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杂记

王氏兰谱 [ 王贵学 ]

植物谱录。南宋王贵学撰。1卷。贵学字田叔。前有淳祐七年(1247)自序,称其嗜兰成癖,曾搜求五十品,随其性质植之,遂撰为此谱。全书分品第之等、灌溉之候、分拆之法、泥沙之宜、受养之地、兰品之产6篇。述种植、品评诸事,颇为详尽。可与赵时庚《金漳兰谱》互相参证。如“大张青”、“蒲统领”二品,赵书叙花、茎、根、叶之状,此书则述名之由来。明王世贞曾评为诸家兰谱之最佳者。对研究当时兰花品种、培植方法及文人艺兰风尚,颇有价值。有《说郛》、《山居小玩》、《香艳丛书》、《群芳清玩》等本。 查看详情>>

范文正奏议 [ 范仲淹 ]

《范文正奏议》·二卷,范仲淹撰 查看详情>>

梦溪笔谈 [ 沈括 ]

北宋沈括撰。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总三十卷。括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嘉祐进士,累官太子中允。翰林学士,著名的自然科学家、政治家。他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参与制定新法。晚年遭保守派迫害,一再贬谪。五十七岁后闲居润州京口(今江苏镇江东郊),筑室名梦溪。根据科学实践和平生见闻著此编。 全书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仪十七门;《补笔谈》仅分其中十七门,《续笔谈》不分门。按笔记体例共载六百○九条。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 医药、历史、文学、艺术等社会生活各方面。其中自然科学条目居三分之一。总结了古代直到北宋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记录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许多杰出的发明和创造,多为正史所不载,成为重要科技史料。记述各种社会历史事实,如李顺起义, 赋税徭役扰民,宋代西北和北方边备利弊,以及典制礼仪的演变,极具史料价值。沈氏诗文俱佳,记载故事、乐律、艺文、书画谬误、讥谑等门,多有文学史料,为研究文学艺术的重要参考材料,旦往往被后世艺术创作取资。本书为笔记文学之上乘。最早有宋乾道二年(1166)刻本,今存元明复刻宋本。一九五六年,胡道静据清光绪番隅陶氏爱庐刊本为底本,参以十数种版本校注出版《梦溪笔谈校证》、一九五七年,又有《新校正梦溪笔谈》,颇便研读。 查看详情>>

偶谭 [ 李鼎 ]

李生掩关山中 , 阒然无偶。既戒绮语 , 绝笔长篇。兴到辄成小诗 , 附以偶然之语 , 亦云无过三行。盖习气难除 , 聊用自宽耳。如其驴技长鸣 , 即犯虎溪严律。豫章李鼎长卿识。 查看详情>>

凤仙谱 [ 赵学敏 ]

中国第一部凤仙专著。著者赵学敏,清代药物学家。字依吉,号恕轩。钱塘(今杭州)人。长期对药物进行采集、调查、栽培、研究,在其成名著作《本草拾遗》中,补充辑录了《本草纲目》未收药物716种。《凤仙谱》约成书于1787~1813年,是在《秋花志》残稿的基础上,著者对凤仙花长期栽培实践观察记载,总结前人种植技艺、广征博采,编纂而成。全书分上、下两卷,约2.6万字。上卷叙述“名义”、“品类”两部分。“名义”阐述了凤仙花的名称渊源、演变过程,在“品类”中,按各种花色(大红、桃红、淡红、紫、青莲、藕合、白、绿、黄等)简介230多个品种,其中有‘香桃’、‘一丈红’、‘葵黄毯’、‘倒挂么凤’、‘并肩美’和‘虬枝’等稀世珍品。下卷叙述了凤仙花的种植、灌水、收籽、医花等栽培技术;在“备药”中,则阐述了凤仙花的药用价值。在“论凤仙有相”中,则提出“花有韵在形之外”、“赏韵而不赏色”,表述了他饶有特点的审美意识与标准。该谱对凤仙花作了全面而系统的叙述,是迄今最早记载凤仙花品种最多,介绍有关知识最丰富的凤仙专著。 查看详情>>

钟律通考 [ 倪复 ]

