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香山集 [ 喻良能 ]

十六卷。宋喻良能(约1182年前后在世)撰。喻良能,字叔奇,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补广德尉,迁国子监主簿。复以国子监博士召,兼工部郎中。除太常寺丞,兼旧职,出知处州。不久,以朝请大夫致仕。喻良能与兄良倚、弟良弼,均因古文词有声名于当时。杨万里与之有交谊,曾作《送喻叔奇知处州》诗,云“括苍山水名天下,工部风烟入笔端”颇相推许。其诗风格与杨万里略近,只是不如杨万里诗之博大。陈亮《龙川集》中称:“叔奇于人煦煦有恩意,能使人别去三日,念之则不释。其为文精深简雅,读之愈久而意若新。”所著《香山集》十六卷乃清四库撰官以《永乐大典》和《南宋名贤小集》中所载,互为参补编掇而成。名为香山,因集中次韵李大著春日杂诗中有“清梦到香山”句。良能又自注曰:“余所居山名”。即以所居之地名集。见于《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和《续金华丛书·集部》。 查看详情>>

西渡集 [ 洪炎 ]

诗别集。二卷,补遗一卷。宋洪炎撰。洪炎当有诗集数种,其早年就有《倦壳轩集》,然传世者仅此《西渡集》一种。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此书作一卷,明焦竑《经籍志》著录此书亦作一卷。直至清仍有宋刻或旧抄本行世。《四库全书》收此集时未用宋刻及旧抄本,而采用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本。鲍本分为上、下两卷,卷末补遗五首诗,另外还附有清人从《宋元诗会》、《辟疆园宋文选》中所辑录的洪朋诗九首、洪刍诗二十四首、记二篇,因朋、刍二人集皆已录入《四库全书》,此为复赘,故删之不录。清德宗光绪二年(1876),朱氏惜分斋刊《西渡诗集》一卷、《补遗》一卷。傅增湘据朱之钧藏清圣祖康熙(1662—1722)年间宋荦家抄本对校,发现朱刻本尚少炎初至临安诗五首。此外,尚有清文宗咸丰(1851—1861)年间金山钱氏所刊《小万卷楼丛书》本与光绪(1875—1808)年间洪汝奎刊《晦木斋丛书》本。 查看详情>>

西塍集 [ 宋伯仁 ]

诗别集。南宋宋伯仁(约1235年前后在世)撰。一卷。伯仁字器之,号雪岩,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一作广平人。善画梅,作《梅花喜神谱》上下卷,后系以诗,形神毕肖。嘉熙中,为盐运司属官。多与高九万、孙季蕃唱和。有《雪岩吟草》、《波渔隐词》。嘉熙元年(1237),寓京酷热,侨居西马塍,故以“西塍”名集。此集收诗近百首。作者属江湖派中人。自序称“随口应声, 高下精粗,狂无节制,低昂疾徐,因势而出,虽欲强之而不可”。有《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本,《宋人集》本(甲编)增续稿一卷。 查看详情>>

逍遥集 [ 潘阆 ]

一卷。宋潘阆 (?—1009)撰,潘阆,字逍遥。大名 (今属河北) 人。或云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卖药京师,好结权贵。至道元年 (公元995年)太宗赐进士及第。真宗时,为滁州参军。潘阆之诗,有五代、晚唐遗风。宋人对其诗评价很高。苏轼尝称其《夏日宿西禅》(又称其《题资福院石井》)诗,不在石曼卿、苏子美之下。刘邠《中山诗话》称其《岁暮自桐庐归钱塘》诗不减刘长卿。其诗多有佳句。宋晁公武《读书志》载逍遥诗三卷,《宋史·艺文志)有潘阆集一卷。原本久佚。《永乐大典》所收其诗一卷,已不是全录。其《古意》一诗,今刻唐诗皆以为崔国辅作,而《永乐大典》则题潘阆名。有《永乐大典》本。 查看详情>>

文信公集杜诗 [ 文天祥 ]

