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名:名沃尧
  • 性别:
  • 朝代:近代
  • 出生地:广东南海人
  • 出生日期:1866

吴趼人(1866—1910),近代小说家。名沃尧,又名宝震,初字小允,改字茧人,复改趼人,别署我佛山人、茧叟等。广东南海人。曾祖荣光由翰林历官至湖南巡抚,精金石掌故之学,海内号为收藏家,学者宗之曰“荷屋先生”。祖父莘畲,官工部员外郎,寓居京师。父允吉,为浙江候补巡检,亦居京师。吴趼人生于北京。祖父卒时,吴趼人尚在襁褓中,全家扶柩回籍。越数岁,其父出仕浙江,卒于官,吴趼人尚未成年,家道中落。然“劬力养亲”,“岸然自异,无寒酸卑琐之气”(李葭荣《我佛山人传》)。年十七八,赴沪谋食,任江南制造军械局书记,月俸只八金。因不足以养家,以小品文投诸报馆,期得些微稿酬。是为趼人涉足文坛之始。光绪二十三年(1897)秋冬之际脱离江南制造军械局,任《字林沪报》副刊《消闲报》编辑,正式步入文坛。此后历主《采风报》、《奇新报》、《寓言报》笔政。二十八年(1902)春离沪赴鄂,任《汉口日报》编辑,年余辞职返沪。同年冬,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刊《新小说》杂志,并撰文提倡“小说界革命”。吴趼人立即响应,以长篇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投寄,刊布后一鸣惊人,与略早之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齐名,一并成为晚清谴责小说的开山之作,典范之作。在此后的3年之内,吴趼人又在该刊继续发表了《痛史》、《电术奇谈》、《九命奇冤》,从而名声大噪,一跃为晚清著名小说作家。二十九年(1903)一度游日本。三十年(1904)冬,赴山东济南任河工职事,因不惯官场生活,时仅3月即返沪。三十一年(1905)春,应聘赴汉口,任美商所办英文报纸《楚报》中文版编辑。同年夏,反美华工禁约运动在全国兴起,吴趼人激于爱国义愤,毅然辞职返沪,并以演讲和发表作品等形式积极支持这一运动。三十二年(1906)起,先后任《月月小说》主编、总撰述,并在该刊发表长篇小说《劫余灰》、《发财秘诀》、《上海游骖录》、《两晋演义》、《云南野乘》等5种。三十三年(1907)冬,广东旅沪同乡会创立广志小学,推吴趼人主其事,直至他去世为止。

吴趼人既是晚清的著名作家,也是多产作家。仅长篇小说即达18种,而且几乎皆为名作。除上述者外,如《恨海》、《湖涂世界》、《瞎骗奇闻》、《新石头记》、《最近社会龌龊史》(又名《近十年之怪现状》)等,无不各有所长,久传不衰。所写短篇小说12篇,如《黑籍冤魂》、《立宪万岁》等,也皆为当时最优秀之作,部分作品甚至已经采取了现代小说的基本形式,在当时为绝无仅有。他在小说理论方面也有所建树,如《历史小说总序》、《<两晋演义>序》、《<月月小说>序》、《小说丛话》等,多有独到见解。其他尚有剧本《曾芳四传奇》、《邬烈士殉路》,诗集《趼廛诗删剩》,笔记《趼廛剩墨》、《趼廛笔记》、《中国侦探案》,小品文《俏皮话》、《滑稽谈》、《新笑林》、《新笑林广记》等。

吴趼人作品

滑稽谈 [ 吴趼人 ]

《滑稽谈》(又名《我佛山人滑稽谈》),作者署名“我佛山人”。初载宣统二年(1910)《舆论时事报》。1915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单行本,书前有云间颠公(雷)序文(1922年扫叶山房《我佛山人札记小说》石印本,也借用此序)。凡一百五十四题一百七十二篇。1926年仲夏扫叶山房又以排印本刊行,除保留雷序文外,又增无聊子(陈益)《新序》一篇,并由陈益标点。本全集即据以上两种版本互校、标点,加以收录。 查看详情>>

曾芳四 [ 吴趼人 ]

