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稽占选建,懿亲作屏,王室罔不在外以著成劳。故鲁公誓于淮徐,召穆师于江汉,咸书典策,足纪功宗。尔福喇塔乃辅国公偏俄之子,念系宗室,俾仍父封;嗣加特恩,超列贝子。属闽越未靖,师旅徂征,简佐戎行,克扬我武。电扫鲸鲵之众,风行驺骆之余。乃礼未举于劳远,躬遽捐于尽瘁。朕惟生勤王事,殁有宠章,矧于宗室之贤,尤切荣哀之谊。爰旌殊绩以易厥名,特赐谥曰“惠献”。于戏!惟慈爱有除残之美,唯睿哲有制胜之能。往勒贞珉,光予属籍。 查看详情>>
一卷。明朱子素撰。朱子素,字九初,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生卒年不详。明诸生,明亡后应贡不仕,隐居授徒。著有《吴疁文献》等书。《东塘日札》记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破南京后,进兵嘉定诸县,下剃发令,东南人民云集反抗,邑绅侯峒曾、黄淳耀聚民守嘉定,及城破后李成栋兵屠嘉定事。首记钱谦益纳降,豫王发兵吴中,乡兵聚而反抗,以侯峒曾为首,杀汉奸,戳清兵,李成栋军受创。又记清军与嘉定守城义兵激战,侯峒曾、黄淳耀死难经过,李成栋兵于城内外烧杀奸淫抢掠情形。书用日记体,朱子素身历其境,故纪之颇详。记其亲见杀人情形,刀声刮刮然,悬梁赴井者,断肢者,血面者,砍死手足尤动者,骨肉狼藉,乞命之声,嘈杂如市。投河死者不下万人,浮尸满河,舟行无下篙之处。《东塘日札》与《嘉定屠城纪略》为一书而两名,经后人传抄,因语涉嫌讳而改题《东塘日札》。书中称“大清”、“清帅”,已非著者口吻,且于《嘉定屠城纪略》有所删润增补,或为子素自改,或为后人所为。《东塘日札》有《荆驼逸史》本,分为二卷,卷末多总论一则。又有 《纪载汇编》本。 查看详情>>
一卷。明朱子素撰。《嘉定屠城纪略》 《纪载汇编》本改名为《东塘日札》,《痛史》本转作《嘉定县乙酉纪事》,为同书异名。所记时日,略有参差,或为传抄之误。而《东塘日札》载侯峒曾溺水不死,被清兵引出所杀等条,《嘉定屠城纪略》皆失载。《嘉定屠城纪略》于殉难诸人,举其姓氏者仅侯峒曾等七人,而《嘉定县乙酉纪事》则有缙绅、孝廉、贡元、太学生、诸生七十八人,盖为续访所得,随时增补。又记周荃降清,为密受钱谦益旨,《嘉定县乙酉纪事》 不载,盖为钱谦益客所删。可见《嘉定屠城纪略》皆是奋笔直书,未曾修饰。从而判定《嘉定屠城纪略》为初本,《东塘日札》为改本,《嘉定县乙酉纪事》为再改本。《嘉定屠城纪略》有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藏《明末十家集》旧抄本,日本嘉业堂文库、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八家集》旧抄本,清光绪十三年尊闻阁刻《明季稗史汇编》本,商务印书馆《明季稗史汇编》铅印本。 查看详情>>
金钱会匪起于咸丰八年。有卖笔者金华周兆荣,流寓青田,粗识字,能卜卦,取妻于青田小溪,以妖术教人吃菜。入其教者,出钱二百五十,投沸汤中煮,焚以符咒,取汤饮之,刀棒不能伤,谓之“铜钱壮”,聚于永嘉青田之山中。是时粤贼已陷处州,村民惧引寇,一夕纠众掩之,毁其巢。而青田令亦名捕兆荣甚急,兆荣遂走温州,流转至平阳钱仓镇,易名曰周荣。 查看详情>>
三卷。吴应箕著。吴应箕(1594—1645),字风之,又字次尾,明清之际安徽池州府贵池(今安徽贵池)县人。他是明末复社的领袖,领导了声讨阉党遗孽阮大铖的活动。该书序下注有一行小字:“书共六卷,存陈其年维崧太史家”。但该书实存上中下三卷,这可能是书刚编成时有六卷,后来删繁就简,合并为三卷。吴应箕在序中说:“东林者,门户之别名也;门户者,又朋党之别号。夫小人欲空人国,必加之以朋党。于是东林之名最著,而受祸为独深,要亦何负于人国哉!东林争言真伪;其真者必不负国家,伪者反至负东林。此实何欤?盖起事至五、六十年,相传多失其实。于是而有伪者,亦势使然也。今之所为东林者,又一变往时欲锢之林下者、今且下及草野。夫盛世岂有党锢之事?何论朝野,亦办其真与伪而已矣。余于是条次其本末,以使观者有所考而感焉。” 查看详情>>
明蒋平阶撰。1卷。记明东林门户始末。 按年叙述, 起万历二十一年(1593), 终于崇祯十六年 (1643)。 只叙朋党攻击之事, 意在说明齐、 楚、 浙三党胜负。 梃击、 红丸、移宫三案之争,客、魏之祸,辽东经抚之争皆不记。 查看详情>>