一名《文山诗史》,宋文天祥撰。盖被执赴燕後,於狱中所作。前有《自序》,题“岁上章执徐,月祝犁单阏,日上章协洽”。案上章执徐为庚辰岁,当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乃其赴燕之次年。祝犁单阏当为己卯之月,上章协洽为庚未之日,於干支纪次不合。考是年正月癸卯朔,二月内当有三庚日、二未日,必传写者有所错互。至以岁阳岁名纪日,本於吴国山碑中“日惟重光大渊献”语。 查看详情>>

苇航漫游稿 [ 胡仲弓 ]

四卷。宋胡仲弓(生卒年不详)撰。胡仲弓字希圣,号苇航,山西清源人。约咸淳二年(1266)前后在世。其生平仅从本编诗中得知;进士登第,官会稽知县,不久罢归,浪迹以终,故以苇航漫游名其稿。其行事则不可考。其人诗名不甚昭著,唯陈起《江湖后集录》所作颇多。清《四库全书》编撰者校以《永乐大典》分列于各韵之下者,谓陈起所选之外,遗失尚多,乃搜采裒辑,编为四卷。虽未必全备,较陈起所编已增益不少。胡仲弓此编,及其弟仲参所作《竹庄小集》,因袭晚唐五代遗风,均不出山林枯槁之调。如七律《旱湖》 一首有云: “但使孤山梅不死,其余风物不关情。”史称其诗:“吟咏既繁,性情各见;洪纤俱响,正变兼陈。苟非淫慝之音,即不在放斥之列。”因而清《四库》亦予收载。《永乐大典》所载,别有《漫游集》一书,核其体例,系采宋、元之作汇为总集,是以清编定四库时考校姓名,删除谬误,以求其别。此书收入《四库全书》 存目。 查看详情>>

孝诗 [ 林同 ]

诗别集。宋林同著。一卷。前有淳祐十年(1250)刘克庄序。作者举古今孝事,每事以一五言绝句歌咏,亦间有一诗咏二事者。诗前有小序略加说明。共有诗三百首,其中分“圣人之孝”十首、“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仙佛之孝”十首、“妇女之孝”二十首、“异域之孝”十首、“禽兽昆虫之孝”十首。有《四库全书》、《学海类编》本。 查看详情>>

艇斋小集 [ 曾季貍 ]

诗别集。宋曾季貍(号艇斋)著。曾诗宋代已编定,陆游曾为之作序(《渭南文集》卷一五有《曾裘父诗集序》)。此集久不传。《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二五编《艇斋小集》一卷,录诗二十首。 查看详情>>

宋词鉴赏辞典 [ 佚名 ]

《宋词鉴赏大辞典》精选276位词人1001首代表作,以目前优秀宋词版本为底本,同时参照中华书局《全宋词》,从创作匠心、艺术特色、词史地位三大角度,重新阐释宋词创作艺术特点,更好地把握了宋词全貌。词作鉴赏与文化解读相得益彰,引人入胜。本书符合当代阅读习惯,选录经典品评,结合今人研究,全新解读宋词。
查看详情>>

石屏诗集 [ 戴复古 ]

宋诗别集。6卷。戴复古著。卷首有其父戴敏(号东皋子)诗10首。作为江湖派中成就较大的诗人,戴复古的作品题材比较广泛。其中,有浪迹江湖的恬谈生活的写照:“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江村晚眺》)也有“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夜宿田家》)的漂泊四方的凄苦心情的反映。最有价值的是忧国忧民之作,如《江阴浮远堂》:“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抒发了山河破碎的愤慨。在《织妇叹》中,以“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蚕重剥茧。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有布得着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写劳动人民的苦况,极似晚唐杜荀鹤体。此外,尚有部分仿乐府民歌的小诗,亦能取得以情动人的效果。这些都说明了作者诗歌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戴复古还写了《论诗十绝》,探讨诗歌创作艺术,提出抒写性情,主张独创,强调作品的现实性和社会作用,对那些不关心国事,只抒写闲情逸致的诗人表示了不满,其见解高过一般四灵派和江湖派诗人。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