原署“我佛山人填词,仪陇山农评点”,载《月月小说》第八、九 号,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至九月刊。首都图书馆藏。 此曲取材于当时上海实事,主要剧情写流氓曾芳四企图强占 民女邓七妹事。仅见三出,出目为:《标目》、《涎美》、《劝娇》。未完。 以[蝶恋花]开场:“道德颓亡人格坠。变相森罗,何处寻真伪?白昼 豺狼昏夜魅,思量无计先回避。越是繁华越浊秽。如此江山, 只合供吟醉。制芰荷衣纫蕙佩,批风抹月聊相慰。”标目云:“曾芳四 陡起淫奸心,剂梁氏诡串阴阳配。邓七妹险遭强暴污,瑞观察科定 棍徒罪。” 查看详情>>

新笑林广记 [ 吴趼人 ]

近代笑话作品集。吴沃尧(趼人)撰。作者署名“我佛山人”,标“杂录”。连载于《新小说》第10号(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五日,1904年9月4日)、第17号(光绪三十一年五月,1905年6月)、第22号(光绪三十一年十月,1905年11月)。凡二十二篇,首冠小序一篇。195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卢叔度汇注的《俏皮话》收有此书。作者写作这些笑话的目的在于,他认为历代的笑话、小说原本不少,但大多是陈陈相因,没有新意识、新趣味,尤其是《笑林广记》一类的书虽为妇女儿童所熟知,但内容俚鄙不文,对读者没有好处,只能将他们导入歧途,为改良故而写作了《新笑史》。这些笑话辛辣地嘲讽了腐败的清廷。《德寿笑话》揭露清代一方大员德寿的昏庸无知,《问官奇话》讽刺了清朝官吏的丧权辱国,《梁鼎芬被窘》嘲笑了官僚们的狼狈丑态,有很强烈的反帝反封建色彩,就是很好的例子。 查看详情>>

邬烈士殉路 [ 吴趼人 ]

二折,未完。标“时事新剧”。署名“怫”。载《月月小说》第11号、第12号,分别于光绪三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1907年12月19日)、十二月十五日(1908年1月18日)印行。本卷即据以点校收入。(第一折)清末,朝廷有令,勒逼借贷外债,将江浙路权转让给债权国。江浙台州府邬钢听此消息,如刀割肉箭穿胸。想到中国每遭外人欺侮,前年抵制美约,冯夏咸愤恨吐血而死,以尸谏朝,心中十分敬佩,也欲以死殉路,便面向东跪辞家属后自尽。他的学生发现他为了路事吐血而死,两眼却不瞑,赶紧报告了总理。(第二折)总理披麻上门,哭吊邬钢,赞他一片爱国之心。回到家中,汤工程师来访,他千叮万嘱一定不能签下合约。并说将力谏朝廷收回成命,以免江浙乡亲无立足之地。 查看详情>>

两晋演义 [ 吴趼人 ]

章回小说。近代吴沃尧著。二十三回。书叙晋武帝统一三国后,自以为海内一统,天下太平,乃恣意淫佚,取吴宫美女,以充后宫。武帝死,惠帝继位,皇后贾氏弄权。贾氏与辅政杨骏争权,杀杨骏,逼死太后,重用小人,淫乱宫廷。引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后又使楚王玮杀亮,旋又杀玮。赵王伦起兵杀贾后,谋废惠帝自立,齐王冏等又杀伦,并互相火并,史称八王之乱。光熙元年(306)东海王越毒杀惠帝,立司马炽为帝,是为怀帝。晋由是元气大伤,内乱外患不止。本书原拟写百回,完整演述两晋史事,后仅完成二十三回,至怀帝立为止。小说大部分敷衍正史,通俗可读,却不免平铺直叙。初连载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至三十三年的《月月小说》。宣统二年(1910)上海群学社出单行本。近有1988年花城出版社排印本,收入《我佛山人作品选本》。 查看详情>>

恨海 [ 吴趼人 ]

写情小说,十回。我佛山人(吴趼人)著。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广智书局初版。小说以庚子事变为背景,描写北京一个大院中两对未婚青年在战乱中离散及其爱情与幸福被毁灭的悲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动乱景象。故事叙述陈家兄弟二人经父母做主,哥哥伯和与同院姑娘张棣华订婚,弟弟仲蔼与同院表妹王娟娟订婚。义和团入京,清政府与洋人谈判破裂,战争迫在眉睫,娟娟随父母回苏州原籍; 查看详情>>

近十年之怪现状 [ 吴趼人 ]