六卷。明倪复(生卒年不详)撰。复字汝新,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是书凡二十七章,始于《黄钟本原》,终于《风雅十二诗图谱》。其中或标卷目,或不标卷目,疑传写者有所佚脱,非其旧书。卷首有嘉靖丙戌(1526)张邦奇序,谓其本之《仪礼》经传,参之蔡氏之说,历考古今制度,辨正百家之得失,以求合乎声气之元。今考是书,大端不失古法。书中颇有杜撰无稽之处,然其中亦不乏可采者。如《左传》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蔡元定谓五声之后二变不容为调,朱熹谓蕤宾以下不可为宫,是书则谓朱熹之说与《礼记》所云似有未合,故从元定。是书于朱蔡异同之法能够并列,参互详审,颇为不苟。是书有《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杨文公谈苑 [ 黄鉴 ]

《杨文公谈苑》是杨亿口述、黄鉴笔录、宋庠整理而成的笔记。初名《南阳谈薮》,后由宋庠重加整理,去其重复,分为二十一门,改题作《杨文公谈苑》。 《郡斋读书志》著录为八卷, 《直斋书录解题》、 《宋史·艺文志》则作十五卷。今原书已佚。 《宋朝事实类苑》、《诗话总龟》、《厚德录》、《类说》、《分门古今类事》、《苕溪渔隐丛话》、 《能改斋漫录》、《说郛》等书中保存佚文二百余则。 查看详情>>

兵垒 [ 尹宾商 ]

意谓兵法之百囊,全书共七卷。将古代兵法抽象概括为三十六个字,每字都有独立的含义,每字之下引战例加以说明,共引战例三百三十七则。是书具有明清兵书的显著特点,条分缕析,事理结合。许多精避论述,已成军事名言,虽非名家手笔,亦不乏真知灼见。正如方以南在刻本序言中指出的那样,“语必析精,事必征实,适合陆军学校教科之用。噫!是编出而胡文忠公《读史兵略》之价值减矣。” 是书虽著于明代,但作者手校孤本传至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由湖北工业传习所用铅字印刷,湖北国学编辑社出版发行,今藏于军事科学院军事图书馆和湖北省图书馆。今据湖北工业传习所铅印本整理。 查看详情>>

浪迹丛谈 [ 梁章钜 ]

笔记。近代梁章钜著。二十五卷。凡正集十一卷,《续谈》八卷,《三谈》六卷。其中《丛谈》作于道光二十六至二十七年(1846~1847),《续谈》作于道光二十七至二十八年,《三谈》作于道光二十八至二十九年。章鉅字宏中,一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军机章京,五任巡抚,兼署两江总督。著述七十余种。是书为著者晚年辞官告归后所作,著者于道光六年(1846)自薄城挈家过岭,将薄游吴会间,因感叹有家不能归,近于浪迹,故名。这部笔记涉及内容很广,它杂记清末时事、嘉道间人物事迹以及清代的某些典章制度,兼及古代名物、史事的考订,古代诗词、碑铭、书画的评骘,此外还过录了一些作者同师友唱和赠答的诗作。所记以作者道光间游宦所见所闻为主,亦有谈诗论文,考订名物等内容。因所记多身经目击,故颇翔实有据。 查看详情>>

陶记略 [ 蒋祈 ]

又称《陶记》。元代有关景德镇窑陶瓷业的专著。蒋祈撰。约成书于元至治二年(1322)至泰定二年(1325)之间。此书较详细地记述了元代景德镇瓷器的生产组织形式,陶工分工情况,原材料的等级、来源,器物的名称种类和式样,釉色的种类,瓷窑的形式、名目,瓷器的烧制程序、火候,瓷器的销售情况和地区,以及封建王朝和官吏豪绅剥削陶工的情况,并对当时陶瓷业不振的情况,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此书为中国最早一部系统叙述景德镇陶瓷发展史的著作,是研究景德镇地区陶瓷业史的珍贵资料,也是研究中国造瓷科学技术的重要文献。其编著体例对后世影响颇大,后来的一些有关陶瓷方面的著作,多受其启示。无单行本,始载于《康熙浮梁县志》,但未署作者朝代,《乾隆浮梁县志》也录其书,定为元人著作。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