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丹医秘授古脉法 [ 周潜川 ]

近代周潜川著,《丹医秘授古脉法》站在尚古、复古的立场上,对王叔和及从那时开始使用的“独取寸口”的脉诊方法持严厉的批判态度;并给出了所谓“古代诊脉之法”的具体内容——即“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合计二十部脉的诊法与主病。不管这种“分经候脉”的诊脉方法是不是汉以前或王叔和《脉经》之前的文化遗存,但确属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传世医书中所看不到的内容。换言之,这个“抄本”确实具有极高的价值。 查看详情>>

二六功课 [ 佚名 ]

一卷。旧本题明石室道人 (生平事迹与姓名均不详) 撰。原书所录按十二辰共分十二节。据 《四库提要》著录称 “自辰至卯凡十二节”,说明其书次序始于今日之辰而终于明日之卯。按十二节讲述每节调摄事宜。其大要言道家导引之术。二六,指一天中的十二时辰。古人认为,阳气在一天中不断消长变化,脏腑经络功能状态亦随之变化,故此,养生保健的方法也应相应改变。此书今少有传本,《四库提要》据编修程晋芳家藏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现存《说海类编》本。 查看详情>>

佛点头脉诀 [ 王秀春 ]

《佛点头脉诀》为西府名医王秀春(1884-1954)所传,概寓意诊病速效和济世活人之功,开始只在师徒和家内传承。受中医政策的号召,王氏第二代王效,第三代王周兴已特将该脉诀公诸于世,以供传习。 查看详情>>

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佚名 ]

元·不著撰人,郝近大点校,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32开,123页。《增广和剂局方图经本草药性总论》原附刻于某些版本《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之后,有的称为《增广和剂局方用药总论》。收载中药450余种。分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10部,每部又多分上、中、下三品。内容主要介绍了每味药物的性味、君、臣、佐、使、功效主治、七情、宜忌、用法等药物理论与实践经验。本点校本是以元刻高氏日新堂刻本作为校勘底本。原书中绘有药物图谱400余幅,点校本未收录。 查看详情>>

勿药元诠 [ 汪昂 ]

清·汪昂撰于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1卷。该书主要论述导引、气功、摄养等防病健身方法,及某些常见病的预防、饮食起居诸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内设“色欲伤”1篇,专论房室太过所致的损伤。指出:“男子二八而天癸至,女人二七而天癸至,交合太早,斫丧天元,乃夭之由,男子八八而天癸绝,女人七七而天癸绝,精血不生。入房不禁,是自促其寿算。人身之血,百骸贯通,及欲事作,撮一身之血,至于命门,化精以泄。夫精者,神倚之如鱼得水,气倚之如雾覆渊,不知节啬,则百脉枯槁。交接无度,必损肾元,外虽不涉,精已离宫,定有真精数点随阳之痿而溢出,如火之有烟焰,岂能复返于薪哉!”指出了早婚有害;房事不节、损肾折寿;离宫之精,去而不返,还精补脑,当为妄说。此观点与万全观点基本一致。有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颐身集》铅印本。 查看详情>>

饮膳正要译注 [ 忽思慧 ]

元代忽思慧撰著的中医食疗学著作。共3卷。成书 于至顺元年(1330年)。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饮食卫生和食治疗法专著。系作者在任元代宫庭饮膳太医期间,对食物营养、饮食卫生及其他有关知识的总结。全书从营养学的角度,讲述饮食的营养价值、烹饪技术、患病期间的饮食制度、饮食的卫生要求等,主张治病应首先讲求饮食,以饮食疗法为先。书中从人体实际饮食需要出发,以健康人膳食标准立论,制订了一套饮食卫生法则,书中较多地记载了蒙古族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并立有专篇记述食物中毒,对研究我国古代营养学以及蒙古族饮食卫生习惯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书中附有168幅食物图画,还保留了一些后来已佚失的书籍,因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文献学价值。 查看详情>>

金匮要略译注 [ 张仲景 ]

东汉张仲景撰著,晋代王叔和编辑整理的中医内科杂病专著。又名《金匮玉函要略方》、《金匮要略方论》。为《伤寒杂病论》一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全书共25篇,以论述内科杂病为主,是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杂病的专著,也是奠定我国临床医学基础的重要古 典医籍之一。书中论述疾病60余种,列药方262则(包括后人整理编校时所增补的附方在内),这些方剂具有药味精炼、配伍严密、主治明确的特点,被后世誉为“众方之祖”,或称之为“经方”。书中主要以脏腑经络辨证论述内科杂病,兼及妇科、外科诸症,分类简明,辨证切要,强调预防疾病传变和早期治疗,即“上工治未病”。在病因方面,最早提出了三因致病学说,并且将体虚感受外邪、从经络传入脏腑列于发病的首位因素,对以后中医病因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在治法上,除内服方药外,还记述了多种外治法,如温熨、坐药、烙法、洗浴法、药摩、鼻内用药、吹耳、灌耳、浸足等。书中还记载了若干急救卒死的治法,特别是对自缢,书中生动地记述了如何用人工呼吸配合药疗、食疗、按摩、吹耳外治等综合治疗措施进行抢救,操作规程十分科学,也是医学上的首创。 查看详情>>

任应秋讲〈黄帝内经〉(素问) [ 任应秋 ]

《任应秋讲〈黄帝内经〉》主要根据1978 年任应秋在中医首届研究生班上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包括25 篇《素问》文献的全文讲解、《灵枢》大部分文献的提要讲解和提问答疑。对没有讲课录音的部分,依据任应秋主编的《黄帝内经章句索引》进行整理。本书将《黄帝内经》的段落结构及其段意完整地展现给读者,比较系统地反映出任应秋治《内经》的主要方法、成果和学术观点。本书以《内经》系统的文献结构为线索进行整理,有较强的可读性;同时把篇解、全文讲解、分段提要、提问答疑等内容结合起来编排,又使此书具有拓展思维的功能;在书后还收录了任应秋对学习《内经》方法的指导,可供读者参考。 查看详情>>

伤寒辨要笺记 [ 程门雪 ]

一卷,近代程门雪批注《伤寒辨要》书籍,《伤寒辨要》日·栗园浅田著,成书于1881年。全书共有1.5万字。该书体例,首揭六经之大旨,综述了三阴三阳之因、机、证、治。在每经之后加有按语,引有关注家之说,加以解释,并阐发自己的观点,次之辨合病、并病,表里寒热、阴阳错杂,逆治败坏,瘥后诸变,每辨之后亦加按语、引注,就阴阳对待以辨病位;据表里实虚以审寒热。其三阴三阳传变之理,悉穷微极本,条理通达,旨义尽见,可为临证之规矩方圆。“此著,余阅之,其议论尚中正,有可取,又分门类亦简括,故依其目而节录其可取者,附载臆义于后,以为它日之用焉。庚辰四月门雪录记。" 查看详情>>

辨证玉函 [ 陈士铎 ]

本书共4卷,卷1阴症阳症辨,包括伤风、中风、吐症等31门。卷2为虚症实症辨,包括咳嗽、喘症、双蛾等20门。卷3为上症下症辨,包括怔忡、痿症、气病等8门。卷4为真症假症辨,包括火症、厥症、吐血衄血等15门。全书以阴阳、虚实、上下、真假为纲,寒热辨症富于阴阳之中,各种病症为目,先辨症分析,后列处方用药。所列处方,多富新意,辨症分析扣住提纲,甚合题意。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