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志。清陈仪撰。一卷。仪有《陈学士文钞》已著录。是编乃其经理营田时所作。实为陈氏所撰《(雍正)畿辅通志》之《河渠志》。 《四库全书提要》所收《直隶河渠志》即此书。记事止于雍正八年,约一万四千字。书中详记渤海、海河、卫河、白河、淀河、东淀、永定河、清河、会同河、千里长堤、滹沱河、还乡河、七里海等二十六条直隶水系,述其地理位置、脉络原委及诸水水患、治理情况。所载着重当时形势,略于沿革考证,尤详陈治河利病,提出治直隶之水,以扩达海之口,和减入口之水的主张。颇具水利史料价值。有《畿辅河道水利丛书》本。 查看详情>>
水利志。明潘季驯 (1521—1595)撰。十四卷。季驯字时良,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嘉靖进士,官至总督河道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凡四奉治河之命,任事二十七年, 卓有成绩。曾于万历七年(1579)汇集前后章奏及诸人赠言,辑成《塞断大工录》一书,又加增删,改名本书,约二十二万字,记事止于万历十六年。成书于明万历十八年 (1590),初刻于万历十九年 (1591),乾隆十三年 (1748)又有河署刊本。1936年中国水利工程学会的 《水利珍本丛书》收入本书,由汪胡桢标点,并增补 《潘季驯两河经略堤决白》等内容。 查看详情>>
水利志。南宋魏岘撰。二卷。《四明它山水利备览》是南宋关于东南沿海御咸蓄淡水利工程的代表作。记载浙江鄞县唐大和七年(833)郧县(在今宁波市东南)令王元修建大溪(樟溪)上的它山堰工程及其灌溉、供水效益以及下至南宋时的改进、维修等。南宋魏岘著,书成于淳祐三年(1243)。内容虽常为元、明地方志所采录,本书“传本颇稀”。明末崇祯时,鄞人杨德周得成化时 (1465—1487)旧抄本。同邑陈朝辅于崇祯十四年(1641)作序、刊印。 查看详情>>
水利志。明归有光编撰。四卷。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南京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历官知县、通判、太仆寺丞。有《震川先生集》。作者认为吴中水患,要在淞江,而淞江治则太湖水顺畅入海。因采集宋人郏亶书二、郏乔书一、苏轼奏疏一、单锷书一、周文英书一,附金藻论一等三吴水利书七篇。并作者《水利论》二篇,及禹贡三江图、淞江下三江口图和叙说。总二万八千余字。为研究太湖水利较系统的资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言苏松水利者,是图固未尝不可备考核也”。凡此等论著多未经过工程实践检验,议论空泛。而对宋赵霖、元任仁发等人经过施工并有一定成效的论著,则置之不录,为该书不足。有《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