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统治的晚期,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840年到清朝灭亡,清朝涌现出了一批能臣力挽狂澜,后世将最有能力的四位贤臣并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他们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人物列表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fú],号少荃(一作少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晚期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世人多称“李中堂”,又称“李二先生”“李傅相”“李文忠”。 李鸿章,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淮军军阀,洋务派首领。1844年考中举人,1847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随曾国藩“讲求义理经世之学”,是其得意门生。1853年随同工部侍郎吕贤基在籍举办团练抵抗太平军。1858年去江西建昌充曾国藩幕僚,1861年11月在曾国藩的推荐下,受命赴庐州(今合肥)以团练为基础,编练一支有6千人的地主武装淮军。淮军的军制完全按照

  • 别名:字渐甫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安徽合肥人
  • 出生日期:1823年2月15日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清末湘军首领,也是洋务派的首领。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出身地主家庭。道光十七年(1838)进士,道光末年官至礼部侍郎,后署吏部左侍郎、兵部侍郎。1852—1853年因母丧回籍守制。后奉咸丰皇帝命去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团练,并利用团练大臣的职权扩充实力创办新军。他以湘乡秀才罗泽南、王鑫所统领的湘勇为基础,扩编组成了一支标榜“忠义之气”的地主武装——湘军。建立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军阀军队。至1854年2月湘军练成。发布了《讨粤匪檄》文。诬蔑太平天国革命是“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以致使“中国数千年礼义仁伦”,“扫地荡尽”

  • 初名:子城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湖南湘乡人
  • 出生日期:1811年11月26日

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清朝末期著名的洋务派领袖之一。字孝达,又字香涛,号壶公,又号无竞居士。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14岁中秀才,16岁中举,同治二年(1863)成进士。此后历任翰林院编修、浙江乡试副考官、湖北学政、四川学政、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参与朝内“清流派”的活动,攻击洋务派。1879年崇厚与俄签订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他上书弹劾崇厚,使朝廷将崇厚撤职治罪,并另派曾纪泽同俄另订《伊犁条约》。1882年任山西巡抚。1884年中法战争时力主抗战,升任两广总督。他捐银给抗法将领刘子福,起用老将冯子材,取得了镇南关大捷,收复失地。1887年,在广东番禺设立枪弹厂;1

  • 别名:字孝达,又字香涛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
  • 出生日期:1837

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1812年出生在湖南湘阴县的一个小地主家庭里。是晚清地主阶级中比较爱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左宗棠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秀才。全家虽有四十亩地,由于人口较多,生活并不宽裕。十六岁那年,其母去世,十九岁时,又死了父亲。二十一岁时虽然考中举人,但随后三次入京会试都名落孙山。此后,他放弃科举,一心钻研历史、地理、军事等经世致用的学问。因为生计所迫,还从事私塾教学,有时也参加一点田间劳动,曾自号 “湘上农人”。在陶澍、贺长龄等师友的熏陶下,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影响下,他崇尚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的思想,赞同“师夷

  • 别名:字季高
  • 性别:
  • 朝代:清代
  • 出生地:湖南湘阴县
  • 出生日期:1812年11月10日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