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一卷,明高斗枢撰。斗枢字象先,鄞县人。崇祯戊辰进士。由刑部主事累官湖广按察使,分守郧阳。自辛巳六月以后,屡被寇攻。斗枢尽力守御者两载,城幸获全。癸未六月,斗枢具疏请援,朝廷始知郧尚在。而阁臣陈演与斗枢有隙,乃别推郧阳知府徐起元为郧阳巡抚,仅加斗枢太仆寺少卿衔。及甲申二月,始迁斗枢陕西巡抚。时全陕已陷,不能之官。后福王建国南京,以斗枢巡抚湖广,道路不通,斗枢亦竟未闻。国亡后,遁归故里而卒。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乃其归里后追述守郧之事。所载战守法颇具,亦陈规《守城录》之类也。 查看详情>>
笔记,一卷,明代崔铣撰。崔铣,江西乐安人,字子钟,一字仲凫。弘治进士,授编修。历官南京吏部主事、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右侍郎等职。本书记载一些人物的事迹,较为可信。本书有明刻本,参考已有成果予以整理。 查看详情>>
周必大撰,《龙飞录》又称《壬午龙飞录》,乃周必大所第二部日记,内容紧接《亲征录》。“龙飞”,取意《易·乾卦》“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喻帝王即位。起绍兴午岁(1162)孝宗即位,所记主要为孝宗即位初期朝政政务,但凡军事动态、边疆军情、朝野铁闻、典章制度等都有涉及,是研究这一时期政治历史的重要资料。 查看详情>>
笔记。宋周煇著。十五卷(其中《别志》三卷)。《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为周邦彦子,《丛书集成初编》疑为周邦之子,“彦”为衍文。“清波”为杭州城门之名,著者因绍兴中寓居其地,因以为书名。内容除偶涉唐、五代故实外,所记皆两宋事。朝廷典制、君臣言行、南宋初宋金之争、士大夫轶事、典籍校勘、山水名胜、地方习俗物产杂见于中。而有关文学者亦不少,或录文人诗词并记其本事,或记文人事迹,或谈文章技巧,其中如苏轼论作文之语,秦观“雾失楼台”词及其与刘禹锡之作比较、李清照夫妇事及李题浯溪中兴颂碑诗、当时《稼轩词》不载之词等等,皆有价值。《杂志》自序题为绍熙壬子(1192)、《别志》题作绍熙甲寅(1194),二者体例一致,但偶有《杂志》已载而复见于《别志》者。《宋史·艺文志》著录有《清波别志》二卷,然传本皆三卷,疑误。今传《杂志》十二卷《别志》三卷本有《四库全书》、《知不足斋丛书》、《续古逸丛书》、《丛书集成初编》、《四部丛刊续编》(附校勘一卷)等版本。惟《稗海》之《杂志》作三卷,乃商濬合并删削之故。此外,《说郛》(宛委山堂本)有此书摘录。 查看详情>>
军事史料书。清初钱肃润撰。肃润,字础日, 江苏无锡人。明亡后隐居授徒为生。是书仅一卷, 皆记南都殉难诸臣事迹。分类记述, 如南都死事, 记督师史可法等; 殉国死事,记巡抚左懋第等;在官死事, 记知县顾咸建等; 在家死事, 记侍读徐汧等; 起义死事,记中书卢象观等; 出师死事, 记詹事黄道周等; 出使死事, 记御史何弘仁等; 在外死事, 记尚宝卿葛寅亮等; 被难死事,记进士俞文渊等;从行死事, 记生员江天乙等。大多数传记, 材料简略, 分类亦有不确当处。有中华书局《晚明史料丛书》本。 查看详情>>
