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块曰坒 音邲

泥土结块曰坒,物坚密亦曰坒。按,《说文》“坒”注:“地相次坒也。”亦作“ ”。《吴都赋》:“工贾骈 。”《广韵》:“坒,相连也。毗必切。”或书作“甶”,非。甶,音“弗”,鬼头也,篆作 。

背负物曰掼

吴氏《字汇补》云:“‘掼’为‘惯’本字。见《说文》。 今‘掼习’之‘掼’作‘惯’,而‘掼’但为‘掼带’字。”按,“掼带”之训见《广韵》,今方音作“环”去声。

闲步曰踱 音铎

毛西河《韵学要指》云:“吴越间称缓步曰踱。”案,相如赋“跮踱 辖”注:“乍前乍却也。”又,《公羊传》:“躇阶而走。”陆氏《释文》:“‘躇’与‘踱’同。”考“躇”训“超遽不顺”,与今闲踱义正相背。毛氏又云:“信口出语曰喥。”《广韵》“喥”注:“口喥喥无度也。”俗谓半痴曰喥,或即此字。

瞬目曰眨 音如“杀”

皮日休《二游诗》:“沼似颇黎镜,当中见鱼眨。”俗谓瞬目曰眨眼,本此。《五灯会元》:“平山和尚曰:‘我眨眼也没功夫。’”《广韵》“眨”音“ ”,“目动也。”

声破曰嗄

道德经》:“终日号而嗌不嗄。”嗌,喉也。 按,嗄,音“沙”去声。《玉篇》:“声破也。”《集韵》又音隘,“楚人谓啼极无声为‘嗄’。”今呼如“哑”,声之转也。又,声不响者曰“沙胡咙”,盖即“嗄”字。

味咸伤口曰蜇

列子》:“蜇于口,惨于腹。”按,《玉篇》:“虫螫曰蜇。”柳子厚《题毛颖传后》:“蜇吻裂鼻。”俗谓味咸伤口曰蜇,盖言如虫之伤吻也。龚持宪作《方言考》云:“谓食恶味而伤其口为蜇。”则明初已然。

皮浮起曰皰

《淮南·说林训》:“遗小皰而发痤疽。”退之《食虾蟆》诗:“虽然两股长,其奈脊皴皰。”《广韵》“皰”注:“面生气也。”又,“ ”注:“面疮也。”《集韵》以为一字。又作“ ”、“奅”、“ ”。 又,《山海经》:“ 渠,可以已 。”注:“ 谓皮皴起也。”是亦可作 。  水面浮起如小圈者曰泡,读去声。案,泡,本音拋,《集韵》又音炮,“水泉也。”张师正倦游杂录》有“泡鱼”,亦读如“炮”,盖音重则为去声。

肌肤冻裂曰皴 音讹如“春”

冬月受风,肌肤皱起曰皴。《说文》:“皴,皮细起也。”音逡,俗转为“春”,声重也。《梁书·武帝纪》:“执笔触寒,手为皴裂。”杜诗:“手足皴瘃僵欲死。”瘃,即今冻疮,俗谓之“死血”。 皴,亦作“皲”。音军。 《汉·赵充国传》:“手足皲瘃。”师古注:“冻裂也。”

皮碎上起曰皵 音鹊

尔雅·释木》:“大而皵,楸;小而皵,榎。”邢疏引樊光云:“谓树皮粗如猪皮也。”《广韵》注云:“木皮甲坼也。”俗以皮碎上起曰皵,当是此字。

黑子曰痣

身上黑子谓之痣。案,师古《汉·高帝纪》“七十二黑子”注:“吴楚俗谓之‘志’。志者,记也。”《广韵》、《集韵》并作“痣”。俗以青黑点如钱大者曰记。

发黏腻曰  音职

《考工记·弓人》“相胶”注云:“脂膏 败。 ,黏也。”孔疏:“今人头发积有脂膏,则谓之 。”魏鹤山《师友雅言》载乡谚,云油蜡烛经久,亦号为 。《说文》作“殖”。

色不鲜曰蔫

物经久色退,谓之蔫,见《广韵·二仙》注:“物不鲜也。”杜牧之《题韦家亭子》云:“蔫红半落平池晚。”义山诗:“侧近蔫红伴柔绿。”一作“嫣红”。东坡《雪后牡丹》诗:“深红任早蔫。”案,《左传》:“左轮朱殷。”《释文》:“乌闲反,赤黑色也。”则亦可作“殷”。又,《字林》“黫”注:“黑色。亦乌闲切。”俗读“色殷”如“早晏”之“晏”,声重也。

