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南平县志序

(一)

南平昔南剑州治,延平四先生实生兹郡,有理学名邦之誉。余自束发受书,心焉慕之!民国二年春,奉简命观察是邦,见其君子读书而守礼,其小民安分而力作,隐然古之遗风也。然当更化之世,患锢闭,而利交通。于是首兴工艺,兼事农林,开学校以教之,而冀贫瘠者庶几富庶焉。政暇之馀,首披邑志而读之,旷阙百年,慨然兴叹!洎夫民国五年,兼省长李公,允议会修属邑志之请,遂令行各属设局纂修。余忝分督修之职,以南平为观瞻所先之邑,命前令吴君栻聘邑之有宿学者,得蔡君笃斋、章君卓人以总其事。越四春秋告成,为表、志、传,其目三十有三,卷二十有四。其义例,参旧志与通志局订定凡例而为之,裒然巨集也。蔡君乞序於余,余以暇日展读一过。见其中凡邑之天时地利无不备,民之谣俗风土无不载,官之职守政事无不书,昔贤之嘉言懿行无不详;而又表忠,劝孝,敬节,崇义,幽潜必阐,遗逸必搜;其於人心风俗之间,顺而导之,激而扬之,可谓备矣。然而陵谷变迁,沧桑兴感。知故而不知新者,夏虫不可语冰也。可经而后可权者,君子不可虚拘也。故是志之修,定其部居,归诸体要。意虽主乎因,而损益折衷补苴荟萃,义兼取乎革。诚以政由俗革,道与时通。吾愿读是志者,知损益因革之异宜。而奋发振兴之。尤有待於邑人士也。是则余之所厚望也夫!

中华民国十年一月温陵蔡凤序于建安道署

(二)

南平,东越之奥区也。城扼于山,溪乱于石,其巅崖律崒件1急流惊湍,若有抑郁不平之气者焉。顾地当闽北之中,居高建瓴,控三山而带两溪,噤喉水陆,屹然险固,又雄视上游一巨镇也。今天下亦多故矣,辛亥以还,政体改革,海内骚然。群不逞之徒,假名义而便己私者,所在皆是。延郡菁密,盗薮潜滋,始而行劫杀人,继且据城称变,闾阎荡涤,村市为墟。吾民颠沛流离之苦,有不忍言者。余奉令来驻是邦,蒐讨军实。里豪巨憝,既禽猕而草薙之矣。其惴软2胁从者,则传檄各邑,谕之归农。迩来幸稍安辑,得与此邦贤士大夫相接晤,温纯朴茂,蔼然有延平、豫章之风,又未尝不钦而敬之。兵事既戢,文治以兴,南平邑志之修,于焉告竣,邦人士请序于余,余维疮痍之甫复,而民志之日休也,抚今追昔,乐观厥成。为序其山川形势,与夫世变所经,概略如此。后之览者,亦将有盛衰兴复之感欤!若夫例别条分,征文考献,则自有在事诸贤之序在,兹不赘。

民国十年二月湘南徐镜清

【注】

1.律崒:山高峻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山则盘行岪郁,隆崇律崒”。

2.惴软:恐怕,怯懦。

(三)

昔韩宣聘鲁,见易象、春秋曰:“周礼在鲁”。故觇国者,知其国粹之能保,即知其政教风俗之所留贻也。夫地无广狭,治无大小;武城絃歌,而岩疆易使;单父卧治1而下邑得人。吾人一行作吏,百废待举。然有视为可缓而实急者,邑志是也。盖年岁代迁,有古人难作之叹,是以文献不足,愈久而愈失其真,及此而修之。是亦难得易失之时也。韩昌黎曰:“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故善作者必待乎善述,而后一邑之政事文章,叹观止矣。间尝考旧志,南平承有宋理学之盛,儒先辈出。人文荟萃,民朴俗醇,礼教灿然。越清初,邑始独为志。至嘉庆再修,迄今逾百年矣。洎民国初建之五年,闽省议会提议修各邑志。上峰令至,余闻之窃心焉喜!以为是亦礼教之一端也。使余邑国民睹是志,而知亲贤乐利之所由来者远,不亦善乎!乃於丁巳六年开局采访,延聘孝廉蔡君笃斋、章君卓人总其成焉。越四秋,修始告竣。走柬乞序于余,余观其条目整齐,门汇分析。令人一览,而知其事实悉备也,余何赘焉?然余有期於邑人士者,夫杨、罗、李、朱四贤之流风馀韵,远而未湮,在人能自得师耳。孟子曰:“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其是之谓乎。故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俱不朽。凡志之所载,曰某也遗爱在民,某也俎豆不祧。其他伟节瑰行,美不胜纪者,大书而特书之,亦以见斯邑政教之隆,风俗之美,有足多也。是为序。