越南文人笔记,语辞偶涉怪诞,黎澄著。黎澄(1374~1446),字孟源,号南翁,原名黎元澄,黎季犛长子,祖籍中国浙江。黎季犛篡位后,改回原姓胡,建立胡朝,黎元澄也随之改称胡元澄。明朝灭胡朝后,黎元澄与父季犛、弟汉苍于明永乐五年(1407)被俘获送到北京。黎元澄有神枪法,明朝廷诏入宫,专督造火枪、火药,入仕明朝后改名黎澄。初任职工部营,后升郎中、工部右侍郎、左侍郎,明正统十年(1445)升工部尚书,逝后葬于北京西山南安河村旁。《南翁梦录》成书于明正统三年(1438),该书自序中称“正统三年戊午重九日”。全书叙述越南李、陈两朝时期的历史人物及事件,及佛、道各宗在越南流传的事迹,共31篇。中国学者张秀明称:“黎澄所写之《南翁梦录》,为回忆安南陈朝时之嘉言懿行,佚闻轶事三十一则,体类诗话。”黎澄自称所撰该集是有感于故国越南人物“自昔蕃盛,岂可以偏方而遽谓无人乎哉!前人言行才调,多有可取者,至于兵火之间,书籍灰烬,遂令泯灭无闻,可不惜欤?兴思及此,寻绎旧事,遗亡殆尽,犹得百中之一二,集以为书”。黎澄回顾自身遭遇的国家丧乱,感叹人生如梦,“彼中人物,昔甚繁华,时迁事变,略无遗迹,唯我一人知而道之,非梦而何?”因此把书名“录以梦名”。书中所介绍的越南人物事迹的历史,可补越南正史之不足,其中又引录了众多越南文人创作,对越南文学文献亦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 查看详情>>
三卷,清黄维玉撰,是陆稼书逝世百年以后,嘉定乡人黄维玉(生平不详),因有感于当地百姓对陆稼书思念不已,走访百姓编撰而成,主要内容是陆稼书在担任嘉定县令时期的清正廉洁、勤政爱民、体察民情的一些小故事。前有陈梦兰,曹廷宿序,后有徐怡卿跋。 查看详情>>
一卷 又名‘粤中偶记'。明末清初人华复蠡撰。华复蠡,江苏无锡人,生卒年月不详。明末曾官广东临高县知县,罢官后流寓两粤。《粤中偶记》即记其居粤时事。书中首述顺治元年(1644)其抵临高任,遇黎民变乱破城,遂遭罢官,旋抵肇庆。顺治四年(1647)清兵大至,遇唐桂之乱,无意为官,颠沛流离,逃至南京。又述永历朝臣丁楚魁、洪天擢、李绮诸人事始末,冷嘲热讽,揭其无能无耻之状。据著者所云,当时宰执无砥柱之才,群僚多侥幸之辈,知此筵席决无好散场,遂以冷眼旁观,记上述诸事。《粤中偶记》有《荆驼逸史》本,《明季稗史》本,惟《荆驼逸史》中失载丁楚魁一则,为传抄者所遗漏。
查看详情>>
一卷。清不著撰人名氏。顺治十八年(1661),江南苏州吴县新任知县任维初因苛征民赋,平仓获私,激起当地人士不平,诸生倪用宾、沈玬、金圣叹等,遂有抗粮哭庙之举。适清世祖哀诏至,府堂设幕帐,哭临三日,诸生百余人至庙,鸣钟击鼓,并即至府堂,跪进揭帖,且千余人号呼而来,欲逐任维初。苏州巡抚朱国治以哀诏初临之日,乃千百成群,肆行无忌,列罪不逭者三条,密题治狱,自倪用宾、金圣叹以次十八人,皆奉旨处斩,仅礼部员外郎顾予咸免死革职。《辛丑纪闻》记江南哭庙案始末,用日记体,条理分明,于当时奏疏及廷议、会审、行刑等情节叙述详细,并不乏生动。又及是时江南奏销、金坛、镇江、无为等十案,共一百二十一人,凌迟二十八人,斩八十九人,绞四人,分5处处决。其中镇江、金坛九案一百零三人大抵因通郑成功被祸,顺治生前曾说:“他们怕死耳,不必问其事。”迨顺治死后,朱国治欲行杀戮以示其威,遂复成大狱。其后知县任维初亦因别案处斩,朱国治后抚云南,仍如故操,吴三桂反,被手下将士处死而食,骸骨无存。《辛丑纪闻》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对江南地方的严厉镇压政策。四大臣辅政时,将顺治亲政后对汉族地主知识分子略有宽松的政策骤然改变,以至金圣叹等江南名士罹于难者不下数十人。《辛丑纪闻》有《纪载汇编》本、《满楼丛书》 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