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氏秘传外科心法》医学专著,明代万密斋著。万密斋(1499—1582),“医圣”,亦名万全,湖北罗田大河岸人,是我国明代著名医家,以擅长治疗儿科、妇科、痘疹病症著称于世。其所著《万密斋医学全书》对临床医学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内容除儿、妇、内科常见病证辨治以外,也包括对《伤寒论》等经典著作的研究及养生保健、优生优育等方面的论述。著作已印行的有《万氏家传育婴秘诀》、《万氏家传广嗣纪要》、《万氏家传妇女科》、《万氏家传痘疹必法》、《万氏家传伤寒摘锦》、《万氏家传保命歌括》、《万氏家传幼科发挥》、《万氏家传玉痘疹》等十部。这些书均收入《四库全书》,颁行天下。据《万氏家谱》记载,还有三十七种抄本未付印,现除《万氏秘传外科》和《万氏家传点点经》两部外,余均已失传。 查看详情>>
又名《外科秘录》。外科著作。清陈士铎撰。十六卷。士铎有《辨证录》 已著录。本书托名“岐伯天师”所传,故以“洞天”名。陈氏认为疮疡“其证实多,其变实异,而其祸实大”,不忍千百世人,因疮疡而夭丧,故集前贤名论、家传刀针良法、验方及临床经验,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 撰成。卷一至卷四,总论疮疡之候诊法、用药、调护。在鉴别诊断上有相当水平。卷五至卷十三记述外科、皮肤科以及跌扑、金刃、虫兽伤等一百五十种证治。卷十四至卷十六,载各家外科治方二百八十首,强调治疗疮疡要切合临床实际,以及因人因病制宜、不可迷信鬼神。指出诊治疮疡要明确标本、脏腑、经络,析疮疡火毒须分阴阳。并以疮疡形、色、疼、痒、脓、血及全身症状辨其阴阳虚实、吉凶顺逆,颇有独到之处,可供临床参考。有康熙三十三年 (1694) 古越大雅堂原刻本、乾隆五十五年 (1790) 山阴陈氏刻本。凌云鹏 《陈士铎外科学术思想探讨》(《中医杂志》1982.5.4)可供参考。 查看详情>>
外科著作。清顾世澄撰。四十卷。世澄一名澄,字练江,安徽芜湖人。出身世医之家,迁居扬州,业医四十余载,以疡科著称。是书汇集前代有关经验,及其先祖宁华、父青岩家藏秘方,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撰成。内容丰富,从经文注释、脏腑论述、诸疮诊治大法,到虫兽咬伤、奇证治法,均有广泛论述。仅头面部列病名竟多达一百五十六种。所载病种,除痈、疽、疔、疮、痛、麻木、漏、裂等由内而发之疾外,还介绍各种外伤引起之病变。对各病论治,详而得法,用方有验。主张采取多种疗法,内外治结合,除用灸、烙、刺、割、熨、洗、内服等法外,还配合手术疗法。对麻醉、缝合、止血以及术后护理等内容均有一定科学水平。由于内容丰富,文图并茂,故在医林中颇有影响。有乾隆二十五年达安堂刻本,乾隆三十八年刻本,同治九年(1870)敦仁堂藏版(书口作“顾氏秘书”附《内经纂要》)本。 查看详情>>
外科著作。清高秉钧撰。四卷。秉钧字锦庭,江苏无锡人。工内、外科,为江浙名医。此为辑录多年外科临床经验心得而成,刊于嘉庆十年(1805)。前三卷为 《疡科临证心得集》,首列病证总论等三篇医论,后列辨痈疽、疮疡、瘰疬、癣疥等百零一论,凡百零四论。编次诸证,依人身上、中、下为序,对各种外科病证阐述较详,并有所发挥。后一卷为秉钧与吴辰灿、姚志仁合编之《景岳新方歌》,系据张介宾 《新方八阵》 各方,编以七言歌诀而成。书中有论有方,特别重视辨证,适于外科临床参考。有嘉庆十四年尽心斋刻本,光绪二十七年 (1901) 无锡日升山房重刻本。 查看详情>>
外科著作。一卷。张寿颐撰撰于1917年。卷上总论外疡的辨证, 辨脉及治疡各类方药。卷下为治疡 验方,止血方及五官科病症验方。首先总论外疡的辨证、辨脉及治疡各类方药;其次为治疡验方、止血方及五官科病证验方,内容简要实用。现存石印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查看详情>>
外科著作,5卷。清代许克昌、毕法合撰,刊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前4卷将外科病证分为发有定处和发无定处两类,详述阴阳、脏腑、经络及内景证治、外因杂伤证治等。卷5为外科常用治法,包括针、砭、灸、熨、药物方剂和中毒急救。本书有方有论,内容较为丰富,切于临床实用。同治六年(1867)重刻时,书后附有王洪绪医案15则及曹畸庵《疡医雅言丹药集方》,虽系后人所加,于外科临证亦有所补益。 查看详情>>