花落曰妥

花果坠地曰妥。见杜诗:“花妥莺捎蝶。”注云:“关中人谓落为妥。”

物裂曰捇 音剨

物破裂曰捇。见《说文》:“捇,裂也。”呼麦切,亦作“剨”。《集韵》:“剨,破声也。”霍虢切。

墙屋倾曰坍 音讹如“滩”

《广韵·二十三谈》“ ”字注:“水冲岸坏。”他酣切。 《正字通》以为“坍”字之讹。《集韵》“坍”注:“水打岸也。”俗有“东坍西涨”之称,指沙岸也。梅氏《字汇》以“ ”为古“坍”字,非。

庋置曰阁

凡物庋置曰阁。案,丘悦三国典略》云:“王粲才既高,钟繇、王朗等皆阁笔。”东坡《午窗坐睡》诗:“竹几阁双肘。” 俗“担阁”字作“搁”,非。字书无“搁”字,《集韵》:“或作‘挌’。”

陶器未烧曰坏

《后汉·崔骃传》:“坏冶一陶,群生得理。”《集韵》亦作“坯”。 今谓陶器未烧者曰“坏子”见此。《翻译名义》云:“佛自作钵坯,以为后式。” (1) 《正字通》作“肧”,云:“妇孕一月,未生肌肉,故从‘不’。本《说文》。 器物未成者亦曰肧。” 又,《集韵》“ ”注:“脔未成酱,音与肧同。”

坛谓之甏 坛,《集韵》亦作“墰”。俗作“罈”,非。

宋元字书无“甏”字。惟梅氏《字汇》有之,音“彭”去声,“瓶甕也。”俗以“坛”曰“甏”。

器盖曰

“ ”字见《方言》。《广韵》音“感”,“器盖也,一曰‘覆头’”。今以器覆物亦曰 。《集韵》亦作“ ”。

鸟卵曰蛋

吴任臣《字汇补》云:“俗呼鸟卵为蛋。”思按,“蛋”即“蜑”之省。《说文》:“蜑,南方夷也。”音但。上从“ ”,音征。与“蜿蜒”字从“延”者别。 《正字通》:“江上地名有‘鸭蛋洲’。”陆容《复孙博士书》云:“杨廉夫《冶春口号》有‘鲛卵千斤’之句,今改‘卵’曰‘蜑’。”按,“蜑”,南粵蛮名,海南取珠者曰“乌蜑户”。以彼易此,得无避吴人呼男阴为卵之嫌乎?吴人避此,故呼诸禽之卵为“弹”。今又转而为“蛋”,于义远甚,将不识“蜑”为何物矣。“弹”音去声,“鸡弹”见顾元庆《云林遗事》。 卵,篆作“ ”,音“鸾”上声。今俗读如“鲁”,殆以音不雅驯而避之。俗呼“鸟”作“刁”上声,盖以梅氏《字汇》有“屌”字注“男子阴,丁了切”,而元明演义皆作“鸟”字故也。

去畜势曰镦 马曰“骟”

《臞仙肘后经》:“骟马、宦牛、羯羊、阉猪、镦鸡、善狗、净猫,皆畜之去势者。”俗鸡猪曰“镦”,马曰“骟”。吕忱《字林》“镦”作“ ”。《广韵》本之,注云:“去畜势也。”骟,《五代史》作“扇”:“郭崇韬深嫉宦官,谓魏王继岌曰:‘王登极后,当尽去宦官。至于扇马,亦不可骑。’”《北梦琐言》:“周南平王论:‘良马不可遇,但要坐下稳,惟扇庶几。’自是江南蜀马往往学扇。”亦可作“ ”,音缯。《说文》:“犗马也。”《周官·校人》“攻特”郑注:“谓 之。” 接树亦可曰骟,《月令广义》有“骟树法”。

撑屋曰牮 音荐

屋攲侧,用木撑正曰牮。案,字书无此字,惟梅氏《字汇》收之,音作甸切,注:“屋斜用牮。”盖明人方俗字。

缝补鞋曰纂

皮工补鞋曰纂子。按,当作“ ”。《说文》:“ ,履后帖也。”“断”、“段”二音通作“缎”。《急就篇》:“履舄鞜裒 缎 。” ,音钺。 师古注:“缎,履跟之帖也。”俗以缎为“缎”字。