中华民国九年孟冬上浣前署理南平县知事江苏吴栻谨序

【注】

1.卧治:称颂政事清简。

(四)

一邑之志,犹一国之史也。虽纪载有详略,体例有宽严,而述往事示来者,其义一也。南平为有宋四先生过化之区,吾道南来,人志蔚起。士食旧德,农服先畴。亲贤乐利之休,声明文物之盛,於今为烈。而邑乘之所流传,由来久矣。惟旧志自清代嘉庆以还,阙焉未修。事旷百年,文献之存者盖寡。而辛亥鼎革,时移势易,不胜沧桑之感。则咨诹博访,亦曰艰哉!然古者太史陈诗,以观民风。一邑虽小,亦在輶轩1之所采。征文考献,责在有司。邑乘之修,曷可缓乎。余於己未八年,权南平县篆。适邑人纂修邑志,将次蒇事,及今冬告成,请序於余。观其为书,条目灿然。一本省通志拟定凡例,而参诸旧志。搜罗必广,采择必严,信实录也。凡一邑版图之大,山川之胜,物产之富,诗书礼乐之贻,振废起衰之故。后之览者,得以兴感焉。於是邦文献,岂曰小补也哉。

中华民国九年岁次庚申仲冬月前权南平县知事汉阳周赓慈谨序

【注】

1.輶轩:轻车。古代帝王的使臣多乘輶车,后称使臣为輶轩使。

(五)

邑之有志,由来尚矣。然自欧化输入,人竞新学,凡志乘1之作,流俗多以不足重轻置之。而不知网罗散失,辨析是非,述往事以昭示来许,使读者慨然兴起,相与廉顽立懦2,革薄从忠,其关系於政教风俗者至深且巨,非仅以为文献之资已也。南平邑志,旧附於郡。其析而为书者,昉於前清康熙年间,朱邑令夔。越嘉庆十三年,杨邑令桂森乃一修之。自是厥后,迄民国纪元,中间相隔百年。可纪之事,指不胜屈。而阙焉未备,考古者每引为憾事!岁丁巳,吴前令希敬,始奉檄重修。聘邑中孝廉蔡君笃斋司总纂,并延致知名士,以赞襄其事。历四寒暑而书成。适予今春权邑篆,谋以付剞劂3。自愧於斯志,初未尝有所裨助。而窃以得睹成书为幸!因反覆读之,见其於沿革、山川、物产、职官、礼俗、艺文等类,可备一方掌故者,则为之斟酌损益,以仍其旧。於学校、选举、捐税、实业、交通、外交等类,其事属创举者,则为发凡起例,以启其新。而尤於循吏、名儒、忠孝、节义、以及文苑、独行4诸传,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凡以为励世磨钝计,意至深也。於戏5,操觚6者之用心可谓苦矣。夫南平为道学重兴,渊源所自之地。杨、罗、李、朱四先生之流风遗泽,至今未艾。以言道德,则师其言行之一节,便可为乡里善人。以言政治,则内圣外王7之学,班班可考。所谓措之一邑,而一邑治。措之天下,而天下治是也。世方更化,百度维新,窃以为政之要,必先之教,而教必本於道。政可因时以制宜,道则历久而不变。予昔幕游闽中,上游各邑。案牍之馀,每喜读四先生所著诸书。虽不能蕲至乎万一,而确有见修、齐、平、治之旨,如日月之经天,如江河之行地。今幸承乏此间,览斯编所载前贤之嘉言懿行特详,敢不以向所景仰者,而益加自勉!并期与都人士共勉之也哉。

中华民国十年岁次辛酉夏月代理南平县知事浙绍沈镜元谨序

【注】

1.志乘:志,记志。乘指史乘。

2.廉顽立懦:顽夫变成廉洁,懦夫变成立志。

3.剖劂:剞曲刀,劂曲凿,指刻印。

4.独行:独特高尚的节操。

5.於戏:同呜呼。

6.操觚:操,持;觚,木简。指作文。

7.内圣外王:内以圣人的道德为体,外以王者的仁政为用。

(六)

