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固(32年—92年)东汉时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光武帝建武八年(32)生于官宦家庭。父班彪,字叔皮,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博学多才,勤于著述,曾续写《史记》,作《史记后传》65篇。班固少时随父读书,9岁时便能诵文作诗。16岁时入洛阳太学读书,博览群书,百家九流无不涉猎。后擅长诗赋,曾作《两都赋》传诵一时,文学功底很深。他随父进行汉史的研究,并立志承父业。然父续《史记》未竟身亡,他潜心研思,继续父亲的工作,但被诬告私改国史而下狱。后沉冤昭雪,释放出来,受明帝器重,被召为兰台令史,转迁为校书郎,典校皇家所藏秘书,又受诏完成父亲所著之书。他凭藉兰台的丰富藏书,集中精力,汇集史事,修改体例,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编写《汉书》。历时二十余年,章帝建初七年(82),《汉书》基本修成。后任玄武司马,撰《白虎通义》。和帝永元元年(89)随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撰《燕然山铭》。后窦宪畏罪自杀,他被牵连入狱,于永元四年(92)病死,年61岁。死后,《汉书》尚有“八表”和“天文志”未完成,后由其妹班昭和马续分别补齐,才最终完成这部史书。
班固的一生,主要贡献是他的史学著作《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全书100篇,80余万字,记述了从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二百多年的历史,分为纪、表、志、列传等类,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概貌。该书史料丰富,文词整饰,叙事详明,虽然有许多地方因袭《史记》,但不乏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独到之处,所以受到后世史学界的推崇。班固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极大,受到后人的瞻仰和尊重。后世常以“史、汉”或“迁、固”并称,以纪念班固在学术界创建的丰功伟绩。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作者东汉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县东北)人。明帝永平元年(58)在其父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开始私撰汉史。5年后,有人上书明帝,控告他私改国史,被捕入狱。弟班超上书解释,明帝阅读了著作的初稿,很赞赏他的才华,召为兰台令史,著《汉书》。过了一年,升为郎,典校秘书,并继续《汉书》的编著工作。经过20余年努力,至章帝建初七年(82)基本完成,《汉书》的一部分“志”、“表”是在他死后由妹班昭和马续续成的。本书在体制上承袭《史记》,只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有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篇。它叙述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兴亡历史。本书真实地记载了西汉时代的历史风貌,对于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作为史传文学,书中有不少传记写得十分成功,它注重通过具体生动情节的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摹声绘影,笔触工致,语言简练整饬,详赡严密。另外,书中附录了大量的辞赋和散文,这是后世文章家喜好《汉书》的一个原因,但也影响了它叙事的集中和人物特征的鲜明、突出。 查看详情>>
《汉书》,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东汉班固撰。一百篇,分一百二十卷。全书分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其中八表和《天文志》系固妹班昭及马续续成。记事上起西汉高祖元年(前206),迄于刘玄更始二年(24),凡二百三十年历史。此为《汉书》白话文。 查看详情>>
历史小说。又称《汉武内传》、《汉孝武内传》、《汉武帝传》。成书在齐、梁以前。旧题东汉班固撰,实为六朝人伪托。一说东晋葛洪作。一卷。写汉武帝出生、求仙、殡葬等奇异故事。着重描写西王母、上元夫人降临汉宫,武帝接待等情节,宣扬修炼、符箓之事。此书所载故事和《汉武故事》、《十洲记》等书的内容颇为相似。西王母降临汉庭的故事,基本上和《汉武故事》相同。据学者研究。此书当出现于二书之后。有《说郛》、《墨海金壶》、《粤雅堂丛书》等刊本。 查看详情>>
