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藏书书目。南宋尤袤撰。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作者遂初堂藏书为近世之冠,杨万里《诚斋集》有为作者作的《益斋书目》,其名与此书不同,但马瑞临《文献通考》引杨序列《遂初堂书目》条下,知为一书。今本无此序,而有毛并一序,魏了翁、陆友仁二跋。此书分经为九门:经总类、周易类、尚书类、诗类、礼类、乐类、春秋类、论语孝经孟子类、小学类。分史为十八门:正史类、编年类、杂史类、故事类、杂传类、伪史类、国史类、本朝杂史类、本朝故事类、本朝杂传类、实录类、职官类、仪注类、刑法类、姓氏类、史学类、目录类、地理类。分子为十二门:儒学类、杂家类、道家类、释家类、农家类、兵家类、数术家类、小说家类、杂艺类、谱录类、类书类、医书类。分集为五门:别集类、章奏类、总集类、文史类、乐典类。其例略与史志同。惟一书而兼载数本,以资互考,首创版本目录学先河,多为后人仿效。此书无解题,另外还不载诸书卷数及作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疑其为传写者删削。其子部别立“谱录”一门,以收香谱、石谱、蟹录等无类可附者,是从宋代新出现的书籍实际出发,“为例最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当然此书分类也有不妥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宋人目录存于今者,《崇文总目》已无完书,惟此与晁公武志为最古,固考证家之所必稽矣。” 查看详情>>
二十四卷。清瞿镛撰。瞿镛 (约1800—1864),字子雍,江苏常熟人。其父绍基为藏书大家,镛承父志,将绍基藏室“恬裕斋”更名为“铁琴铜剑楼”,广泛搜罗访求,与山东聊城海源阁南北相峙,得“南瞿北杨”之誉,是道光时期两大著名藏家之一。瞿氏曾聘名家为其整理所藏,为之校勘补阙,编为此目。卷一至七经部十类: 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卷八至十二史部十五类: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卷十三至十八子部十四类:儒、兵、法、农、医、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释、道;卷十九至二十四集部五类: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共计著录图书一千一百九十四部,二万六千二百六十余卷,其分类详赡,提要精当。每书之下以小字注明版本,提要之后还注明藏家及其后记,对考证版本渊流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有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武进董氏诵芬室刊本、光绪二十四年(1898)常熟瞿启甲修补印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瞿氏家塾刻本。 查看详情>>
清万斯同撰。万斯同 (1638—1702),字季野,学者称石园先生,浙江鄞县人,史学家。康熙十七年(1678)被荐博学鸿儒,力辞不就。次年到北京,参加修撰《明史》,不署衔,不受俸,前后19年。他熟悉汉以下制度沿革和明代史事。著有《历代史表》等书。关于石经的沿革异同,唐宋以后,颇有争论。顾炎武集诸家之说,著《石经考》,在考证上有始发之功。万斯同编撰本书,书名与顾炎武同,书中也悉采顾氏之说,同时还采引吴任臣、席益、范成大、吾衍、董诸家之论,间或也阐附自己的一些见解。虽不若杭世骏《石经考异》之详辨,但比顾氏书,已为完备。顾氏书详于汉魏,而略于唐宋。万斯同则以唐宋石经,引证特详。如果合顾、万、杭三家书,参互考证,则较为详备。传本有“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四卷。宋王象之撰。王象之,金华 (今属浙江省) 人,曾知江宁县。所著《舆地纪胜》二百卷,是一部南宋地理总志,约1227年成书。《舆地碑记目》为其中的四卷,以天下碑刻地志之目,分郡编辑,各注其年月姓氏大略于其下,起临安,迄乾州,均南渡后疆域。其中有些考证颇为精确。如:镇江府丹徒梁太祖文皇神道碑,王氏辨其为梁武帝父;成都府殿柱记,作于汉兴平初年,辨知其非钟会所书;嘉定府移水记,有嘉州二字,辨知其非郭璞所书。台州临海庆恩院、定光院、明智院、明恩院,婺州义乌真如院诸碑,福州鸟石宣威感应王庙碑,题款都写有“会同”字样 (按:会同为契丹年号,938—946),辨知吴越等地曾使用过契丹年号。这些都确有证据。所录金石文字,与其他书互有出入,可供后人考证。此书收入“四库全书”、“丛书集成” 初编。 查看详情>>
