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学的典籍。《礼记》中《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南宋朱熹将此四种书加以注释,合辑为《四书章句集注》,由此始立“四书”之名。《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其名始立于汉武帝时。这些书记载了中国古代的典章文物的历史资料,论述了儒家的哲学、政治、伦理、文化与教育等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五经”于学宫,取得了统治思想和学术的最高地位。此后迄至清末,“五经”均为学校教材。注释与发挥其经义的学术为经学。汉成帝时,刘向校定“五经”。汉灵帝熹平年间,蔡邕等订正,并刻“五经”于石碑,立于太学,作为钦定官书以统一天下经文的标准。唐高宗时,颁行孔颖达等人注疏的《五经正义》,令学者传习,明经科籍此考试。宋以后,以朱熹学派的解释作为学校的教学标准。明永乐年间,编印《四书五经大全》,作为学校的主要教材。朱熹认为“四书”是学习“五经”的阶梯,得“四书”要领后方可学习“五经”。因此,元明清士子多先读“四书”,以“五经”为可缓。科举考试要求“四书”必考,“五经”可专习其中一经。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