今之世,我国国境内,就行政之便利,定为一地方,京兆1,二十二行省,四特别区域。综其下辖县,千有数百。考厥沿革,大半县各有志。然天文、纬候、山川、地理、人民、户口、赋税、物产、学校、武备、实业、交通、外交、礼俗、均有自然政治之关系;非仅征文考献,成一代之纪载史,徒备庋藏,而供蠹蚀已也。故以优良之人种,占优良之地势,便能相得益彰,日趋强盛。非是则日就衰亡,几为世界之公理。是以人文,固藉自然地理以发生;而自然地理,又非人文不足以发明而光大之。闽上游各邑,首指南平,本延郡之负郭。山溪奥阻,俯视省会,有类建瓴。以言用兵形势,诚力扼要。辛亥改革以还,中原多故,萑苻2因而俶扰。南平以上各邑,咸苦不靖。鸣镝在郊,絃歌顿辍。余以戊午冬,总师是邦,稍事绥辑,旋庆安堵。乃得进而与邑之贤士大夫,从容坐谈。知为有宋以来,理学名邦。杨、罗、李、朱四先生馀风未沫。士多读书守礼,小民亦知安分力作。固俨然具有优良之人种,非不可兴实业善交通,而犹未能锐於进化者,则地势为之也。夫民无异性,俗有异宜,因其利而导之,知其宜而制之。是在当局者善为之谋,非余言所敢越俎也。往与蔡镜湖道尹,握手南剑州戎帐中。见疮痍甫复,不禁慨然!世变日新,民生日困。文治之布施,不容一日缓。忽忽居诸,又已三更裘葛。余方理省防,驻福州,而邦人士以新修南平县志书成,持示一编,展读终卷。部居灿列,含有政治史,文化史之性质,足以发明地理人文之关系。视我国旧日府县志,编纂义例有进。且与余向日对政治家论治所欲言者有合也。爰乐而为之书数言简端,请还质之镜湖道尹,以为何如?

民国十年九月陆军中将前福建陆军第一师师长省防司令皖亳姚建屏序於三山军次

【注】

1.京兆:即今北京。

2.萑苻:泽名。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后因称盗贼出没之处。

(七)

南平县志重修告竣,客有自剑津来,乞序於余,且谓:是书得以早告成功,非公暨蔡道尹之力不及此。余闻之而疑!请客自申其说,则曰:民国五年,奉令通饬各县设局重修志书。案南平县志,修於清嘉庆年间,迄民国纪元,约相隔百年。中间可纪之事,应行采访者,颇费时日。迨民国七年,采访略备,而南北构衅,敌焰方张。永、将、建、泰各县相继沦陷。所在志局,辄遭蹂躏,稿底无有一存者。而南平处峰火紧迫之中,局内诸同志,独得相与从容讨论,起讫仅及四载,编纂成书。当日设无我公身临前敌,督率各将士拚力捍御於外,蔡道尹之维持秩序於内,曷克臻此。且也南平为上游之枢纽,即省会之咽喉,倘有疏虞,非但志局早为永、将、建、泰之续,其影响所及,盖有不堪设想者。迨后划界严守,旋将各县完全收复,地方无事,我公奉令,整旅回省,都人士思之,敢忘其所自也?余曰:当日之役,尝胆卧薪,枕戈待旦。幸不负国负民,此皆文武职守所当然。且系密承督帅李公、师长姚公,默示机宜,详为指挥所致,半亦一方文献之幸,余与道尹何力之有焉。惟念余奉令调省,已一年矣。闻客语,追维畴昔,与蔡景梧道尹,誓死保守延城,其情景仿佛若昨日事。虽不敢引为己功,而上游为理学名区,足见三代之直道犹存,其意至可钦佩!独惜余武人,於文翰一道,素未精究。且是书精义已为鸿篇巨制,抉择无遗,亦无取再赘。兹只将与客问答之言,拉杂书以付之。其可灾梨枣与否?尚希诸君子酌之。

皖六张清汝志於闽垣防次

(八)