籀[zhòu]史,一卷 宋翟耆年撰。翟耆年,字伯寿,别号黄鹤山人,参政翟汝文之子。编修汪如藻家藏本。此书首载《宣和博古图》,其中有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二月“帝命臣耆年”这样的话,当为南宋初年所作。原本有上下两卷,后岁久散失,只曹溶家有一抄本,但也只存上卷,所以今只一卷。清王士祯曾载其目于《居易录》中,欲以求访其下卷,始终没有找到。本书以籀史为名,主要是因为书中所载多金石款识,篆隶之体多,并非专门释述籀文。此书所录各种碑刻之后,都附有论说,虽所录不及薛尚功着录钟鼎彝器款识,备载篆文,但此书的考释,则比薛书详细。二书可以相辅而读,以取长补短。传本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本、“静园丛书”本等。 查看详情>>
《经籍会通》是胡应麟的一部读书笔记,是一部有着十分严谨的内在逻辑结构的目录学史研究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图书事业发展史著作。全书共分四卷:第一卷“述源流”,叙古今图籍聚散兴废的发展历程;第二卷“述类例”,叙古今图书分类体系的演变,对各书目分类方法予以评论;第三卷“述遗轶”,对古今图籍辨谬存轶(重在子书);第四卷“述见闻”,叙作者所见闻之明代的图书出版刊印情况。该书之编纂形式虽然采取了读书笔记的零散分条记述形式,但内容安排却十分富有内在的逻辑结构。 查看详情>>
藏书史著作。丁申著。清光绪二十六年(1901)丁氏嘉惠堂自刻本,1957年12月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据丁氏原刻本排印。武林为杭州别称,起于宋代。丁申(?—1880),字竹舟,浙江杭州人,与其弟丁丙有“双丁”之名。咸同间,“双丁”见文澜阁《四库全书》零落满地,深夜潜身诣阁,从灰焚中尽力抢救,并出资补钞,文澜阁书得以恢复原貌。家有八千卷楼,为晚清四大藏书家之一。又于乡贤著作悉心搜求,合编《国朝杭郡诗三辑》100卷,为杭郡一大地方文献。本书共3卷,卷首、卷末各1卷。卷首记文澜阁始末,卷上为杭州宋至清代官家藏书、刻书、采书及地方进书概况,并载当地藏置的版刻目录。卷中、卷下列杭州历代藏书故实,起于三国时吴国范平,止于清代朱学勤,共68家。卷末载侨居杭州的藏书家周密、鲍廷博等6家,并附释道经版,上乘院、灵隐经藏、吴山火德庙道藏4条。杭州自宋代已为文化中心,至清代藏书、刻书风气更盛。本书保存了杭州地区文献史料,对研究目录、版本及文化史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查看详情>>
碑刻辑录。明代赵崡编。六卷,附录二卷。编者盩厔(今陕西周至)人,其家附近为汉、唐故都,古代碑刻较多,加上嗜好金石,故蓄有众多旧碑,且多是宋、元以上为欧、赵所未收者。将其跋尾共二百五十三种刊刻成册,每碑目下,各注明其地。取刘勰《文心雕龙·诔碑篇》中的句子,名为《石墨镌华》 查看详情>>
诸子书专科目录著作。高似孙撰。有《百川学海》本; 《四库全书》本;《学津讨源》本;1928年北平朴社排印顾颉刚标点本;1930年上海中华书局《袖珍古书读本》排印本;1932年张氏约园《四明丛书》刊本;1935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排印本;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排印本、缩印本。本书4卷,目录1卷。目录或列卷首,或列卷后,各版本不尽相同。是书为论诸子之作。采《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子钞》、《意林》、《通志·艺文略》所载子书,略注撰人、卷数,小字附录各家之注。有题识者,凡38家,共36篇。其中颇有所考证。 查看详情>>
一卷,南宋赵希弁撰。赵希弁,生卒不详,字君锡,袁州 (今江西宜春)人,宋太祖九世孙。南宋宁宗、理宗之交,江西漕贡进士,秘书省校勘。据其家三世藏书,择《郡斋读书志》四卷本所未著录者,仿其体例,撰成该书,以附四卷本,故称《附志》。《附志》一卷,实分上、下,类目与四卷本不尽相同。卷上有经类、经解类、小学类、史类、编年类、杂史类、史评类、职官类、刑法类、仪注类、天文卜算类、五行类、地理类、传记类、谱谍类、诸子类、农家类、杂说类、兵家类、类书类、杂艺术类、道家类、神仙类、释书类。卷下有楚辞类、别集类、语录类、总集类、法帖类,最末又有拾遗。总共著录图书四百六十九种,除少数复见者,大部分为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书籍,恰恰可作《郡斋读书志》的续篇。《附志》著录各书,更觉翔实,除书名、卷帙外,又介绍其书篇目、编次、刊刻时间、刊刻地点、刊刻人名等。该志历来附四卷本《郡斋读书志》(即《前志》)理宗淳珰九年 (1249)黎安朝合刻于袁州,属袁本系统,一直随袁本流行。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郡斋读书志校证》的合校本,以影印南宋淳珰本《读书附志》为依据,加标点,附于书后。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