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名:索伦·克尔凯郭尔
  • 性别:
  • 国籍:丹麦
  • 出生地:哥本哈根
  • 出生日期:1813年5月5日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1813年5月5日-1855年11月11日),丹麦哲学家、新教神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理论先驱。出生于哥本哈根一个虔诚新教徒的富商家庭,1830年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神学。由于对要服从宗教教条以及传教士和神学教授对神学所作的唯理主义解释感到苦恼,遂打消毕业后当牧师的初衷,转而研究文学和哲学。1841年完成硕士论文,随后去柏林继续留学,在对谢林的讲课感到失望后,重返哥本哈根,1855年11月11日病逝。他的哲学思想大都通过文学作品采取日记、格言等形式表达出来。

主要著作有:《论讽刺概念》(1841)、《非此即彼》 (1843)、《反复》(1843)、《畏惧和战栗》(1843)、《恐惧概念》(1844)、《哲学片断》(1844)、《生活道路的各阶段》(1845)、《基督教讲义》(1848)、《致死的疾病》(1849)。

克尔凯郭尔在童年时代缺少欢乐,青年时代又经历了一次短暂而不幸的恋爱,以后他母亲和一兄二姐在两年内先后辞世,这些独特的人生经历,不仅使他感到深深的恐惧和悲哀,还使他对人生问题产生强烈感受。他对当时流行于欧洲大陆的黑格尔理性主义哲学极其不满,认为他们追求整体而忽视个人,追求客观的理性而漠视主观的情感,重视必然性忽视可能性。因此,他用个人的存在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相对立,并用对存在经验反省的办法,反对黑格尔的逻辑方法。他指出个人比群体重要,应居首位,强调作为直接体验过的生活的存在要比作为表现在认识中的客体的各种特征的本质更为重要。在《非此即彼》和《生活道路的各阶段》等著作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存在三阶段说(亦称人生三阶段)。他将人的存在分为三个阶段:审美的阶段、伦理的阶段和宗教的阶段。指出审美阶段的人由感觉、冲动和情感所支配,只有享受一切情感经验和感官愉快的欲望,他们追求此时此刻的及时行动,这样的生活是空虚的,无意义的,使人不断处于痛苦和失望中。伦理阶段的人的特点是承认确定的道德准则和义务,能进行选择,其中最基本的选择就是选择自我,当他们意识到自己不能完全满足道德律的要求,缺乏自主性,因而产生有罪感时,就开始忏悔,从而离开伦理的境界进入宗教阶段。宗教阶段是存在的最高阶段,在此,人不断超越普遍的原则,使自己成为任何普遍的东西所永远不可能完全包摄的一个具体的存在。生活道路的三阶段只是三种不同的存在方式,并不是前后相继的三阶段,在实际生活中,它们重叠交错在一起。

克尔凯郭尔还提出使思维成为主观的任务。“主观的思维”注重主体,把一切事物都放到过程中去,并且省略结果,希望在内心的紧张中实现真理,由此,他还提出“真理是主观性”的命题,认为真理就是以无限的激情去选择一种客观的不确定性的冒险。

在晚年,克尔凯郭尔写了许多宗教方面的文章,对丹麦基督教会进行了激烈批评,认为它们具有浓厚理性主义倾向和学究式思辨色彩,而真正的宗教应是出自个人的内心信仰,是个人的事情。他对宗教的批判并不是出自无神论,而是追求成为真正的基督教徒。

克尔凯郭尔的历史作用在于:他在19世纪上半叶率先突破了当时风行欧洲大陆的理性主义思潮的桎梏,重新肯定了个人主观性的独立性和真理性,并且将历来为哲学家漠视的恐惧、战栗、绝望等情感问题提到哲学讨论的高度。因此,在默默无闻半个多世纪之后,当西方社会面临两次世界大战的重重危机之时,他的思想就能在人们心中引起强烈共鸣,并马上流传开来,成为存在主义思潮的先驱。