观政於朝,观俗於野。国政之张驰,恒视出治者之良否为转移。而风俗之隆替,则在士大夫平日之所蕲向,与夫提倡者何如耳。国史纪一代之掌故也,而于风俗每略而不详。志乘纪一邑之文献,而于风俗政治均莫能外。此輶轩之采之所及,而观于乡,有以知王道之易易也。南平风俗,夙号敦庞。自有宋大儒迭出其间,而海滨邹鲁称极盛焉。今虽代远年湮,而入其邑聚,士食旧德,农服先畴,型仁讲让,先儒之流风遗俗,犹有存者。且地居东西两溪之总汇,形势险要,山川阻深。不独物产如松杉竹箭之属,为天然之宝藏;而九峰蟠结,诞生哲人,是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均占优良位置。故志书所载,如隐逸,如节孝、如道学、如文艺,皆足以昭往古,而示来今,则邑乘之纂修,其关系顾不重哉。蔡笃斋先生,为逊清名孝廉,实纂其事,成一家言。越三载而书成,越六载而书始付梓。维浚绾篆斯土,两度春秋。但惜军书旁午,於教养两端,阙然未讲。既无以尽公仆之任务,将何以慰我都人士喁喁望治之忱。尚幸是书告成,洛阳纸贵。有以卜邦人君子,披阅是编,而知风俗之醇茂,非一朝一夕使然;与其典章文物,所以相养相生者,此来有自。有为之先,尤贵有为之后,庶循既进之程,而益臻光大也夫。

南平县知事刘维浚谨识

延平兵房建筑纪事

国家建筑,以容俎豆,讲军实,至重至要。延平居闽省上游,文则有县、有府、有观察使。武则制设协参专员。改革后,制度稍易,然为军政要区,固昭昭也。予於民国七年冬,领全旅道出是邦,警在疆圉,重师阗溢1。旧建协戎官署,庳湫狭隘,无以容有众。借止祠庙,又苦不足。於是露宿与占栖民居之事,往往不免滋舆议,堕士气,岂不与国家讲军实本旨相径庭哉?九年冬,奉大府命,设防来延,亟图维之,牵于事未果也。迟至十年仲夏,择有昔时练兵,俗称小校场之地,占城东北隅。位于道署县署之北,背山面河,爽垲高亢,讲军实甚合也。爰截西周一百七十丈,建筑兵房四列。列各袤十七丈九尺,广六尺。迤东正中为营部,再折而东,地阔百余丈,岁时训练操作,于是乎在。旅司令部位其西,东北向崇楼耸立,超出兵房丈有咫。若以楹计之,总百五十六。用木四万有奇,砖石二十五万,瓦六十九万,为夫日百五十余。始自民国十年八月,竣工民国十一年二月。费银蚨二万八千一百八十一枚。其为役亦大矣。夫耗民力以事工作,令甲所禁。予之毅然决然为此者,实以延平为闽省上游要区,而怵心古人讲军实不可废,其必有以见韪于邦人君子也。谨揭其本末,以告来者。

津门王永泉识

【注】

1.阗溢:充满众多意。史记?汲郑列传:“宾客阗门。”

(九)

南平,东西二溪合流处。溯西溪而上之,则杉关在焉,适赣之孔道也。溯东溪而上之,则仙霞在焉,入涮之要冲也。蜿蜒各数百十里,以汇於城下,是曰闽江,委宛慓疾,有建瓴之势,为闽北一都会。不幸而有事,尤为兵权谋家所必争。汉初,属闽越王无诸封壤,其入版宇稍晚。暨宋罗、李诸大儒,相继挺生,与朱文公师友传习,有理学名邦之目。岂非清淑灵秀之气,郁之久而泄之盛耶?其君子则朴厚而有守,其小人则耕田力作,以事其上。无甚富,亦无甚贫。其山川阻深,一是奇邪淫巧之物,不易达於观听。虽为矜异喜新者之所不足,而先王遗风,亦赖是廑存而弗坠,挽近以来,习俗锐变。至於辛亥改革事起,国是棼如,迄无宁宇。黠桀好乱者,小则鸠合丑类,肆劫夺;大则盘距郡县,自立名号,与政府相抗。南平以形胜之势,国家常置重旅,以资控御。闾阎之间,萧然苦兵矣。乌乎!文物之地,沦於萑苻。给足之乡,变为凋攰1政教之失,由来者渐矣。予於去冬,奉令援闽,入自杉关。既由福州返旆回指,遂拜闽北护军之命。间与文武僚佐,推阐本原。窃以为诘奸禁暴,起痼扶衰,固非苟且补苴之治之所能为也。适邑士绅以新志脱稿,属序於予,见其提纲挈领,又能洞明乎世运递嬗之故。以斟酌於典章制度,因革损益之宜,故其言皆有体要务可行,独於正人心厚风俗三致意焉。有欲跻斯邑於乐利者,斯志其先事师也。毋亦诸大儒在天灵爽实式凭之,裨斯志适成於斯时。岂徒逞该博,摭旧闻,琐琐撰著者媲哉。爰亟书此以归之,并速其付梓云。