纪事本末体史书。四卷。清杨陆荣撰。成书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杨陆荣,字采南,号潭西。生卒年不详。青浦(今江苏青浦县)人。生平事迹不详。本书叙述了明清之际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此书为纪事本末史书之一种,记载了明清之际的史事。记事起于崇祯甲申(1644),福王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止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38)郑克塽以台湾归还清朝。其中包括南明福王、唐王、永明王三政权的建立和灭亡的经过,并记有张献忠入川、郑成功入据台湾以及顺治年间江南地区发生的反清事件等资料,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别是南明史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查看详情>>
南宋罗泌撰。论述远古传说和史事。罗泌,字长源,庐陵 (今江西吉安县) 人。南宋孝宗乾道六年 (1170),完成此书。凡47卷,计前纪9卷,后纪14卷,国名纪8卷,发挥6卷,余论10卷。该书内容侧重于记述我国远古时代传说中的帝王言行和有关重大事件,所涉及的帝王包括:初天皇,初地皇,初人皇,叙四大,天皇氏,地皇氏,泰皇氏,叙十纪,钜灵氏,句疆氏,谯明氏,涿光氏, 鉋阵氏, 黄神氏, 狃神氏, 犂灵氏, 大騩氏,鬼騩氏,弇兹氏,泰逢氏,冉相氏,蓋盈式,大敦氏,云阳氏,巫常氏,泰壹氏,空桑氏,神民氏,倚帝氏,次民氏,辰放氏,蜀山氏,豗傀氏,浑沌氏,东户氏,皇覃氏,启统氏,吉夷氏,几蘧氏,狶韦氏,有巢氏,遂人氏,庸成氏,史皇氏,柏皇氏,中皇氏,大庭氏,栗陆氏,昆连氏,轩辕氏,赫苏氏,葛天氏,尊卢氏,祝诵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阴康氏,无怀氏,大昊,女皇,共工,炎帝,蚩尤,黄帝,帝鸿,帝魁,小昊,高阳,高辛,陶唐,有虞氏,夏后氏,帝启,帝太康,帝仲康,帝相,夷羿,寒浞,帝少康,帝杼,帝槐,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帝廑,帝胤甲,帝皋,帝敬发,帝履癸。堪称首部远古帝王大全,旁征博引,文采瑰丽。因 《尔雅》训 ‘路’ 为 ‘大’。故‘路史’,即 ‘大史’ 意也。”远古帝王事,本属渺茫虚事,而罗泌取材多采纳 《纬书》,并择录道家言论,故某些史事纯属传说,不足为据。明、清两代均有刻本。而民国二十五年 (1936) 中华书局缩印的 《四部备要》本,更便于查阅。 查看详情>>
纪传体史书。明何乔远撰。一百卷。乔远,字雅孝,号匪我,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官至礼部仪制郎中,以事归居20余年,再宦至南京工部右侍郎。是书分为典谟记、坤则记、开圣记、继体记、分藩记、勋封记、天国记、天启记、舆地记(未全)、典礼记(未刊)、乐舞记、刑法记、河漕记、漕运记、钱法记、兵制记、茶马记、盐法记、臣林记、臣林外记、关柝记、儒林记、文苑记、俘贤记、宦者记、列女记、臣林杂记、宦者杂记、高道记、本土记、本行记、艺妙记、货殖记、方技记、方外记、王享记共37记。实则仍用纪、志、传之体,基本属于纪传体史书。载起自明太祖迄至穆宗(1368—1572)十三朝200余年史事,多取材于当时流传的野史旧文,保存了不少稀有明史资料。如货殖记所载江南几个大地主发家情况和明季手工业与商业情况。王享记叙述蒙古族鞑靼、兀良哈二部,女真族海西、建州二部以及朝鲜、日本、东南亚诸国,是研究经济史、民族史、中外关系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对研究明代丝绸之路有较高的文献价值。清避讳此书所载,列入《禁书总目》。仅有明崇祯十三年(1640)刊本传世。 查看详情>>
这是一本许世英先生前任福建巡按使会办福建军务时,于民国三年间派员至台调查台湾土地制度所得的报告书。奉派调查者系前司法部编纂程家颍,这本报告书即为程氏所撰。原书为铅印本;本书所据省立台北图书馆藏本「卷首」部分前缺第一至第四面,可能载有序言。所存第五至十一面,则载两件公文书,尚可据以觇知这本报告书的来历。惟两公文书未冠文题,今分别加以「会办福建军务福建巡按使呈大总统文」与「调查员详福建巡按使文」字样。其「呈大总统文」中明白指出:民国四年一月组织成立(福建)土地调查筹办处,并委程氏为筹办员。可见当时派至台湾调查,其目的为筹办福建清丈求取借镜之资料。因此,原报告书于第二章之后,并列有第三章「条陈闽省清地办法大纲」。按这「办法大纲」计分七目:一、宜定调查之目的;一、宜定预算之计划;一、宜定土地之种类;一、宜定地积之标准;一、宜定改赋之方法;一、宜设查定之机关;一、宜定应否发给丈单。现在刊行这本报告书,意在提供台湾土地制度的史料,与原报告书有所不同;因将第三章略去,特存其目如上。又,原书附有图表三十九号(第一、二章部分),大多殆属册式与图样;除留若干具有参考价值的「统计表」分别移插正文中(其表次已加以改动)以外,馀亦从略。至附录「日本登记制度考查报告书」的一并删除,自不待言。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