又名《白虎通》、《白虎通德论》,中国东汉时代讲论五经同异的哲学著作。班固根据东汉建初四年(79)在洛阳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会议材料编写而成。唐、宋时期被刻印成书,后有元大德九年(1035)本、《四部丛刊》本、《抱经堂丛书》本等。班固(32—92),字孟坚,中国东汉历史学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青年时代博览群书,曾继续完成其父班彪所著《史记后传》,历经20余年修成《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主要著作还有《两都赋》等,后人辑成《班兰台集》。《白虎通义》的卷集、篇目各史记载不同。今传元大德九年本称其10卷,凡44篇。本书涉及内容很多,主要继承了董仲舒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将经学与谶纬神学捏合在一起,使经学进一步神学化。主张天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天神的意志通过五行行使的阴阳二气的盛衰和五行的相生、相胜表现出来,宣扬魂去人亡的形神观,认为人的灵魂由神秘的阴阳二气所构成,由天神支配的阴阳之气在没有人的形体之前就已独立存在,人禀受了阴阳二气才有了形体。本书还宣扬“万世不易”的形而上学思想,提出“顺连环”的形而上学历史观,主张具有神学色彩的“独见前睹”的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先天具有的,发展、神化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它是后汉王朝官方哲学的代表作和由神学转入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查看详情>>
汉赋。东汉班固作。这是一篇骚体述志兼抒情的作品。始见于《汉书·叙传》,萧统收入《文选》,又略见于《艺文类聚》,都未曾标明此赋有序。惟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全后汉文》录用了卫灵公驱逐太子之事,作为该赋的序,似显牵强附会。班固自叙此赋主旨是“致命遂志”,即极言人间吉凶命运,进而表明自己处世态度。其妹班昭曾为之作注,李善注《文选》时每每称引之。此赋开篇从班氏始祖颛顼写起,再历数先辈的光辉业绩及由楚迁晋,尔后仕汉的历史,自己梦想着同祖先一样去建功立业:“梦登山而迥眺兮,觌幽人之仿佛”。同时作者从大量事实中意识到:天地无穷,艰多智寡,变化相诡,难料始终;在短暂的人生道路上,欲达到一定的目标,就必须“贵圣人之至论兮,顺天性而断谊”,以先圣之大道为模式,以天纲为训诫,以精诚信实的态度去努力,才能通于“神灵”,达于世情,有所做为。结尾部分的“乱曰”里,作者再度申明:“舍生取谊,以道用兮”。该赋通篇模仿楚辞特别是《离骚》,但内容较为单纯,讲究铺陈堆砌,在形象的个性化方面也远不及屈原的作品。 查看详情>>
班固著。见《班兰台集》,收于《文选》。作者在序文中说,长安父老,怨都洛邑,冀复都长安,故作此赋以明都洛邑之宜。赋中假设西都宾在东都主人前夸耀西都长安之形胜,建都后之繁华,四郊之富盛,宫室之壮观,特别夸耀昭阳殿之盛况;接写百寮官署、离宫苑囿之隆,又及武帝之求仙与羽猎、水嬉之愉悦。东都主人则指斥西都宾之惑于事理。他先述西汉建都于长安乃一时之计,后遇王莽作乱,光武帝方承古帝之功业遗制建都于洛邑;及于明帝,俭而不侈,一应礼仪以至田猎皆循制而已,唯重教化,致使德治之盛,无与伦比,四夷宾服,天下洽治。西都宾闻而慑服。最后,东都主人授西都宾以《明堂》、《辟雍》、《灵台》、《宝鼎》、《白雉》五诗。作者认为建都不该着眼于有利于统治者的穷极享乐,而该着眼于德化之行,长治久安,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赋中对光武帝、明帝极力称颂,最终规以节俭,是承西汉大赋之体制。全赋规模宏大,恣意铺陈夸张,是汉赋的代表作之一。 查看详情>>
汉代诗文别集。1卷。班固著。班固曾任兰台令史,世称“班兰台”。其文集《隋书·经籍志》载为17卷,《新唐书·艺文志》作10卷,后散佚。今传本为后人辑。明代张溥将此集刊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共收班固佚文28篇,其中收赋《两都赋》、《幽通赋》、《终南山赋》、《览海赋》、《游居赋》、《竹扇赋》;表有《为第五伦荐谢夷吾表》;诗有《咏史》等。张鹏一在此基础上复加增辑,且将《览海赋》、《游居赋》归入班彪《叔皮集》(详见“叔皮集”条),凡得诗文31篇,题为《兰台集》,编入《关陇丛书》中的《扶风班氏遗书》,由陕西省文献征辑处校印。班固集中以辞赋为主,其中以《两都赋》最有名,昭明太子萧统撰《文选》,即以此赋冠于卷首,赋中“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后汉书》本传),表现了班固反对复都长安的政治主张;赋中更以写实的手法,反映了两京的繁盛,同时也表现了班固反对奢侈、提倡节俭、崇尚教化的思想倾向。其诗如《咏史》、《竹扇诗》,则质木无华,反映了五言诗初起时的纯朴风貌。此集又名《班孟坚集》,分为3卷,有《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 查看详情>>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