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龙川词 [ 陈亮 ]

陈亮撰。《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载陈亮《龙川集》四十卷、《外集》四卷,注云:“《外集》皆长短句。”《宋史·艺文志》亦著录《外集词》四卷。今传《龙川先生文集》、《龙川文集》俱作三十卷,其中卷十七收词,阕数各本不一,最多者为30首,有明嘉靖史朝富刻本、明龙川书院刻本、明万历王世德刻本、明崇祯邹质士刻本、清同治退补斋刊本、清同治应宝时重刊本、清光绪崇文书局刻本等。1974年中华书局点校本《陈亮集》以退补斋为底本,其卷十七收词74首,其中44首系据他本辑补。单刻本《龙川词》则多作一卷。明抄《宋五家词》本、明紫芝漫抄《宋元名家词》本、《唐宋名贤百家词》本、清抄《典雅词十四种》本、清刘喜海辑《宋元人词》本、知圣道斋原藏《南词》本、《佳趣堂书目》著录本,俱作《龙川词》一卷。《宋六十名家词》本则作《龙川词》一卷《补》一卷,其正集一卷与明抄《宋五家词》本编次皆同,而《补》一卷系从《花庵词选》中辑出;《四库全书》本、《续金华丛书》本《龙川词》一卷《补》一卷,俱从《宋六十名家词》本出。《别本结一庐书目》、《知圣道斋书目》著录《宋元人小词》本、今传赵氏小山堂抄本、《四印斋汇刻宋元三十一家词》本,俱作《龙川词补》一卷。《全宋词》本、夏承焘校笺牟家宽注《龙川词校笺》本、姜书阁《陈亮龙川词笺注》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俱收词74首。姜注本分三卷,上卷为编年词,下卷为不编年词,《拾遗》一卷系据《全宋词》增补。 查看详情>>

克斋词 [ 沈端节 ]

一卷。宋沈端节撰。端节字约之,吴兴 (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寓居溧阳 (今属江苏)。淳熙三年,知衡州,提举江东茶盐,仕至朝散大夫,江东提刑。能词,吐属清约,颇具风致;措词用语,含情带意。冯煦于 《蒿庵论词》中曰: “字字沉响,匪仅以婉约擅长矣。”是书集词四十余首,其中多有词而无题。考花间诸集,往往调即是题。如: 〔女冠子〕 系咏女道士;〔河渎神〕系送迎神曲等。唐末五代诸词,例原如此。后人题咏渐繁,题与调两不相涉。若非存其本事,则词意俱不可详。集中如〔念奴娇〕二阕之称太守,〔青玉案〕第一阕之称使君,第三阕之称贤侯,竟不知所赠何人。宋人词集似此者颇少,疑原本必属调与题全备。辗转传写,遂遭删削,今无可考补。传世版本有《唐宋名贤百家词》本;《宋元名家词》本;北京图书馆藏南词本; 毛晋汲古阁校刻本。 查看详情>>

富山遗稿 [ 方夔 ]

宋诗别集。10卷。方夔著。作为遗民诗人,其诗常表现出磊落不平之气。如《杂兴》:“做事英雄竟不成,飞鸿何处避弓矰。杲卿有舌骂阿荦,叔夜无头传广陵。祸福难知随命值,才名太盛取天憎。江流渺渺无回势,独向西风倚瘦藤。”有些诗表现的是亡国后的哀伤心情,如《秋晚杂兴》:“青溪溪上路,书剑此栖迟。凉月穿衣褐,寒波照鬓丝。古洞传贺若,横玉犯龟兹。不为伤秋老,孤吟自可悲。”《四库全书总目》引用商辂的评语,称其诗“纡徐浑厚,弗事雕琢,可见其冲雅之操”。本书有《四库全书》本,并曾影印收入《四库全书珍本初集》。 查看详情>>

放翁诗选 [ 罗椅 ]

宋诗别集选本。有《四部丛刊》本,书题为《精选陆放翁诗集》。分《前集》、《后集》、《别集》三部分。《前集》,南宋末罗椅编选。椅字子远,号涧谷,宝祐进士。该集只加圈点而无评批语,前有序,落款为“大德辛丑立夏日適孙憼百拜谨识”,可知此集于“大德辛丑”(1301)夏由罗椅之孙罗憼再刻。又序中有“善和书卷存者仅十一於千百”之语,可知前此尚有“善和刻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曰:“元大德辛丑其孙憼始刻之”,其语不确。《后集》八卷,南宋刘辰翁编选。该本前后无序跋,句下及篇末时有附批,其体例与所评杜甫、王维、李贺等集相似。详考其词意观点,确为刘辰翁所选评,非伪托本。“明人刻刘辰翁评书九种,是编不在其中,盖偶未见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前集》、《后集》开始时本各自单行,至元朝时坊贾始将二书合刻,并追题《前集》、《后集》之名,又删其重复者,故两集中无一首重见。《别集》一卷,未题编纂者名氏。其诗皆见之于《瀛奎律髓》中。当是合刻时增补,以补二集之遗。 查看详情>>

方泉诗集 [ 周文璞 ]

