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字仲初
  • 性别:
  • 朝代:唐代
  • 出生日期:765年
  • 逝世日期:830年

王建(765年—830年),唐朝大臣、诗人。字仲初,祖籍颍川(今河南许昌),长于关中,出身寒微,终身未能进士及第。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前后,出关往山东求学,与张籍同窗,遂结为好友。张有诗云“鹊山漳水每追随”(《逢王建有赠》),可知张、王就学之处在今山东济南附近,后在山东军幕为散吏。贞元四、五年(788、789)至贞元十四、十五年(798、799),隐居山中修道炼丹求仙,曾从军塞上,入幽州刘济幕,离开刘济幕即远赴岭南节度使幕府任职,一度留寓荆州。宪宗元和八年(813),为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宾正,后迁家关辅,居于杜陵,寻以田弘正、裴度之荐为昭应县丞。元和十二年前后,入朝为太府寺丞、太常丞及秘书丞。穆宗长庆二年(822),官秘书丞。文宗大和二年(828),出为陕州司马,数年后解职,归居于咸阳原上。王建与张籍齐名,皆工乐府,号称“张、王乐府”。其作品形式风格亦相类,皆参用古题、新题,两者皆能反映现实生活、描写生活的苦难。新题如《水夫谣》写被官军抓差的纤夫之痛苦,《田家行》反映农民遭受的种种苦难;《织锦曲》、《当窗织》描写身为“织锦户”妇女劳作的繁重与所遭受压榨之残酷。至于旧题如《从军行》、《关山月》、《陇头水》写战争的残酷与征人士卒所作的牺牲;《乌栖曲》写宫女的孤寂与痛苦,均能由表入里,形象生动。可见王氏乐府以即事名篇之作为主,所用旧题,亦寓新意,如沈德潜所云:“张、王乐府,有新声而少古意,王渔洋所谓‘不曾辛苦学妃豨’也。然心思之巧,辞句之隽,最易启人聪颖。”(《唐诗别裁》)王氏乐府多为七言歌行,篇幅较短,多不换韵,给读者以急管繁弦之感。诗中很少议论,多用形象说话,结尾多警句,颇具感染力。王氏《宫词》百首亦颇有名,此组诗以镂金错彩之词写宫中生活,建首创此体制,后世多有模仿者。王诗中还有大量描写“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苦况”之作品,这些“俱能感动神思,道人所不能道”(《唐才子传》)。王诗颇能寓精警凝练于平易浅显之中,故王安石评其诗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氏有诗集十卷。其传记资料见《唐诗纪事》卷四四、《唐才子传校笺》卷四。今人谭优学有《王建行年考》。

王建作品

王司马集 [ 王建 ]

诗别集。八卷。唐王建撰。王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诗人。官至太府寺丞、侍御史。鄙视营求科第,终生未举进士。贞元四、五年(778—789)至贞元十四、五年曾隐居山中十年,求仙修道。后经裴度推荐步入仕途。数年后解任,归居咸阳原上。王建在《自伤》诗中曾说:“四授官资元七品”,、正是概括了他一生的仕途萧条境况。着有《王司马集》、《王建宫词》。其诗在艺术风格上与张籍相似,但是他更善于用口语化的语言来描写,反映现实生活。《唐才子传》中称王建“工为乐府歌行,格幽思远”,他与张籍都工于乐府,世称“张王乐府”。《王司马集》又名《王建诗集》,此书为清人胡介祉所校刊,共古体二卷,近体六卷,盖后人合并。前有胡介祉作序,认为虞山毛氏曾有刊本行世,校对亦未尽善。宋本只有南宋书棚本十卷。明刊本有正德刘德成刻本和汲古阁毛晋刻本,皆作八卷。清康熙胡介祉刻也作八卷。清康熙席启寓辑《唐诗百名家全集》收取《王建诗集》十卷。目前最完备的本子是《王建诗集》。此本以书棚本为底本,校以汲古阁本、席启寓《唐诗百名家全集》本,《全唐诗》的《王建诗集》补入乐府诗十一首、古风十二首、五律七首、七律四首、七绝五十八首。1959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出版。 查看详情>>

宫词一百首 [ 王建 ]

唐组诗。七绝。王建作。见《全唐诗》卷三○二。作于宪宗元和末年。据传素材得之于同宗宦官王守澄。写当时宫闱中事,或描绘皇帝上朝祭天景况,或反映皇室奢靡逸乐情形,或抒写宫女抑郁哀怨感情,内容颇为丰富、真实,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欧阳修曰:“王建《宫词一百首》,多言唐宫禁事,皆史传小说所不载者,往往见于其诗”(《六一诗话》)。该组诗摹写细腻生动,笔法委曲顿挫,语言平易流利。清翁方纲评云:“其词之妙,则自在委曲深挚处有顿挫,如仅以就事直写观之,浅矣。”(《石洲诗话》卷二)其中“笼烟日暖紫曈曈,宣政门当玉殿风。五刻阁前卿相出,下帘声在半天中”,“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等首,均是代表作,前首写宫廷早朝之情景,后首言宫女难言的痛苦,全组诗的思想艺术特色于此可见一斑。王建《宫词一百首》在当时和后世影响颇大,以后作《宫词》者代不乏人,写大型七绝组诗者亦不断出现。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