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年(明治三年)

10月18日出生于日本石川县金泽市下本多町,被命名为铃木贞太郎。

其父亲为铃木良准,母亲名为铃木增,夫妻育有四子一女,贞太郎排行最小。铃木家是一个传统的佛教家庭,父母信奉临济宗。世代行医,祖先历任加贺藩家“本多家”的侍医。在当时,医师家族属于高级知识分子,其父曾在京都研究“兰医”(日本西医因为由荷兰传入,因此称西方医学为兰医),是一位学兼内外的儒者,因此铃木贞太郎从小耳濡目染,在中西方文学与人文素养方面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876年(明治九年)

4月,进入金泽市本多町小学就学。11月16日,其父铃木良准逝世,享年54岁。

1877年(明治十年)

6月2日,其兄利太郎过世,年仅11岁。

1882年(明治十五年)

从本多町小学肄业,进入数田顺私塾读书,同年4月,考进石川县专科学校附属初等中学就读。

1883年(明治十六年)

由于自幼家学渊源,在初中更培养了良好的英文能力与文学素养,当时与同侪藤冈作太郎、西田几多郎号称“金泽三太郎”。

1885年(明治十八年)

铃木贞太郎与藤冈作太郎、福岛淳吉等人发行《明治余滴》杂志,担任编辑工作,并且常以“任天居士”“杰峰山人”等笔名发表论文与汉诗,充分展现其文学能力。

1887年(明治二十年)

从石川县专科学校附属初等中学毕业,同年因学制改革,石川县专科学校改为第四高等中学校,9月铃木贞太郎被编入同校预科三年级。

1888年(明治二十一年)

9月,就读第四高等中学校本科一年级,然因家境贫苦而辍学。任石川县珠洲郡饭田小学高等科英语代课老师。

1889年(明治二十二年)

铃木贞太郎取得了小学英文教师文凭,并于5月,担任石川(现石川郡美川)小学高等科训导职务。

1890年(明治二十三年)

4月8日,其母铃木增因肺炎不治而逝世,享年61岁。当时20岁的贞太郎赁居于真言宗德证寺,对禅开始感兴趣,真正开始与净土宗大谷派结缘,也曾随富山县国泰寺雪门禅师参禅。

1891年(明治二十四年)

因为二兄亨太郎的援助,辞去美川小学训导职务,前往东京,顺利进入东京专门学校(早稻田大学前身)修习英文,结识同乡安宅弥吉。

7月在同乡前辈早川千吉郎的引领下,初次进入镰仓圆觉寺参谒今北洪川禅师,禅师至诚无伪的气度,令铃木贞太郎深受感动,因此立下“以禅者为己任”的心愿,此后专心致力于禅的修行。

1892年(明治二十五年)

1月,今北洪川禅师圆寂,享年77岁。4月,嗣法弟子释宗演继任圆觉寺住持,续拜释宗演为师继续参禅,宗演禅师赐予“大拙”之名。

同年9月,因好友西田几多郎的推荐,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哲学选科研读(直至1894年结业)。自此三年来,一方面研究西方哲学思想,并广泛涉猎相关禅与佛学的书籍;另一方面往来圆觉寺,过着僧侣般的生活,逐渐养成禅者的风范。

1893年(明治二十六年)

释宗演禅师代表日本受邀出席在芝加哥举行的万国宗教会议,铃木大拙任随行翻译。

1895年(明治二十八年)

铃木大拙将保罗·卡鲁斯(Paul Carus)的英文著作《佛陀的福音》(The Gospel of Buddha)译成日文,于东京出版。

从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辍学,专心参禅、坐禅,25岁的铃木大拙于明治二十八年腊月摄心时,悟到“物我合一”的无差别境界,参透了初关“最初的公案”,这是参禅五年来的成果。

1896年(明治二十九年)

铃木大拙因随宗演禅师访美经验的启发,撰写并且出版生平第一本著作《新宗教论》。

1897年(明治三十年)

3月赴美,经释宗演禅师推荐,铃木大拙前往美国伊利诺伊州拉萨尔市的奥本考特(Open Court)出版社担任编辑工作,并且协助保罗·卡鲁斯有关东洋学的论说、批评与校正的工作,并将老子的《道德经》及其他道教经典译成英文。直至公元1908年,铃木大拙在伊利诺伊州的拉萨尔市待了将近11年的时间。

1900年(明治三十三年)

英译《大乘起信论》的出版,引起学界注目。

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

镰仓圆觉寺释宗演禅师再度访美,随同禅师巡回美国演讲担任翻译工作,向西方人士介绍东方的禅学思想。尔后编辑禅师的演讲,来年出版《一个佛教老禅师的讲录》(The Sermons of a Buddhist Abbot)。