又名《最近社会龌龊史》。长篇小说。清末吴趼人撰。二十回,未完。趼人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已著录。前十回主要写上海商界,后十回主要写山东、天津官场。商界与官场交叉描写,涉及社会各个侧面,展示出清末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人物多为坑诓拐骗、尔虞我诈、吃喝嫖赌之徒。如宦家子弟乔子迁与烟铺堂倌李老三合伙盗窃金矿石,由山东运至上海,并挂出“奏办山东金矿局”和“山东金矿招股处”招牌。骗取钱财,拐金逃走。负责查办此案的鲁薇园也乘机拐走朋友二万五千两银子,化名到天津做军火商买办。而“军火商”又假此“买办”之手,骗走天津制军一笔巨款,使此“买办”受到连累,只好恢复鲁薇园之名,回到山东,又得到巡抚大人的宠信,扶摇直上。尤以伊紫旒集敲诈勒索、坑诓拐骗、吃喝嫖赌于一身,被称为“纵横五大洲的第一条好汉”。对清末卖官鬻爵、贿赂公行等黑暗现实均有反映。结构与《儒林外史》相似,不够严谨。于人物描写烦为生动、传神,但有过分夸张之处。于一九○九年在《中外日报》连载至第二十回。一九一○年由广智书局出单行本,改名《最近社会龌龊史》。 查看详情>>

新石头记 [ 吴趼人 ]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4卷40回。老少年(吴趼人)著。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1905年9月19日)开始在《南方报》(上海)第28号附张“小说栏”连载(何时载止、登至第几回均不详)。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改良小说社(上海)出版单行本(“说部丛书”之一),8册,每回附图1幅。翻印本有1986年3月中州古籍出版社(郑州)本、1987年9月花城出版社(广州)本(“我佛山人作品选本”之一)。此编虽为《红楼梦》续书,实与原著极少关连,不过借贾宝玉再次入世表现作者的社会态度与政治思想。前二十回描写宝玉在“野蛮世界”,即清末现实社会中种种历险遭遇。后二十回则展示一民康物阜之“文明境界”理想蓝图。贾宝玉在光绪二十六年,再次下山,在上海巧遇薛蟠,得其资助,暂住上海。见到火柴、火车、留声机、新闻报等新奇事物,乃发奋阅读译作,学习英文,随后应邀赴京,目睹义和团起事、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两宫西狩等大乱情景。返沪游经武昌时,因批评一位学堂监督而入狱,几乎丧命。 查看详情>>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 吴趼人 ]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起连载于《新小说》月刊,至四十五回。后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单行本。作者吴沃尧(1866—1910),字小允,号茧人,又号趼人。因又自称为我佛山人。他写的小说数量很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最为著名,1903年至1905年连载于《新小说》,1906年至1910年陆续出8册,共一百零八回。这部小说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小说通过“九死一生”(作者的影子)在20年中耳闻目睹的无数怪现状,描绘了一幅行将崩溃的清帝国的社会图卷,反映了1884年中法战争前后到20世纪初期极端腐败的政治、社会生活。 查看详情>>

毒蛇圈 [ 吴趼人 ]

法国鲍福原著,周桂笙译,吴趼人评。原载《新小说》第8~24号(1903年10月~1906年1月),上海广智书局1906年出版单行本。 原著名为Margot La Balafrée,1884年问世,译作根据英译本译出。原著者Fortuné Du Boisgobey,当时译作鲍福,法国小说家,曾在非洲阿尔及利亚服役5年。家庭比较富裕,从事写作长达40多年。他是多产作家,著作多达60余部。其通俗小说颇受中国读者的欢迎。清末民初,其汉译小说作品10余部。译者周桂笙,字树奎,一字辛盦或新庵。上海人,肄业于上海中法学堂,治英、法文。开近代白话翻译西洋小说之先河。与当时颇为流行的合作意译不同,他独立直译。最初投稿梁启起创办的《新小说》杂志,不久担任《月月小说》的译述编辑,著译作品甚多。他与吴趼人甚善,相互商榷,堪称当时海上文坛的两大重镇。该译作是一部早期直译小说,保留了原作的创作技法。他在《 <毒蛇圈> 译者识语》中明确指出,《毒蛇圈》起笔处就是父女问答之辞,“凭空落笔,恍如奇蜂突冗,从天外飞来;又如燃放花炮,火星乱起。然细案之,皆有条理,自非能手,不敢出此!虽然,此亦欧西小说家之常态耳”!这种技法对其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一定影响,如当时吴趼人创作的小说《九命奇冤》。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