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

脉理求真 [ 黄宫绣 ]

诊法著作。清黄宫绣撰。三卷。宫绣字锦芳,宜黄 (今属江西) 人。宫绣另有《本草求真》 已著录。黄氏博采 《内经》、《难经》、《脉经》 及李时珍、李士材、张景岳等诸家脉说,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撰成此书。卷一论述三十种脉象及主病。卷二为《新增四言脉要》,据《诊家正眼》所载“四言脉要”增删而成。卷三收汪昂所撰 《十二经脉歌》、《奇经八脉歌》。末载《新增脉要简易便知》,对脉法有概括总结。虽主论脉诊,但不忽视望、闻、问之法,认为:“若仅以脉为诊,而致以寒为热,以热为寒,以表为里,以里为表,颠倒错乱,未有不伤人性命者矣。”强调四诊合参,符合临床实际。有清文奎堂刻本,一九五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脉诀指掌病式图说 [ 李杲 ]

诊法著作。元李杲撰。一卷。杲有《脾胃论》已著录。本书原题朱震亨撰,实为后人误题。成书于定宗三年(1248)。内容以指掌图说明脉象及其主病,对三部九候、五运六气、十二经脉、常脉病脉、脉证治法等脉诀内容,进行解说,分析辨异。以图示脉,颇具特色。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先谦校刊《丹溪全书》本,一九三四年千顷堂书局刊本。 查看详情>>

脉诀乳海 [ 王邦傅 ]

诊法著作。清王邦傅纂注、叶子雨参订。六卷。王氏认为高阳生《脉诀》乃王叔和所撰,高氏只“取叔和之心法而复咏之,以便世之流通”而已。称《脉诀》“言言皆妙,字字入微”,颇为推崇。故研究十余载,详加注释而成此书。刊于光绪十七年(1891)。王氏注文以《内经》、《难经》为据,参照张元素、李东垣、薛立斋、王好古等诸家之说,颇多个人体会,阐幽发微,溯源析流,便于读者深入理解原文。但亦有玄虚欠妥之处。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世界医书局《珍本医书集成》本。 查看详情>>

脉诀刊误 [ 戴启宗 ]

又名 《脉诀刊误集解》。诊法著作。元戴起宗撰。二卷。起宗字同父,金陵(南京) 人。曾任龙兴路(今江西南昌)儒学教授。重视医学,潜心研究《内经》,撰有 《五运六气撰要》。此书上卷论寸关尺、三部九候,“七表八里九道”脉象主病。下卷载内、妇、儿科诸病脉证与治疗。戴氏认为高阳生所撰 《脉诀》 内容虽较通俗,便于记诵,流传甚广,但语意不明,立义偏异,故以 《内经》和《难经》为理论根据,并参照张仲景、华佗、王叔和等历代名医有关论述对《脉诀》 予以考订、辨妄,以正本源。明代医家徐春甫说: 戴氏“刊 《脉诀》 之误,辟邪说,正本源,诚有功于医旨也”。《四库全书总目》 说:“是书乃考证旧文,句句为辨原书伪妄,殆抉摘无遗,于脉学殊为有裨。”明汪机又取诸家脉书补其缺,正其讹,撰 《矫世惑脉论》附录于后。有《汪石山医书八种》本,崇祯六年(1633)刻本,一九五八年上海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脉诀汇辨 [ 李延昰 ]

诊法著作。清李延昰撰。十卷。延昰字期权,赵郡(今河北赵县)人。清代著名医家李中梓之侄,多闻博识,以医名于世,尤长脉学。撰有《药品化义》、《医学口诀》、《痘疹全书》等。李氏认为当时广为流传的高阳生《脉诀》谬误颇多,遂汇集七十余种脉学文献,结合其家学和个人体会,于康熙三年(1664)撰成此书。全书十四万二千字。卷一为论著,论述脉诊应比类以析其似,对举以明相反,辨其兼至,以明相互之脉,察平脉以定其常,准时令以见四时之变状,察真脏以明不治之脉。卷二至卷六,论述浮、沉、迟、数、滑、涩等二十八种脉象。卷七言望、闻、问三诊以示四诊合参之意。卷八论述运气与脉法的关系。卷九选录李中梓治验五十七则,以脉参证,以示脉诊在临床上的应用。卷十为经络,论述与脉学有关的经络脏象。论理有源,辨证有据,切于实际,颇具参考价值,为重要的脉学著作。有康熙五年(1666)李氏自刊本,康熙六十一年(1722)刻本,一九六三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洞垣全书脉诀阐微 [ 陈士铎 ]

