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蒂耶那·博诺·德·孔狄亚克(Etienne Bonnot de Condillac,公元1714年9月30日—公元1780年8月3日),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生于法国南部山城格勒诺布尔的一个富裕官吏家庭。13岁父亲去世,被送往在里昂任警察总监的长兄处,就读于耶稣会专科学校,学习拉丁文、希腊文和哲学。后又随次兄前往巴黎,进圣苏尔比斯修道院。次兄马布利亦是杰出的启蒙运动思想家。孔狄亚克受其影响颇深。孔狄亚克最后毕业于索尔本神学院。在读书期间,勤奋好学,为以后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1740—1758年他生活在巴黎,出入于一些著名沙龙,接触并结识伏尔泰、卢梭、狄德罗、达朗贝、杜克洛、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启蒙思想家,使他思想更加成熟。1746年他的《人类知识起源论》在荷兰匿名出版。在这本书中批判笛卡尔的唯理论,发扬了洛克的经验论。1752年获柏林王家科学院院士称号。1754年他的《论感觉》问世。1755年出版《论动物》,把早年写的《关于上帝存在的探讨》附于其中,以证明自己并非无神论。虽然是在封建宗教势力压迫下的掩饰之举,但从此与坚持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朋友分道扬镳。1758年赴意大利境内的巴马公国,当巴马公爵儿子的家庭教师,历时9年。1765年获图尔教区缪洛“世俗教士”修道院院长职位。1767年返回巴黎。1768年被选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1769到1773年间,把给巴马小公爵讲课的讲稿整理出版。1775年最后出齐,定名《教程》,长达13卷。1772年起离开巴黎,开始了隐居生活。这期间他研究过农业问题、经济问题、逻辑问题和数学分析。1780年逝世。主要著作有:《感觉论》、《人类知识起源论》、《体系论》等。
孔狄亚克继承洛克的唯物论经验论,用经验论反对17世纪的形而上学。他认为,感觉是观念的唯一来源,笛卡尔说的“天赋观念”是没有的,它的产生是由于人们不知道抽象概念如何起自感觉,便说是“天赋”的。他认为莱布尼兹的单子论什么也没有说。他改造了洛克的二重经验说,认为只有一种经验,即感觉。反省在原则上只不过是感觉本身。反省能力不是先天的,是后天获得的。他认为感觉起源于外物对感官的作用,触觉教导其他官能对外物作出判断。他认为,有两种观念:感性观念和理性观念,理性观念来源于感性观念,感性观念是知识的来源,理性观念是知识的基础,一般观念是由特殊观念得来的,但他认为二者并无本质差别。
孔狄亚克也表现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倾向。他认为知识对象不是客观存在,只是外物作用于感官引起的感觉的总和。他还认为,观念并不使我们认识事物本身,只是借助物与我们的关系描绘了物。这些观点受到狄德罗、霍尔巴赫的反驳。
18世纪法国哲学的重要著作。孔狄亚克著。成书于1746年。现在通用的是巴黎1924年法文版本。中译本只有几个片断,收入北京大学主编的《十八世纪法国哲学》之中。孔狄亚克(Etienne Bonnot de Codillac1715—1780),法国哲学家,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百科全书》的重要撰稿人。曾经担任过牧师和家庭教师,后被选入法国科学院,同时任柏林科学院成员。主要著作还有《论缺点和优点毕露的诸体系》、《论感受》和《论动物》。本书分3个部分。第1部分是引言,提出自己打算以建筑在观察、经验上的分析法来革新形而上学的计划,谈到本书的写作意图,即以阐明心灵活动的进展和语言的进步来指出避免谬误的方法。接下来是篇幅相同的2卷正文。第1卷用于论述我们的知识材料,特别是对心灵活动进行分析并论述其发展,观念的产生,简单观念和复合观念以及对我们的观念加以符号的心灵活动。第2卷主要论述语言和方法,从语言的起源,发展到谬误产生的原因从而发现真理的方法。本书树起了法国唯物论的感觉论的旗帜,对于18世纪法国唯物论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