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存中
  • 性别:
  • 朝代:北宋
  • 出生地: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
  • 出生日期:1031年

沈括(1031年—1095年)北宋时卓越的科学家。字存中。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出生于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父沈周,进士出身,历任地方官。母许氏,亦士大夫家庭出身。沈括幼受母教。仁宗皇祐三年(1051),父亡,从此开始三十多年的仕宦生涯。期间,他做过主簿、司理参军、太子中允、河北西路察访使、翰林学士等官。入司天监三年,是他惟一的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时间。哲宗元祐三年(1088)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写就了著名的《梦溪笔谈》等。哲宗绍圣四年(1097)病逝,享年65岁。

沈括学识渊博,涉猎极广,在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地学以及水利、军事、文学、音乐等方面都有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在天文学方面,主持制定《奉元历》,制造新的天文仪器,发明了《十二气历》。在地学方面,提出流水侵蚀作用的思想,分析冲积平原的成因,命名了“化石”等。在数学方面,创立了“隙积术”和“会圆术”等计算方法。在物理学方面,提出了磁学方面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小孔成像和阳燧取火的理论。在生物医学方面,《苏沈良方》有世界上最早的提取性激素的记载,主张因时因地采药。在化学方面,对“石油”进行了命名和开发,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而且用石油碳黑制墨取得成功。沈括毕生从事科学活动的成果,主要反映在《梦溪笔谈》一书中。该书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当时及以前的科技水平,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和推崇,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此外,他还有诗文集《长兴集》和医学著作《良方》(现存《苏沈良方》)等。

沈括是宋代科技人才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成就举世瞩目。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誉其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著名科学家竺可桢认为:“我国乃有沈括其人,潜心研究科学,亦是为中国学术史增光。”

沈括作品

梦溪笔谈 [ 沈括 ]

北宋沈括撰。二十六卷,《补笔谈》三卷,《续笔谈》一卷,总三十卷。括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嘉祐进士,累官太子中允。翰林学士,著名的自然科学家、政治家。他在王安石变法期间,参与制定新法。晚年遭保守派迫害,一再贬谪。五十七岁后闲居润州京口(今江苏镇江东郊),筑室名梦溪。根据科学实践和平生见闻著此编。 全书分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仪十七门;《补笔谈》仅分其中十七门,《续笔谈》不分门。按笔记体例共载六百○九条。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 医药、历史、文学、艺术等社会生活各方面。其中自然科学条目居三分之一。总结了古代直到北宋时期的自然科学成就,记录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许多杰出的发明和创造,多为正史所不载,成为重要科技史料。记述各种社会历史事实,如李顺起义, 赋税徭役扰民,宋代西北和北方边备利弊,以及典制礼仪的演变,极具史料价值。沈氏诗文俱佳,记载故事、乐律、艺文、书画谬误、讥谑等门,多有文学史料,为研究文学艺术的重要参考材料,旦往往被后世艺术创作取资。本书为笔记文学之上乘。最早有宋乾道二年(1166)刻本,今存元明复刻宋本。一九五六年,胡道静据清光绪番隅陶氏爱庐刊本为底本,参以十数种版本校注出版《梦溪笔谈校证》、一九五七年,又有《新校正梦溪笔谈》,颇便研读。 查看详情>>

本朝茶法 [ 沈括 ]

茶税茶法专著。宋代沈括撰。约成书于宋元祐六年(1091)。原为 《梦溪笔谈》卷十二中的一段,元末陶宗仪《说郛》将其作为专书录出,并以该段首四字题书名。全文约一千一百字,主要记述宋朝茶税和茶叶专卖,对研究茶史和茶文化有一定参考价值。 查看详情>>

梦溪笔谈译注 [ 沈括 ]

笔记。宋沈括著。二十六卷,《补笔谈》二卷,《续笔谈》一卷。梦溪为沈括晚年卜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之地,是书或作于此时。是书在宋代流传已广,然所传卷帙不一,《文献通考》作二十六卷,郑樵《通志·艺文略》作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则作二十五卷;甚至标有“二十七卷”、“三十卷”之目。至乾道二年(1166)汤修年据二十六卷本校刻,颇为完善,遂相沿流传。而《补笔谈》、《续笔谈》乾道本原无,至明崇祯四年(1631)马调元重刻时始合之。是书分为十七门,即故事、辨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是书以其广博的内容和科学价值历来为学者所瞩目。是书流传颇广,今传有明崇祯马调元刻本、《四库全书》、《津逮秘书》、《稗海》、《学津讨原》、《说库》、《丛书集成初编》诸本。今人胡道静有《梦溪笔谈校证》,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 查看详情>>

乙卯入国奏请 [ 沈括 ]

日记。一卷。熙宁八年(1075 年),沈括以“回谢国信使”出使辽国。他由河北白沟河(今拒马河)出发,经古北口、富峪馆(今宁城县甸子乡)、到辽中京、松山州(今松山区城子乡),过潢水(今西拉木伦河),直达单于庭(道宗行在兔儿山,今巴林左旗乌兰坝一带)。这是一次使命庄重的出使,直接目的是为代北蔚、云、应三州(今山西境内)重划地界。《熙宁使虏图抄》即沈括此次奉命出使辽国回国后上报的使辽语录。除了《图抄》之外,作为泛使出使辽朝的沈括,还向朝廷提交了两份题为《乙卯入国奏请》和《乙卯入国别录》的专题报告。这两种文献虽未见于宋人著录,但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多次引及,卷二六二熙宁八年四月丙寅条注云:“沈括有《乙卯入国奏请》并《别录》,载萧禧不肯习仪及朝辞事颇详。”卷二六五熙宁八年六月壬子条注云:“沈括自有《乙卯入国奏请》并《别录》,载使事甚详,今掇取其间辩论地界处具注括《自志》下。其紧要亦不出括《自志》也,恐岁久不复见括《别录》,故且存之。”从这两份报告的内容来看,它们与记述行程及沿途见闻为主的语录迥然不同,基本上是宋辽双方的谈判实录。李焘小注有三处地方大段引用《乙卯入国奏请》和《乙卯入国别录》,引文多达17000字。 查看详情>>

长兴集 [ 沈括 ]

十九卷。宋沈括(1031—1095)撰。沈括,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仁宗嘉祐进士。编校昭文书籍,为馆阁校勘,删定三司条例故事。神宗初,提举司天监,改制浑仪、景表,编《奉元历》。参与王安石变法,曾察访两浙,推行青苗、农田水利等法。熙宁九年(1076)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主张减少下户役钱。元丰三年,任鄜延路(今陕西延安)经略安抚使。五年,因给事中徐禧失陷永乐,连累被贬。晚年居润州,病卒于梦溪园。沈括博文强记,将平生见闻撰《梦溪笔谈》,于天文、算数、音律、医卜之术、方志皆有发明考证,洞悉源流。而当时不甚以文章著名。但其学有根底,所作亦宏赡淹雅,具有典则。其四六表启,尤凝重不佻,有古文人之遗范。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括集四十一卷,惜流传既久,篇帙脱佚。此书卷一至卷十二,卷三十一,卷三十三至卷四十一皆缺佚,故仅存十九卷。其著作除《长兴集》十九卷外,尚有 《梦溪笔谈》三十卷、《良方》并传于世。此集有 《 《四库全书》本,《沈氏三先生文集》和 《四部丛刊》诸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