食物濡酱醋曰蘸

《说文》:“蘸,以物投水也。”庄陷切。“斩”去声。 庾子山《镜赋》:“黛蘸油檀。”用此字。又,《广韵》“ ”注:“以物内水中,音覱,出《音谱》。”李季节著。 是亦可作“ ”。

物投水声曰丼 “耽”上声

丁度《集韵》:“丼,又都感切,投物水中声。”按,《说文》“丼”即“井”字,“八家一井,象构干形。中从‘丶’, 之象也。”古者以瓶 汲水。吴氏《字汇补》有“ ”字,注:“东敢切,石击水之音,云见宋人俗书。”今俗又转其音曰冻,亦曰谷冻。

物浮水面曰氽 “吞”上声

张鼎思《代醉编》:“吾杭先辈夏大卿,僚友问以浮水‘氽’字若何写,公戏以水傍〔加〕‘去’字答之。其友认以为真,后思水傍加‘去’是‘法’字矣,因曰:‘少年见一《大乘妙氽莲花经》。’哄然一笑。”自注:“氽,音‘吞’上声。”梅氏《字汇》“氽”字注:“水推物也。”《字林撮要》云:“人在水上曰氽,人在水下曰氼。”氼,即“溺”字。《说文》作“ ”。

拨取物曰掊

《史·封禅书》:“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说文》:“今盐官入水取盐为掊。”音裒。《后汉·百官志》注:“盐官掊坑而得盐。”《广韵》:“又方苟切,击也。”今俗拨取物谓之“掊”,作上声。 《广韵》:“掊”又音庖,“手掊也。”又,“捊”注:“引取也,音庖。亦作‘抱’。”今俗以手轻搔曰掊,呼作“庖”,本此。

绳缚曰绑

梅氏字书:“绑,音‘榜’上声。”云:“古无此字,今俗作‘绑笞’之字。”是此字起于明初。

倚靠曰戤 音如“颏”去声

吴氏《字补》有“戤”字,注:“渠盖切,以物相质也。”今凡倚靠皆曰戤,饭锅巴曰镬戤,与吴氏说不同。 靠,《说文》:“相违也。”《集韵》:“又音牿,相连也。”《正字通》云:“今俗依附曰倚靠。”盖为明人方言。

迁移曰搬

《说文》“搫”字,重文作“搬”,音槃。注:“搫擭不正也。”又音婆,除也。 梅氏字书云:“今俗音般,作搬移、搬演字。”按,张寅《州志》载:“元皇庆间,谣云:‘打豌子花开,州城搬得来’,为昆山州治迁太仓之兆。”此字殆起于元明之际。然《指月录》载:“唐庞公偈云:‘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茶。’”《吴中旧事》记:“宋时,江淮发运司于真扬楚泗有转搬仓。”又,《言行拾遗》记:“范尧夫到姑苏搬麦五百斛。”则唐宋时已使“搬”字。孔平仲《谈苑》:“张邓公士逊令院子尽搬阁子内物色归家。”《宾退录》引作“般”。考《说文》“般”:“从舟从殳,辟也,象舟之旋。殳,所以旋也。”则作“般”为是。

拋弃曰丟 俗作“丢”

梅氏字书载:“方言‘丟’,一去不还也。”按,宋元字书俱不收“丟”字,惟宋景濂《篇海》有之,音丁羞切。吴氏《字补》又音“柳”去声,云:“《篇海》:弃也。”今俗作端鸠反。

杈取鱼曰簎 音浞

《周官·鳖人》:“以时簎鱼鳖龟蜃。”郑注:“簎谓杈刺泥中搏取之。”《国语》作“矠”,“里革云:‘矠鱼鳖以为夏槁。’”《广韵》:“矠,以矛取物。”本音赜。 亦可作“擉”,《庄子·则阳篇》:“冬则擉鳖于江。”山谷诗:“大若塘边擉网鱼。”用此。《集韵》亦作“捔”、“捒”。

散 曰糁

《侬渠录》云:“《庄子》:‘藜羹不糁。’毛晃《韵》:‘米粒和羹也。’今俗米糁、饭糁,止谓米粒耳。又有作‘散’、‘撒’义者,如云‘糁盐’、‘糁沙’。老杜《漫兴》诗:‘糁径杨花铺白毡。’”是也。

