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宋高宗等四朝史。李心传(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撰。分甲、乙两集,分别成书于嘉泰二年(1202)和嘉定九年(1216)。有《函海》本及《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木活字本,光绪二十一年(1895)会稽孙星华据殿本翻刻,并参照归安陆心源藏影宋本作了校改,1937年商务印书馆又据孙刻本排印。取宋南渡以后事迹分门类编,分为甲乙二集,体例实同会要,与作者另一著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互相经纬。于高、孝、光、宁四朝礼乐刑政及职官、科举、兵、农、食货皆有记载,且多有《文献通考》、《山堂群书考察》及《宋史》诸志所未载者。 查看详情>>
杂史。南宋石茂良撰。1卷。是编载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人陷汴京事。此书逐日记载开封被围直至最后陷落的经过,其中主要写都统制姚友仲守御东南两壁的详细情况,据朱胜非《秀水闲居录》说,作者在围城期间一直住在姚友仲家,而本书中也提到作者跟随在姚的左右,后来姚在城破时被乱兵所杀,还是石茂良为他收的尸。书中记守城经过最为详尽,谓金军攻城之具有火梯、云梯、编桥、鹅车、洞子、撞竿、兜竿之类,又记宋军分别用什么办法来对付这些攻城器具。后来徐梦莘撰《三朝北盟会编》时,大量采录此书的材料。书中还对靖康之变的教训进行了总结,对宰相唐恪等人的一味主和进行了揭露,说靖康元年春金军第一次围城撤退后,朝廷不务边防守备,却尽料理些不急之务,如恢复春秋科考试、太学生免解、改舒王从祀之类,当时有民谣说:“不管肃王,却管舒王,不管燕山,却管聂山,不管山东,却管陈东,不管东京,却管蔡京,不管河北界,却管秀才解。”确实切中了时病。在宋人记载靖康事变的各种著作中,《避戎夜话》堪称第一手材料,值得研究者重视。今本已非完帙,通行者有《说库》、《广四十家小说》等本。此书有《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1982年上海书店改题为《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重新影印出版。 查看详情>>
《新城录》生动地记录了唐朝名将裴度、李曜在平定淮西吴元济之叛时,在寿春之南霍丘万胜冈筑城御敌与平叛的经过。系作者客于寿春时亲闻记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说郛》(宛委山堂本)卷五二著录其文,今据以标点整理。 查看详情>>
唐李肇撰。原称《国史补》。三卷。肇为中唐时人,曾官翰林学士,宪中元和时任中书舍人,穆宗长庆时任尚书左司郎中。著有《翰林志》。是编成书于长庆间(821—824),记事起自开元终至长庆,共百余年事。为补史志之阙,故名。上中两卷各记一百又三则,下卷记一百又二则,共三百又五则。近三万字。每则以五字标题,少则三十字,多则四五百字。记有唐代社会风俗、政界传闻、人物事迹、文学掌故史料等,内容广泛。所记为开元至长庆间轶事、琐闻,颇多有关唐代人物传说、职官制度沿革、社会风尚等方面材料,少数条目述及唐中叶运输与贸易情况,亦有资料价值。本书每条皆用五字标目,后为宋欧阳修《归田录》所取法。本书有明汲古阁刊影宋本、《津逮秘书》、《学津讨原》、 《笔记小说大观》本、得月簃翻明本,一九五七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另外《说郛》、 《唐人说荟》、《唐代丛书》诸本只有一卷,是不完整的本子。 查看详情>>
唐冯贽撰。一卷。贽有《南部烟花记》已著录。是编记秦汉至唐以来掌故遗闻五十六则,每则皆三言两语。其如徐福为秦始皇作“自然帘”,班固嚼墨喷而成字,杨贵妃所遗“马嵬锦袜”,唐代宗赐郭子仪“九花虬”,唐穆宗置“惜春御史”,白居易有姬善舞名“春草”等,常为后世小说戏剧创作所取资。有《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唐人说荟》等丛书本。 查看详情>>
民族史书。唐张楚金撰。原书30卷,雍公睿注。国内存旧抄本残帙,失卷次、卷尾。仅存《后叙》。日本《秘府略》、《香字抄》、《药字抄》存片断残文,西高迁氏存残本一卷,即《藩夷部》及《后叙》。20世纪30年代,辽阳金毓黻借得日本原书校勘付印,收入 《辽海丛书》。复收录日人内藤湖南跋翰苑之文,总计约2.6万言。书中记载唐以前历朝之周边各少数民族或各国的概况。其中,对乌桓、匈奴、鲜卑、肃慎、扶馀、高句丽等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地理沿革以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状况,同中原王朝的关系,载述尤备。文字晓畅,内容宏富,其注文,征引尤为繁富,荟萃了不可多见的大量民族史料。实属民族史专书。现有《辽海丛书》本行世。 查看详情>>
唐赵元一著。四卷,一百零二条。多据见闻,记唐四镇之乱始末,起建中四年(783)十月,终兴元元年(784)七月。所述泾原兵变,朱泚称帝,李怀光叛唐,德宗奔奉天(今陕西乾县)、梁州,以至李晟唐军收复长安等事,较他书为详,多为《新唐书》所采取。记叙详细史料可靠,可证《旧唐书》、《新唐书》之舛误。有《粤雅堂丛书》本、《指海》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