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进 集贤大学士资善大夫同知宣徽院事臣孛兰肹 

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秘书监臣岳铉等 上进 

郦州(洛川县 中部县 宜君县) 

◆郦州 

洛川县 中部县 宜君县 

建置沿革 

坊郭乡镇 

里至 

山川 

土产 

风俗形势 

○建置沿革 

禹贡雍州之域星分入东井舆鬼鹑首之次汉天文志北地上郡皆属鹑首春秋白翟国秦始皇时地属上郡汉为上郡雕阴地 【此据元和志及寰宇记今所上图册但云秦汉皆属上郡魏武帝有焉失于详考耳】 暨晋陷于戎羯不置州郡于坊州中部界置杏城镇 【元和志云】 后魏太和十五年改镇为东秦州孝明二年又改为北华州 【此据魏志及舆地广记所同】 废帝二年改为鄜州因秦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遂于鄜立鄜畤为名 【此据元和志及职方考所载寰宇记亦同唯图册则云周改为鄜州盖失于不考耳】 隋大业三年罢州置鄜城郡其年自杏城迁理于五交城唐武德元年改为鄜州领洛交洛川三川伏陆内部鄜城六县二年以内部鄜城县坊州 【元和志云】 三年置直罗县贞观二年置都督府六年为大都督府九年复为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洛交郡后升为保大军节度使属关内道郭子仪领节钺即此地也干元元年复为鄜州宋康定二年即鄜城县治置康定军使仍隶州熙宁七年省三川县为镇入洛交金因之 

国朝得地之后废节度止立散州初领洛交洛川鄜城直罗四县至元四年并鄜城入洛川又并洛交直罗入州自理六年废坊州以中部宜君二县属鄜州今领县三 

洛川县 

本汉鄜县地属冯翊 【属冯翊三字据汉志及沿革表】 东汉省 【东汉郡国志无鄜县二字】 后秦姚苌置县因洛川水以立名后魏置敷城郡隋开皇二年罢郡 【张洽地理沿革表隋属上郡不同】 以县属鄜州自高槐移理焉历五代宋洎金并因之 

国朝不改旧名至元四年并鄜城入隶本州岛 

中部县 

本汉翟道县地属左冯翊汉书渠搜中部都尉理所为朔方郡第七县莽曰沟搜 【东汉郡国志朔方郡下无渠搜二字】 魏晋戎翟居之后秦姚兴于所治南十八里置中部郡后魏太武改为中部县文帝大统九年避国讳改为内部隋大业三年废鄜州为上郡而县自杏城移理仍隶上郡唐武德二年复于此置坊州及中部县元和志云天宝曰中部郡属关内道宋因之 

国朝至元二年以县隶延安路六年废坊州并入中部县属鄜州 

宜君县 

春秋白翟地张洽地理沿革表云西汉左冯翊祋祤县地东汉左冯翊管十三城此居其四 【东汉郡国志云】 寰宇记云前秦苻坚于祋祤古城北置宜君护军元和志云后魏真君七年改为宜君县又置郡大统五年又迁于华原县北为理隋志云开皇郡废属京兆郡唐初属宜州 【寰宇记无唐初属宜州五字今据沿革表云】 贞观十七年废地入雍州二十年于此置玉华宫仍即宫南四里置宜君县永徽二年县与宫俱废龙朔三年坊州刺史窦师伦奏再置宜君县属坊州天宝十二年析置升平县宋熙宁元年省为镇入宜君 【图册云宋熙宁中改宜州金改为县九域志无之】 金因之 