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

相识比特蕾丝·雷恩小姐。与保罗·卡鲁斯共同英译《太上感应篇》《阴骘文》。同年日译保罗·卡鲁斯的《阿弥陀佛》(Amitabha)对真宗信仰有深入研究,因此晚年对于“妙好人”(指念佛行者)有崇高的信仰,在其后来著作《宗教经验之事实》《妙好人》与《妙好人浅原才市集》均论述到真宗信仰。

1907年(明治四十年)

出版英文版《大乘佛教概论》(Outlines of Mahayana Buddhism),本书奠定了铃木大拙佛教学者的地位,至今再版不断。在缅因州举行关于佛教的演讲。在《一元论者》杂志撰写一系列有关中国古代历史的论文。

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

2月,在奥本考特出版社社长格勒的赞助支持下,前往欧洲游历英、法、德等国。7月,身为日本代表出席在伦敦举行的斯维登堡大会创立百年纪念,后来接受英国斯维登堡协会之邀请,将艾曼纽·斯维登堡(Emanuel Swedenborg,18世纪瑞典的基督教神秘主义研究者,并且是一位科学家、哲学家与宗教思想家集于一身的大师级人物,诸多理论影响后世甚深)的《天堂与地狱》(Heaven and Hell)翻译成日文版。9月,在牛津召开的万国宗教史学会上被选为东洋部副会长。

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

4月,阔别多年首度返日。8月,经好友藤冈作太郎、吉田好久郎的推荐,担任学习院英文讲师。10月,兼任东京帝国大学英文讲师。

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

4月,获聘为学习院教授(直到1921年)。8月,由日本禅道会发行的《禅道》杂志创刊,铃木大拙为《禅道》杂志担任编辑工作。为了向日本介绍瑞典国宝级大师的神学思想,因此出版《天堂与地狱》,同年,英译《真宗教义》一书。

1911年(明治四十四年)

撰写有关净土宗的教理论文“自力与他力”。12月,不惑之年的铃木大拙在横滨与比特蕾丝·雷恩小姐结婚,夫人出身于美国外交官家庭,两人在美国已认识多年。

1912年(明治四十五年、大正元年)

再次应斯维登堡协会邀请前往英国,其间日译《神爱与神智》(The Divine Love and the Divine Wisdom)、《新耶路撒冷》(The New Jerusalem)、《神意论》(The Divine Providence),至8月返回日本。

1913年(大正二年)

出版《禅学大要》等书。

1914年(大正三年)

开始为英国出版的《新东方》杂志撰写一系列以禅学为主的论文连载。出版《禅的第一义》。

1915年(大正四年)

出版《上进的铁锤》一书。

1916年(大正五年)

担任学习院的舍监,7月中旬带领学习院学生前往中国、朝鲜为期一个月的旅行。8月随释宗演禅师赴日本东北地区旅行。9月决定辞去东京帝国大学的教职工作,专心致力于禅学典籍的著述,出版《关于宗教经验》《禅的研究》《众禅的观点》。

1919年(大正八年)

11月,释宗演禅师圆寂,享年60岁。

1921年(大正十年)

3月,辞退学习院教职,在佐佐木月樵、西田几多郎的推荐之下,移居京都,担任京都大谷大学教授(直至1960年为止)。与佐佐木月樵一起从事真宗教义的英译工作,亦发钻研于佛教学问的研究。大拙的夫人也在大谷大学担任预科教授,夫妻协力于同年5月,在大谷大学校内成立东方佛教徒协会,并且创办英文佛教杂志《东方佛教徒》(The Eastern Buddhist)季刊,夫妻共同编辑以发表佛教论文为主,此杂志刊行持续20年之久。

1924年(大正十三年)

6月,泰戈尔访日,泰戈尔在京都各地的演讲由铃木大拙担任翻译。

1925年(大正十四年)

出版《百丑千拙》。

1926年(大正十五年、昭和元年)

3月,好友佐佐木月樵去世,得年51岁。6月,担任大谷大学哲学科研究室主任,讲授宗教学,其后又开“宗教心理学看禅与净土教”的课程。

1927年(昭和二年)

出版以英文书写的《禅学随笔》(Studies in Zen)、《禅论集第一卷》(Essays in Zen BuddhismⅠ,中文简体版的《铃木大拙禅论集之一》),此后陆续出版以英文本为主的禅学书籍。

1928年(昭和三年)

担任灵智学会京都大乘支部负责人。

1929年(昭和四年)

