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某言[2]: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3]。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4],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5],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6],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7],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8],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9],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10],武丁在位五十九年[11],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12],武王年九十三岁[13],穆王在位百年[14],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15],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16]。宋、齐、梁、陈、元魏以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17]。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18],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竟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19],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20],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21],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22],推阐圣明[23],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24]。伏惟睿圣文武皇帝陛下[25],神圣英武,数千百年以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26],舁入大内[27]。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28],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29],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30],百十为群,解衣散钱[31],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32]。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33],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34],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35],礼宾一设[36],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岂宜令入宫禁?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37]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38],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39],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茢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

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40],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41],宜加臣身,上天鉴临[42],岂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43],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注释】

[1]佛骨:指佛祖的一节指骨。据说当时法门寺的护国真身塔中藏有佛祖释迦牟尼的一节指骨,三十年开一次塔,可以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好运。元和十四年(819)法门寺开塔之时,唐宪宗就派人将此佛骨迎入宫内,供养三日之后送还。当时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希望能借佛骨带来好运,加以庇佑。韩愈反对佞佛,对此现象十分不满,于是就向唐宪宗进谏劝阻,宪宗大怒,遂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表:古代的一种文体,一般用于臣子对帝王陈情谢贺之时。

[2]臣某言:表这种文体的一种格式,某,上表者的自代词。

[3]伏:俯伏,下级对上级的一种敬畏。夷狄:古代对少数民族的称呼,在此指佛教的发祥地天竺(今印度)。

[4]黄帝:姓公孙,名轩辕。中国古代圣贤的部落首领,他先后战胜炎帝蚩尤,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5]少昊:名挚,号穷桑帝,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6]颛顼:相传为黄帝之子昌意的后裔,号高阳氏,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位部落首领。

[7]帝喾:相传为黄帝之子玄嚣的后裔。

[8]帝尧:相传为帝喾之子。

[9]寿考:长命百岁。

[10]太戊:汤王世孙,即殷中宗。

[11]武丁:汤十世孙,即殷高宗。

[12]周文王:姬昌,原为商朝的王侯,后因商朝昏庸无道,因此替天行道讨伐殷商,死后其子周武王建立周朝,追封其为周文王。

[13]武王:周王朝的建立者姬发,周文王次子。

[14]穆王:周文王的第五代孙,名满。

[15]汉明帝:东汉时期的第二位皇帝。

[16]运祚:国运君位。

[17]促:短暂。

[18]梁武帝:南梁的开国皇帝萧衍

[19]侯景:原为北魏大将,后降梁,之后又发生叛变,攻破宫城,梁武帝被囚,最终饿死于台城。

[20]高祖:唐高祖李渊,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21]当时群臣材识不远:指大臣萧瑀等人缺乏远见反对除佛。

[22]宜:道理。

[23]阐:发扬、阐发。

[24]恨:遗憾。

[25]睿圣文武皇帝:指唐宪宗,这是元和三年(808)时大臣上给宪宗的尊号。

[26]御楼:皇帝亲自登上宫楼。

[27]舁:抬。大内:宫殿之内。

[28]徇:顺从,顺应。

[29]士:士大夫。庶:普通百姓。

[30]焚顶烧指:用香火灼烧头顶和手指,佛教讲求苦行,以此显示对佛祖的虔诚。

[31]解衣散钱:施舍钱财。

[32]业次:工作、生计。

[33]脔身:割掉身上的肉,以此显示对佛祖的虔诚。

[34]夫佛: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35]宣政:唐朝的一所宫殿之名,主要用于接见异邦之使臣入京朝贡。

[36]礼宾:招待外宾的地方。

[37]敬鬼神而远之: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说要尊敬鬼神,但不要接近鬼神。

[38]行吊于其国:到其他国家去哀悼死者。吊:悼念、凭吊死者。

[39]巫祝:官名,古时巫主要是用舞蹈迎神娱神,而祝主要是通过言辞向鬼神祈求恩福免除灾祸。桃茢:相传桃木、茢能辟邪。

[40]大圣人:此指唐宪宗。

[41]殃咎:祸患,灾祸。

[42]鉴临:亲自鉴察。

[43]恳悃:诚恳。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