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

日本书纪 [ 太安万侣 ]

亦称《日本纪》。是现存日本最早的官修国史,为日本神道教重要经典之一,元正天皇(715-724年在位)舍人亲王太安麻吕(安厅侣)等人编撰,成书于公元720年(养老4年)。以历代官修史书为基础,参照中国典籍和朝鲜史籍,效仿中国史书体例编纂而成,正规汉文编年体记述。全书共30卷,另有“图系”一卷,已佚。1卷和2卷为神代卷,以日本古代神话传说为蓝本,虚构出世界创成,国土神生,天孙(天皇——作者注)降临的神代史,伪造出神皇谱系,借以确立天皇统治的神威。第3卷到第30卷记叙了从神武天皇到持统天皇(645-702年)的历史,其中大化革新以后到持统天皇的历史基本上以史实为据,可算正史,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书的哲学思想主要见于“神代卷”中有关世界创生的神话之中。其哲学自然观受中国古代文献《淮南子》、《三王历纪》、《礼记》等影响颇大,认为“古天地未剖,阴阳不分,混沌如鸡子,溟滓而含芽,及其清阳薄靡而为天,重浊者淹滞而为地”。其中包含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宇宙有限论”的观点。17世纪后,日本兴起的国学学者把考据和研究该书作为论证复古神道的重要方面,尤其“神代卷”是日本神道教重要的理论依据。 查看详情>>

瀛海偕亡记 [ 洪弃生 ]

又名《台湾战纪》。杂史。作者洪弃生。书分上、下两卷,记叙《马关条约》后清政府割让台湾及台湾人民奋起抗日的史实。上卷起自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中日两国政府签约割台后台湾民众自议建号民主国,讫于同年9月台南刘永福兵败;下卷叙述刘永福内渡大陆后台湾民众抗日之事,对北部陈秋菊、简大狮,南部林少猫,中部柯铁率众抗日记叙尤详。全书以日军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进行“大扫除”(大杀戮)告终。此书颂扬台湾人民抗日爱国壮行,揭露日军侵台后种种暴行,诚所谓“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下卷所述台湾民众四年抗日的史实,尤为他书所难见。1906年有铅印本行世。1959年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将其收入《台湾文献丛刊》第59种出版。 查看详情>>

楚汉春秋佚文 [ 陆贾 ]

西汉陆贾撰。记刘邦、项羽初起以及汉惠帝至文帝时事。《汉书·艺文志》著录九篇,《隋书·经籍志》作九卷,《旧唐书·经籍志》作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亦作九卷。唐以后散佚。清人有三种辑本,一,清茆泮林从《艺文类聚》、《史记索隐》、《太平御览》、《文选注》等书辑录为一卷,编入《十种古逸书》,并见《龙谿精舍丛书》。二、黄奭辑本,见《黄氏逸书考》。三,洪颐煊所辑,见《问经堂丛书》。其中以茆辑最佳。但佚文数量不多,史料价值亦有限。此为洪颐烜辑本,王利器校订。 查看详情>>

中国史纲 [ 张荫麟 ]

《中国史纲》是张荫麟短暂一生留下的唯一专著,原为作者受聘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的一部分。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本书叙述了从商朝到东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全书按照朝代顺序编写,但并未均衡笔墨,而是按作者自己的标准选取各朝代重大事件作为主题,着力叙述“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和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全书内容丰富,不仅讲述王朝更迭、政治兴衰,也描述了文化经济的盛衰,还介绍了民俗生活,可谓包罗万象。作者笔下没有艰晦涩难懂的学术词语,也没有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而是以其通俗的文笔、飘逸的文风,将上千年历史描绘得温婉动人,使读者既享受传统历史的博大精深,又领略了文字的优美生动。 查看详情>>

古事记 [ 太安万侣 ]

现存日本最古的史书。系太安麻侣编撰。周作人译。综合日本古代神话、英雄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和帝王家谱的书,也是日本现存最早的官修史书。作者太安万侣,又名安麻吕或安满。日本奈良前期史官。711年奉元明天皇诏,将宫廷舍人稗田阿礼口诵的《帝皇日继》与《先代旧辞》编写成《古事记》,并撰作序文。720年,也参与《日本书记》的编纂。被一些日本学者誉为“日本史学之父”。本书分上、中、下3卷。序和正文的散文部分用汉文撰写,歌谣和固有名词借用汉语作日语标音,形成一种奇怪的文体,颇不易懂。18世纪,著名文学评论家本居宣长著《古事记传》,系《古事记》的注释本。中文有周启明和邹有恒两种译本,前者由人民出版社1963年出版。本书记开天辟地至第33代推古天皇统治时期(593—618)的历史。上卷7段。讲述男神伊耶那岐与女神伊耶那美如何结为夫妻,造天地万物,直到海神女儿丰玉比卖生子天津日高日子波限建鹈葺草葺不合命的故事。全系神统谱与神话。中卷7大段。记神武天皇、绥靖天皇以后8代、崇神天皇、垂仁天皇、景行天皇与成务天皇、仲哀天皇、应神天皇。系神话与英雄传说。下卷10大段。记仁德天皇、履中天皇与反正天皇、允恭天皇、安康天皇、雄略天皇、清宁天皇与显宗天皇、仁贤天皇以后10代、用明天皇、崇峻天皇、推古天皇。皆以帝王为中心,掺杂一些神话传说。此外书中还留有古歌谣130首。本书的编成,不仅对日本文献编纂史有积极影响,且在文学史上的史料价值高于史学。全书所述中日文化交流的史实为数不多,但较具体,多为学者所引用。本书也是日本第一部记录皇家家谱之书,但其中多美化和失实。 查看详情>>