6月,与夫人一起在镰仓设立动物爱护慈悲园。

1930年(昭和五年)

与泉芳璟共同进行梵文《楞伽经》的研究,同年出版《禅是什么》,并以英文本发表《楞伽经研究》(Studies in the Lankavatara Sutra)。

1932年(昭和七年)

出版《神会录》、《禅的精粹》、《六祖坛经》(兴正寺版),以及英译梵文《楞伽经》(The Lankavatara Sutra)。

1933年(昭和八年)

《楞伽经研究》一书所做的贡献,使得铃木大拙获得大谷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1月,在横滨迎接胡适,双方会晤多时,同年出版英文本《禅论集第二卷》(中文简体版名为《铃木大拙禅论集之二》)、《楞伽经引用句索引》(Index Verborum to the Lankavatara Sutra)。

1934年(昭和九年)

前往中国、朝鲜等地进行佛教实地考察,并与数十位中国名人、僧侣,如鲁迅、胡适、蒋梦麟(北大校长)、昌桂(峨眉山寺住持)等见面会谈,并将此行访华的印象与感想著成书于来年出版,是年英文本《禅论集第三卷》(中文简体版名为《铃木大拙禅论集之三》)、《禅僧的修行》(The Training of the Zen Buddhist Monk)、《楞伽经引用句索引增订版》(Index Verborum to the Lankavatara Sutra)、《铃木大拙禅学入门》(An Introduction to Zen Buddhism)出版。

1935年(昭和十年)

与泉芳璟一同校订梵文本《华严经入法界品》(The Gandavyuha Sutra)。是年出版《悟道禅》、《禅堂的修行与生活》、《禅与日本人的性格》、《少室逸书》(菩提达摩撰述的文集)、《禅佛教手册》(Manual of Zen Buddhism)。

1936年(昭和十一年)

以日本代表身份出席在伦敦召开的世界宗教大会(World Congress of Faiths)。会后,他被日本外务省委派为英日交换教授,在剑桥、牛津等英国各大名校展开一系列“禅与日本文化”的讲座,11月,又转往美国中部与东部的大学进行同一主题的演讲,最后在洛杉矶的西本愿寺说法,直至翌年1月才返回日本。

1937年(昭和十二年)

出版《禅与念佛心理学的基础》《宗教浅说》。

1938年(昭和十三年)

出版《禅与日本文化》(Zen Buddhism and its Influence on Japanese Culture)的日译本,该书与《禅论集》成为世界宗教史的不朽名著,并且出版了《日本佛教》(Japanese Buddhism)、《禅的各种问题》等书。

1939年(昭和十四年)

7月,夫人比特蕾丝去世,享年61岁。出版《无心》一书。此后以旅居美国的时间为多,但每年仍出版多本日文作品。

1940年(昭和十五年)

4月,设立禅文化国际研究会。出版《禅堂的教育》、《盘珪的不生禅》、《六祖坛经》(大乘寺版)。

1941年(昭和十六年)

出版《禅问答与领悟》《盘珪禅师语录》《一个真实的世界》《佛教的核心》。

1942年(昭和十七年)

为大谷大学教学研究所研究员。出版《东方的一》、《盘珪禅的研究》、《净土系的思想论》、《碧岩录》(Hekigan Poku)。

1943年(昭和十八年)

出版《禅的思想》《盘珪禅师说法》《文化与佛教》《一个禅者的思索》《宗教的经验事实》《禅思想史研究》《拔队禅师法语》。

1944年(昭和十九年)

3月,在安宅弥吉的资助下,圆觉寺塔头东庆寺山上的松冈文库所在的建筑物落成。10月,任大谷大学教学研究所东亚教学部部长。出版《大灯百二十则》《月庵和尚法语》《日本的灵性》。

1945年(昭和二十年)

好友西田几多郎逝世,享年75岁。12月,申请的财团法人松冈文库的设立获得批准。出版《绝观论》。

1946年(昭和二十一年)

铃木大拙为报答恩师释宗演禅师,决定在镰仓东庆寺创设“松冈文库”。松冈文库主要致力于禅宗古籍的校订与日译,收藏与出版禅学的古今文献,以及保存铃木大拙毕生藏书等,藏书册数超过5万册,成为日本首屈一指的文库。松冈文库内所藏的室町时代的古写本,已经成为日本重要文化资产。

12月,担任大谷大学教学研究所顾问。出版《今北洪川》《关于宗教的信件》《关于宗教》《日本灵性的自觉》《建设灵性的日本》等书。

1947年(昭和二十二年)

出版《佛教简论》《神秘主义与禅》《自主的思考》《宗教与生活》《佛教的本质》。

1948年(昭和二十三年)