克尔凯郭尔作品

论反讽概念 [ 克尔凯郭尔 ]

论反讽概念(以苏格拉底为主线)共分两卷,上卷:苏格拉底的立场,理解为反讽以及下卷:论反讽概念等两部分。内容涉及这种理解的可能化、这种理解的现实化、定位性的思考、费希特之后的反讽等。 查看详情>>

非此即彼 [ 克尔凯郭尔 ]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著作,1843年出版,共两卷。书中叙述了编辑爱尔密特偶然发现了两部手稿。一部是某个被称为“美学家”的人的手稿,一部是地方法官威廉的手稿。两部手稿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本书第一卷包括了“美学家”的手稿,第二卷收入了威廉的手稿。在两卷之间插入了一篇《诱惑者日记》。 作者认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即美学的生活方式和伦理的生活方式。在美学的生活方式中,人不作任何真正的选择,只追求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人的活动没有任何目的。人只是情感和自然力的玩偶。在伦理的生活方式中,人却必须作出选择。在这里,禁欲主义和道德责任心占据了支配地位,人追求伦理上的完美。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恪守道德规范,严格区别善恶,并且可能为此献出生命。 这两种生活方式之间显然存在着冲突。作者认为,伦理的生活方式高于美学的生活方式。因为只要作出了选择,就达到了一种较高的境界,不管这种选择是否正确。 《非此即彼》是克尔恺郭尔匿名发表的作品,也是他的第一部著作。本书奠定了作者作为存在主义哲学理论先驱的地位。 查看详情>>

最后的、非科学性的附言 [ 克尔凯郭尔 ]

本书于1846年出版。该书的全名是《对〈哲学片断〉所做的最后的、非科学性的附言》。这一书名包含着几层意思:“最后的”一词表明他已说出了他要说的话,因此在哲学方面不再有写别的什么的需要了;“非科学”是克尔凯郭尔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当时所谓“科学的”思想体系相对,表明了克尔凯郭尔反传统的勇气; “附言”指的是《哲学片段》的附言,标明此书是前一部分的补充说明和有关论题的继续讨论。 查看详情>>

爱的作为 [ 克尔凯郭尔 ]

全书论述了基督教的爱为研究对象,对基督教的“爱的隐秘生活以及它在它的果实之上的可辨性”、我们的“去爱我们所见到的人们”的义务、爱是律法之圆满、爱是良心的事情、我们的“去驻留在相互所亏欠的爱之债务中”的义务等。本书写作体现了作者作为基督教神学信仰者对基督教的批判。也体现了基督教学者对基督教的反思精神。 查看详情>>

致死的疾病 [ 克尔凯郭尔 ]

丹麦克尔恺郭尔著。1849年出版。全书分两部分。“致死的疾病”是指人的绝望心态。该书运用一种以严格的内在考察为特征的自我分析方法,描述了各种形式的绝望情绪,并把绝望解释为存在于自我之中的一种现象。指出人类的绝望只在预示自我丧失时才开始。当人们把自我交给人世间的事务,比如为积敛钱财或追求名利时,这种绝望就已经开始。当他终日忙于这一切时,他的自我就丧失殆尽。还从宗教立场上探讨了绝望,认为绝望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精神疾病。精神是人的象征,但它只有藉助宗教这一更高媒介的调停,才能成为人的主人。如果这一切关系被搅乱,其结果就是绝望。 查看详情>>

畏惧与颤栗 [ 克尔凯郭尔 ]

