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医学真传 [ 高世栻 ]

一卷。清高世栻撰。高氏认为 “经论之道,遂失其传,舛谬纷纭”,故为其弟子“讲学论道”,使学者“知医之传有其真”。此书即高氏教授门人之言,由其弟子王嘉嗣等据其讲稿整理而成。全书约四万字,共三十四篇。论述阴阳气血、脏腑经络、五运六气、生理、病理、六淫外感、七情内伤、诊断、治疗以及用药,简括 《素》、《灵》要义,以探其原理。又论诸证,皆抉其受病之由,指其误治之弊,以求正法之准。其中 “用药”、“辨药”二 篇,本于 《本草崇原》之说,剖析论辨,指正前人之失。强调治病求本,灵活施治,反对拘泥成方。卷末高氏自述中称:早年习医不得要领,误人自误。后与张志聪参究《伤寒》、《金匮》、《神农本草经》、《素》、《灵》诸书,始窥门径,认为医理如剥蕉心,剥至无可剥; 方为至理。此书虽卷帙不多,却颇有实用价值。姚运圣曰:“意宗前哲,而言其所未言;说本先民,而发其所未发。辨之乎疑似,而无毫厘千里之差,晰之乎微茫,而有一举百当之妙。”有医林指月本,1939年上海千顷堂书局铅印本。 查看详情>>

得心集医案 [ 谢星焕 ]

医案。清谢星焕撰。六卷。星焕有《谢映庐医案》 已著录。本书系谢氏遗著,经其次子谢杏园搜集整理,成书于咸丰十一年(1861)。分伤寒、中风、头痛、虚寒、内伤、痿证、痫厥、便秘、癃闭、吐泻、风火、痰饮、疟症、肿胀、冲逆、诸痛、淋浊、杂症、产后、痉厥、霍乱等二十一门,每门附列杏园治验效方数则。各案皆先立标题,次述证治,后列方药,纲目清楚,条理分明,辨证准确,文雅辞畅,颇为后人赞赏。有清咸丰十一年 (1861) 浒湾延寿堂刻本,一九三六年《珍本医书集成》本。 查看详情>>

医学纲目 [ 楼英 ]

中医综合类著作。全书40卷。明楼英编撰。成书于1389年,刊于1565年。英字全善,号全斋,浙江萧山人。精于医,深研《内经》、《难经》,重视阴阳五行学说,作者积数十年医学经验,博采群书,汇各家之长,以阴阳脏腑为纲,纲下设目,创人体脏腑分类法,著成了这部明代较大型的类书。卷一至卷九为阴阳脏腑部,分述诊法、治法、寒热、劳瘵、久疟等诸症症治;卷十至卷二十九论述了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五官等各脏腑病症及症治;卷三十至三十三为伤寒部;卷三十四至三十九为妇人、小儿部;卷四十为运气部。书中并附运气占候一篇。全书以论述临床诊病为重点,每病下均引录历代有关记述及治法。本书重视阴阳五行学说,善于燮理阴阳,调和脏腑;广泛阐发《内经》及历代医学理论,采集资料丰富,大量收载了明以前医药文献的珍贵资料,分类纲举目张,一目了然。现存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刻本、明刻本、1937年上海世界书局铅印本和198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排印本等版本。 查看详情>>

御纂医宗金鉴[四库本] [ 吴谦 ]