出版《给青年》《日本的灵性化》《禅堂生活》《宗教与文化》《宗教与近代人》《妙好人》《驴鞍桥》《东方与西方》等书。

1949年(昭和二十四年)

1月,荣列日本学士院院士。6月前往夏威夷,出席夏威夷大学召开的第二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9月至翌年2月,在夏威夷大学讲学。11月时,获日本天皇授予文化勋章,集荣耀于一身,享誉国际。是年出版《真宗杂录》(A Miscellany on the Shin Teaching of Buddhism)、《禅的无心之说》(The Zen Doctrine of No-Mind)、《禅生活》(Living by Zen)、《佛教与基督教》、《临济的基本思想》(The Fundamental Thought of Rinzai)。

1950年(昭和二十五年)

铃木大拙于2月离开夏威夷,到加州的克里蒙特大学(Claremont College)讲授日本文化与佛教,随后接受洛克菲勒集团的委托,以80岁的高龄在美国展开长达8年以上讲授佛教哲学之途,铃木大拙前往美国各大学讲授“禅与华严”,足迹踏遍哈佛、耶鲁、哥伦比亚、芝加哥、普林斯顿等大学院校,自此西方世界研究禅学的热潮因而展开。

1951年(昭和二十六年)

在哥伦比亚大学演讲《华严哲学》,出版《禅思想史研究》第二卷。

1952年(昭和二十七年)

2月,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讲授《华严哲学》《禅的哲学与宗教》《宗教入门》《宗教论集》《有关宗教的基本疑问》等。

1953年(昭和二十八年)

6月至9月,铃木大拙游历欧洲诸国,并在伦敦、罗马、慕尼黑等地讲学。

1954年(昭和二十九年)

在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讲授“禅的哲学和宗教”,七八月前往欧洲游历与演讲,9月回到日本,停留5个月。出版《宗教》《复苏的东方》。

1955年(昭和三十年)

1月,由古田绍钦编辑整理的《铃木大拙选集》,获得朝日新闻社肯定,铃木大拙受颁朝日文化奖,之后继续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授课。10月,被推举为日本宗教学会名誉会长。出版《禅的研究》(Studies in Zen)。

1956年(昭和三十一年)

8月,赴墨西哥市立大学演讲,同年出版《禅佛教》(Zen Buddhism),威廉·巴瑞特(William Barrett)将其在墨西哥讲学的内容整理编辑成论文集。担任财团法人《西藏大藏经》研究会会长(后来该研究会更名为铃木学术财团)。

1957年(昭和三十二年)

1月,成立纽约禅研究会,担任会长。6月辞去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职,7月前往墨西哥,与弗洛姆博士(Dr. Erich Fromm)共同参加有关禅与精神分析的讨论会议,随后在墨西哥大学讲学。回美国后改居住在麻省,前往麻省理工学院、韦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布兰迪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瑞德克立福大学(Radcliffe College)、安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等大学演讲。是年出版《基督教和佛教的神秘主义》(Mysticism:Christian and Buddhist)。

1958年(昭和三十三年)

4月前往欧洲,以远东代表身份出席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万国博览会宗教部会议,席间以“灵性”为主题发表演说。11月返回日本。

1959年(昭和三十四年)

6月,出席在夏威夷大学举行的第三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8月,夏威夷大学授予铃木大拙法学名誉博士学位,同时被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还有中国的胡适。同年出版《禅和日本文化》(Zen and Japanese Culture)。

1960年(昭和三十五年)

10月,大谷大学为铃木大拙举办90岁大寿庆贺会,铃木学术财团出版《佛教与文化》纪念论文集。

辞掉大谷大学教授职务,尔后成为大谷大学名誉教授。12月,以国宾身份受邀访问印度,为期一个月。是年在弗洛姆博士与马蒂诺(Richard De Martino)协助下,共同出版《禅与精神分析》(Zen Buddhism and Psychoanalysis)。

1961年(昭和三十六年)

从印度返回日本,因全身检查住进东京圣路加医院。同年英译完成《教行信证》。

1964年(昭和三十九年)

4月,获颁印度亚细亚协会第一届泰戈尔奖,6月赴美,住在纽约,7月前往夏威夷,出席在夏威夷大学召开的第四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

1965年(昭和四十年)

停刊已久的英文杂志《东方佛教徒》复刊。

1966年(昭和四十一年)

素有“世界禅者”美誉的铃木大拙,于1966年7月11日下午住进东京圣路加医院,于7月12日上午5点5分因突发绞扼性肠闭塞症辞世。戒名“也风流庵大拙居士”。享年96岁。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