横行曰趢

《说文》“ ”注:“行 趢也,一曰行曲脊也。”“趢”字注:“趢趗,小儿行也。”《类篇》云:“趢趗,小步。”又,“ 趚,走貌。”俗谓横行曰“趢”,当是此字。 《篇海》“ ”注:“音鎗,趋走貌。”俗谓争行曰 ,见此。

闲游曰荡曰逛

无事嬉游谓之荡,亦曰浪荡。《宛丘》诗:“子之汤兮。”汤,与“荡”同。《说文》作“婸”,“放也,一曰淫戏。”今又曰逛,作“光”去声。《玉篇》:“逛,走也。”“狂”上声。

行急曰跑 奔波

李翊《俗呼小录》云:“跑谓之波,立谓之站。”东坡诗:“弄风骄马跑空立。”按,跑本训足跑地。鲍照诗:“客行惜日月,奔波不可留。”庾子山《纥干弘碑铭》:“泣血徒步,奔波千里。”徐孝穆《与杨仆射书》:“哀我奔波,存其形丑。”退之《佛骨表》云:“老少奔波。”俗有“劳碌奔波”之语,盖以“奔”为“跑”,又以“跑”为“波”也。岑参《送上官秀才》诗:“终日独波波。”

手量轻重曰  音如“颠”

《集韵》:“ ,以手称物也,丁兼切,或作‘ ’。”《字汇》讹作“掂”。又,“捵,音腆,手伸物也”。俗以手引物曰捵,如“捵锁”是也。

油漆物曰釉

焦弱侯《笔乘》载俗用杂字:“釉,亦作‘ ’,漆器光 然也。”案,《集韵》“釉音又”,“物有光也”。

压酒曰醡曰醔

法言《切韵》“醡”注:“压酒具。”《广韵》引《证俗文》云“打油具”。按,《水经注》:“耿恭吏士渴乏,笮马粪汁饮之。”是亦可作“笮”。陆放翁诗作“搾”。 又曰“醔”,呼作“秋”。案,“醔”与“篘”同,簏取酒也。山谷诗:“酒买田翁祉后篘。”

田边高地曰

北史·杨义臣传》:率辽东还兵“入豆子 ”。《广韵》:“ ,亦作‘ ’,盐泽也,各朗切。”今谓田边高地曰 。《说文》:音冈,“赵魏谓陌为 ”。

小港曰浜 布耕切,今讹如“班”

李翊《俗呼小录》:“绝潢断港谓之浜。”按,《广韵》:“浜,安船沟也。”《集韵》:“一曰沟,纳舟者曰浜。”

久雨物青黑曰黴 音眉

《说文》:“黴,物中久雨青黑也。”今俗书作“霉”,非是。黴本训面垢,《淮南子》:“尧瘦癯,舜黴黑。”《楚辞·九叹》:“颜黴黧以沮败。”

痴顽曰嬯 音如“歹”,本音台

《说文》:“嬯,迟钝也。阘嬯亦如之。”《长笺》云:“阘嬯,浙省方言曰‘阿带’,愚戆貌。‘阿’,入声。‘带’,平声。亦作“儓”。《广韵》:“儓儗,痴皃。”太白《送魏万》诗:“知非儓儗人。”音贷碍。 一曰‘阿獃’。案,獃音皑,象犬小时未有分别。见《广韵》。 俗又作‘呆’,读如‘碍’平声。”按,《说文》:“呆”为“槑”之省文,即“梅”字。亦作某。 《本草》所谓倒杏为呆,是也。以为“痴呆”字盖起于明人演义。 范石湖有《卖痴獃词》,序云:“世传吴人多獃,故小儿讳之,欲贾其余。”又,《白獭髓》记:“石湖《戏答同参》诗云:‘我是苏州监本獃。’”

物不正曰竵 火乖切

《广韵·十三佳》“竵”注:“物不正也。”又,“ ”注:“口偏也。”并火乖切。俗谓物不正曰竵,口不正曰 嘴,皆有出。《集韵》作“ ”,注:“不 正也。”《广韵》“ ”注:“舛杂之貌。”

足不正曰瘪 音别

《龙龛宝镜》“瘪”注:“戾瘪,不正也。” (2) 音如“离别”之“别”。今谓足竵曰瘪,当是此字。本音鳖,干瘪也。

电曰矆

太玄经》:“明复 天中独烂。”王劭注云:“忽雷、矆 ,今谓电也。”案,木华《海赋》:“ 昱绝电。”又云:“矆 无度。”“矆”音“况”入声。 音“闪”,俗呼作“显”,声转也。