外科著作。明陈实功撰。四卷。实功字毓仁,号若虚,崇川(今江苏南通)人。行医四十年,临床经验丰富,尤以外科见长。提出“五戒”、“十要”作为外科医生守则,重视外治法。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撰成此书。卷一为痈疽门。卷二为上部痈毒门。卷三为下部痈毒门。卷四为杂疮毒门。分述常见外科病证一百二十余种,载方一百五十六首,补遗一百五十七首。每证均首明病因、病理,次论诊断要点,又详其治法,并示验案,最后记载炼制诸药方法。全书内容丰富,论述简明,层次清楚,文图并茂。陈氏重外治,常以刀针或腐蚀药清除坏死组织,并强调扩创引流,“使毒外出为第一”,力辟当时只要内治,轻视外治倾向。书中记述之鼻息肉摘除术,死骨剔除术,乌龙针剔除,目部异位及下颔脱臼之整复法等,颇为后世医家重视。以“列症详、论治精”见称。是书为重要的中医外科文献,对中医外科发展,影响颇著。有万历四十五年刻本,崇祯四年(1631)刻本,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一九五六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 查看详情>>
外科著作。张觉人编。《外科十三方》约为明代著作。原书记述外科病的13个有效方剂。作者姓张,佚名,是一位民间医生。本书依赖师徒授受,相互抄录流传至今。有多种传本,因珍秘而从未刊印。编者根据所看到的几种抄本,加以校勘考证,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并将自己的一些其他验方附入其内,编撰而成。1955年由上海卫生出版社印行(修订本)。 查看详情>>
外科专书,又名《外科全生集》。4卷。清王洪绪(维德)撰。刊于1740年(乾隆5年)。卷一载痈疽的病因、症候、诊法并列症29种;卷2扼要地论述外科诸病治则及王氏家传经验,并收有内、妇、儿各科病症治疗经验; 卷3为外科常用药的炮制法及常用方百余首。本书以“痈乃阳实之症,气血热而毒滞; 疽乃阴虚之症,气血寒而毒凝”为理论依据,创用滋阴散寒、阳和解凝等治疗原则,从而为疽症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著名的阳和汤便是这一治则的代表性方剂。与此同时,再次强调“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应是痈疽初期主要治疗原则。书中所载之犀黄丸、小金丹、梅花点舌丹等均为外科之有效方剂,迄今仍为临床医家所常用。但另一方面,王氏过分强调自家的经验,如把外症之白陷,一概作疽症论未免失于片面; 又在治疗上反对刀针排脓、反对使用丹药等,亦属偏见,反映其治疗思想保守的一面。但清·马培之注本对原书作了较为正确的评介,纠正了原书某些不足,故本书仍不失为一部有影响的外科专书。从清·乾隆到光绪年间多次刊刻,流传甚广,建国前亦屡有发行,建国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曾有影印本出版。 查看详情>>
外科著作。明申斗垣撰。十二卷。斗垣名洪辰,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医家,治验丰富,擅长外科。撰有《伤寒观舌法》等书流行于世。申氏广辑前贤精华,博采民间“奇方异论”,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撰成此书。全书九万字。卷一至卷三,论述疮疡证候病因、病机、诊断与治则,共七十二条。卷四至卷九,论述外科病证一百九十余种,共二百余条。论述病证均先明部位、所在经络,继言主证与治法,附有插图。卷十为痘疹专论,卷十一、十二列有外治应用方剂。内容丰富,治疗据证分型,因病论治,详列治法与方药,强调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有益于临床。有万历三十二年聚锦堂刻本,一九五五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