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论杭州一再遭发匪陷城故事”,红丝八行纸墨书正楷29页,剑桥大学未编号箱收藏,不著撰人。从文中可知,其人在太平军第二次攻克杭州后曾被太平军俘获。 查看详情>>
本书不分卷,今据清代官书「皇清职贡图」选编。乾隆年间,廷臣奉敕搜辑「职贡图」,系将所有藩属与海外交往诸国官民以及国内各地先住民男女状貌、服饰一一加以图缯,并说明其生活与「贡赋」情况;其目的,在所谓「以昭王会之盛」。原书计分九卷,卷一为藩属与海外交往诸国,卷二以下均属国内各地先住民。本书所选,一为曾经统治台湾数十年之荷兰人及其所役使之「乌鬼」,二为分布于台湾境内之先住民。第一部分,有「荷兰阁国人及夷妇」与「大西洋国黑鬼奴及奴妇」;第二部分,「熟番」有台湾县大杰岭等社、凤山县放■〈糸索〉等社、诸罗县诸县等社及箫垄等社、彰化县大肚等社及西螺等社、淡水厅德化等社及竹堑等社「熟番及番妇」,「归化生番」有凤山县山猪毛等社、诸罗县内山阿里等社、彰化县水沙连等社「归化生番及番妇」,「生番」有彰化县内山及淡水右武乃等社「生番及番妇」:合共三十图,并各有说。 查看详情>>
本书分编二卷并四「附录」,吴子光撰。子光字芸阁,原籍广东嘉应州;清道光间,随父渡台谋生,因家于淡水。同治乙丑(四年),举于乡。尝受知于徐宗干,追随久之;应淡水同知陈培桂聘,与修「厅志」。由于一生遭际困厄,所著文集曰「一肚皮集」,以束坡自况。本书即选其中记台事之文,题曰「台湾纪事」。卷一有「纪诸山形胜」、「纪台中物产」、「台事纪略」、「纪台地怪异」、「记台地盂兰会」、「纪番社风俗」及一郑事纪略」等七篇,卷二有「淡水义渡记」、「岸社文祠学舍记」、「沪尾红毛楼记」、「竹堑建城后记」、「重建新埔街文昌祠记」、「游大隘诸山记」、「金广福大隘记」及「双峰草堂记」(一)、(二)等九篇。另选台人及寓台人士传状为「附录一」、评议台湾政事之论说与书札为「附录二」、「淡水厅志」拟稿为「附录三」、乃祖若父家传及其本人别传并「一肚皮集」自序为「附录四」。 查看详情>>
本书不分卷,罗大春撰。大春字景山,贵州施秉人。清咸、同间,由行伍历福宁镇总兵,升授福建陆路提督。同治十三年日兵侵台,以巡视台湾大臣沈葆桢奏调,移驻台湾北路,从事后山「开山抚番」工作。所撰日记,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藏有刊本,题为「罗景山台湾海防并开山日记」,未着其他。今既著作者之名,乃略「罗景山」三字。记事始于当年三月,以讫次年八月。初以练兵募勇,延未赴调;直至六月二十日始由泉州东渡,七月十三日自府城抵达苏澳。在后山北路一年零数日,从苏港开路至花莲港,备历艰辛。终以因病开缺,回籍调理。所记以北路「开抚」为经,并纬以对日交涉、筹防以及南路、中路「开抚」之进展;盖尝据沈葆桢抄发疏草及与闽、台其他官员通讯所得,详志其见闻。尤以其中载有沈葆桢「通筹全台大局」一疏为前刊第二九种「福建台湾奏折」(据「沈文肃公致书」所辑)所未见,最为难得之史料。以是评估本书之史料价值,固不限于台湾北路一隅「开山抚番」事。 查看详情>>
本书不分卷,据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所藏抄本编印。按清代台湾兵备掌于台湾镇挂印总兵官之手,「台湾兵备字抄」,即为台湾总兵掌理兵备随时应用之手册。据考,此一「手抄」为同治十一年至十二年间台湾总兵林宜华所用。经整理后,各类事项分为台澎各营在职员弁名单、台澎新章营制、台湾南路汛塘尖宿里站、台湾北路汛塘尖宿里站、艋舺营所辖地方洋面程途里数、澎湖水路程途里数、台湾四县四至陆路里数、各项规费银数、出巡事项、部颁枪靶箭靶定式、操演全图、参加操演官兵人数、台湾府城操阵号令、台湾郡城水陆合操大小队弁兵名数、郡城炮位、台澎水陆十六营额设官兵马船数、镇标中左右三营城守左右两军营制、同治八年裁兵加饷台澎定额官兵汛塘、台湾镇标中营官兵马匹俸薪心蔬饷干养廉、札发简明告示、牌示南巡日期等二十一目。上列事项,就中以「各项规费银数」为最堪注意之史料。 查看详情>>
广东香山林福祥著。《林福祥遗稿》内容之一,广东中山图书馆藏原件,《近代史资料》1963年第一期据以著录。记叙作者任官时追随江忠源、张芾守南昌、援广饶对抗太平军事。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