九十卷。清吴谦等编。吴谦,乾隆年间曾任太医院判,乾隆四年奉敕与刘裕铎主编此书。吴氏认为古医书有法无方,唯《伤寒论》、《金匮要略》始有法有方,而诸注又随文附义,难以传信,便自为删定,书成八九,乃奉敕,便就未成之书加以增续,编成此书。又名《医宗金鉴》。此书为丛书,共十五种,九十卷,约八十二万字。包括《订正伤寒论注》十七卷,《订正金匮要略注》八卷,《删补名医方论》八卷,《四诊心法要诀》一卷,《运气要诀》 一卷,《伤寒心法要诀》三卷,《杂病心法要诀》五卷,《妇科心法要诀》六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六卷,《痘疹心法要诀》六卷,《种痘心法要旨》一卷,《外科心法要诀》十六卷,《眼科心法要诀》二卷,《刺灸心法要诀》八卷,《正骨心法要旨》四卷。内容涉及医学理论、诊断、各科经治、方剂、针灸与运气等诸多方面。其中 《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为吴氏自己所作。吴氏订正二书是因医书自从《素问》、《八十一难经》有论无方,有论有方者始自张机 《伤寒论》,然 《伤寒论》为诸医所乱,《金匮要略》注者罕有发明,其说不详,故订正二书,纠讹补漏,以标证治之正轨。《删补名医方论》是针对古辑医方者往往只题某丸、某散治某病,不知病状相似者往往病之不同,古人论消息、君臣佐使有其宜,攻补缓急有其序,或以相辅为用,或以相制为功,或以相反相激、巧投而取效,必明制方之意,而后才能详审病源,以进退加减,故方论并载。《四诊心法要诀》为取宋崔嘉颜《脉诀》,参以 《内经》而成,阐论虚实表里之要。《运气要诀》为阐述《素问》五运六气之理。认为运气虽不可拘泥,亦不可偏废。《正骨心法要诀》认为古虽有此术,而专门论述之书甚少,唯有薛己《正骨类要》,此书补其遗。其余诸科心法要诀为详尽论述杂证之变。全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楚,论述扼要,选方精粹,有图有说,多为七言歌诀,朗朗上口,易于记诵。曾用作太医院教科书。是切于实用的大型医学丛书,对后世医家颇有影响,流传极广。《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根据古义,而能得其变通,参酌时宜,而必求其征验。寒热不执成见,攻补无所偏施。”有乾隆七年武英殿初刊本、《四库全书》本、光绪二年江西书局刊本、1954年锦章书局铅印本。 查看详情>>

重庆堂随笔 [ 王学权 ]

医论。清王学权撰。二卷。学权字秉衡,晚号水北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长于医术。对伤寒证治、本草药性、脉诊等问题,采摭先哲名言,抒发己见,于嘉庆十三年(1808)整理编撰成书。未及刊行而逝。后经其子永嘉辑注,其孙大昌校正,曾孙王士雄刊定,始得刊行。卷上论六气、虚劳、治案、方剂,卷下论药性并附解毒诸药、论看法。全书以随笔形式,采录有关内容,予以发挥。其中论六气、虚劳篇侧重阐发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案篇则除叙述己之验案外,尚分析其他医家之治验案例。论方剂及药性所收方二十七首,药八十七种,详述方之主治及药物功效、生药鉴定等,还论及五十三种毒品中毒及解救方法。论宗《内经》,取诸家之长,参以个人体会,通俗易懂。有《潜斋医学丛书八种》本,光绪三十一年 (1905) 上海书局石印本。 查看详情>>

重楼玉钥续编 [ 郑瀚 ]

喉科著作。清郑瀚撰,一卷。瀚,安徽歙县人,嘉庆九年(1804) 撰成是编,以补其父郑梅涧《重楼玉钥》一书,但未刊行。一九二九年章洪均整理,入郑氏家传《喉症白腐》一书,又由裘吉生收入 《三三医书》 第三集中,另有单行本行世。 查看详情>>

重楼玉钥 [ 郑宏纲 ]

喉科专著,二卷。清郑宏纲撰。刊行于清道光十八年。郑宏纲,字纪元,号梅涧。生于清雍正五年,卒于清乾隆五十二年。安徽歙县人。世医出身,其父郑于丰从福建人黄明生处得喉科秘本,用之于临床,多获良效。郑氏禀家学后从事临床,此时正值白喉、猩红热等烈性传杂病流行,故在长期治疗白喉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故根据家藏喉科秘本,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撰成此书。后经其子补充,由冯棻刊行于世。本书条目清晰,编排有序,内容简明,分上、下两卷。上卷列咽喉说,喉科专论、诸风秘论,阴阳论、辨面色论、坏证须知、论证等医论十七篇,统论咽喉之生理、病理及其常见病之证治。如首论咽喉解剖部位及生理意义,指出咽喉是呼吸消化之门户,“人之一身,惟此最为关要”。次论咽喉科病总的治疗原则,批评时医“乱投凉剂,或误用刀针夭枉人命”的作法,提出“识症真,先治而后调理”的基本治疗原则。继则详论咽喉病之病机、诸风病症,并对坏症进行探讨,提出十一种不治之症,强调遇此症宜细心调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斗底风、咽疮风、义喉风、鱼鳞风等三十六种常见喉风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治疗大法和具体方药,一一明论,并收集治疗喉风诸方如紫正散、地黄散、开关散等三十九首,每一方均标明主治、药味、剂量、服法等。下卷则以论述喉科疾病的针灸治法为主,主要以歌诀形式写成,有歌有注,易学易记。如对行针手法编成十二首歌诀,包括取穴、持针、温针、进针、指循、摄法、退针、搓针、捻针、留针、摇针、拨针等,阐述十分详细。另外,对针禁忌法、补泻要诀、针灸诸则、喉风诸证针刺要穴以及十二经穴取穴法等,也一一进行讨论。更为突出的是本书对白喉等已有较深认识,提出:“小儿尤甚,且多传染,一经误治,遂至不救”,并用养阴救肺汤治疗,迄今仍为临床医家习用。综观全书,内容丰富,切于实际,深受医者推崇,是清代影响最大的喉科专著,是研究喉科理论和指导临床实践不可缺少的文献。 查看详情>>

