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赋

长恨歌 [ 白居易 ]

敘事诗。唐白居易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12月。诗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对它的主题思想,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从作者的构思看,旨在讽谕当时和以后的统治者应以玄宗为戒,不要因“重色”而荒淫误国,造成“长恨”。全诗分为两大部分。从开头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1部分。写安史之乱前的玄宗和贵妃,着意讽刺唐玄宗的荒淫误国。第2部分写“长恨”本身;着意表现他们的相思。前一部分重在写实,后一部分重在虚构,二者紧密结合。全诗故事完整,情节曲折,描写细腻,想象丰富,语言精美流畅,抒情气氛浓厚,具有和谐美,是古代长篇叙事诗的名篇。后代戏曲《梧桐雨》和《长生殿》等皆受其影响。诗见《白氏长庆集》卷12。 查看详情>>

琵琶行 [ 白居易 ]

敘事诗。唐白居易作。写于元和十一年,时作者被贬为江州(州治今江西九江)司马。作者通过对琵琶女沦落身世的描绘,抒发自己遭贬谪后的悲愤之情。并把自己和琵琶女相比,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诗中着力塑造了琵琶女的形象,她被压迫、被侮辱、被损害的遭遇,是封建社会制度下底层妇女悲惨命运的缩影。故事情节完整,抒情意味浓厚,诗人善于寓抒情于叙事之中。又善于把对现实的感受和炽烈的情怀,倾注于景物、环境的描写中,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中有关音乐的描写比喻新颖精妙,声情并茂,极为后人推崇。诗见《白氏长庆集》卷12。 查看详情>>

颐和园词 [ 王国维 ]

七言古诗。近代王国维作。此诗作于清亡以后,王氏旅居日本初期。诗篇反映了自慈禧太后擅权至清亡五十余年的重大历史事件、清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和他们荒淫糜烂的生活。颐和园为慈禧太后所建,亦象征慈禧太后时代的政治。故《颐和园词》既是晚清的政治史,亦是慈禧的评传。此诗往复幽咽,一唱三叹,如诉如泣,痛悼清朝之亡,又以大量事实,讥评慈禧太后之失。深沉悲痛的诗人之情,与冷静审视的史家之识,二者在诗中得到完美结合。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尝以元稹《连昌宫词》相比,云:“曾赋《连昌》旧苑时,兴亡哀怨动人思。岂知长庆才人语,竟作灵均息壤词。” 查看详情>>

悼离赠妹诗 [ 左思 ]

晋代左思作。左思出身寒门,不喜交游,虽博学多才,但不得重用,仕途不得意,晚年退居在家,专意典籍,不问世事。现存诗仅14首,多感慨时事及生平,表达建功立业的抱负,揭露讽刺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显示出蔑视权贵的英雄气概。晋武帝泰始八年(272)其妹左芬被召入宫,后为贵嫔。左思与妹分别两年,思之而不能相见,作此诗赠左芬。其妹后作《感离诗》酬答。封建社会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女进宫为后妃,其亲族亦皆因之富贵荣华。但左思不是趋炎附势之徒,他不以妹妹的入宫作为自己进身腾达的阶梯。他在本诗中抒写了兄妹间真挚的同胞亲情,妹妹一旦入宫平时即很难相见,因而于离别时,他“衔杯不饮,涕洟纵横”。惟嘱善自珍重,爱惜光阴。原诗如下:“将离将别,置酒中堂。衔杯不饮,涕渍纵横。会日何短,隔日何长。仰瞻曜灵,爱此寸光。” 查看详情>>

秦妇吟 [ 韦庄 ]

唐诗。七古。韦庄作。见《全唐诗外编》第一编。中和三年(883)三月在洛阳时作。全诗共238句,为唐代最长的叙事诗。僖宗广明元年(880)冬至中和三年春,黄巢农民起义军占领长安时期,作者羁留城中,亲眼目睹这场翻天覆地的社会巨变。此诗即借一“秦妇”之口,叙写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称帝建国及其与唐军攻守厮杀情景,展现出当时大动乱的时代画卷。对农民起义军采取敌视态度,同时又对唐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和官军的残民暴行进行鞭挞。该诗选择典型的细节和生动的情节,采取层层铺叙的手法,着重刻画场面和渲染气氛,以反映重大的历史事件,写得结构宏伟,布局严谨,语言精丽,气势流畅,体现出我国长篇叙事诗的重大发展。此作在当时就广为流传,诗人因此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后韦庄讳之,未收入其集子《浣花集》,致使长期失传。其讳因,五代孙光宪曰:“《秦妇吟》一篇,内一联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尔后公卿亦多垂讶,庄乃讳之。……他日撰家戒,内不许垂《秦妇吟》幛子。以此止谤,亦无及也。”(《北梦琐言》卷六)近人陈寅恪则认为此说不确,指出庄所惮者,并非当时唐朝公卿,而是后来蜀中新贵:“怕触新朝宫闱之隐情。”(《读〈秦妇吟〉》)直至本世纪初,才在敦煌石窟中发现此诗的九个手抄本,后经许多学者的研究、校勘,写定后收入中华书局《全唐诗外编》。 查看详情>>

悼亡诗 [ 潘岳 ]

组诗。共三首。西晋潘岳作。《六臣注文选》张铣说:“悼,痛也。安仁痛妻亡故,赋诗以自宽。”关于这组诗的写作时间,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十六说:“悼亡之作盖在终制之后。‘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是一期已周也。大功去琴瑟,古人未有有丧而赋诗者。”又说:“首云‘僶俛恭朝命’,后云‘改服从朝政’,又云‘投心遵朝命’,谓释服而复出也。当晋时,礼教已坏,然期丧犹解官行服。”今人陈志明《说潘岳的悼亡诗》则认为,三首《悼亡诗》并非作于一时,“只有第三首才是写于丧妻一周年之时,即所谓‘一期已周’,其余两首均作于周年之前”。(见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现在一般认为,这组诗当写于晋惠宗元康九年(299)的秋天,当时作者的妻子去世已经一年。诗中抒写对亡妻的怀念,情意深厚真挚。此组诗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大都以“悼亡”为题。 查看详情>>

娇女诗 [ 左思 ]

诗。西晋左思作。明谭元春评此诗说:“字字是女,字字是娇女,尽情尽理尽态。”(《古诗归》)钟惺也说:“通篇描写娇痴游戏处不必言,如握笔、执书、纺绩、机杼、文史、丹青、盘槅等事,都是成人正经事务,错综穿插,却妙在不安详,不老成,不的确,不闲整,字字是娇女,不是成人。而女儿一段聪明,父母一段矜惜,笔端言外,可见可思。”(同上)此诗是左思一首著名诗篇,描写自己两个小女儿天真活泼、顽皮娇憨的神态,生动逼真,声态并作,使两个幼儿的形象跃然纸上,极象一幅风俗画。此诗对后世影响很大,象陶渊明的《责子》诗,杜甫《北征》中关于女儿的吟咏,李商隐的《骄儿诗》等,都是学习这首诗创作而成的。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