诊法著作。原题鬼真君撰。不分卷,共五篇。陈士铎序言“鬼真君,名臾区,云中逸老弟子”。故疑为陈氏假托之作,撰年不详。第一篇为鬼臾区脉诀,包括急、弦、紧、缓、微、数、滑、涩、洪、大、沉、迟、小、细、浮、伏、芤、实、弱、濡、长、短、代、革、结、促、动、静、毛、石、软、坚、钩、躁、搏、散、绝、平等三十八种脉主病和脉象。第二篇为辨兼现之脉,以浮、沉、迟、数、涩、滑为纲,先辨主脉,后辨兼脉。第三篇分述寸、关、尺三部脉象,辨脏腑病。第四篇为决生死脉。第五篇为妇人、小儿脉诀。本书是将高阳生 《脉诀》一书进一步精炼而成脉学专著,论述较详,分类较细,便于记诵,后收入 《辨证录》 中。有一九六五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灵枢经脉翼 [ 夏英 ]

针灸著作。明夏英编绘。三卷。英字时彦,古杭人。是书为阐述《灵枢经》十二经脉、任督二脉及其腧穴的专著。以为“《灵枢》之文,世古言深,中有错简易置,况无注释,后世不无失其真者”。于是悉取祖遗诸秘籍中有裨于《灵枢》经脉之旨者,更加演绎,自成一家之言,复疏《灵枢》有关原文于下,并以滑寿《十四经发挥》注文列于后,意在羽翼《灵枢》,而有功于医道,故名。书中图文互解,通俗易懂。十二经脉以流注次序为先后,均分别绘图作注,并附歌诀。歌有“总歌”、“穴歌”、“是动所生歌”等。末附音释。成于弘治十年(1497),未见刊行,一九八四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抄本影印出版,收入《中医珍本丛书》。 查看详情>>

经穴汇解 [ 原昌克 ]

(日本)原昌克编著。成书于1893年(日亨和癸亥年)。8卷,本书引用书籍28种,以《针灸甲乙经》为主,分部、分经,详考穴位,共收单、双穴1000余个,附图近60幅,经穴之外又收集奇穴263个。其中“经脉流注”部分,对各经的循行、交会、骨度分寸绘列图像,较以往书籍详细。是一部考证穴位的专书。 查看详情>>

经络全书 [ 沈子禄 ]

经络类著作。前编明沈子禄撰,后编徐师鲁撰,清尤乘重辑。二卷。子禄字承之。曾撰《经脉分野》(即此书前编)。师鲁吴江(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奉命册封周藩,阅岁历转左给事中。儒而兼医。得子禄书稿,为之订正续编并作序。名续编为《枢要》,更名全书为《经络全书》。前编撰于嘉靖四十五年(1566),后编撰于万历四年(1576),乘重辑刊于康熙九年(1668)。前编记述全身体表部位名称凡八十八条,逐一详引博考《内经》等书文字,并论述经络循行交会;后编列原病、阴阳、脏腑、营卫、经络、常经(即十二经)、奇经、人迎气口、三部、诊脉、清浊、虚实、客感、传变十四篇。均考《内经》及后世医籍有关经络论述,参合己见加以发挥,对经络学说术语进行较系统整理。书末附有音释。对研究经络学说颇有参考价值。有《脏腑性鉴·经络全书》合刻本,《博物知本》本及抄本。 查看详情>>

经络考 [ 张三锡 ]

经络类著作。明张三锡撰。一卷。三锡字叔承,号嗣泉,江苏南京人。世医出身。曾编辑《医学六要》十九卷,此即其中之一。成书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作者重视经络学说,认为学医必须明经络。遂集《素问》、《灵枢》、《难经》及滑寿《十四经发挥》等书之论提要钩玄而成。首为仰、伏人尺寸图,总论经脉。次叙十四经脉之走行,并分别详叙本经图、生理位置、病理变化、诸穴歌、分寸歌、循行图等。次论营卫,正、伏人脏图,精、气、津液、血脉、五伤等,并分叙五官、四肢、筋、骨、肉、皮等人体各器官。末为经脉所合与所传。所论多宗《十四经发挥》,故名。文中言考者不多,引文亦不注明出处。但条理尚清,释文简明易懂,可供学习经络学说参考书。有明崇祯十二年(1639) 《医学六要》刻本。另有十七年其孙张维翰等补刻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