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文学大师梁实秋生活智慧散文精选集。收录《闲暇》《旅行》《骂人的艺术》《生命与吃药》等名篇,以及《蚊子与苍蝇》《老憨看跳舞》《是热了》《父母的爱》等珍贵文章,详尽展现了一代生活家梁实秋的精神世界与生活志趣。 查看详情>>
《俏皮话》,作者署名“趼人”“趼”“趼廛”,标“杂录”。其中部分篇章,最初散见于光绪年间各报刊。后经作者辑录、修订,并加以续写,连载于《月月小说》第1—5号(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五日至三十三年正月十五日,1906年11月1日—1907年2月27日)、第7号(光绪三十三年三月十五日,1907年4月27日)、第12—16号(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三十四年四月,1908年1月18日—5月)、第18—20号(光绪三十四年六月至八月,1908年7月—9月)。凡一百二十六题一百二十七篇,首冠小序一篇。宣统元年(1909)由上海群学社据《月月小说》抽印为单行本。本全集即据《月月小说》连载本加以点校收录。 查看详情>>
“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简单、安静、从容,这就是梁实秋的雅致生活。 《不如雅致过生活》收录了梁实秋先生以“雅致生活”为主题的代表作品。在梁实秋的笔下,饮酒、喝茶、照相、旅行、下棋、写字、衣裳、婚礼、音乐、画展、读书等生活中琐细平常的每一处,都透出一种闲适雅致有趣的情味,也有深刻睿智的洞见。雅致,是一种对待生活的心境,更是一种品格:即“不事声张的勇敢,稍许的刻板,以及在生活的泥淖里照常煮茶的性格”。 雅致生活并不难得,它在生活的细节里,它是限制中也有更好的生活可能,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一颗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内心姿态。内心湛然、平和、从容,让自己能够慢下来、闲下来,细微处,你也可以拥有雅致生活。 查看详情>>
梁实秋著。人生的路途,多少年来就这样地践踏出来了,人人都循着这路途走,你说它是蔷薇之路也好,你说它是荆棘之路也好,反正你得乖乖地把它走完。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一书,是梁实秋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集。梁实秋先生从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到晚年,他从北京到西南,再到台湾,辗转;去过欧洲和美国,跋涉。体验过酸甜苦辣百味人生,耳闻目睹身经世态万象。这是梁实秋先生人生中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履迹,也是这有常无常、有涯无涯人生际遇变迁。 看梁实秋的人生,体会“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极”的人生美学,愿我们大家也能够不计较真与伪,得与失,贵与贱,富与贫,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查看详情>>
现代散文集。陆蠡著。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40年8月初版。列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六集之一。全书分为3辑,收1938年至1940年间在上海“孤岛”时期所写的散文11篇和《序》。这是作者短暂一生中留下的最后一本散文集。作者生性宁静澹远,诚实内向,但在战乱年代里,“天天被愤怒所袭击,天天受新闻纸上的消息的磨折”(《池影》),而失去心理上的平衡,“我没有达到感情和理智的谐和,却身受二者的冲突;我没有得到感情和理智的匡扶,而受着它们的轧轹;我没有求得感情和理智的平衡,而得到这两者的轩轾。我如同一个楔子,嵌在感情和理智的中间,受双方的挤压”,于是他把这些“心灵起伏的痕迹”,“吞吐的内心的呼声”,“用文字的彩衣给它穿扮起来,犹如人们用美丽的衣服装扮一个灵魂”(《序》)。作者在本书中进一步发展内心剖析、哲理探究的写作倾向,从生活实感中提取人生经验,对日常生活现象体味甚深,把自己的人格色调表现出来。例如,在《私塾师》一文中,他写出蒙师的落伍和穷困,觉得“他没有资格教孩子,但他有生存的权利”,对这类小人物的命运寄予理解和同情。在《独居者》中,他透过人物乐观的表象发现痛苦的心灵。在《囚绿记》中,从被囚禁的一枝常春藤上发现它“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习性,藉此歌颂了“永不屈服于黑暗”、执着追求自由和光明的精神品质。他的散文从小处落笔,力求微中见著,以诚挚谦逊、厚实蕴藉的人品文风而获得读者的好评。 查看详情>>
