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性别:
  • 国籍:美国
  • 出生地:乌耳姆
  • 出生日期:1879年3月14日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立者。生于德国乌尔姆(Ulm)。1896—1901年学于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1902年被聘为伯尔尼专利局的技术员。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09年起历任苏黎世大学、德意志大学(布拉格)和苏黎世工业大学教授。1913年返回德国,任柏林大学教授、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现名麦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所长,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1940年入美国籍。一生作出了四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1)完成布朗运动的理论解释并提出测定分子实际大小的具体方法。这一成就有力地推进了分子运动论,同时打击了当时流行的否认原子客观存在的唯心主义思潮。(2)促进量子物理学的创立和发展。1905年3月提出光量子假说,完满解释光电效应,统一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并因此获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研究成果直接引导和支持了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薛定谔波动力学和玻恩关于波函数统计解释等的问世。1916年在总结辐射量子理论的成就时所提出的受激辐射理论,是现代激光技术的理论基础。(3)创建相对论。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1915年提出广义相对论,1938年又从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揭示了作为空间和时间统一体的四维空间,物质、运动间的统一性。(4)开创探索宇宙学和统一场论的先河。1917年提出有限无界的静态的宇宙模型。20年代以后,主要研究统一场论,试图把引力场和电磁场统一起来,并用场的概念来解释物质结构和量子现象。70年代以来,通过规范场的研究,统一场论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贯穿始终的主导思想是唯物论。认为“离开知觉主体而独立的外在世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爱因斯坦文集》)。在同哥本哈根学派的论战中,强调:“我无论如何深信上帝不是在掷骰子”,“非决定论完全是一个不合逻辑的概念。”(同上)在科学方法论方面,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认为一切关于实在的知识,都从经验开始,又终结于经验。理论只有通过那种以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建立。对于理论体系的结构,应当不断地精简独立逻辑元素的数目并达到逻辑的统一性。评价理论价值的标准应当有两种,即逻辑美学标准(内在的和谐)与经验标准(外部的证实)。倡导探索性演绎法,认为理论思维在科学创造中具有重要作用,科学具有“构造思辨”特征。主张科学自由,认为这是“科学进步的先决条件”,这种自由包括外在的自由(不会因为发表了关于知识的一般和特殊问题的意见而遭受危险或者损害)和内心的自由(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两方面。一贯反对侵略战争和法西斯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和种族歧视,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主要著作收集在《爱因斯坦文集》(3卷)中。

爱因斯坦作品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 爱因斯坦 ]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阿尔贝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著。中译本由杨润殷据伦敦梅休恩出版公司1955年第15版译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年出版。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乌耳姆市。1894年放弃德国国籍。1896年考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1909年接受日内瓦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并担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3年受聘出任柏林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同年当选柏林皇家科学院院士。积极参加国际反法西斯进步活动,受到纳粹政权的迫害,1933年迁居美国普林斯顿,应聘为高等学术研究院教授。爱因斯坦是近代自然科学史上地位卓绝的巨人,他创立的相对论开辟了物理学的新纪元。《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是他对相对论所作的大众化解释,1916年初版。全书包括3部分:(1)狭义相对论,(2)广义相对论,(3)关于整个宇宙的一些考虑。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包括两个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广义相对论包括广义相对性原理和等价原理。相对论批判了牛顿力学的形而上学体系,揭示了空间与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创立了空间、时间和引力新理论,在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