陆军上将衔陆军中将荫威将军闽北扩军使周荫人撰

【注】

1.凋攰:衰落。

新修南平县志序

邑志列在乙库,隶属舆地,亦为政书之一种。盖其所志,皆有关一邑之大,言治者所宜取资也。南邑旧附郡,清圣祖时,始独为志。一修於仁宗之十三年,旷百有余岁。至民国五年再修之。邑孝廉蔡君建贤实总纂任,四阅寒暑,乃告成书。凡为表、志、传共若干篇,自纬候沿革以下,皆踵事旧志。其捐税、实业、交通、外交则新增者也。可谓得因革损益之宜者矣。予窃重有慨焉!从来言治者,莫亟於教养。学校者,教之事也。科举废而学堂兴,作新人材,于是乎赖。强迫教育,未能起行,故南邑国民学校及高小学校可记者止此,则民有失学者矣。实业者,养之事也。南邑工厂仅具雏形,商无巨资,服贾不远,农、桑、林、矿,墨守旧习,则民有失业者矣。非志者之阙也,司教养者之责也。乌乎!经正民兴,邪慝不作。迩来信教自由,垂为法令。在我者失所固有,则人必起而代之,势也。古者取民有制,今则厘金未裁,新捐毛举,苛敛无艺,而企业者益多沮丧,亦势也。读外交、捐税二志,而叹志者之独有深意焉。民国十一年冬,政府有援闽之役。予荷戈东迈,入自杉关,目击夫兵匪纵横,村落离散,心窃痛之!其明年夏,复因缘时会,承乏一道。顾以军事倥偬,飞刍挽粟1,迫无暇晷,百废莫修。用敢刺举斯义,以冀他日,而望后贤,且以明吾恧也。南邑有理学名邦之目,四先生之遗泽未沫,诚能干戈早息,得良有司敷治其间,劳来辅翼,以蕲复当日之盛,亦易易事,其必将取资於斯志也,无疑也。邑士绅以行将付刊,谒序於予,爰书此以为之序。代理建安道道尹江宁孙毅威撰。

【注】

1.飞刍挽粟:迅速运送粮草。

(十)

志者记也,因事以成文,而义亦寓焉。义莫备於经,而可通诸志者。取诸易,以观化,则美利滋;取诸书,以观政,则法守昭;取诸诗,以观风,则习俗正;取诸礼,以明节,则名分章;取诸乐,以导和,则德化美;取诸春秋,以起例,则统纪明。始于邦邑,而达于天下。故和亲康乐,可勒为书。虽时势迁流,古今不相沿袭。而所谓经正民兴者,其致一也。将欲通变宜民,因时成俗,存几希于既往,垂法则于将来。一邑虽小,则斯志之修,洵为邑者之先务也。我南平本延郡之负郭,志旧统于郡。至前清康熙季年,邑令朱公夔始析郡志为书。嘉庆十三年,杨公桂森宰斯邑,又取官枝亭太史旧稿,而重脩焉。事实文章,灿然大备。然自咸同以降,遭时多故,旷阙百年。由今思之,凡诸所见所闻所传闻之有待于志者,何可胜道。乃者民国肇兴,岁丙辰,闽省议会诸君子建议,以时修各邑志。省兼长李公韪之,遂命实行。越明年,建安道尹蔡公镜湖,邑长吴公希敬,询于郑君鼎铭,林君泰阶,谬举余以司纂辑。于仲春月朔,开局采访,并延章君卓人、陈君玉川、卢君光周、叶君干臣、以襄厥事。增损前志,奉省通志局订定凡例,以为标准。余自维浅学寡闻,不足承大雅之后。然于旧例之相沿者,新政之奉行者,未尝不讨论而悉书之,以期合于记事之义云。时客有询于余曰:“吾子修兹邑志,皆前代之陈迹。昔重于九鼎大吕者,今之刍狗也。方今政尚共和,选贤与能,天下为公。内崇两院,外建议会。下至一乡一邑,莫不尊重法治。以兴教育,则中小层升,农商并肄。以讨军实,则海陆林立,警备区分。以利交通,则邮电风驰,航轨云集。修邦交于四海,绍正统於中原。吾子将何以扬厉铺张,壮共和之新猷,而游大同之极轨也,岂不懿欤,而何以旧闻为。”余曰:“子言固然,抑知志之所以为义乎?夫义以文显,亦以事明。昔者六经之作,皆载道之文。而易设爻象,书纪政刑,诗托名物,礼详仪则,乐隆祭享,春秋重会盟谨灾异,未有舍事而拟议者,圣人所谓载诸空文,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虽一邑之纪载,略而未备,然功德文章之不朽,忠孝节义之可风,犁然有当於人心,故闻者莫不兴起。况吾邑先正典型,前修未远。延平四先生之风,犹可私淑也。故家遗老,世德相承。有清一代之盛,犹可得闻也。湮没不彰,余滋惧焉。他如天文地舆,所以建置。民生物产,所以保聚。政教风俗,所以纲维。皆一邑关系之大者也,又乌可忽诸?夫兴废举坠,良有司之风也。抱残守阙,邑人士之耻也。”於是网罗补辑,上接嘉庆之季,以迄民国八年。为表、志、传,其目三十有三,俾后有可考焉。语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此其所以修之之义也夫。