出使英法俄国日记 [ 曾纪泽 ]

清末曾纪泽著。纪泽(1839~1890),字劼刚,谥惠敏,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袭一等侯爵。幼聪颖,自学通英文。清光绪四年(1878)出任驻英法大臣,后又兼驻俄大臣。有《曾惠敏公遗集》。日记按年月先后分为九个部分。始于光绪四年七月,迄于光绪十二年十一月(1886.12),计60余万字。多记载日常生活、例行事务,并在使事之余,注意考求西方国家“政事语言文字风俗之不同”,还较详细地记载了关于与沙俄谈判、签订中俄《伊犁条约》的经过。光绪八年曾氏曾将开始出使不到一年的日记以《出使英法日记》名出版。光绪十九年(1893)江南制造总局刊行(曾惠敏公遗集》,收入日记二卷,比《出使英法日记》有所增加,题名《使西日记》。1981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将其收入《走向世界丛书》第一辑。1985年11月重编《走向世界丛书》,即全据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影印“湘乡曾八本堂家藏手写本”《曾惠敏公手写日记》出版。暂缺光緒十二年日记。 查看详情>>

历代论 [ 苏辙 ]

史论,苏辙撰。苏辙早年即有进论二十五篇,晚年闲居时期更是著成《历代论》四十五篇,极言历代治乱之得失,观点新奇,文字老成,体现了他史论散文的最高成就。苏辙在《历代论》并引中说:“予既壮而仕。仕宦之余,未尝废书,为《诗》、《春秋》集传,因古之遗文,而得圣贤处身临事之微意,喟然太息,知先儒昔有所未悟也。”苏辙一生未废史学,他说“吾为春秋集传,乃平生事业。”从他所说的“知先儒昔有所未悟也”可见其观点往往能发前人之所为见,形成自己独特新颖的见解。《历代论》,有些篇章是写得很有特点的。论汉光武、唐太宗,分析相当全面,和苏轼相比,特点确在于“稳”。 查看详情>>

西夏记 [ 戴锡章 ]

二十八卷。近人戴锡章撰。编年史西夏史书。锡章字海珊,开县人。曾入史馆任职。赵尔在是书序中称“纪盖本张氏鉴《西夏纪事本末》、吴氏广成《西夏书事》、陈氏昆《西夏事略》而增辑之者,益以丛刊搜猎之广使一代得失之林昭然可睹。”内容起自党项初兴,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时期至西夏建国始末。据书前征引书目,知参考史籍达300余种。所引材料皆注明出处。附有考据,用双行小字排出,以示与正文区别。锡章自称为此书阅十年之久,凡正史之殊讹、四家之疏漏,皆一一参稽补正,粲然成一代信史。有1924年北京京华印书局印本及1988年宁夏人民出版社印本。 查看详情>>

隆平集[标点本] [ 曾巩 ]

北宋曾巩撰。二十卷。记太祖至英宗五朝,凡一百零六年史事。卷一至卷三分圣绪、符应、都城、官名等二十六门,每门但分若干条,不具首尾,颇似随笔札记之体。卷四以下立传二百八十四篇,各以其官为类,亦无义例,不似成书。巩曾于元丰四年(1081)七月奉诏修《五朝国史》,至五年四月罢史任,从事编纂历时八月,曾献《太祖总论》一篇,因时间仓卒,未及撰成全书,此集当为《五朝国史》之底稿。此为《隆平集》标点本。 查看详情>>

宋史纪事本末[标点本] [ 陈邦瞻 ]

明陈邦瞻撰。原本二十八卷,改刊为十卷,一百零九卷。书成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1605),记宋太祖代周至文天祥、谢枋得殉国两宋三百余年历史,计有一百零九目,约六十万字。本书是在冯琦同名书稿和沈越《事纪》书稿的基础上,参考元修《宋史》和薛应旂《宋元通鉴》等书编撰而成。内容包括宋、辽、金和元初的史实,对官制科举、营田治河、漕渠海运、茶盐、天文历算、思想学术、主要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的活动,都有专篇论及。涉及问题较为广泛,保存了主要的史料,为了解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提供了线索。《宋史》向称芜杂,此书则叙述条理,文笔亦不枯燥。在编纂体例上,开创了以后纪事本末体史书记述典章制度、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活动的新内容。由于本书引用史料多据《宋史》,对原书错误、疏漏之处缺乏考订,因而讹误不少。书初刻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三十五年黄吉士改刊为十卷。明末张溥于书中加列事纲,史论及圈点、断句,改为事各一卷,遂为一百零九卷,此后诸本多依此例。有江西书局本、广雅书局本,《国学基本丛书》本。1977年中华书局出版河北师院历史系点校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