是丹麦存在主义哲学家日兰·克尔凯郭尔的代表作品之一。1843年出版。克尔凯郭尔认为,对于人个人来说,自我疏远主要是一个发生在个人自己的自我之中的过程,不是一种外在的关系,而是一种内在的关系,以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态度为基础。克尔凯郭尔作为一位心理学家,或是作为分析自我疏远的精神病理学家,把异化状态(自我疏远)描绘为焦虑(恐惧)而宣告焦虑时代的到来。焦虑(恐惧)这个词的丹麦原文是Angest,在德语和现代丹麦语中,这个词是Angst。英文把这个词译成dread,即恐惧、害怕和不安。这个词译成焦虑要确切些。焦虑是对某些即将来临的灾难或痛苦的神秘恐惧,是对某些并没有出现,而是未来会出现的东西的神秘的恐惧,是对某些并不在我们心中的东西的神秘恐惧,是对一种异己的力量的神秘恐惧。克尔凯郭尔这样描述恐惧,它是一种“带有同情感的厌恶和带有厌恶感的同情”,也是一种“对一种甜蜜的恐惧的渴望”。克尔凯郭尔比较了恐惧和失去自由的眩晕。他认为,恐惧就是一种以死亡威胁我们的异化力量使我们的存在为一种恐惧状态所统治。他说,如果我们要问,构成恐惧的对象是什么,那么答案是:它是虚无。恐惧和虚无是不可分的。因此,恐惧是关于虚无的经验的必然结果。任何没有领悟到恐惧的人,无疑终将不能成为信仰义士;进而每一个感悟到恐惧的人都不会否认,他没有勇气去理解恐惧。 查看详情>>

恐惧的概念 [ 克尔凯郭尔 ]

丹麦存在主义先驱者克尔凯郭尔著。哥本哈根1844年第一版(丹麦文)。在这本哲学一神学著作中,克尔凯郭尔通过罪恶这一问题,分析了恐惧这种实存现象。他从《圣经》中人的原罪出发,讨论了人由无罪变为有罪的堕落过程。人从存在之日起即深受灵魂与肉体、时间与永恒、必然性和可能性等一系列对立矛盾的影响,这些矛盾应通过精神得到统一。人在无罪状态时,肉体与灵魂是直接地、自然地统一在一起,这时由于还未出现对立,精神只作为梦幻出现,它对善和恶还全然无知。这种梦幻的精神的具体化就是恐惧(恐惧与害怕不同,害怕与特定的事件、与内心活动有关),因为精神希望成为现实,成为自由的可能性。而自由在其初始状态只是虚无,只有当精神开始活动时,它才真正产生。自由的这种虚无是令人恐惧的东西,恐惧就是为了可能性的、作为可能性的“自由的现实性”。在自由决断的无限可能性之前,作为梦幻的精神突然感到眩晕,然后在感到罪孽的状态中从眩晕中清醒过来。每个人都像亚当一样,通过自己的罪孽丧失了自己的清白无辜。在此,恐惧并没有消失,相反,它被意识到,被反思、恐惧的虚无一直还在作为什么东西表现出来,因为善恶的对立现在出现了,所以恐惧表现为对恶的恐惧或对善的恐惧。最后,恐惧揭穿了可能的罪孽的无限性,人就离开一切有限的东西并在信仰中得知上帝赎罪的可能性。克尔凯郭尔对恐惧的分析对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思想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查看详情>>

哲学片断 [ 克尔凯郭尔 ]

丹麦哲学家、存在主义先驱者克尔凯郭尔(SФ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关于人生哲学的最重要的著作,1844年在哥本哈根出版。在这部著作中,克尔凯郭尔对建立在历史知识基础之上的理论思维体系提出了质疑。书中展现了这位使用间接方法、不设哲学体系的思想家的思想。克尔凯郭尔在书中强调对上帝的绝对信仰,他认为,上帝的存在是不可能有任何证明的,人必须对此进行信仰。信仰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是荒谬,同时也是真理。此书标志着存在主义学说的开端。这种学说要求把哲学家从纯粹思维的思辨中召唤回来,使他们去注意与自身有关的问题,去研究一个孤独的人如何生活,如何按其所了解的方式去生活,这种生活的可能性及种种问题。本书对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萨特等人有重要影响,它对存在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