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智囊 [ 冯梦龙 ]

故事集。明冯梦龙编纂。七部,二十八卷。系一部启迪智慧的故事集。编者按各条事例的性质,或以人物标题,或以史事标题,分别纳入各部卷中。每部前有总叙,每卷前有引语。无论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凡是运用智谋取胜的故事,一一采录。该书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如《佛牙》、《圣水》、《石佛首》、《奉使者》、《盗樱》、《盗石榴》、《曹冲》、《漂母》、《吕母》、《崔简妻》、《新妇处盗》、《夫人城》、《周新异政》、《干红猫》、《石显》、《陈五》、《诱出户》。今有四川省图书馆点校本(巴蜀书社,1985)。 查看详情>>

五字鉴 [ 李廷机 ]

《五字鉴》是一部几百年来流传较广的蒙学读物,原名为《鉴略》,李廷机根据我国古史资料所写。此书大略是以五言诗句韵文的形式,按时代顺序将我国上自远古传说,下至元明的社会历史,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总述和概括。所以,可以说这是一部专述我国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蒙学读物。 全书仅万余字,行文言简意赅,叙事条理分明,赢得了旧时读书人的喜爱,并成为蒙馆中与《三字经》、《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并列的蒙学读物,且被称之为《五字鉴》。 查看详情>>

识小录 [ 徐树丕 ]

明徐树丕撰。四卷。树丕字武子,号活埋麅道人,苏州长洲(今苏州)人,明诸生,入清不仕,著述自娱。是书札记读书心得,明代掌故逸闻,于明季史实及苏州人物风俗,尤有较多记述。向无刊本,1916年始据手稿影印。 查看详情>>

杂纂三续 [ 黄允交 ]

李义山,浪子,以巷谈寓滑稽。王君玉、苏子瞻各仿之。遂成风流雅谑。后有续者,不免画足,宁复遗珠。徒为大雅罪人,未必能博好诙士一轩渠也。壬子下第,出白门车中识。 查看详情>>

菽园杂记 [ 陆容 ]

笔记。明陆容撰。十五卷。容字文量,号式斋,太仓州(今属江苏)人。成化进士。官至浙江右参政。史称容与张泰、陆釴齐名,时号娄东三凤。是编乃其札录之文,于明代朝野故实叙述颇详。旁及谈谐琐记,风俗、物产、乃至鬼怪传说,无所不包。其中考辨者如元王柏作二南相配图,弃甘棠、何彼秾矣,野有死麕三篇,于经义以为乖刺,而作者独叹为卓识。于政教,洪武中朝廷访求通晓历数,求卜问事者,备载山东监生周敬心奏言:“国祚长短,在德厚薄,非历数之可定。”举例以国祚最短者,莫如秦、隋、五代,始皇之酷虐,炀帝之苛暴,五代之穷凶,是皆人事所至,岂在历数?并批评洪武“神武过于汉高,而宽仁不及;贤明过于(唐)太宗,而忠厚不及。是以御宇以来政教未敷,四方未治。……又何必问诸卜技之人?”因说明玉玺之不是宝,而仁义之为大宝,皆有深意者。故王鏊尝语其门人曰:“本朝记事之书,当以陆文量为第一,”有景明刻本《纪录汇编》本,《守山阁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查看详情>>

震泽长语 [ 王鏊 ]

笔记。明王鏊(1450—1524)撰。二卷。鏊有《王文恪公集》已著录。此编约成于嘉靖初。凡分十三类:经传、国猷、官制、食货、象纬、文章、音律、音韵、字学、姓氏、杂伦、仙释、梦兆,共一百六十一条,近三万字。是编言史论致、说文谈诗、考音究字,持论皆有根据,多为见地之谈,颇有裨于文史研究。详载明初都市中的荒凉及宣德后经济发展情况,其中记明中期纳税,俸粮等资料,可与史参;记查抄刘瑾、朱宁货财数,亦颇缕悉。还辑录有时人遗闻轶事及诗词,可资参考。间有失考、过迂之论,杂迷信灵异之说。北京图书馆现藏有明刻本一册,善本。通行的有《四库全书》、《借月山房汇钞》、《丛书集成初编》等本及《说郛续》一卷本。 查看详情>>

书法雅言 [ 项穆 ]

明项穆撰。沈思孝序。一卷。分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规矩、常变、正奇、中和、老少、神化、心相、取舍、功序、器用、知识等十七节。其中多有创新之说,如“形质”中在“中和”、“肥”、“瘦”三种书法形态之外,又提出“瘦而实肥”的“清妙”和“肥而实秀”的“丰艳”。又在“老少”中提出书法“老”与“少”的命题。认为“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姿颜。……融而通焉,书其几矣。”这些新颖的见解充实了我国古代书论的宝库。有明万历刊本、《四库全书》本、《美术丛书》本。 查看详情>>

寓意编 [ 都穆 ]

一卷。杂著。明代都穆撰。是书记其所见书画名迹,及当时收藏名氏,共六十条。所论书画墨迹,皆属精要。所载“颜鲁公《争座位帖》”、“薛尚功摹《钟鼎款识帖》”,足资鉴别。其中有仅录书画品名和都氏未曾见者,或间受他人亲见的名迹,仅列其名,以待后人征访。是书似随笔记录,并未成书,故行文简略。其体例仿米氏《书画史》。还当为注意一事,据《四库提要》载,世有刻本别为穆氏《铁网珊瑚》二十卷,其第五、第六两卷题《寓意上》、《寓意下》,乃多一卷。考其上卷所载书画,每条各系以收藏之家,而下卷则否。以上卷之末语意所云,已为终篇,不应更有下卷。《四库全书》考订都氏《铁网珊瑚》所著录之下卷,当由误记或刻本偶伪。《四库全书》考订都氏《铁网珊瑚》伪托有明证可据,故仍以陈继儒所刻一卷著录,以存其旧。今有《四库全书》本、《宝颜堂秘笈》本、《学海类编》本、《奇晋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查看详情>>

墨法集要 [ 沈继孙 ]

一卷。明沈继孙撰。古法以松煤製墨,南唐李廷珪始兼用桐油,元、明以后多用油烟。此书专论油烟製墨法,自浸油至试墨之各道工序,叙说详明,有图示二十一幅。旧时论墨著述,皆言说松烟墨,是编乃油烟墨专著之嚆矢。叙次详核,条理整然,遂为近代墨坛所祖。继孙早岁为墨匠,惜无遗品可考,故其巧拙不甚了了。而是编所言,皆据实録,价值殊高。载明·洪武三十一年 (1398) 自序。原书已佚,现存本为清·乾隆时(1736—1795)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刊有《美术丛书》本。 查看详情>>

茶寮记 [ 陆树声 ]

品茶专著。明代陆树 声撰。成书于明隆庆四年 (1570)前后。有明代喻政《茶书 全集》本、陈继儒《宝颜堂秘笈》本、《续说郛》刊本等。凡 一卷,约五百字,系陆氏家居时与终南山僧明亮同试天池茶 而作。前有引言性质的 “漫记”一篇,后分人品、品泉、烹 点、尝茶、茶候、茶侣、茶勋七则,主要论述烹茶方法以及 饮茶的人品、伴侣和兴致。虽寥寥数百言,聊以寄意而已, 但论品茶与人品结合,对研究中国古代茶道颇有价值。该书 《古今图书集成》本,仅前面 “漫记”(称为 “总叙”)文字 相同,后16则内容与其他刊本均不同,似为张冠李戴。又 《夷门广牍》本附录的16条,抄自 《清异录》和 《荈茗录》 等书,似非陆著原有者。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