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李实撰,1卷。实字孟诚,合州(今四川合川县)人。正统七年(1442)进士。十四年(1449),瓦剌太师也先统军攻明,经“土木之役”,大败明军,俘获明英宗,后在攻北京时,遭明军反击,北撤,翌年,遣使者完者脱欢议和。时,实任礼科给事中,请行。是书为李实向明廷奏报出使瓦剌,与也先谈判的经过记录。书中对也先送还英宗的决心及瓦剌部众企盼议和之情意皆有详细叙述,是研究“土木之役”后明蒙关系的重要资料。有《纪录汇编》本等。 查看详情>>
议处安南事宜,一卷,不着撰者姓氏。所载为毛伯温疏文、兵部揭帖及韶旨一通。嘉靖十八年。复命仇鸾、毛伯温征安南。伯温抵广西,传檄谕意。莫登庸自至镇南关请降,伯温承制赦之,驰疏以闻。诏改安南国为安南都统使司。此本列伯温原疏、兵部揭帖及诏旨一通。而兵部议覆疏未载,疑尚有所阙佚也。 查看详情>>
太宗文皇帝于洪武三十二年七月初五日为奸臣齐泰等变乱 祖宗成法调兵杀害亲王车驾奉天征讨克怀来八月克雄县漠州攻围真定九月接应永平十月攻克大同十一月郑村坝大战大捷十二月取广昌三十三年正月取蔚州攻围大同四月白沟河大捷五月围济南十月克沧州十二月东昌大战三十四年三月夹河大捷闰月藁城大捷十月克保定西水寨三十五年正月克东阿东平汶上沛县四月小河齐眉山灵璧县大捷攻破营寨五月至泗州降之过滩河六月渡江十七日平定京师 查看详情>>
国初礼贤录,一卷,原文未题撰者姓氏。一说刘基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五二记:‘此书艺文志、千顷堂书目皆作基撰。然录中所载,即明太祖任用基及叶琛、章溢、宋濂四人事,且有基驰驿归里,居家一月而薨之文,则非基所作审矣。’故阙名,不取刘基说。 查看详情>>
一名《野获编》。笔记。明沈德符(1578—1642)撰。三十卷,补遗四卷。德符有《顾曲杂言》已著录。本编为其追忆祖父及父亲所述明代朝野掌故和自己的见闻杂事而成。原本正编二十卷,成书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续编十二卷,成书于万历四十七年。以“退耕而言朝士”、“谋野则获”,故名;又编中强半述近事,故冠之“万历”。今本计有一千四百四十条,分为列朝、宫闱、宗藩、公主、勋戚、内监、内阁等四十八类。书中大多系明万历及万历前的朝廷掌故及士大夫们的政治生活的记载,也保存了部分有关小说和戏曲的资料。 查看详情>>
明代笔记。100卷。蒋一葵撰。蒋一葵字仲舒,常州(江苏武进)人,“尧山堂”是他书斋的名字。本书杂采各书中所记载的轶闻琐事,一般来说,尽量辑入不太常见到的内容,其事涉及至明为止的各代,均以人名来标作细目。本书论曲家部分,历来受到重视,近人任讷还将这部分内容辑为《尧山堂曲纪》,作为《新曲苑》的第九种。仅以论曲家部分而言,其中关于元代以贯云石(酸斋)与徐再思(甜斋)并称的记载,不见于他书,而且对于论列元曲流派也颇有启示性;但也有称张可久名为张伯远这类有张冠李戴之嫌的提法,很令人生疑。正因为它的内容庞杂,《四库全书》编者对它评价不高,认为“雅俗并陈,真伪并列,殊乏简汰之功。至以明诸帝分编入各卷之中,尤非体例矣”(《四库全书总目》),仅将其列名于“子部杂家类存目”。本书传本较少,有明代原刻本传世。 查看详情>>
纪实性著作。不分卷,全1册。明马文升撰。马文升(1426~1510),字负图,别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河南钧州(今禹州市)观耜园村人。景泰年间进士,50多年的仕宦生涯中几起几落,历任按察使、大理寺卿、兵部侍郎、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等职,累次成为朝中重臣,先后多次为朝廷解决边患和变乱,为官清正,尤重名节,卒后谥号“端肃”。成化四年(1468年),蒙古番王孛来毛里孩侵扰固原,固原民张把腰、满四等人乘机掳掠,平凉卫总兵缉拿张把腰、满四等,张把腰等逃入石城。明廷敕令都御史陈介率陕西、宁夏卫兵平叛,出师不利,后又遣都察院右都御史项忠为总督,以兵五万征讨,弘治十六年(1503年)平叛成功。该书即是对上述史实的记录。事又见《明史》卷一七四。《西征石城记》今收入《中国西北文献丛书》,见第一百册。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