大雨曰倾盆

文与可《大雨》诗云:“玉竿银索倾瓶盆。”盖本杜诗“白帝城下雨翻盆”之句。按,子美“翻盆”当即“湓涌”之意。古“盆”、“湓”通。汉陈(思)〔忠〕疏“海〔水〕盆溢”师古注:“与‘湓’同。”《晋·食货志》又作“瓮溢”。方氏《通雅》以为:因“盆”而用“瓮”,是犹因“翻盆”而为“倾瓶盆”也。《集韵》“湓”注:“又,骤雨貌。”

有恙曰不爽快

《后汉·华佗传》:“体有不快。”《辍耕录》云:“世谓有疾曰不快。”本此。盖即《周书》“有疾弗豫”之意,今以为不爽快。

事泄曰露布

露布,本军中捷书名,见《后汉·礼仪志》。请驿马露布。 《文心雕龙》云:“露布者,露版不封,布诸视听。”今书信不缄封者曰露白、露呈,即此意。

呼鸭曰奚

刘讷言《喈噱录》:“沈尚书云:‘鸡既姓朱,则鸭奚姓?’坐上一人曰:‘鸭姓奚。’至今传之。”又,《野客丛书》:“有为戏语嘲姓奚者,以为鸭姓奚,呼‘奚’必来。一说鸭为奚奴所化,故呼‘奚’以诱之。”俗呼鸭曰奚奚,其来有自。

呼鸡曰喌喌 呼犬曰卢卢 喌音昼,今转如“捉”上声

程泰之《演繁露》云:“世人呼鸡皆曰朱朱,呼犬皆曰卢卢。不问何地,其声皆同。犬呼卢卢,别无所见,殆借韩卢之名与犬为高。”“绍兴中,秦桧专国,佞者称为圣相,郡县递相尊尚,凡所称呼皆非其实。无名子为之诗曰:‘呼鸡作朱朱,呼犬作卢卢。文官称学士,武官称大夫。’”案,“朱朱”之说见《风俗通》,云:“鸡本朱氏翁所化。”《晋书》:“僧宝志对胡后云:‘把粟与鸡吃呼“朱朱”。’”又,施肩吾诗:“遗却白鸡呼喌喌。”按,《说文》“喌”注:“呼鸡,重言之,读若‘祝’。”《神仙传》有“祝鸡翁”,“祝”与“喌”通。 又,《广韵》“ ”注:“ ,吴人呼狗方言也。良遇切。”俗又转作入声。《喈噱录》谓犬姓卢,故以呼之,非是。

嬉游曰白相

《姑苏志·方言》“薄相”注云:“嬉劣无益,儿童作戏。薄音如 。”今吾俗呼薄作“白”,又作“别”,音之转也。南郭《州志》云:“白音鼻。”非是。鼻音避,作入声者,土音之讹。

体面曰行当 行,音杭;当,去声

《书言故事》载:“丁谓倅饶时书一判官简尾云:‘欺天行当吾何有,立地机关子太乖。’”行当,盖即“勾当”之意。勾当,见欧阳《归田录》。 今作在行得当之称。

大笑为

《集韵》“ ”注:“戏笑也,音‘海’平声。”俗大笑曰 ,当是此字。

喷嚏曰人说我

康成《终风》诗笺:“人思我如是,我则嚏也。俗人嚏曰‘人道我’,此古之遗语。”按此,则其说自汉有之。东坡诗:“白发苍颜谁肯记,晓来频嚏为何人?”盖本郑氏。《容斋随笔》云:“喷嚏不止者,必噀唾,祝云:‘有人说我。’妇人尤甚。”山谷《薛乐道会饮饯行》诗:“发嚏知见颂。”《戒庵漫笔》云:“今人喷嚏必唾曰:‘好人说我常安乐,恶人说我齿牙落。’”是知此风世多有之。

眠曰困 困着

谓睡曰困,盖本志海禅师“饥来吃饭困来眠”之语,始以“困来”为歇后之称,后遂以眠为困。然《东坡杂著》已有“髠阃上困”之语。与打睡僧戏言也。 尤西堂用作“睏”字,非。字书无“睏”字。 坡公诗:“困眠一榻凝僧帐。”又:“困眠不觉依蒲褐。”皆用“困来眠”之语。“困着”即“睡着”,杜荀鹤《渔父》诗:“醉来睡着无人唤。”