散文集,梁实秋著。人生适意最难得。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 《人生适意最难得》一书中,有人生的诸般状态:“寂寞是一种清福”“考试为苦事”“年龄是一个禁忌”;有人生必要遇到的事:如教育孩子怎么用钱,把吃醋的劲儿用在伟大的事业上;有关于人生的故事:无论是别人还是自己,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人生之路都要自己走完;有读书这种生活方式:“我们现代人读书真是幸福”“人生到了一种境界,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不是为人,是为己,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查看详情>>
短篇小说集。废名(冯文炳)著。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10月初版。收1927至1930年所写短篇小说13篇。书前有岂明(周作人)《枣和桥的序》。其中部分作品取材于鄂东乡村小镇生活。《小五放牛》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描写放牛娃小五发现陈大爷的妻子毛妈妈与屠户胖子相好,而陈却敢怒不敢言;《枣》描写主人公忆念师恩,偶遇乡友,勾起乡愁的心绪;《文公庙》描写教书的张先生吝啬,喜沾蝇头小利;《李教授》描写昔日衣衫破旧、今已西装革履的李方正教授好虚荣的心理。另外还有《毛儿的爸爸》、《四火》、《卜居》和《墓》等。
查看详情>>
短篇小说集。冯文炳著。列为“新潮社文艺丛书”之九。北京新潮社1925年10月初版。收1923年至1925年所写短篇小说14篇、译文1篇。书前有周作人《竹林的故事序》及作者《序》。作品以描写鄂东乡镇的风土人情见长。其中《竹林的故事》描写绿竹掩映下的农家平静自然的生活及三姑娘纯朴静淑的性格;《浣衣母》描写浣衣寡妇李妈的温和善良及世俗传统思想给她带来的内心伤痛;《阿妹》描写一个受家长歧视但又乖觉可爱的女孩的言行神态;《初恋》、《我的邻舍》等描写儿童生活和男女之情。另外10篇是《柚子》、《讲究的信封》、《少年阮仁的失踪》、《病人》、《半年》、《火神庙的和尚》、《鹧鸪》、《去乡》、《河上柳》和《窗》。 查看详情>>
周作人著。1941年5月天津《庸报》社初版。收《太上感应篇》、《舌华录》、《中秋的月亮》等散文52篇。周作人与鲁迅兄弟二人共同作为文学大家著称于世,这在中国文学史上绝不多见。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平和恬淡,清隽幽雅,小品文闲适幽默,古雅遒劲,与鲁迅的风格截然不同。本书名曰"药堂",有作者陈一家之感言,供各位读者品味之意。或为一剂苦口良药,或为一杯清暑汤茶,但凭读者品评。 查看详情>>
现代杂文集。周作人著。北京新民印书馆1944年1月初版。收作者1940至1943年间创作的杂文27篇,分为3部分。本书最初拟名《一蒉轩笔记》,编集时改定为《药堂杂文》。第1部分收《汉文学的传统》、《中国的思想问题》、《中国文学上的两种思想》和《汉文学的前途》4篇长文,宣传“汉文学的传统中的思想”,“是一种常识的,实际的,姑称之曰人生主义,这实即古来的儒家思想”,“是一种儒家的人文主义”。这些文章是周作人替日伪反动统治写的“载道文学”。第2部分所收《女学一席话》等10篇有关妇女问题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反对封建礼教、主张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的意义。第3部分中的《留学的回忆》、《岛崎藤村先生》、《怀废名》、《俞理初论莠书》等文,记述了师友情谊、乡贤杂著和浙东风情。周作人在序里说:“这些文章虽然写得不好,都是经过考虑的,即使形式上有近似古文处,其内容却不是普通古文中所有。”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