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名:托马斯·卡莱尔
  • 性别:
  • 国籍:英国
  • 出生地:苏格兰
  • 出生日期:1795年12月4日

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1795年12月4日——1881年2月5日),英国历史学家,散文作家。出身于苏格兰的一个石匠家庭。1812年就读于爱丁堡大学,中途辍学,一度在中小学任教,后转而研读德意志古典文学与哲学作品,开始了他的学术研究活动。1818年~1822年,参加爱丁堡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1834年迁居伦敦,从事历史研究。他的一生,涉猎广泛,著述甚多,著有:《法国革命史》、《宪章运动》、《英雄与英雄崇拜》、 《过去和现在》、《克伦威尔的书简和演说》、《腓特烈大帝传》等。大体可以1848年的欧洲革命为界,把他一生划分为前后不同的两个阶段。他早年生活清苦,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在这时出版的一些历史书中,曾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过有力的揭露与批判,反映了他要求社会变革的进步思想。但同时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对中世纪封建秩序、君主制度和宗教信仰的颂扬却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他虽然同情人民,但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呈现出一种进退两难的矛盾惶遽状态。随着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使他在政治上发生逆转,从而最终投入了资产阶级的怀抱,成为阻碍革命、维护资本主义的卫道士。卡莱尔的历史理论主要是他的“英雄崇拜论”,这一观念形成于他的《英雄与英雄崇拜》一书(1841年)。“世界历史只不过是伟人的传记”这一名言即出于此。他的“英雄崇拜论”的评价也应区分前期与后期的不同情况。这个理论在19世纪40年代初提出,大体反映了他作为小资产阶级浪漫主义历史学家的激进情绪,正与这派史家要着力塑造他们心目中的人民英雄的想法是吻合的,因而其基本倾向是进步的。至1848年革命后,他鼓吹的“英雄崇拜论”旨在反对革命的立场就昭然若揭了。但作为史家,在历史编纂方面,他颇具史才,曾博得“英国最传大的历史肖像画家”的美名。在历史理论方面他也是独树一帜而卓然自成一家,他的思想(包括史学思想)曾对后世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尤其是他的“英雄崇拜论”曾为后世各个阶级的思想家乃至德、意法西斯分子所利用,他也因此受到了类似尼采式的误解。

卡莱尔作品

西方文学史十二讲 [ 卡莱尔 ]

本书是英国著名评论家、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伦敦发表的关于西方文学的十二次演讲的讲稿。托马斯·卡莱尔对每一个时代的特征,对每一个民族的性格,对每一位作家的品格都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和概括。如希腊人的欢快,罗马人的讲究实际,中世纪的信仰、忠诚,塞万提斯的幽默,但丁心灵的高贵、灵魂的博大等。贯穿整个演讲的是文学大师们那伟大的人格魅力:坚强、乐观、坦诚、幽默、谦逊、执着、追求真理,对人类充满爱。他们的作品是“大自然伟大心灵的絮语,是人类心灵的真诚袒露”。 查看详情>>

英雄和英雄崇拜 [ 卡莱尔 ]

近代英国史学理论著作。托·卡莱尔著。1841年在伦敦出版。本书是作者晚年思想的集中体现,为1840年5月演讲稿的汇编,共分6讲:1.神灵英雄(北欧神话);2.先知英雄(穆罕默德);3.诗人英雄(但丁、莎士比亚);4.教士英雄(路德、诺克斯);5.文人英雄(约翰逊、卢梭、彭斯);6.君王英雄(克伦威尔、拿破仑)。认为,英雄人物是“公正天意”的体现者,因此是历史的主人,一部世界历史,不过是一部伟大的人物传记,而人民只是一群无所事事,愚昧渺小的乌合之众,是英雄们手中不自觉的工具。这一观点后来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流传,被认为是历史上“英雄史观”的典型代表。当然,对本书的“英雄史观”应辩证分析。首先,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确起过一定作用,关键是它夸大了这一作用;其次,它所说的英雄也包括了许多宗教界和文学界的人,因而也有一定群众基础;第3,它肯定了克伦威尔的英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前托利党史学对克伦威尔的否定。本书文笔优美,多不拘语法形式,如行云流水,任思想自由驰骋,令人赏心悦目,马克思、恩格斯对此曾给予高度评价。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