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4卷,卷1阴症阳症辨,包括伤风、中风、吐症等31门。卷2为虚症实症辨,包括咳嗽、喘症、双蛾等20门。卷3为上症下症辨,包括怔忡、痿症、气病等8门。卷4为真症假症辨,包括火症、厥症、吐血衄血等15门。全书以阴阳、虚实、上下、真假为纲,寒热辨症富于阴阳之中,各种病症为目,先辨症分析,后列处方用药。所列处方,多富新意,辨症分析扣住提纲,甚合题意。 查看详情>>
清陈莲舫撰。3卷,成书于1914年。全书所收医案以内科外感、杂病为主,兼收外、妇科病证126种。上卷载中风、类中、肝风、历节风、春温、风痧、食复、霍乱、囊风、惊风、肺痈、哮喘、咳嗽、呕血、胸痹等42种病证。中卷列痢疾、肠风、泄泻、痰饮、脾胃、疟疾、脚气、臌胀、噎膈、淋浊、遗溺、癃闭、梅毒及耳、目、鼻、舌等病证44种。下卷为咽喉、失音、痫、痫厥、癫、头痛、河白、黄疸、汗、损病、疬、消渴、怔忡、鹅雪疳,以及外科各类痈症、妇人调经、胎前产后等病证40种。各症医案少则一例,多二十则,惟药物大多无剂量,为其不足。 查看详情>>
医案医话类中医著作,成书于1913年。本书上卷列经络病、湿热病、吐血、脱肛、遗精等十九类病案;下卷列心悸、不寐等八类病案,另附费氏验方。本书病案均先列症状,次列处方,加以辨证分析。方中对生地、麦冬、石斛、沙参等养阴、清热、生津之品应用颇多。 查看详情>>
医案著作。刘民叔撰,由门人李鼎编辑。是书所载34则案例,皆系刘氏所治奇难险症,包括胃癌溃血、卵巢癌、子宫癌、肝癌腹水、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腹膜炎、肋膜炎、脑溢血、高血压、糖尿病、血吸虫症并发肝硬变、肺结核等病。每案均详述疾病诊断、化验等方面内容,以及刘氏所用方药。刘氏喜用巴豆猛峻之剂,此为是书突出之处。1955年由刘氏在上海自印出版。 查看详情>>
《陈莘田外科方案》为清代医家陈莘田临证病案,刊行年代不详。陈莘田为清道咸间吴县(今属江苏)人氏,世居长洲枫桥,通内外科,以疡科名医,名重一时。书中以病为纲,分为肺痈、胃脘痈、痰瘿、手腕流注、眉心疔等230门,计录病案658则,并载外科备用汤方36首(其中有3首重复,实为33首)。内容涉及疮疡痈疽、瘿瘤、流注流痰、乳房、皮肤、前阴等疡科疾病。每案先列病情,后载方药。 查看详情>>
《医学经验录·医案》是民国时期医学类书籍,作者是熊惠生。本书分为内科59个疾病、外科10个疾病、妇科26个疾病、儿科3个疾病,医案浅近易懂,复诊、预后都有讲,医案完整,便于学习。《医学经验录》第一编:证治概要。第二编:妇科辨论。第三编:病案记述。本网站收录内容为第三编:病案记述部分 查看详情>>
萧伯章著。1922年刊行。著者从30余年诊治的疑难病案中选取失治或先治不愈、改变方法后收效的病案150多例,一一在书中纪实,对各案脉因证治均详为阐述。如对治血滞经络、风湿阻痺,自制七节汤、消瘀蠲痛汤等方,改金水六君煎为降冲饮,改胃关煎为养脾互根汤等,较前人有发展。 查看详情>>
医案。清谢星焕撰。六卷。星焕有《谢映庐医案》 已著录。本书系谢氏遗著,经其次子谢杏园搜集整理,成书于咸丰十一年(1861)。分伤寒、中风、头痛、虚寒、内伤、痿证、痫厥、便秘、癃闭、吐泻、风火、痰饮、疟症、肿胀、冲逆、诸痛、淋浊、杂症、产后、痉厥、霍乱等二十一门,每门附列杏园治验效方数则。各案皆先立标题,次述证治,后列方药,纲目清楚,条理分明,辨证准确,文雅辞畅,颇为后人赞赏。有清咸丰十一年 (1861) 浒湾延寿堂刻本,一九三六年《珍本医书集成》本。 查看详情>>
内科著作。清熊笏撰,陈念祖鉴定。一卷。笏一名庆笏,字叔陵,安义(今属江西)人。名医,撰有《难经辑注》、《伤寒金匮合注》、《医案一隅录》等。学术上重《内经》、《难经》与张仲景,讥王叔和“错解义例,纂乱原文”,轻后世本草、医方之书。为彰古人之法,从形气中以求治病之理而撰是书,成书于道光元年(1821)。近二万字。首论脏象、经络次序、经络浅深、奇经八脉以及总论天地之气与人的关系、宗气、营气、卫气、脉诀、病因等基本理论问题,次论中风、八风、轻重、寒热、证候、风脉、治法、药饵,凡十八篇。对中风之病位、病机及证治论述颇详。后附验案。认为中风多热病,对《景岳全书》、《医门法律》、《医宗必读》等书的论点提出异议。有光绪十年(1884)醉经阁校刊本,光绪二十二年醉经阁刻本,清石印本,《三三医书》本。 查看详情>>
内科著作。明秦景明撰,清秦皇士补辑。四卷。景明名昌遇,上海人。因病学医,始以儿科著称,后又精通内科。撰有《脉法领球》、《痘疹折衷》、《幼科折衷》、《大方折衷》等书。本书以内科杂病为主,论述各科疾病以症寻因,参以脉象,定其治法,故名。成书于崇祯十四年(1641)。秦氏认为“前贤著书,往往于外感内伤,有余不足,混叙一篇”,“每每以治虚之法,施之实症之人;内伤之方,用之外感之症”。为使读者临证不惑,明辨寒热虚实,故卷首提出医论六篇。然后各卷依次叙列诸证。每证首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继之分述各病的症、因、脉、治四项,并附方药加减运用。内容较为丰富,理、法、方、药具备,条理清晰,通俗易晓,切于实用,可供临床参考。有康熙四十五年(1706)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一九五八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