假寐曰瞌睡

贯休《画罗汉》诗:“瞌睡山童欲成梦。”张舜民画墁录》载:“中官杜浙见苏子容少倦,遽曰:‘相公何故瞌然?’后东坡戏谓人曰:‘今日不敢睡,直是怕那溘然。’”“瞌”、“溘”同音。 《正字通》:“人劳倦,合眼坐睡,曰瞌睡。”《集韵》:“瞌音磕,眼瞌欲睡貌。”俗又转为“瞌冲”,“冲”作去声,盖以一瞌则首一冲也。“冲”有“宠”音,见《集韵》。

虹曰绛 绛作“冈”去声

郭氏《尔雅》注:“美人虹。”《释文》云:“虹,郭音‘讲’,俗亦呼为青绛。”是旧有此呼。《集韵》“虹”注:“又音绛。” 俗又呼曰鲎。音吼。 盖以形如鲎鱼背名之。或云当作“吼”,虹能吸水饮酒。见《异苑》、《述异记》。 俗谓自上吸下者为吼,故名。恐未然。

绩麻曰

《广韵》“ ”字注:“音祭,缉麻苎也,或作‘ ’。”俗麻已绩曰 ,本此。《类篇》、《集韵》“ ”并音“菜”,盖为“ ”字之省。 ,纨素声也。

跑马曰放辔头

古《木兰歌》:“南市买辔头。”老杜《前出塞》诗:“走马脱辔头。”今以“脱”为“放”,盖放脱辔头则马驰疾也。辔音秘,今读作“丕”去声。而俗呼则为“譬”音。

落地声曰拔剌 音辣

张衡《思玄赋》:“弯威弧之拔剌兮。”注:“张弓声。”或引作“拨剌”。 谢灵运《山居赋》:“鱼水深而拔剌。”注:“鱼跃声。”太白《詶中都小吏赠双鱼斗酒》诗:“跋剌银盘欲飞去。”俗谓物落地声曰拔剌,当本此。

振翼声曰扑漉

冷斋夜话》载:“龙女词云:‘数点雪花乱委,扑漉沙鸥惊起。’”俗谓鸟振翼声曰扑漉,当是此二字。

乱响声曰靐  音并甏

吴任臣《字补》:“ 靐,雷声也。一音‘彭’去声,一音并。”今俗乱响声称之,盖借雷为言。“ ”字见《山谷集》。

伶俐曰

郎瑛《类稿》:“ ,音晓耶切, ,音遮,俗语也。”吴氏《字补》收之。今俗以为聪明伶俐之称。

瓜子称汴梁

西瓜子有“大汴梁”之称。按,今河南开封府,元之汴梁路也,瓜子出于此,非吴中所出西瓜也。以所产之地名物,如广东之“新会皮”、“程乡茧”,新会县属广州府,程乡县今为嘉应州。 福建之“将乐纸”、“浦城烟”,将乐县属延平府,浦城县属建宁府。 杭州之“於潜纸”、“天目笋”,天目山在临安、於潜二县境。 嘉兴之“濮院”、“马嗥鱼”,濮院镇以元时宁远将军濮乐间名鉴居此得名 (3) ,马嗥城在海盐县东南,朱竹垞《鸳鸯湖棹歌》:“留客最怜乡味好,屠坟秋鸟马嗥鱼。”自注云:“马嗥城殆即《水经注》所云‘马睾城’也。”嗥本音豪,俗呼作“皋”,又讹为“胶”。 安徽之“青阳扇”,青阳县属池州府。 皆是。又有以姓名者,如松江之“顾绣”、详卷六。 湖州之“薛镜”。若嘉定之“朱松邻”,并以人名物矣。详卷五 (4) 。

————————————————————

(1) 刘宋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五分律》卷第二十六《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佛在苏摩国,自作钵坯,以为后式。”

(2) 《龙龛宝镜》疑是《龙龛手镜》之误,然该书“瘪”下并无此释语。

(3) 濮乐间是宁远将军濮鉴之长子。作者误记。

(4) 卷五:原作“卷三”,误。按,《朱松邻》篇在本书卷五,故改。

集海阁网站拥有大量的古籍文献资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著作,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京ICP备2021027304号-3