国朝初并入坊州中统元年复置属延安路至元六年并入中部县十四年复置二十二年改隶鄜州 

○坊郭乡镇 

洛川县 

开府村 安善村 安公村 东王村 太平村 进汉村 百谷村 王和村 石堡村 青龙村 安粟村 石泉村 得亨村 

中部县 

独战村 立石村 唐和村 龙坊村 太平村 

宜君县 

孟晃村 道台村 姚曲村 集贤村 雷成村 云阳村 

○里至 

本州岛 

东北至上都三千一百八十里 

东北至大都二千三百八十里 

东北至延安路一百八十里 

东至宜川县一百里 

西至庆阳府邠州界一百三十里 

南至耀州同官县界三百里 

北至甘泉县界四十五里 

东到宜川县一百八十里 

南到中部县一百四十里 

西到庆阳府宁州五百里 

北到甘泉县九十里 

西北到安塞县并管敷政县一百七十里 

东南到安西路澄城县二百五十里 

西南到庆阳府邠州五百里 

东北到甘泉县省并临真县二百里 

洛川县 

东北至上都三千二百四十里 

东北至大都二千四百四十里 

西北至鄜州六十里 

东至宜川县界七十五里 

西至中部县界八十里 

南至澄城县界一百六十里 

北至本州岛界二十八里 

东到韩城县二百五十里 

南到白水县二百五十里 

西到宁州四百里 

北到甘泉县一百五十里 

东北到宜川县一百八十里 

东南到同州三百七十里 

西南到中部县一百二十里 

西北到本州岛六十里 

中部县 

东北至上都三千三百二十里 

东北至大都二千五百二十里 

北至本州岛一百四十里 

东至洛川县界五十里 

西至宁州界一百五十里 

南至宜君县界一十五里 

北至鄜州界五十五里 

东到洛川县并管鄜城一百二十里 

西到宁州三百二十里 

南到宜君县一百四十里 

北到本州岛一百四十里 

东北到洛川县一百二十里 

东南到白水县一百四十里 

西南到三水县二百五十五里 

西北到省并直罗县一百四十里 

宜君县 

东北至上都三千三百九十里 

东北至大都二千五百九十里 

北至本州岛二百一十里 

东至洛川县界二百里 

南至同官县界三十里 

西至宁州界二百里 

北至中部县界七十里 

东到洛川县并管鄜城一百五十里 

南到同官县九十里 

西到三水县二百五十里 

北到中部县一百四十里 

东北到洛川县二百里 

东南到白水县一百三十里 

西南到宁州三百里 

西北到本州岛直罗废城一百八十里 

○山川 

桥山 

在中部县北一里乃轩辕皇帝葬衣冠之所山下有沮水或曰古沮水分流潜穿山底经过因名桥山寰宇记引史记黄帝葬此山陵冢尚存唐大历元年置庙宋开宝二年敕修庙祭祀在州西二里按李吉甫元和志宁州真宁县东八十里子午山亦曰桥山黄帝陵在山上羣臣葬衣冠之所今两存之 

石堂山 

寰宇记引水经注云潴水出翟道县西石堂山本名翟道山又穆天子传云癸酉天子命驾八骏之驷造父为御南征朔野径绝翟道升于太行翟道即县之西石堂山也郭璞以为陇西狄道则非 

玉华山 

在宜君县西南四十里有唐太宗避暑宫张齐贤燕谈录云雍熙二年玉华山获一角兽坊州守臣 【忘其姓名】 以为瑞十月己亥太宗召宰臣观之咸奏曰按瑞应图牡曰麒牝曰麟昔岚州所进麟也此乃麒也请宣示中外上不许但豢于禁中因谕辅臣曰时和岁丰是为上瑞此何足云 

大盘山 

政和复位九域志云在直罗县直罗今并入州 

洛河 

自洛川县北三十里鄜州境南阳村西南入境流七十里至交口村东南流地理沿革表隋文帝分三川洛川县以置此额取洛水之交故曰洛交属鄜州旧图经云自交口村南流入中部县又南流一十五里至杨家庄合沮水东南流四十里至鄜城十二盘出境寰宇记云洛水在坊州东四十里按山海经云出白于山地理志云洛水出北地归德县北蛮寨中从鄜州洛川县西南入中部鄜城二县过入同州白水县 

沮水 

自中部县西北子午岭发源东流二百里至本县三十里杨家庄东南顺流入洛 

子午水 

在宜君县管内升平废县北一百里出子午岭东南流入中部县合沮水乐史寰宇记云禹贡谓溱沮二水出冯翊北即子午水下合榆谷慈乌等川遂为沮水 

浅石水 

寰宇记引水经云水出翟道山 【今中部县即古翟道县地】 

香川水 

寰宇记云源出中部县北香水在县西南三十七里自宜君县界来南香水在县西南三十五里出于遗谷 

泥水 

寰宇记引水经云水出翟道县泥谷按图经泥谷水在县西北五十里源自栲栳谷来 

慈乌水 

在宜君县西北四十里源自升平镇分水岭东流入本县界又石盘水在宜君县东五十里源自耀州同官县大石盘出东流入县界 

小塞门水 

在今洛交废县西北十五里又白水按水经源出洛交县分水岭界 

三川水 

寰宇记云以华池水黑原水洛水同会谓之三水古为三川郡也杜甫寄家在鄜州身陷贼中未得脱有诗云三川不可到归路晓山稠落雁浮寒水饥乌集戍楼赵次公诗注云三川即鄜州华水黑水洛水所会注引左传周之亡也其三川震注泾渭洛水非是 

蒲川水 

寰宇记引水经云水东南流入坊州 【州今废并属鄜州】 

罗川 

在直罗废县 【今并入州】 南二里 【详见古迹】 

○土产 

石脂 

在鄜州东十五里采铜川有一石窟其中出此就窟可灌成烛一枝敌蜡烛之三至元七年上司移文封扃至今不采 

石炭 

在宜君县西北一百里嘉会村有一石窟 

石油 

在宜君县西二十里姚曲村石井中汲水澄而取之气味虽臭而可疗驼马羊牛疥癣 

土硫黄 

在宜君县西南七十里野火山 

连翘 

苍朮 

瞿麦 

黄芩 

苦参 

秦艽 

胡麻 

以上宜君县出 

○风俗形势 

白翟故地羌浑杂居寰宇记云 

秦塞要险地连京辅汉时匈奴频入朔方故塞外烽火照甘泉即今渭北九嵕山是也同上 【按九域志九嵕山在醴泉县】 

风俗奢侈竞为淫靡之习鄜洛图经云 

俗以夏月游赏为重同上 

女为男作图经云 

地近边而北人精于制兵器坊州图经云 

中部宜君风土颇恶勇而不知义图经云 

洛水之交三水所会图经云 

城枕罗原其川平直户部尚书崔仲方筑城以居之故曰直罗 

长城因河为塞图经云 

海边昏雾雨塞外惨风沙司马温公诗云 

大元大一统志卷第五百四十四 

残本三终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