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师秀(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太祖八世孙。绍熙元年进士。庆元元年,为上元主簿。嘉泰三年,为瑞州推官(《正德瑞州府志》卷七)。入江东安抚司幕(翁卷《送赵紫芝为江东从事》),官终知天台(释永颐《悼赵宰紫芝甫》)。后病寓临安,嘉定十二年卒,年五十(苏泂《寄赵紫芝》“同年今半百,同病半年赊”、薛师石《寄题赵紫芝墓》“辛未联诗别,九年成恍惚”)。工诗,宗贾岛、姚合,与徐照、翁卷、徐玑合称“永嘉四灵”,而在四人中成就最高。尝选姚、贾诗为《二妙集》,所选以五言为主。又编《众妙集》,自沈佺期以下,共选七十六家,不收杜甫诗,而选刘禹锡诗最多。自作诗也多取唐人为法,或沿其句法,或袭其意趣,如《送真玉堂》诗“每于言事际,便作去朝心”,即用唐人林宽《送惠补阙》成句;《寄赵昌父》诗“忆就江楼别,雪晴江月圆”,用无可《同刘升宿》“忆就西池宿,月圆松竹深”诗意;《瓜庐》诗“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罗大经谓其取唐人诗句合为一联(《鹤林玉露》乙编卷三),黄异以为取姚合《送宋慎言》“驿路多连水,州城半是云”语意(《诗人玉屑》卷一九引《玉林诗话》)。其诗取姚合、贾岛诗句为多,故刘克庄称其“诗语往往有与姚、贾相犯者”(《后村诗话》新集卷三)。其诗崇尚白描,追求“野逸清瘦”的风趣,以矫江西派“资书以为诗”之失,讲究“于狭见奇,以腴求瘠”(林希逸《方君节诗序》),因此往往以“一联一句擅名”,而不能“通体皆工”,自称“一篇幸止有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未如之何矣”(刘克庄《野谷集序》)。长于五律、七绝,其中写景状物的警句,如“楼钟晴听响,池水夜观深”(《冷泉夜坐》),“瀑近春风湿,松多晓日青”(《桐柏观》),“禽翻竹叶霜初下,人立梅花月正高”(《呈二友》),“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每为人所称引。《直斋书录解题》卷二○著录有《师秀集》二卷,别本《天乐堂集》一卷,已佚。今存《清苑斋集》一卷,有明潘是仁辑刻《宋元四十三家集》本、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全宋诗》卷二八四一至二八四二录其诗二卷。事迹见《弘治温州府志》卷一○。
宋诗别集。1卷。赵师秀著。从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角度看,赵师秀可称“永嘉四灵”之首。在他的诗中,往往流露出怀念故国之情:“北望徒太息,归欤寻故国”(《九客一羽衣泛舟分韵得尊字就送朱几仲》)。“听说边头事,时贤策在和”(《抚栏》)。作者在担任地方官吏时,也曾想有所作为,但事与愿违,只得“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薛氏瓜庐》),愤慨之情,常在诗中有所表现。赵师秀诗作在字句锤炼上,甚见功力。因此《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亦学晚唐,然大抵多得于武功(按指姚合)一派,专以炼句为工,而句法又以炼字为要”。有《南宋群贤小集》等本。参见“永嘉四灵诗集”条。 查看详情>>
唐诗总集。一卷。宋赵师秀编。师秀字紫芝,号天乐,为“永嘉四灵”之一。又编《二妙集》,选姚合、贾岛诗,与本集相辅(《众妙集》不选姚、贾诗)。此集前后无序跋,入选诗人凡七十六家,选诗二百二十八首,大多为中晚唐诗人,少数为初、盛唐诗人,编次杂乱无序。其中,刘长卿选入二十三首,为诸家之冠。集中有近体诗而不取古体诗,多五言而少七言,显示出“四灵”的审美特征,所谓“是集乃以风度流丽为宗、多近中唐之格”者也。或以为此编与《二妙集》皆师秀“当时偶尔选录,自供吟咏,非有意勒为一编。故前后无序跋,亦未刊版行世。惟传其诗法者转相缮写。幸留于后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宋椠袁本《郡斋读书志》卷五下赵希弁《附志》著录《众妙集》一卷。铁琴铜剑楼旧藏《众妙集》明抄本,据宋本摹写,现藏北京图书馆。有汲古阁《诗词杂俎》本,《丛书集本初编》据以影印。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