中华民国九年岁次庚申季冬月总纂蔡建贤谨序

(十一)

今使贤守令,欲求治理,而察我一隅之土地人民政事,其中险易盛衰,隆污消长之所由分,人不能详。又使士夫,欲证学说,而考百年来之土地人民政事,其中险易盛衰,隆污消长之所以推迁,人亦不能详。是志之不可已,而修之尤不容缓。南邑至今日,萑苻滋蔓,墟郭鼎沸。人不安居,涂罕顺轨。萧楼杨亭1之迹,荡乎荒烟。班刘略2之士,伤彼行路。顾欲援古证今,修举废坠,与秦中、渼陂、槐野、苑洛、泾野、对山诸先生之著作,洁长较短,欲资以磨世厉钝,有类揖让之救火,人将以不知务訾之。孰知区区二十余卷,如鲁灵光3,如广陵散4,即千钧一发之所维系,事无有重於此者。时余副长省议席,决议修各县志,省通志局。参时宜,新颁体例,以期一律。弥罅芟芜,移事属类。去其不必载者什之二三,益其所当载者什之五六。标举范围,不容其增减出入。以符国不异政,书则同文之治。邑志残缺者,已百年。山川犹是也,而东浙、西赣,其间带砺5沧桑几何处。户口依然也,而城乡九区中,其间赋丁息耗几何所。礼俗则自有清中叶后,可称道者几何代。人才则绍四先生之绪余者几何人。在官之政治,可以见仁见智,新旧适宜者几何事实。在野之潜德,可以迈众式俗,昭垂不朽者几何名称。设时际盛平,遗老凋零,犹不易从容载笔。况一罹咸、同之离乱,再经鼎革之变迁。散佚无考,传闻异辞。所得者非片羽,即鳞爪耳。徒姑取已陈之刍狗,而丹黄箧衍焉,又奚修之为?幸而指南之车,若辙可循。大同之奏,无弦弗改。必具有作史之三长,识其大者,举一端,而古今上下治乱,倚伏之故无不详。树一论,而源流升降,补救损益之计无不备。识其小者,而舆图水利,俗尚民情,诗歌物产,皆能考察周至。上足以供輶轩之采,下足以垂惩劝之资。此程篁墩之新安文献、李元仲之宁化志,所以推独步也。兹役为邑中积学耆硕,笃斋蔡先生总其事,而赞襄者皆一时隽选。卷仍其旧,编年纪事,以春秋及鉴、史为本。而志传则准之迁、固。事必穷其源流,人必核其素履。无择不精,无语不详。余复膺民选,供职中央众议院。岁时归休,与家兄元勋亦时参商榷,以献一得之愚。迨校仇既竟,复卮於无耻败类,媚蚀指定之费,以是迟迟付诸手民。今幸考献征文,裒然成集。庶后之为官者,求治理之沿革。为士者,证学说之是非。胥於此穷源竟委,而奉为南针也,志其不虚续矣乎。

民国十二年岁次癸亥春三月邑人郑元桢谨序

【注】

1.萧楼杨亭:指六朝文物。

2.班艺刘略:班固文艺和刘歆“七略”,指有识之士。

3.鲁灵光:汉鲁王灵光殿,时诸殿毁坏而灵光独存。指硕果仅存之意。

4.广陵散:琴曲名。晋稽康善弹此曲著称。指康死无人能弹,珍罕之意。

5.带厉:河如带,泰山若历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