的传说。汉人引传,往往冠以本经的名称,这是当时的通例。

【译文】

贤良说:管仲离开鲁国到齐国,齐国成了霸主,而鲁国却削弱了,可他并没有带着很多人到齐国啊。伍子胥带了一张弓求助于吴王阖闾,后来攻破楚国,打进了楚国的都城郢,他也并没有带着军队到吴国去。所以,有贤人在,国家强盛,贤人不在,国家衰弱。楚有名将子玉,晋文公就忧心忡忡;虞国有宫之奇当大夫,晋献公就不能安心睡觉。国家有贤臣,就能长久地解除灾难,开辟疆土。所以《春秋》上说:“山中有虎豹,野菜就没有人去采;国家有贤士,边境就不会受到敌人的侵拢。”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