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正文字的字书。宋郭忠恕撰。以可解决疑难,像觿可以解结,故取《诗·卫风·芄兰》“童子佩觿”一语作为书名。凡三卷。上卷论述文字的变化,分析文字形体讹变、读音复杂、传写差误的情况和原因,分为“造字”、“四声”、“传写”三部分。中、下两卷着重辨证字画近似的字,将字形、字音相似而易于混淆的字,按平、上、去、入四声分为“平声自相对”、“平声、上声相对”、“平声、去声相对”、“平声,入声相对”、“上声自相对”、“上声、去声相对”、“上声、入声相对”、“去声自相对”、“去声、入声相对”以及“入声自相对”等十部分,一般将两字成对排列,并注明其音义之别,间有将三字或四字排列在一起者。卷末附与《玉篇》、《切韵》音义相异字十五个,又附辨正舛误字一百一十九个,不知何人所加。所析甚详,辨别音义颇精,对辨析文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泽存堂本、道光间高承勳编刻续知不足斋丛书本、长洲蒋氏铁华馆本、重刊泽存堂五种本等版本传世,以据铁华馆本影印的丛书集成本较便翻阅。 查看详情>>
简称《说文注》。中国研究《说文》的著作。段玉裁著。段氏首先根据《说文》体例和宋以前群书所引《说文》辞句,以校正其讹脱;再用古书上所用字义,以阐明《说文》说解和一字多义由来。创通条例、联系音韵和训诂,有贡献。后附《六书音均表》5篇。根据《诗经》用韵和谐声,分古韵为6类17部,为古音学重要著作。《说文注》中每篆下所注古韵部,大体以此为据。【末尾附《说文解字注》PDF图文版下载,可以比对阅读】 查看详情>>
五卷。宋娄机(1133—1211)撰。娄机字彦发,嘉兴 (今属浙江) 人。书成于淳熙八年(1181),时人楼钥、洪迈先后为之作序。娄机采录司马迁《史记》和班固《汉书》中的古字僻字,按平上去入四声分韵编次而成,共收一千八百多字。每字之下,考证训诂,辨析字音,于假借通用之字罗列颇详。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李曾伯又增补一千二百三十九字,附于各部之后,作为“补遗”。其中错误不少,不可尽信。宋人袁文《瓮牖闲评》指出引《史记·礼书》的“不禀京师” 的 “禀”, 应从 “示”作 “示”, 不当从 “禾”;《汉书·西域传》“须诸国禀食”的“禀”,应从“禾”作“稟”,不当从“示”:二书交误。至于任意删节原文、颠倒文字之类错误也屡屡出现。然而《四库提要》亦指出:“古今世异,往往训诂难通,有是一编,区分类聚,虽间有出入,因不失为考古之津梁也。”此书有《涉闻梓旧》的复刻元本,海昌蒋氏《别下斋丛书》本,二者均附李曾伯补遗;还有《后知不足斋丛书》本,泽存堂刊本,二者均无李曾伯补遗。 查看详情>>
辨正文字的字书。元代李文仲撰。凡五卷。李文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馀未详。据卷首颜尧焕、于文傅、张楧、唐咏涯、黄潜等人所撰叙文云,李文仲伯父李伯英曾撰《类韵》三十卷,从形、音、义三者关系出发,训释文字假借用法,该书脱稿未久,伯英逝世,因而字形笔画多未校正。李文仲遂撰此书,以辨正字形,刊除俗谬。并对前人字书,如唐颜元孙《干禄字书》、张参《五经文字》、宋郭忠恕《佩觿》以及毛晃增注之《礼部韵略》等书中错误,均有举正。以二百零六韵编次文字,以《说文》为依据辨正字形,一般均在注释音义后指出俗体之讹谬,如“尨,莫江切。《说文》:‘犬之多毛者,以犬从彡。’俗又加犬作狵,非。”作者于文字形体的正谬区别甚严,但并不一味强调从古。本书清初由朱彝尊抄得,张士俊刊行,方得行世。今存有清张氏泽存堂本、道光五年(1825)刻本等。 查看详情>>
唐朝文字学家颜元孙编撰的一部刊正汉字字形的字书。颜元孙(?~714)字韦修,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是唐代著名训诂学家颜师占的四世孙。元孙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给那些做官的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提供文字的正确、规范的写法,所以定书名为《干禄字书》(“干禄”即求禄位的意思)。全书共一卷,是以颜师古的《字样》为蓝本,重加校定增补而成。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辨正楷书字体的书。汉字发展到唐代,已历隶、楷、草等字体,原来的形体笔划逐渐为一般人所不了解,本书以辨正字形为主旨。所收之字按四声分部,再依二百零六韵编排。 查看详情>>
共六卷 (《古音骈字》一卷,《续编》五卷)。明杨慎撰,清庄履丰、庄鼎铉(二人生平著述不详)续编。骈字指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其中由两个字记录的单纯词,用字没有一定,只要读音相同或相近,就可彼此假借通用。此书及其续编,均摘取这些假借通用的复音词,按韵加以编排,各注引用书名,并对秦汉以前古音有所考证。缺点是遗阙太多,时有免强牵合者,训释不够详明。《四库提要》云:“然大势征引赅洽,足资考证。古字之见于载籍者,十已得其四五,可云小学之善本矣。”此书收入《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有《函海》本(乾隆本、道光本、光绪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查看详情>>
文字学书。元吾邱衍著。1卷。书成于元至大元年(1308)。本来宋淳熙间有杨文昺著《周秦刻石释音》一书,载《石鼓文》、《诅楚文》、《泰山碑》、《峄山碑》和《琅邪碑》。吾氏认为《琅邪碑》不类秦碑,不应收入,便重加删定而成此书。除考释周秦刻石文字外,又列诸家音注书评于后,并仍用杨书旧名。有十万卷楼丛书本。 查看详情>>
辨正文字的字书。明代*焦竑撰。凡十二卷。前四卷按四声分类,刊正讹字,如“豊”非“丰”,“容”不从“谷”。第五卷考字义,如“赤”通“尺”,“鼬”同“犹”。第六卷考骈字,如“句娄”不当作“岣嵝”,“辟历”不当作“霹雳”。第七卷考字源,如“對”字改口从士,本于汉文,“疊”字改晶从畾,本于新莽。八、九两卷考音同字异,如“庖犧”之为“炮羲”,“神農”之为“神由”。第十卷考字同音异,如“敦”有九音,“苴”凡两读。第十一卷考俗用杂字,如山岐曰“岔”,水岐曰“汊”。第十二卷考字形疑似,如“稽”之与“禾”,“支”之与“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其辨最详,而又非不可施用之僻论,愈于拘泥篆文、不分字体者多矣。”现有《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经部小学类》两种版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