诗别集。南宋周文璞(约1216年前后在世)撰。四卷。文璞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阳谷(今属山东)人。为江湖派诗人之一。此集系据《永乐大典》辑出,收赋凡六篇,诗二百四十九首。有怀古、纪游、咏物、抒怀诸作。抒发甘愿寂寞清苦,不逐名利之心情,风格自然,平易、流利,颇近姜夔。有《四库全书》本,《汲古阁影抄南宋八十家小传》为三卷本,题名《方泉先生诗集》。又《两宋名贤小集》本。 查看详情>>

西岩集 [ 翁卷 ]

诗别集,南宋翁卷(约1203年前后在世)撰。一卷。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并称“永嘉四灵”。卷为四灵之三。曾登淳祐乡荐,终于布衣。工诗。此集收诗几百三十九首。以应酬写景之作为多。卷反对江西诗派过分用典,专学唐代贾岛、姚合,注重修饰辞句,自然清新,有形式主义倾向。叶适评说:“自吐性情,无所依傍”。此编与《韦碧轩集》相同,唯《寄远》一首不见于《韦集》,殆当时所刊原非一本。有《四库全书》本。 查看详情>>

清苑斋诗集 [ 赵师秀 ]

宋诗别集。1卷。赵师秀著。从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角度看,赵师秀可称“永嘉四灵”之首。在他的诗中,往往流露出怀念故国之情:“北望徒太息,归欤寻故国”(《九客一羽衣泛舟分韵得尊字就送朱几仲》)。“听说边头事,时贤策在和”(《抚栏》)。作者在担任地方官吏时,也曾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只得“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薛氏瓜庐》),愤慨之情,常在诗中有所表现。赵师秀诗作在字句锤炼上,甚见功力。因此《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亦学晚唐,然大抵多得于武功(按指姚合)一派,专以炼句为工,而句法又以炼字为要”。有《南宋群贤小集》等本。参见“永嘉四灵诗集”条。 查看详情>>

芳兰轩集 [ 徐照 ]

诗别集。一作《徐照集》、《芳兰轩诗集》。宋徐照撰。《直斋书录解题》卷二○著录,凡三卷。据《水心集》卷八《徐师垕广行家集定价三百》诗,照集有家刻单行本,此本或即《直斋》著录之本。宋时尚有《永嘉四灵诗》丛刻本,收照及徐玑、赵师秀、翁卷之诗。其本,明末钱谦益藏于绛霎楼,楼遭火,仅存前半部,后归汲古阁毛氏,已佚。其后以钞本流传。本集幸在残存的前半部中,凡甲、乙、丙三卷,总诗二百五十六篇。本集尚有另一流传系统。明潘是仁刻《宋元名家诗集》,收本集,凡诗一百零五首。顾修据潘本收入《南宋群贤小集》,又自《瀛奎律髓》等书补诗十二首,乐清郑氏本因之。1915年,冒广生《永嘉诗祠堂丛刻》本据《东瓯诗存》增诗一首,上海医学书局丁氏聚珍本因之。1928年,永嘉黄群校勘本集,收入敬乡楼丛书铅印本中。其本以影钞《永嘉四灵诗》为底本,卷末自顾氏本补《莫愁曲》、《三峡吟》、《李夫人》三首,共诗二百五十九首,照诗皆备于是。常见者有1985年浙江古籍出版社排印之《永嘉四录诗集》本。 查看详情>>

苇碧轩诗集 [ 翁卷 ]

宋诗别集。1卷。翁卷著。集中作品题材比较狭窄,大多为寄赠、送别及身边琐事的描写,但也时有壮志难酬、潦倒终身的愤懑心情的流露。如《赠张亦》诗写出了在“罢兵”的妥协政策下,“男儿”报国无门的愤慨。《观落花》诗则以东风无情摧落花,喻身世漂零之感。另外,还有少数诗作关心民间疾苦。叶适为翁卷诗作序,称其诗“自吐性情,靡所依傍”,有自然流畅的特点。这在其田园诗中表现尤为突出,如《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种田。” 查看详情>>

众妙集 [ 赵师秀 ]

唐诗总集。一卷。宋赵师秀编。师秀字紫芝,号天乐,为“永嘉四灵”之一。又编《二妙集》,选姚合、贾岛诗,与本集相辅(《众妙集》不选姚、贾诗)。此集前后无序跋,入选诗人凡七十六家,选诗二百二十八首,大多为中晚唐诗人,少数为初、盛唐诗人,编次杂乱无序。其中,刘长卿选入二十三首,为诸家之冠。集中有近体诗而不取古体诗,多五言而少七言,显示出“四灵”的审美特征,所谓“是集乃以风度流丽为宗、多近中唐之格”者也。或以为此编与《二妙集》皆师秀“当时偶尔选录,自供吟咏,非有意勒为一编。故前后无序跋,亦未刊版行世。惟传其诗法者转相缮写。幸留于后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宋椠袁本《郡斋读书志》卷五下赵希弁《附志》著录《众妙集》一卷。铁琴铜剑楼旧藏《众妙集》明抄本,据宋本摹写,现藏北京图书馆。有汲古阁《诗词杂俎》本,《丛书集本初编》据以影印。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