注解伤寒论 [ 成无己 ]

金·成无己撰。成书于1144年。全书14.1万字。书分10卷,22篇。该书以王叔和撰次的《伤寒论》为蓝本,从辨脉法始,至辨发汗吐下后终,逐条注释,故名曰《注解伤寒论》。其注释有这样一些特点:①以经注论,以论证经。成氏根据《伤寒论》原序“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等语,以客观朴实的态度,始终运用《内经》、《难经》理论去注解《伤寒论》条文方法,以求尽可能地反映著作者原意,这便是“以经注论”;另一方面,这种注释也正好从临床角度证明了《内经》等书基础理论的合理性,这便是“以论证经”。②辨证明理,鉴别异同。正如严器之所说:“其三百九十七法之内,分析异同,彰别隐奥,调陈脉理,区别阴阳,使表里以昭然,俾汗下而灼见。……”这一特点在他的《伤寒明理论》中得到更充分的反映。③方药解释,注重性味。他对每一首方、每一味药的注释都是以《内经》性味学说为依据。不过,成氏对《神农本草经》未作充分联系。④朴实无华,简约扼要。这本书的不足之处在于随文顺释,有自相矛盾之处。此书未及问世,成氏却巳逝世。后来士大夫张孝忠于绍兴庚戌(1190年)重获此书,传于医者王光庭家,亟为梓版,乃得流传。此书有明·汪济川校刊本及《医统正脉》等版本;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有印行。现国内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元初刻本(附《图解运气钤》一卷);北京图书馆藏有步月楼梓行《古今医统正脉全书》单行本、明刻本、四库全书本(文津阁本)、清道光三年癸未(1823年)贵文堂重刻本等版本;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等藏有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年)信元堂刊本、清同治九年庚午(1870年)常郡双白燕堂陆氏刊本、清光绪六年庚辰(1880年)扫叶山房刊本、上海涵芬楼据明嘉靖汪济川本影印四部丛刊本等版本。 查看详情>>

急救仙方[四库本] [ 佚名 ]

方书。又名《救急仙方》。北宋时作品。撰年撰人均无考。本书原是道教徒抄录的若干种方书的汇编,现有《四库全书》本和《道藏》本二种。六卷。不著撰人。《四库全书》辑自《永乐大典》,断为宋代之作。此书卷一为背疮治法,对莲子发、蜂窠发、散走流注发、肾俞发、肾俞双发及胛痈、右搭肩发、左搭肩发、对心发及发背两头等诸名目一一讨论,各论其证之形状、得病之因、疗治之法,条分缕析,十分详细,为历来疡科著作所未及。卷二为疔疮治法,内有追疔夺命汤一方,备详加减之法,非常适用,足见作者医术之精妙,经验之丰富。卷三为眼科,卷四为痔症,论述都十分精详。卷五为杂疮,列出多种证治方药。卷六为杂症,包括内、妇、儿科各类常见杂病医方。是一部有适用价值的疮科方书。有清道光八年(1828)鲍氏汇校《医书四种》本,当归草堂医学丛书本。另有十一卷本; 天一阁旧抄本,平津馆抄本。 查看详情>>

金匮要略白话译文 [ 张仲景 ]

又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玉函经》。原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共6卷,25篇,载方262首。东汉张仲景(机)著。该书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根据脏腑病机进行辨证。清代徐彬有《金匮要略论注》24卷。《金匮要略》总结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丰富经验,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在中国医学史上有较大影响。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